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第十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婆薮盘豆 造时间:2019-06-04 14:23:38
第十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分别业品第四之一前已说众生世及器世。差别有多种不同。如此不同何因所作。非随一作者。以知为先所造。若尔云何诸众生。偈曰。业生世多异。释曰。若世间多种差别皆从业生。云何因众生业。郁金旃檀等生极胜可爱。而彼身不尔。是彼业种类。如此作杂业众生。彼身有九疮门。甚可厌恶。外具生极可爱。以

第十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分别业品第四之一

前已说众生世及器世。差别有多种不同。如此不同何因所作。非随一作者。以知为先所造。若尔云何诸众生。偈曰。业生世多异。释曰。若世间多种差别皆从业生。云何因众生业。郁金旃檀等生极胜可爱。而彼身不尔。是彼业种类。如此作杂业众生。彼身有九疮门。甚可厌恶。外具生极可爱。以对治此身。诸天等不造杂业。此二悉可爱。若尔此业是何法。偈曰。故意及所作。释曰。经中说。业有二种。一故意业。二故意所造业。此所造但故意所作。非身口所作。此二业或成三业。谓身口意。云何安立此三。为由依止。为由自性。为由缘起。若由依止但一身业。一切依止身故。若由自性但一口业。于一切中但口是业故。若由缘起但一意业。一切皆故意所起故。次第由此三因安立三业。毗婆沙师说如此。此中偈曰。故意即心业。释曰。心业者但故意故。意何相。谓心思已决。偈曰。故意生身口。释曰。如此故意依身口门起。即以身口还显故意。应知此名身口二业。偈曰。二有教无教。释曰。是身口业。应知一一各有二类。谓有教无教为性。此中偈曰。说身有教相。释曰。由随故意。是身如此如此相貌。说名有教。有余师说。行动名有教。若身行动。必由业行动故。行动是身业。对向彼说。偈曰。非动刹那故。释曰。一切有为法。与刹那相应。何法名刹那。得体无间灭。是名刹那。随法有如此名刹尼柯。譬如有杖人。何以故。一切有为法。从得体后即不有。是时生是时即坏故。执此法得度余处。则非道理。是故身业非行动。此义亦可然。若一切有为皆是刹尼柯。汝今应知。此义成实。谓有为刹那刹那灭。云何知。偈曰。最后灭尽故。释曰。诸有为法。灭不由因。何以故。因缘者为生有法。灭非有法。若非有此因何所作。此灭既无所有。故不须因。有法生时次若无灭。后时亦应无有法无异故。若汝言此法变异方有灭。此法即非此变异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此法自体由自体变异。无如此理。若证见薪等由火相应故。灭不显现。善友为与火相应。薪等灭尽故不可见。为自然灭。余不更生故不可见。譬如与风相应故灯灭。与手相应故铃声灭。是故此义由比量得成。此中何法为比量。已说由灭非因。所作故。复次偈曰。无不从因生。释曰。若灭必由因则无灭。无因所生故。刹那生灭法。如智声光等。见此灭无因。是故知一切灭皆不观因。若有人执由别智故余智灭。由别声故余声灭。是义不然。二智不俱起故。疑智及决智。无道理得俱起。苦乐嗔欲亦尔。若明了智及声生。次第不明了智及声生。云何不明了等类法。能灭明了等类法。若有人执。灯光于余位中无依处故灭。或由随法非法故灭。此执不然。何以故。此无不应成因。所执法非法。为生灭因无道理。于刹那中起如此功能。于一切有为中。可作如此分别余因。且置此诤。若言薪等灭以火相应为因。此执中熟所生德。少熟中熟最熟生中。偈曰。生因成能灭。释曰。此熟中生因即成灭因。何以故。由从火相应熟德生从此不异。后中熟生时。少熟即灭。是彼生因即是灭因。或此灭由因不异。是义不然。偈曰。于决无证故。释曰。从如此因彼先得生复从此因彼更成灭。偈曰。于地等宁有。释曰。于光差别且得分别彼因有异。于灰汁雪酢曰水地相应故。熟德差别生时于中何所分别。是义不然。何以故。水被煮则减尽。于中火相应何所作。由此势力。生长火界。由火界势力。水聚渐渐减少。乃至极减位。不更接后相续。于中此事是火相应所作。是故诸有法灭皆无有因。是坏性故自然而灭。若生即灭。是故彼刹那刹那灭义得成。由刹那灭故无行动。诸有法。于余处无间生中。世间起行动妄执。譬如草光等。行动既无相貌为身业。此义得成。经部师说。相貌非实有物。何以故。偈曰。向一方聚生。执色假说此。相貌由比量。约色相决判。释曰。若色多生于一方假说名长。观此色于余色少假说名短。若于四方色多生假说名方。若一切处色生等。假说名圆。所余亦尔。譬如火薪。疾向一方。于余处见无间则执为长。若于一切处见则执为圆。是故相貌与色无别类。何以故。若有别类。偈曰。二根取无入。决是意尘故。释曰。若眼见此分别为长。若身触亦尔。是故此相貌。应成二根所取。无有色入为二根所取。偈曰。由分别坚等。长等智生故。释曰。如于触中执长等相貌。汝于色中应知亦尔。于相貌中唯有忆念起。与触相应故。无有证取。譬如人见火色。于火热触生念。闻花香于花色生念。此中是义应理。由彼实有不相离故。是故互得相比。偈曰。于大聚集有。复决定相貌。不同相违故。释曰。无有触尘于相貌中。定因此定故。于二中更互相比知。决定得成。若无定相应取触。比相貌决定成。于色比亦定应成。或如于色于相貌不定故。比不应成。此二义悉不成。是故由触比相貌。是义不然。于有众多相貌物。如[毯-炎+瞿]毹等。由见众多相貌故。随一所见。是众多相貌所成一分。若是实物。此义不成。譬如显色。是故相貌无有实物。复次随有有碍色。此色必定有邻虚。相貌色无别邻虚。是故多色如此聚集。假说长等名。若汝言。是相貌邻虚聚集如此得长等名。此执一向堕偏助。相貌邻虚不成就故。若彼别相成就。彼聚集可然。相貌邻虚如色等邻虚。自性既不成就。云何得有聚集。若汝言色同不异。但见相貌有异。谓土器等。是义不然。前为不已说耶。若色起如此相。于中假立为长等。譬如蚁等。无有差别。而说有行轮等异。相貌亦尔。复次若汝言。于闇中远不见色。如杌等但见长等相。故相异色。是义不然。何以故。是所见即是色。于此中不明了故。分别为长等。譬如行军等。由如此理。此义必应然。有时不可分别差别。唯众物聚集。见不明了。若尔汝等经部师。除身行动及相貌。此中汝立何法为身业。但立相貌。为身有教业。不由实有故。若汝假说相貌。云何立为身业。以身为依止。此业为身业。若故意能引身。于种种处即立此故意为身业。如此口意二业。如理应知。若尔于前已说。业有二种。一故意业。二故意所造业。此二有何异。分别故意先起。谓我等应作如此如此。是名故意业。故意分别已。后引事故意起。能引身作种种事。是名故意所造业。若尔则无有教业。是有教业于欲界亦无。是故随此执有大过失起。若尔对此过失。复有别对治起。若无教业。从如向所说名身业。故意差别生。何所有此应随从故意起。譬如定无教。此过失不应有。由随本故意差别所引及依事。故意差别生故。若有教起。亦观本能引故意势力故。此方得生。由昧钝故。何况无教。毗婆沙师说。身相貌实有物。身有教业以此为体。偈曰。言教语音声。释曰。是声言语为性。是名有教。言业无教。于前已说。经部师说。此亦非实有物。何以故。先已信求。唯定不作为量故。彼师依过去四大。成立此义故。过去四大已无为性故。由执此色为相故。毗婆沙师说。此无教实有物。云何得知偈曰。三无流色长。不作说道等。释曰。于经中说。色有三种。有三处能摄诸色。有色有显有碍。有色无显有碍。有色无显无碍。佛说有无流色。如经言。何者无流法。若色过去现世未来。于中欲不起嗔不起。乃至于识亦尔。说此名无流法。若除无教色。则无无显无碍色及无流色。经中又说增长。如经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信根与七种有摄福德业处相应。若行若住若卧若觉。恒时平等。福德增长。福德相续。与无摄相应亦尔。若离无教。异缘心人。福德业处不应有增长。若人自不作但教他作。若无无教业道不应成。何以故。令他教业非是业道。非自所作业故。若已作此性无差别故。亦非佛世尊说。比丘诸法是外入。非十一入所摄。谓无显无碍。不说无色。此言则成无用。若不见无教色在法入摄。若离无教色。圣道不成八分。若人入观正语正业正命。不相应故。若尔此经所说云何经言。若人如此知如此见。正见至修习圆满。正觉正进正念正定。先时正语正业正命。已清净离染污。此言约先循世道离欲。故作此说。若无无教色。波罗提木叉戒亦不应成。何以故。从受戒后此戒即无。谓能成异缘心人。为比丘比丘尼等。于经中说。远离戒为塘。能遮邪戒故。若此无不应成塘。由此等证故知实有无教色。此中经部师说。此证甚多种种希有。理实不然。何以故。是汝所说。由三种色故。有无教色。此中先旧观行师说。诸观行人有定境界。色由定威力生起。此色非眼境故说无显。不遮处所故说无碍。若汝言。此云何名色。此难于无教亦同。是汝所说。由说无流色故。有无教色。此义同前。此色由定威力生。在无流定中。为境界故。观行人说。此为无流色。有余师说。阿罗汉色及外色名无流色。非流依止故。若尔经中云何说。何者有流法。谓一切眼一切色。广说如经。此色非流对治故。说名有流。由此别义。此色可说有流。可说无流。若尔何有相杂过失。由此相此色成有流。不由此相更成无流。于中有何相杂。若色入一向有流。此经中云何简别说。经言有流色者。若色有取心坚覆藏所依。广说如经。是汝所说。由福德增长者。此中先旧师说。此是法尔。如如施主。所施财物。受者受用。如此如此。由受者功德胜劣故。由财物利益胜劣故。若施主心异缘。由先缘施故意所熏修故。是时相续至得微细转异胜类。由此于未来时。为生多少果报相续功能。约此义故。说福德增长福德相续。若汝言。由别相续胜劣。于异缘心人别相续转异。今云何得成。此执与无教同。由别相续胜劣。于别相续中有别法名无教。此云何得成。于无摄福德业处。此云何有。由数数修习。能缘此为境故意故。于梦时此亦得随相续并起。若人说有教。于无摄福德业处。于中既无有教业。云何得有无教。有余师说。于有摄福德业处。由数数修能缘此为境故意故。无教得生。若尔云何。于经中说。若比丘。有戒有善法。食施主一食已。修无量心定。由身证触依。此中住因。此生能施施主无量福德无量善流。安乐之食。应信求如此。此中是时有何故意差别。是故相续转异胜类。此义如理。是汝所说。若人教他业道。云何成者。此中经部师说。由此人立教损害他差别成故。于能教人相续中微细转异胜类得生。由此转异。于未来中此相续为生多少果报。则有功能。若人自作事果究竟时。应知此义如前。此相续转异胜类。说名业道。于果立因名故。说此为身口业者。是身口二业果故。譬如说有无教人。于无教立身口业名。大德说。于所取阴中。由三时故意起故。此人为杀生罪所触。谓我今必应杀正杀已杀。若此故意生。由此量业道不得成就。何以故。勿自父母等未被害。由妄分别杀故无间业成。若自杀起如此等故意。业道则成。若作如此意则应道理。汝何憎嫉心偏拨无教。信受相续转异胜类。二俱非所解。无憎嫉心虽然由随故意身加行业道究竟故。若已成此别法。异于二依能行人生。此义不生爱乐。若由故意起加行事生究竟。因此事相续转异胜类。成此义则生爱乐。从心心法相续。未来果报生故。是汝所说。由无有教业故。无教则无。如此等义于前已答。是汝所说。由不说法入非色。此言已答。无显无碍是定境色即法入摄。是汝所说。八分圣道不应成者。善友请汝。为说此义。若人入观修道。正语正业正命。云何应有此人说言。作业求觅衣食不。不尔云何此人得如此相无流无教。由得此分。后时出观。则不更行邪语等事。必能恒行正语等分。是故由于因立果名。说无教为正语等分。若尔此中云何不执如此。若人入观修道。离无教得如此相。谓故意及依止。由得此二。后出观时。不更行邪语等事。恒行正语等分。是故由于因立果名故。得安立圣道八分。有余师说。此中唯不作为量。说名三分。由此圣道势力。此人必得定。不更作邪语等。此定不作。由得无流道为依止。说名无流。何以故。于一切处。不定应数实有体法。譬如八世法。一得二不得三好闻四恶闻五赞六毁七乐八苦。此中不得衣服等。非实有别物。亦被数于余处亦尔。波罗提木叉戒等亦尔。有信求心人。由故意先作受方便。于如所遮业。护持身口。若汝言。心异缘时。即无复戒。是义不然。由数习此。故意欲犯恶事时。是人忆本故意护持。即起塘义。亦有忆持。先不作恶誓。起惭羞心故。不破禁戒。此即塘义。是故依师受不作恶。若如汝所言。唯无教业。能遮断犯戒失则应无人忘念破戒。且止广诤。毗婆沙师说。有别物。色为性。名无教。此若有前已说。此依止四大生。为依有教四大生。为不尔。依别四大生。何以故。此一和合。有细粗二果。无如此义。无教所依四大。与有教四大同时起。不一切所造色。若现世若未来。多依过去四大生。此所依云何。偈曰。刹那后无教。欲过去大生。释曰。从初刹那后。欲界无教。依止过去四大生。是四大作此生依止。是身现世四大为相续依止。是二四大。次第为此生流因故。譬如轮行于地。以手转之。以地为依处。所依止四大是何地。能依止身口业是何地。偈曰。依止自四大。身口业有流。释曰。欲界身口业。但依欲界四大生。如此乃至第四定身口业。依止第四定四大生。偈曰。无流随生处。释曰。若无流身口业。随地受生人所得。应知即依此地四大生。由不堕于界故。无流四大无故。由彼力生故。此中有教无教二业应知。偈曰。无教非心取。流果众生名。流心取大生。释曰。无教者其相云何。非心心法。依止等流果。似因故。众生法故。等流果心心法所取四大。依此无教生非定地。无教品类如此。定地云何。偈曰。定生增长果。无取异大生。释曰。定无教无流无教。皆从定心生。依定所生增长。非心所取。不异四大生。不异者。若依止此四大。离杀生无教生。即依此四大。乃至离无义语无教生。云何如此。如心四大不异故。于波罗提木叉戒中。各各依四大。七无教戒。生有教色等流。若属身是心所取。此有教色若生。为破前相貌相续起为不。若尔何有。若破前后生果报色。已断由更相续故。则违毗婆沙执。若不破而生。云何于一四大聚中。有二相貌起。是时有别等流四大生。依此有教色生。若尔依随一身分。有教色生。此分则应大本。彼四大所遍满故。若不遍满。云何由具分起有教色。由身空故。故彼有处。此业由别义说。有二种三种五种。此中无教有二种一善二恶。偈曰。无无记无教。释曰。云何如此。无记心力弱。是故不能引生有力业。若因已灭。此等流果恒相续起。偈曰。余三释曰。余业有三种。谓善恶无记。何者是余。谓有教及故意。偈曰。复不善欲中。释曰。若恶业应知唯于欲界中非余界。三恶根及无渐无羞灭故。若善无记一切处有。以不遮故。偈曰。色无教。释曰。若色界有无教。何况欲界。于无色界无。无四大故。若是处有身口生。此中有身口护戒。若尔若人身在欲色界。入四无色定。应有无教。譬如无流无教。是义不然。此不堕三界故。通无色界无教。不应依止不等类四大生。背一切色故。故无色界定不能引生色。制伏色相故。持戒为对治破戒。破戒但是欲界法。于欲界由四种远。无色界最远。谓依止取相境界对治故。是故于中无无教。毗婆沙师说如此。偈曰。有教有观二。释曰。是有教色。于有观二地中有。谓欲界及初定。上去皆无。偈曰。欲无无记教。释曰。于欲界无有覆无记有教。于梵处则有。何以故。曾闻大梵王有语从谄曲生。此于自大集中。为避净命阿输实难赞叹自身。若尔从第二定以上。若无言说云何有声入。以外四大为因故有声入。余师说。于第二定等亦有言语。但是无覆无记。无善无染污何以故。若人生彼处。如此类下地心。不能引令现前。为生身口。有教业最粗下故。已弃舍故。前义是彼所说。复有何因。离梵处于上无有教业。于欲界无有覆无记有教业。偈曰。缘起无有故。释曰。若有觉观心。能起身口有教业。此心于第二定等则无。此若起必由修道所灭心起。见谛所灭心。依内门起故。是故于欲界中。无有覆无记身口二业。为由随发起。应知诸法善恶性为不尔非。云何。由四种因。一真实。二自性。三相应。四发起。此中偈曰。解脱真实善。释曰。涅槃者。一切苦寂静。最极平安故。是真实善。譬如无病。偈曰。自性根惭羞。释曰。根谓三善根惭及羞。此法由自性是善。不观别相应发起因故。譬如良药。偈曰。相应彼杂故。释曰。与三善根及惭羞。相应诸法。由相杂故是善。若彼不与此相应则无善性。譬如良药杂水。偈曰。发起有教等。释曰。身业口业。及心不相应诸行。与善根等相应法所发起。由发起故是善。譬如煮良药汁所成乳。诸至得等非同类心所发起。云何是善性。由此义故善。如所说四种善。偈曰。翻此四名恶。释曰。云何名四恶。生死名真实恶。生一切苦为体。最极不平安故。譬如有疾。三恶根及无惭无羞。名自性恶。不观余因成故。譬如恶毒。与彼相应诸法由相应故名恶。譬如恶毒杂水。彼法所发起。身口二业。生等及至得。由发起故名恶。譬如煮恶毒汁所成乳。若尔无一有流法应成无记或成善。皆入生死内故。如汝所言。实皆如此。若有流法。于果报不可记。说名无记。若有流法。于可爱果报有记说名善。若真实无记。必应寻求。偈曰。实无记二常。释曰。二种无为法。非有别方便成无覆无记。谓虚空及非择灭。此义应思。若身口业。由随发起成善恶性。四大云何。非善恶性。作者于业中有故意。非于四大。若尔入定观人。于无教无故意。非寂静心。不能发起无教非同类故。云何无教成善。天耳天眼。应立为善性。于中故意所发起故。此中汝应作功力。是汝所说。见谛所灭心。不能发起身口有教业。此义若尔。云何佛世尊说。从邪见邪觉观。生邪语邪业等亦尔。如此等此义不相违。何以故。偈曰。缘起有二种生因刹那起。释曰。有教无教缘起有二种。一生因缘起。二共刹那缘起。于一刹那共起故。偈曰。于二初能生第二随彼起。释曰。生因缘起者。唯能生能引。未有令有故。共刹那缘起者。唯能随共生。于事时不相离故。此心于此事中有何能。虽先被引。若离此心事则不起。譬如死人。若尔若人无心。于生无教戒。此心云何有。若人有心此身口业则明了起。是此心功能。此中偈曰。能生见谛灭意识。释曰。若见谛所应灭心。能为身口业生因。何以故。能发起彼觉观生资粮故。不能随起缘。外门起心事时。此心已无故。是色若以见谛心为缘起生。此色亦是见谛灭。斯有何失。则违阿毗达磨。彼藏云。与明无明不相违故。无色见谛所灭。此立未成。何以故。是四大应成见谛灭。同心所起故。此失不应有。如其非善非恶。若成如此复云何。此亦不可。何以故。此色无道理成见谛灭。亦不成非所灭。与明无明不相违故。是故依生因缘起。于经中说无相违。偈曰。修道灭生随起具能。释曰。若修道所灭意识有二种。谓能生及能随。偈曰。五识唯随起。释曰。五识无分别故。但与身口业共一刹那起。不能为引生因。此中有四句。见谛心但是生因缘起。五识但是共刹那缘起。修道所灭意识具二种。一切无流。无二种如能生缘起。共刹那缘起亦尔不。此义不定。偈曰。于能生善等。随起有三种。释曰。生因缘起若善。共刹那缘起。或善恶无记。生因缘起若恶无记亦尔。偈曰。于佛等或善。释曰。于佛世尊一人。生因缘起共刹那缘起。此二必同。若善同善。若无记同无记。或善者。有时生因缘起无记。共刹那缘起或善。无时生因缘起是善。共刹那缘起是无记。何以故。诸佛正说。无时萎歇。余部师说。诸佛世尊。无无记心。何以故。佛世尊相续。一向自性是善。恒寂静故。于经中说。

那伽行寂静那伽倚寂静

那伽卧寂静那伽坐寂静

若不由诸佛意欲。余心不起故。故说如此。非有如来无记心。谓果报威仪变化心。毗婆沙师说如此。前已说。若修道所灭意识。能作生因缘起。及作共刹那缘起。应知此一切善恶无记。偈曰。果报生无二。释曰。若果报心。不能作生因缘起。亦不能作共刹那缘起。不由功用生及起相续故。今为如能生缘起身口业生。为如共刹那缘起。若尔何有。若如能生。于欲界中应有有覆无记有教业。身见边见所生起故。若尔一切见谛惑。亦无但能生此中应说差别道理。若如共刹那。若人起恶心或无记心有教。波罗提木叉不应成善。如能生有教亦尔。不如见谛所灭。修道所灭心为隔故。若不由随共刹那缘起。判有教善恶等。不应说如此。于经中佛世尊依生因缘起说。非依共刹那缘起说。是故于欲界无有覆无记有教业。若尔应说。如此依别法所摄生因缘起说。此诤已竟。如前所说。有二种无教。今说偈曰。无教应知三。护不护异二。释曰。此无教。一名护。二名不护。三异此二。谓非护非非护。能遮能灭破戒相续。故说名护。偈曰。护波罗提木叉。定生及无流。释曰。此护有三品。波罗提木叉护者。若生此界。谓欲界戒。定护者。谓色界戒。无流护者。谓无流戒。偈曰。木叉戒八种。释曰。何者为八。比丘戒。比丘尼戒。式叉摩那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优波婆娑戒。此八种护说名波罗提木叉戒。由名此护有八。若约实物其数云何。偈曰。由实物有四。释曰。四者谓比丘戒。沙弥戒。优婆塞戒。优波婆娑戒。此波罗提木叉护。若约实物唯有此四。体相定同故。比丘尼戒与比丘戒不异。式叉摩那戒沙弥尼戒与沙弥戒不异。优婆夷戒与优婆塞戒不异。何以知然。偈曰。由根名异故。释曰。根者是相。能别男女异故。由此根故。比丘比丘尼等立有别名。云何如此。若转根比丘成比丘尼。比丘尼成比丘。沙弥成沙弥尼。若沙弥尼式叉摩那成沙弥。优婆塞成优婆夷。优婆夷成优婆塞。于转根时无有因缘。为舍前戒。无有因缘。更得新戒。是故四种护体性不异于三。若人从优婆塞戒受沙弥戒。从沙弥戒受比丘戒。为此护由远离增长故。说各各不同。譬如五十二十。及如陀那罗婆底罗等。为诸护各各具生。偈曰。彼各。释曰。此三种戒不相杂。各有别相生起。于三戒中有三种离杀生护。乃至三种离饮酒护。所余亦尔。三种远离有何差别。由缘起异故。远离有差别。如如求欲受持多种学处。如此如此。远离醉乱放逸处。能远离最多杀生等因缘。于远离缘起恒能得住。是故由缘起异。远离有差别。若无如此义。若人舍比丘戒。应即舍三戒。前二入第三。摄故此义非所许。是故三护各有别体。偈曰。不相违。释曰。此三共生。不由受后护弃舍前护。何以故。勿由舍比丘所受护。即非优婆塞。云何成优婆塞。云何成优波婆娑。乃至云何成比丘。偈曰。五八十一切。恶处受离故。优婆塞布萨。沙弥及比丘。释曰。此说应知如次第。于五种所应远离法。受持远离故。是人即住优婆塞护。五所应远离者。谓杀生不与取邪淫行妄语饮酒类醉处。于八种所应远离法。受持远离故。是人即住优波婆娑护。八所应远离者。谓杀生不与取非梵行妄语令醉饮。着香花观听舞歌等眠坐高胜卧处非时食。于十种所应远离。法受持远离故。是人即住沙弥护。十所应远离者。是前所说八。又受畜金银等着香花观听舞歌等。分为二故成十。一切所应远离身口二业。由受持远离故。是人即住比丘护。此波罗提木叉戒。偈曰。尸罗善行业。或说守护等。释曰。能平不平等事故名尸罗。若依尼六多论。由冷故名尸罗。如佛说偈。

受持戒最乐名色无烧热

聪慧人所称赞故名善行。所造为性故名业。于前为不说耶。无教者称无作。云何名业。由善受此有惭羞人。约恶法说名无作。此故意教业所作故说名业。余师说。是业因业果。故说名业。如此由通义。立波罗提木叉护等别名。复次偈曰。初有教无教。波木叉业道。释曰。若人正善受戒。初刹那有教无教。说名波罗提木叉。能受者因此解脱众恶故。解脱者弃舍为义。此亦名波罗提木叉护。从初乃至后时。皆能遮防身口恶业故。从第二刹那以去。但名波罗提木叉护。不得名波罗提木叉。根本业名波罗提木叉。非后分业。业道亦尔。复次如此等护。何护何人互相应。偈曰。应波木叉八。释曰。与波罗提木叉护相应有八部。谓比丘比丘尼。乃至优波婆娑住为第八。外道为无所受戒耶。有戒非波罗提木叉护。何以故。彼戒非一向为解脱众恶起。爱着三有故偈曰。定生护得定。释曰。从定生于定生。是护名定生护。若人与定相应。是人必与定生护相应。此中近分定。立为定故说定生。譬如郭邑近处亦名郭邑。如世言。于此郭邑有舍利田。有余谷田。偈曰。无流护圣人。释曰。一切圣人与无流护相应。圣人谓有学无学。于前俱有因中。已说二护随心生灭。于彼说何。二护于三中。偈曰。后二随心起。释曰。定护无流护。随心生住灭。波罗提木叉护则不尔。何以故。若异缘心人。此亦得生。后二不尔。复次此二或名灭护。此名在何位。偈曰。于未来二灭。九次第道生。释曰。于未来定中定护无流护。若在九次第道中说名灭护。何以故。此二能灭破戒。及能灭发起破戒诸惑故。是故有定护非灭护。此有四句。第一句者。除未来定。及无间道有流定护。第二句者。非至定及无间道无流护。第三句者。非至定及无间道有流护。第四句者。除非至定及无间道无流护。如此有无流护非灭护。亦有四句。如理应知。若尔佛世尊所说偈。

由身护善哉口护亦善哉

依意护善哉一切护善哉

复有别说。比丘眼根善护所守护住。此意护根护自性云何。此二非无教戒性。云何。偈曰。合善慧正念。各说意根护。释曰。为显二护各具二性故。合离说欲显次第。意护以善慧正念为性。根护亦尔。此义今应思。何人与何有教无教。几时得相应。此中偈曰。若住波木叉。与现应至舍。与无教相应。释曰。若人住波罗提木叉护。乃至未舍无教。于中间恒与现世无教相应。偈曰。前念后与过。释曰。从初刹那后。与过去无教亦得相应。乃至弃舍。此句应知一切处如说。住波罗提木叉护人。偈曰。住不护亦尔。释曰。若人住于不护。乃至未舍不护。于中恒与现世不护无教相应。从初刹那后。亦与过去相应。偈曰。有定护相应。与过去未来。释曰。若得定生护。恒与过去未来无教相应。乃至未弃舍。何以故。若过去生中。所弃舍过去定生护。于初刹那中即得。偈曰。圣初非与过。释曰。若圣人与无流护亦尔。此是圣人差别。谓若初得无流护。则不与过去相应。于前世未曾得无流道故。偈曰。住定及圣道。与现世相应。释曰。若人与定护无流护相应。若入定观及圣道观。是人次第与现世无教相应。若出观则不尔。若人住于护不护。此事已说。若约中住人云何。偈曰。中住若有二初中。释曰。若人不住于护不护。说此人名中住。此人不必定有无教。若有恶戒及戒分所摄无教。于初与中相应。此现世在过去未来中故名中。偈曰。后二时释曰。从初刹那后。则与过去相应。又与现世相应。乃至弃舍。若人住于不护。为有时与善无教相应不。若人住于护。为有时与恶无教相应不。若相应复几时。偈曰。住不护与善。住护复与恶。与无教相应。乃至净污疾。释曰。若人住于不护。由善信心强疾作礼塔等事。则生善无教。若人住于护。由烦恼心强疾作打缚他等事。则生恶无教。此二乃至相续未断。无教于此时恒相续生。此人于初刹那。与现世无教相应。于余刹那与过去亦相应。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5月2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0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0日...

1997年5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1日...

1997年5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9日...

1997年5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7日...

1997年5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1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14日...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