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卷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三藏法师 译时间:2019-06-04 18:06:18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本事品第一之三  已说四蕴自性处界。第五识蕴自性处界。今当显示。颂曰  识谓各了别此即名意处  及七界应知六识转为意  论曰。识谓了别者。是唯总取境界相义。各各总取彼彼境相。名各了别。谓彼眼识虽有色等多境现前。然唯取色不取声等。唯取青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本事品第一之三

  已说四蕴自性处界。第五识蕴自性处界。今当显示。颂曰

  识谓各了别此即名意处

  及七界应知六识转为意

  论曰。识谓了别者。是唯总取境界相义。各各总取彼彼境相。名各了别。谓彼眼识虽有色等多境现前。然唯取色不取声等。唯取青等。非谓青等。亦非可意不可意等。非男女等。非人杌等。非得失等。如彼眼识。于其自境。唯总取相。如是余识。随应当知。有余师说。谁于法性假说作者。为遮离识有了者计。何处复见唯于法性假说作者。现见说影为动者故。此于异处无间生时。虽无动作而说动者。识亦如是。于异境界相续生时。虽无动作而说了者。谓能了境故亦无失。云何知然。现见余处。遮作者故。如世尊告颇勒具那。我终不说有能了者。复有说言。刹那名法性。相续名作者。自意所立。思缘起中。当更显示。此识约世总说为三。就所依根别分为六。应知即此所说识蕴。于处门中立为意处。于界门中立为七界。及声显一析为二门。辩一一识体分处界。七界者何。六识及意。谓眼识界至意识界。即此六识转为意界。此别建立蕴处界门。应知遍摄诸法皆尽。此中应思。若即识蕴名七心界。前说识蕴。就所依根别分为六。今离六识。说何等法。复名意界。更无异法即于此中。颂曰

  由即六识身无间灭为意

  论曰。即六识身无间灭已。能生后识。故名意界。时分异故别立无失。犹如子果立为父种。若尔界体。应唯十七或唯十二。更相摄故。何缘建立十八界耶。颂曰

  成第六依故十八界应知

  论曰。如五识界。别有眼等五界为依。第六意识无别所依。如离所缘识无起义。离依亦尔。识不得生。为成此依故说意界。如是所依能依境界。应知各六。界成十八。如何已灭名现识依。是现识生邻近缘故。如虽有色而要依眼眼识得生。如是虽有所缘境界。而后识生。要依前念无间灭意。是故前言无间灭者。为遮前念有间灭心。虽先闻避而未生故。由此无间。已灭六识。为现识依。说为意界。或现在识正成依用。过去已成等无间缘。亦于现在能取果故。虽依彼生。而非随彼。故心依心。不名心所。心所品类。必随心故。已释诸蕴取蕴处界。当于此中思择摄义。诸蕴总摄一切有为。取蕴唯摄一切有漏。处界总摄一切法尽。五蕴无为名一切法。别摄如是。应辩总摄。颂曰

  总摄一切法由一蕴处界

  摄自性非余以离他性故

  论曰。一蕴谓色。一处谓意。一界谓法。此三总摄五蕴无为。总是集义。置总言者。令知总三。勿谓各一。有余部执。摄谓摄他。处处说言。余摄余故。且如说三蕴摄八支圣道。若摄自性。慧蕴唯应摄于正见。非正思惟及正精进。定蕴唯应摄于正定。不摄正念。既契经中不如是说。故知诸法唯摄他性。此执不然。无定因故。若摄他性。何因决。定慧蕴唯能摄正思惟及正精进。不摄正念及与正定。或所余法。若言此摄。亦有定因。谓正思惟及正精进。其性猛锐相涉般若念定等法。慧相相违。念涉定相。非思惟等。若尔便成唯摄自性。由不许摄异相法故。诸法相望。无非异相。若片相似许相摄者。应许一切摄一切法。岂不如与他性相应。而非一切一切相应。如是应许他性相摄。而非一切一切相摄。此不应例。夫相应者。唯有缘法。异体相望。共一缘转时依行相品类等同。此说相应。故非一切。其相摄者。通一切法。有何定因。此唯摄彼不摄余法。故应一切摄一切法。以诸色法及不相应。展转相望。无一缘等互相似义。可不相应。相摄不尔若摄他性。何故眼等不摄耳等。得等展转相望亦然。若尔何缘经说如是。此中相顺假说为摄。谓正思惟及正精进。俱是慧品。顺正见故。念是定品。顺正定故。假说名摄若尔彼彼契经中言。信等五根慧根所摄。我以四摄摄诸徒众。台观中心摄众材等。世间亦说。双栝摄扉。轮辋摄辐。缕摄衣等。其义云何。如是一切。假意趣说。谓依方便招引不散任持意趣。假说为摄。诸所引证摄他性言。是暂时说。待他成故。摄待因成义同不摄。又若许法定摄他性。一法生位应一切生。一法灭时应一切灭。是则非爱过失便增。一部断时五部应断。修胜对治。便为无用。见如是等众过失故。我部诸师。说自性摄。如是所立摄自性言。是究竟说。不待他故摄不待因。是真实摄。诸法恒时。摄自性故。复云何知。不摄他性。以一切法离他性故。谓眼根性离耳等性。彼离于此而言此摄。理必不然。故知诸法唯摄自性。如是眼根唯摄色蕴。眼处眼界苦集谛等。是彼性故。不摄余蕴。余处界等离彼性故。如是余法随应当思。因自性摄。此义应思。男女二根。何界所摄。何缘于此。率尔生疑。异部中言。非身根故。身界不摄。故可生疑。应舍此疑。定身界摄与身用别。界云何同类境识同。故一界摄。言类同者。男女二根同身类故。由境同故。知彼类同。男女与身。同触为境。眼鼻喉中触咽便觉。余处不尔。岂异身根。此三境同。由识同显。一切皆是身识依故。增上义异。故立别根。谓男女与身类境识同故。虽同处界。而增上义。有差别故。别立二根。如十一根。虽同处界。增上义异。各别立根。眼耳鼻根各依二处。何缘界体数不成多。合二为一故唯十八。何缘合二为一界耶。颂曰

  类境识同故虽二界体一

  论曰。眼耳鼻根。虽各二处。类等同故。合为一界。言类同者。同眼性故。言境同者。同色境故。言识同者。眼识依故。耳鼻亦然。故立一界。界体既一。处何缘二。颂曰

  然为令端严眼等各生二

  论曰。为所依身相端严故。界体虽一而两处生。若眼耳根处唯生一。鼻无二穴。身不端严。此释不然。驼猫鵄等。如是丑陋。何有端严。是故诸根各别种类。如是安布差别而生。此待因缘。如是差别因缘有障。或不二生。犹如身根头项腹背手足等处。安布差别种类如是。不应疑难。亦待因缘。如是差别因缘有障。或别异生。故是蛇等。身支有[门@卦]。又见彼类。舌非一生。是故诸根安布差别。待因缘起。非为严身。若尔何故。说眼等根为令端严各生二处。此有别义。非为严身。现见世间。于诸作用增上圆满。亦说端严。若眼等根各[门@卦]一处。见闻嗅用皆不明了。各具二者明了用生。是故此言为端严者。正是为令用增上义。已释诸蕴及处界摄。当释其义。于所知境。蕴摄有为。处界亦摄诸无为法。何故如是。所知境中或说名蕴。或名处界。由蕴处界三义别故。别义者何。颂曰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成语名称以瞽引瞽成语拼音yǐ gǔ yǐn gǔ成语...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