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三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澄观大师 译时间:2019-06-04 11:57:4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三之一 途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光明觉品第九  解此一品略以五门初来意中自有其十一为答前所依果问故然古德对前二品已答二问此品正答三问谓长行放光答佛威德见成正觉答成菩提文殊说偈正答佛法性问今更一解谓长行但现相答已如前说偈中具答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三之一 途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光明觉品第九

  解此一品略以五门初来意中自有其十一为答前所依果问故然古德对前二品已答二问此品正答三问谓长行放光答佛威德见成正觉答成菩提文殊说偈正答佛法性问今更一解谓长行但现相答已如前说偈中具答三问谓初五答菩提次一答威德后四答法性二为广名号品总标多端故正广种种观察是意业故三者即说十信之体性故如下三会将说正位皆有偈赞此其类也四显实遍故但所说有二一佛二法佛有二一身二名法亦有二一权二实前但佛名遍此显身遍四谛即实之权遍此品显即权之实遍故五现验故上二云遍众未目睹今光示遍相故六显总遍故前但名谛别遍今此一会即遍法界一一皆悉同时同处同众同说同遍故七显圆遍故谓前显差别一切方能遍一切今显无差别一切即圆融遍一切故八与下经为其则故谓下经结通云遍一切者皆如此辨以如来一乘圆教于须弥山等一类世界施化分齐皆若此故九示前神通相故上云现通如何现耶一会不动遍法界故十为显理事俱无障碍令舍执从法故此意虽通在文遍显有上诸义故此品来也(前但名谛别遍等者如名号品如来于此名悉达等在密训等名则不同十方例然谛名亦耳此是一重别遍二者名遍而非是谛遍谛遍而不是名遍故云名谛别遍今此一会即遍法界者经云如于此处见佛世尊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彼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世界阎浮提中亦如是座此是总遍相也对上二别亦有二总一总遍诸处二主伴时处等皆遍也言同时者无前后也言同处者此有二处一者约主同在普光明殿二者约伴同居金色世界等言同众者亦有二众一约主佛十刹尘数菩萨围绕二约伴众谓文殊等诸来菩萨亦各领十佛刹尘故言同说者一切处文殊同时发声而说颂故法界皆同说十信故言同遍者结上诸同谓主伴时处皆悉遍也七显圆遍者问此与第六有何异耶第六亦名谛别遍今亦云差别方能遍第六云一会即遍今此亦云无差别一切遍二相难分答细寻方别前是总别对此是圆别对二处别则大同而圆总则异前言总别者别则此界他界名各不同总则处处皆同此一今圆别者别则要有差别方能遍故若不差别不能遍也圆则不要差别而能周遍周遍之法一一圆融故云无差别一切即圆融遍一切上一切字是主伴处众是能遍之一切下一切字但是所遍一切处耳而言圆融者一会即是彼一切会亦非此会处处到也即此即彼即一即多故云圆融又第六约所遍处以论总别东名非西名所遍别也此会即彼会所遍处总也七约能遍以论圆别要将差别之法方能普遍是身名别也今是圆融无差别之法即能遍故名为圆也前别如列宿遍九天此别如一月落百川故前云别则二处大同大同者有小异故前总如一云之满宇宙此圆如和香之遍一室故云总圆诚有异也)第二释名者一开二合。

  初开者光明体也觉者用也此二各二谓光有身智二光觉有觉知觉悟又光有能照所照觉有能觉所觉(初开者下文亦有二初正有三重义含四对一二光二二觉三能所能所中义分之为二一上二光能所二下二觉能所)如来放身光照事法界令菩萨觉知见事无碍文殊演智光双照事理令众觉悟法之性相(如来放身光下二别示上来四对之相谓分二光各属文殊及佛二觉别配身智二光而二光中各有雨重能所谓如来放身光身能照也照事法界所照也令菩萨觉知即能觉也见事无碍是所觉也所觉即照所成益上即长行中事二文殊以智光即能照也双照事理即所照也令众觉悟即能觉也法之性相即所觉也所觉亦照所成益即偈颂中意)二合者良以事理俱融唯一无碍境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坏本相(二合者下合上四对义有五重文有六节一合二境即前所照若事理不融余皆不合故先明之言故得一事下即前所觉见事无碍)身智无二唯一无碍光故涅盘经琉璃光菩萨处云光明者名为智慧(身智无二者二合二光引涅盘证者琉璃光菩萨放身光明文殊乃云光明者名为智慧则知二光不别即第二十一经)知悟不殊唯一平等觉悟之心知无事非理故(知悟不殊下三合二觉谓前身光照文殊等觉知如来光照我刹然文殊等知是无知之知故名悟心之知知事即理二觉合也不同凡小取事理相)又此二光不异觉境(又此二光下四合能所二种能所一时双合则能照所照能觉所觉皆性融故举一全收)此三圆融唯无碍之法界(此三圆融者五总融上三上虽四对体唯有三谓能觉之光所照之境所成之觉三对六法举一全收为一法界此上五重合竟)虽平等绝相不坏光明之觉品中辨此故以为名(虽平等下结成品名上开多约相合多约性即开即合不坏性相故云光明觉也)若从开释光明之觉光明有觉之用通依主有财若从合说光明即觉可持业也。

  第三宗趣者以身智二光无碍觉悟为宗令物生信为趣又释名并是品宗来意尽为意趣(又释名并是者立名从所宗故来意辩意趣故故贤首以此释名为其品宗以此来意为其意趣)第四解疑妨问此足轮光何时放耶若说名谛竟如何佛刹菩萨众数并同名号如先已放前何不说答是前名号品放但前二品明文殊此会说法不俟光照今辨百亿刹中乃至遍法界说故须光以显示其所来菩萨即前菩萨故并全同(四解疑妨文有三重初一具疑难光何时放滞二途故若说名下蹑迹申难答中初指前说决其所疑二为其解释谓前二品未要放光故前不明此中始要故此方说此中菩萨即是牒前故前十方一一别说此则并牒)次有妨云光照百亿百亿何不照此释云此为主故若彼为主则说彼照又疑云下光既穷法界金色更在何许当刹当刹有本会处皆去十刹主伴遍故(下光既穷法界下三唯疑不难但疑金色等何所在故是不决耳疑意云此界放光而金色等去于此界各十佛刹今若主佛至东十佛刹处放光则是文殊所从之刹若更至东十刹金色乃在放光之西九方例然故云金色更在何所举初为例九色例然后当刹下答答意云主刹向东放光余之十刹一时向东主刹如车毂十方金色等则如辐辋车毂若移辐辋皆移故下经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皆有百亿阎浮提一切如来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所从来刹谓金色世界等如向东既尔遍余九方亦然故主与伴一时俱遍既遍法界总是娑婆亦遍法界皆是金色遍法界皆是妙色十色皆遍且依此会余会遍等已如玄中)。

  尔时世尊从两足轮下放百亿光明。

  第五释文大分为二初如来放光二照此下光至分齐今初足下放者表信四义一自下而上信最初故二最卑微故三为行本故智论第九云足下放光者身得住处皆由于足四显信该果海已满足故轮义亦然圆无缺故言百亿光者以遍法界所照之刹皆百亿故(智度论下即第九论释经从足下千辐轮相中放六百万亿光明表说六度故义有两意此是初意第二意云复次一身中虽头贵而足贱佛不自贵光不为利养是故于贱处放光彼约教相故作是释今文约表故不正用即是第二最卑微故摄之)。

  照此三千大千世界。

  第二光至分齐者此中光照大数约其现文且有二十六节前九别名后十七同辨即为十段若据实义应有等法界无尽之节节节有偈中上本经必应广说然非多度放光亦非一度放光次第照于多节唯一放光同时顿照尽空世界但为言不并彰说有前后随机心现节节各见则如来光明节节而照金色文殊节节而至乃至法界各见亦尔在佛文殊节节皆遍如月普照百川各见若法界机顿见前来诸类所见信会既尔住行等会同遍亦然(随机心现下次通难难云既一时顿照何以有二十六节等耶释云随机见故在佛文殊下三拣滥云何滥耶上释妨中文有三节一机节节见二光节节照三文殊节节至如第一百亿内机则非百世界中机百世界中机则非千世界中机则应第一节中文殊如来非第二节中文殊如来故今释云唯第一机节节互非下二节节皆遍如第一三千佛光即是第二乃至遍法界光文殊亦尔正遍第一节文殊即遍法界而节节见者但由机感故云百川各见机复有差若未入法界节节不同已入法界皆如文殊诸节顿见)十段之中文各有二皆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睹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十段依答文三初五答菩提即分为五初一总显菩提超情二通显菩提因果三显八相菩提四显菩提体性五显菩提之因今初长行中二先照本界染净二如此处下现自法会普遍之相前中三初总标分齐二百亿阎浮下别显所照三其中下类结明显。

  今初言三千大千者俱舍云四大洲日月苏迷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梵世谓即初禅故云同一成坏以三度积故曰三千略去小中举其末后故云大千(俱舍论者此文易了总以喻显一小千界如一千钱一中千界如千贯钱大千世界如千个千贯而但取于初禅为数已上不说若举二禅已上则不同一成坏火灾所坏唯初禅故故正理三十一云少光等天非小千摄积小千为中千积中千为大千亦不摄彼)长阿含十八杂阿含十六正理三十一及瑜伽智论杂集显扬亦不殊此有云然显扬第一明三千世界三灾所坏故知初禅小千二禅中千三禅大千若金光明直至非想皆云百亿意在遍诸天故此经文中但至色顶约无色无处故今依二经(长阿含下二例同余文下引二经四论并同俱舍俱舍是十一瑜伽第二智论第十一杂集第六显扬第一有云显扬者即刊定记意上即论文故彼论释三千意云如是三千三灾所坏谓水火风故知初禅已下即刊定取意解释谓火灾坏初禅水灾坏二禅风灾坏三禅明知说小千但数初禅若数中千即数二禅以二禅量等中千故若数大千即数三禅三禅量等大千故是知有百亿初禅有百万二禅一千三禅唯一四禅然若语量即如向说所引文证义则不成以言三千皆许三灾坏故若中千数于二禅二禅即火灾不坏等思之正义如前引俱舍正理已释若金光明者经云是诸人王手擎香炉供养经时其香遍布于一念顷遍至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乃至百亿非非想天今依二经者即金光明及此经文约有所处但至色顶约该地法遍于四空四空无处随处得果如在欲界得无色定即于欲界而受果报故无别处摄在二界然皆通于二十八天若尔与诸经论云何会释意云且如二禅直语其量等千初禅以小千初禅向上取之则有千二禅如是百亿初禅向上取之则有百亿四禅譬如夏云普覆九洲若以洲取则有九云若以郡取则四百余云若以县取千数未多或言一云普覆万国或言万国各有夏云思之可见)。

  百亿阎浮提百亿弗婆提百亿瞿耶尼百亿郁单越百亿大海百亿轮围山。

  二别显所照中初现人中二现八相三现诸天初中阎浮提者新云赡部俱舍云阿耨达池岸有树名赡部因以名洲提者此云洲也东弗婆提者此云胜身身胜余洲故西衢耶尼此云牛货以牛货易故北郁单越此云胜生以定寿千岁衣食自然故大海者即外咸海也(俱舍云者即第十一论释无热池意云于此池侧有赡部林其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赡部洲或依此果以立洲号论更不释有云以此洲南狭北阔树叶头大后小似此洲故未见有释若立世阿毗昙云树在此洲之南西瞿耶尼亦云瞿陀尼瞿即牛也陀尼货也北洲新云俱卢余文可知)百亿轮围者一四天下一小铁围故中者有千大者唯一皆云百亿者此方黄帝算法数有三等谓上中下下等数法十十变之中等百百变之上等倍倍变之今此三千若以小数计有万亿今约中数从千已上百百变之则有百亿(若以小数者小数即下等十十变也谓十小千为万百小千为亿千小千为中千已有十亿更千中千为一大千一千中千即为千个十亿故为万亿今约中数者谓从千已上方百百变之谓百小千方为一万千个小千为中千方是十万十个中千始为百万方是一亿既十中千为一亿今有千个中千故有百亿)故唐三藏译为百亿俱胝测公深密记第六云俱胝相传释有三种一者十万二者百万三者千万由此三千以俱胝数或至百数或至千数或至百千唐三藏译是千万也故至百数(故唐三藏下二引证既译百亿为百俱胝俱胝存其梵言亿是此语故二义同也次引测公三种俱胝证百亿为百俱胝或至百数者即三千有百亿是也以千万为俱胝故或至千数者以百万为俱胝谓小数数之中千有百万个小千方是一亿今大千有千中千故为千亿或至百千者即以十万为一俱胝故中千已有百俱胝千个中千方为大千大千则有百千俱胝也故?云唐三藏译是千万为俱胝故三千有百俱胝俱胝即亿)。

  又依俱舍译洛叉为亿此译俱胝为亿故下光照一亿十亿等梵本皆云俱胝总由俱胝之数不同故也(又依俱舍下三会释俱胝不同言俱舍译洛叉为亿者亦是十一论释水轮云次上水轮深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余凝结成金初以唐言十一亿二万由旬下句梵语云下八洛叉水则八亿由旬为水三亿二万由旬为金故知洛叉为亿也阿僧祗品云一百洛叉为一俱胝则俱胝义当于兆良以俱胝有三等故则俱舍洛叉云亿当十万之亿下云一百洛叉为一俱胝则当千万之亿也)。

  百亿菩萨受生百亿菩萨出家百亿如来成正觉百亿如来转法轮百亿如来入涅盘。

  二现八相中文有五相受生含三佛成道后始放光明却现初生及后涅盘者约微细门融三世故亦非能照是报所照是化以放光身在摩竭故此经报化融故大菩萨等化处见报下位之机报处见化二不并故能照所照唯是一佛显佛自在超思议故(约微细门者一中顿具一切诸法炳然齐现名微细门故说一相之中具余七相如在母胎即具余七今在成正觉相中具余七也言融三世亦即十世隔法异成门受生是过去涅盘是未来故亦非能照者拣滥释也二不并者报处见化见化不见报非谓报化并现故也)。

  百亿须弥山王百亿四天王众天百亿三十三天百亿夜摩天百亿兜率天百亿化乐天百亿他化自在天百亿梵众天百亿光音天百亿遍净天百亿广果天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

  三百亿须弥下现诸天中举须弥者二天所依故。

  如此处见佛世尊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其百亿阎浮提中百亿如来亦如是坐。

  二现自法会中二先现本会此是一会遍一切处非是多处各别有会乃至法界亦如是遍此圆融法非思之境(非是多处者亦是拣滥恐人误解若多处有会似如十人为会十会在一室中一灯照了令人顿见十会百人今不尔也一会遍一切处者如于一室悬百面镜中有十人共为一会则百镜中有百会也)。

  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觉首菩萨财首菩萨宝首菩萨功德首菩萨目首菩萨精进首菩萨法首菩萨智首菩萨贤首菩萨是诸菩萨所从来国所谓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莲华色世界薝卜华色世界优钵罗华色世界金色世界宝色世界金刚色世界玻璃色世界平等色世界此诸菩萨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不动智佛无碍智佛解脱智佛威仪智佛明相智佛究竟智佛最胜智佛自在智佛梵智佛观察智佛。

  二悉以佛神力下现新集众言佛神力者亦即是前各随其类现神通也文有四段谓总显列名刹号佛名皆同名号品中但增百亿为异耳。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偈文分二先彰说人后显偈辞今初言一切处文殊者略申三义一约当节如初节中百亿佛前有百亿文殊为一切也各各皆说当节之偈故文皆云各于佛所(一切处文殊略申三义者第一义约文即是以应就机令百川中一时见月各各皆说当节之偈者如百亿内同说若有见正觉偈第二节内同说众生无智慧偈然有四句一一切处文殊同说一偈是一切即一二但一文殊十节说偈是一即一切三各于佛所即一唯是一四诸处文殊各偈不同即是一切中一切)二一文殊从一处东来即从一切处东来至一法会即至一切法会故虽东来而即一切处以是法界即体之用身故(二一文殊下第二释约义复语其实德如前溪之月即是后溪及千江百川之月全入前溪所以尔者一切处月不离本月故本月落溪则千处俱落)三约表法文殊乃是不动智之妙用触境斯了六根三业尽是文殊实相体周万像森罗无非般若何有一处非文殊哉下九节中皆有二段仿此可知(三约表者文殊主般若门若约观照般若智了万境无非般若若白日丽天无物不照若实相般若无法非实相故无非般若犹水遍波无波非水大般若云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通于观照及实相也)。

  若有见正觉解脱离诸漏不着一切世彼非证道眼。

  二正显偈辞然释此偈有通有别通者此明菩提超情别谓显前光中所见之事于中又二一约境谓融前所照显理法故二约观谓令大众泯绝诸见于所照事不生执取然观资理成理由观显故通而释之即明菩提超情大分为二初一反显余九顺释今初反显违理之失谓菩提体德超绝一切佛地论明佛非漏非无漏亦应于世非着非无着今乃见佛内离诸漏外不着世则有漏可离有世不着取舍未亡此见违理故非道眼证道眼者无分别故(然观资理成者以贤首有上二意各别科文初约境显理中十偈为三初一法超情表次八会事归理后一事如理融成前一会即一切会等事无障碍也二约心令泯绝诸见依此释经十偈为六初之二颂颂于放光佛令离见次一颂会前光所照处以明离见三有三颂会前所现本法会等以明离见四有二颂别会诸菩萨大众以明离见五有一颂会前所照众生六末后一颂明前法会周遍所由今?意明不为两般合成一释显理离见二义相成故总出所以云观资理成若不见理不成观照理由观显者不得观照安能会理理无废兴弘之由人故观成契理诸见自亡故合为一释皆带显理破见之义一一具于通别二意故初偈反显明违理起见为过失生后九顺明会理则理显而见息也)。

  若有知如来体相无所有修习得明了此人疾作佛。

  余偈顺显见理之益皆上三句观相下句观益于中九偈各是一义且分为四初六观佛次一趣求次一观生后一了法初中初偈正显佛菩提性本来自空称此而知则无上失体谓真性相谓德相并性无所有竟何所离本无有着谁为无着如是知者名为正解修习明了斯为正行下句观益言疾作佛者约文殊门情尽理现即名作佛约普贤门信终圆收约行布说则不见此理成佛未期他皆仿此(本无有着者如黐胶粘人则有着不着之者虚空不粘谁为不着空中胶者情尽理现即名作佛者此顺禅宗即事理无碍门也约普贤门正是华严即事事无碍门也约行布说此为千里之初步也)。

  能见此世界其心不摇动于佛身亦然当成胜智者。

  次一偈依正等观佛菩提性依正无二故亦显光所照处以明离见谓上半于前所见世界令离妄动知真法界不应动故次句例前八相佛身亦同平等不动而了故成胜智(亦显光明等者上约通明今约别说令离妄动即是破见知真法界不应动故即是显理此句全是大般若?殊室利分经云若菩萨不动法界知真法界不应动摇不可思议不可戏论如是能入一切相也不动而了故成胜智者此句观益诸偈虽同皆是佛果差别之德而皆与观相相顺故蹑不动而知以释当成胜智)。

  若于佛及法其心了平等二念不现前当践难思位。

  次偈佛法等观了同体故二念岂生一亦不存得难思果。

  若见佛及身平等而安住无住无所入当成难遇者。

  次偈生佛等观言身即众生以梵本中云佛及我故我即行人之身称理普周云平等住平等则无能所故曰无住我即法性更不证入法性无性复何所入如是知者旷世难逢(我即法性下释上平等即无能所故曰无住然有二意一上二句明一性不分故无能所犹如一指不能自触二法性无性下明性空故无能所入亦如虚空不住虚空此亦大般若?殊室利分意彼经云佛告文殊汝于佛法岂不趣求文殊言世尊我今不见有法非佛法者何以趣求释曰此即一性意也次佛问云汝于佛法已成就耶文殊答言我都不见法可名佛法何所成就释曰即性空意也次佛又言汝岂不得无着性耶文殊答云我即无着岂无着性复得无着释曰即今?云我即法性更不证入故)般若文殊分云若知我性即知无法若知无法即无境界若无境界即无所依若无所依即无所住也又本会即住无所住新集则入无所入(般若下引证前即闇用二意今即显证无住是彼次后经文)问若皆平等云何分别有三宝耶智论答云平等即是三宝谓平等即法宝法宝即是佛以未得法不名佛故得平等法分别有须菩提等(智论答云者即八十五论亦是经文须菩提问佛若无差别云何有三宝佛答即今?文)。

  色受无有数想行识亦然若能如是知当作大牟尼。

  次偈会通平等谓上来主伴依正不离五蕴五蕴性空即是平等有相差别总名为数即同无为故非数法离数超世成寂静果。

  世及出世见一切皆超越而能善知法当成大光耀。

  次偈拂上出世谓真出世者超越入出不碍照知故成光耀又上第三偈佛即是法第四偈法即是众第五偈是三宝皆无为相此偈与虚空等(又上第三偈下收上四偈成一不二法门即净名经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若于一切智发生回向心见心无所生当获大名称。

  二有一偈趣求者以上虽离见而知犹恐滞寂故上半劝求次句又观性离谓了回向心本自不生是离相回向也离相求佛得名称果。

  众生无有生若得如是智亦复无有坏当成无上道。

  三次一偈所见众生亦皆称真故无生坏知无众生是无上道故下经云无上摩诃萨远离众生想(故下经云无上摩诃萨远离众生想者即第十六经无上慧菩萨偈下半云无有能过者故号为无上今无生可坏即离众生想)。

  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

  末后一偈知法即成前法会周遍所由上半标门即十玄门中一多相容不同门也次一句释所由即十种所由中缘起相由门也并如义分齐中谓一与多互相生起且一依多起则一是所起而无力也多是能起故有力也以多有力能摄一以一无力入于多是故此一恒在多中多依一起准上知之是则此多恒在一中也以俱有力及俱无力各不并故无彼不相在也以一有力一无力不相违故有此恒相在也缘起法界理数常尔称斯而见何所畏哉由此缘起成前平等由前平等成此缘起文理昭然不许事事无碍恐未着深思(谓一与多下上标举二门今正将缘起相由所以释一多相容之门此中大意凡所知所起即无有力若能知能起即是有力广如玄文由此缘起下结破静法彼云此偈了一多平等谓解多由一起解一由多生无一不成多无多亦无一了彼一多相由生起一多之念息一多相平等此会差别归平等性理事无碍非事事无碍应审思其文勿谬解也释曰今?即贤首意此公破师言是谬解故今结示即符昔大义中之一也此公意云是理事无碍者以例前诸偈多约会事归理一切平等拂诸见以不合是事事无碍故今先出此偈本意言由此缘起成前平等者上文本会则住无所住新集则入无所入等皆平等义何以得此皆平等耶特由缘起互相由故且如本会与彼十方新集之会共成缘起由因本会有十方故十是所起所起无体即是本会由因十方说本会故本是所起所起无力故入十方故由缘起成前一切皆悉平等言由前平等成此缘起者谓一有定性不由于多多有定性不由于一今由一无定性假多而起多无定性由一而生故由无性平等之义方成缘起若有一可一此是自性一若有多可多此是定性多多若是定性多多不因于一一若是定性一一不因于多今由多故一此一不自一今由一故多此多不自多多不自多此多则无力此一不自一此一则无力无力随有力一多互相收故随一佛会即一切佛会法界一切会即是一法会故此一法会不动而常遍不分而常多前后互相成如何不信故贤首云缘起法界理数常尔应细深思自当见耳观此?文似此弟子当听之时早已不受特令深思故?结云不信事事无碍恐未着深思也)。

  尔时光明过此世界遍照东方十佛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如此处见佛世尊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彼一一世界中各有百亿阎浮提百亿如来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第二重光照十方各十佛土者是娑婆邻次之十刹也。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众生无智慧爱刺所伤毒为彼求菩提诸佛法如是。

  十偈通显菩提因果分三初偈菩提之因次五菩提果用后四令物思齐今初上半所为谓无明造业爱能润业故生死无穷如泥中刺不觉其伤如疮中刺为其所毒下半能为即从痴有爱菩萨悲生非大菩提莫之能拔无此悲智非佛法故(如泥中者爱欲所覆犹如溺泥不知其伤言如疮中刺者即是肉刺故涅盘中名为息肉彼十三经云深观此爱凡有九种一如债有余二如罗刹妇女三如妙莲华茎下有毒蛇四如恶食性所不便而强食之五如淫女六如摩楼迦子七如疮中息肉八如暴风九如彗星初一即声闻缘觉余习二生子便食后食其夫爱食善子后食众生令入三恶道三五欲华下有爱毒蛇令其命终四强食患下堕三恶道五与爱交通夺其善法故被驱逐堕三恶道六缠绕凡夫善法令死七如人久患疮中生息肉其人要当勤心疗治莫生舍心若生舍心息肉增长虫疽复生以是因缘即便命终凡夫愚人五阴疮痍亦复如是爱于其中而为息肉应当勤心治爱息肉若不治者命终即堕二恶道中唯除菩萨是名疮中息肉八暴风能偃山夷岳拔树深根爱于父母所而生恶心拔菩提根九爱之彗星能断一切善根令凡夫人孤穷饥馑今正用疮中息肉一义耳)。

  普见于诸法二边皆舍离道成永不退转此无等轮。

  次五菩提果用中初偈悲智双满智见诸法悲以转授普见通于性相故离二边谓真故无有俗故无无真故无有则虽无而有俗故无无则虽有而无虽有而无则不累于有虽无而有则不滞于无不滞于无则断灭见息不存于有则常着冰消俱不俱等何由而有诸边都寂故云皆离(普见通于性相者此上总释一偈此下别解上半上半云普见于诸法二边皆舍离今应问云普见诸法如何即能离得二边故今答云通性相故唯见相者即是有边唯见性者即堕无边性相无碍故离二边中论云虽空而不断虽有而不常即由空有相即离二边也谓真故下引影公中论序以释之真即是性俗即是相依二谛融故离二边然二谛之义玄中已明欲释此?略申四义谓或说妄空真有如涅盘云空者所谓生死不空者所谓大般涅盘二者妄有真空即是今文三俱空相待无性故四俱有性相不坏故于谛常自二故今此正当第二俗有真空义而有四对初对定有无所在我约真谛上说空是无性空不同无物空也我就俗谛明有此是缘有非定性之有也二真故无有则虽无而有下一对彰有无体相是不坏有之无不碍无之有故成中道三虽有而无则不累于有下彰有无之德若是定性之有此有则唯是有不得即无若是定性之无此无则唯是无不得即有今二互相即故不偏滞四不滞于无下一对彰有无离过滞空则断累有则常既不滞不累故无断常又释初对双离有无故云无有无无此成空观第二对不坏有无故云虽有而无虽无而有此成假观第三对明二谛相即故不偏滞有无故不为有边所动无边所寂成中道观肇公亦云涉有未始迷虚故常处有而不染此不累有也不厌有而观空故观空而不证此不滞于无也第四离过准前有释初对中初句云真故无有无彼定性之有是真空义下句俗故无无无彼断灭之无故是妙有义第二对亦有亦无义第三对非有非无义第四对离过则成具德四句也又初对双离二过一离有二离无第二对离非有非无第三对离亦有亦无第四对总明离过故起信云真如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即斯义也是以结云俱不俱等何由而有谓第四对正离断常第三对不偏滞故离于俱句第二对不坏二故离于双非故俱寂也又若有二可得名俱今有即无故则有外无无可与有俱今无即有故则无外无有可与无俱故亦有亦无相违不立言不俱不立者若定有有无遮彼有无有俱非句今有即无何有非无今无即有何有非有故双非亦寂既无有无亦无一异断常来去靡不皆如故云都寂是以经言二边皆舍离皆舍离者一切二边非局有无又言离者性自离故不取着故了真性故非有诸边可舍离也)。

  不可思议劫精进修诸行为度诸众生此是大仙力。

  次一美往因行。

  导师降众魔勇健无能胜光中演妙义慈悲故如是。

  次一慈力降魔(次一慈力者大乘力便经说波旬兵众满三十六由旬围菩提树欲作留难菩萨住慈悲智慧以手指地八万四千八部大众皆发大菩提心故云慈力降魔经云导师降众魔慈悲故如是观佛三昧海经第二说观白毫功德中说慈悲降魔今取意引波旬召诸八部及旷野鬼神十八地狱阎罗王神其阿鼻等诸大地狱全至佛所及有无边诸怖畏事一时逼迫菩萨菩萨尔时徐举右臂申眉间毫下向用拟阿鼻地狱令诸罪人见白毫中流出众水?如车轴火灭苦息心得清凉狱卒见铁叉头如白银山龛室千万有白师子蟠身为坐于其座上生白莲华有妙菩萨入胜意慈心三昧狱主发心众多罪人诸苦休息称南无佛皆得解脱无边恶事无由近佛魔王憔悴懊恼却卧床上有三魔女又怀惑乱菩萨亦以白毫拟之诸女皆见三十六物九孔不净背负老母抱死小儿皆九孔流溢匍匐而去魔王奋剑向前世尊又以白毫拟之令魔眷属身心安乐如得三禅饿鬼见白毫端皆有百千万亿诸大菩萨入胜意慈心三昧皆是慈力降魔经云光中演妙义者即眉间光谓时魔波旬既不能坏佛忽然还宫白毫随从直至六天于其中间无数天子天女见白毫孔筒中皆空团圆可爱如梵王幢于其空间有百千万恒河沙微尘数诸宝莲华一一莲华无量无边诸妙白毫以为其台台上有化佛菩萨放于白毫大人相光亦复如是诸菩萨顶有妙莲华其华金色过去七佛在于华上是诸化佛自说名字与修多罗等无差别即光中演妙义也然是慈心三昧之力是故总云慈力降魔)。

  以彼智慧心破诸烦恼障一念见一切此是佛神力。

  次一智断致用(次一智断者初句智次句断此即精义入神故能一念顿现一切是致用也易系辞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注云精义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也故能乘天下之微会通其用也今借此言以智断??契为精义入神耳)。

  击于正法鼓觉悟十方刹咸令向菩提自在力能尔。

  后一法鼓警机文相并显。

  不坏无边境而游诸亿刹于有无所着彼自在如佛。

  后四令物思齐者斯即佛因能如是行得诸佛道四偈显四种行一游刹无着谓不坏其相故能普游了刹性空故于有无着。

  诸佛如虚空究竟常清净忆念生欢喜彼诸愿具足。

  二念佛生喜上半所念法身显故如空永常解脱累亡如空清净下半能念忆持明记故喜生愿足。

  一一地狱中经于无量劫为度众生故而能忍是苦。

  三亡苦济物。

  不惜于身命常护诸佛法无我心调柔能得如来道。

  四护法轻身文并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三之一

  音释

  溺

  (刀历切没也)。

  疽

  (正作蛆七余切虫也)。

  痍

  (音夷疮也)。

  肇

  (直绍切)。

  澍

  (朱戍切与注同)。

  匍匐

  (匍音蒲匐蒲墨切匍匐以手行也)。

  奋

  (方问切)。

  尺蠖

  (蠖乌郭切尺蠖屈伸虫也)。

  求信

  (信升人切与伸同)。

  黐

  (抽知切)。

  彗

  (徐醉切妖星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十三之二 途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尔时光明过十世界遍照东方百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诸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第三重光照百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佛了法如幻通达无障碍心净离众着调伏诸群生。

  偈中显佛八相菩提十偈分二初偈标德充满后九别广调生。

  今初谓了俗即真故如幻本虚真不碍俗故达诸法相性相无碍是真通达无二碍着则转依心净大悲同体故调伏众生则三德备矣故能摄化(性相无碍者?释通达无碍有其二义一所达之法性相无碍二能了之智无有二碍二碍即二障了相故无智障了性故无惑障故次句云无二碍着则转依心净者谓转无常杂染之依唯以功德依常法身故云心净通达是智无碍是断调生是思云三德备)。

  或有见初生妙色如金山住是最后身永作人中月。

  后九中即悲愿自在调伏普周虽数越尘沙略论其九皆言或见者然有多义一或多机异处各感见二或同处各见三或异时别见四或同时异见五或同时异处见六或同处异时见七或异时异处见八或同时同处见九或一人于同异交互时处见多人所见十或一人于同异俱时处见一切人所见以是普眼机故然佛不分身无思普现也(皆言或见者此九别中有九或见在义易了而人尚迷今寄清凉五台求见文殊以况法界见佛差别总有十义一或多机异处各感见者如有五人名为多机各在一台名为异处一人南台见菩萨一人西台见师子一人中台见万圣一人东台见化佛一人北台见圣僧是各感见也二或同处各见者五人同在中台故云同处一见菩萨一见师子等故云各见三或异时别见者一人朝见菩萨暮见化佛等四或同时异见者上异时别见不局一人多人今此要是多人谓二人同于晨朝一见化佛一见菩萨五或同时异处见者亦约多人同于晨且一于东台见一于北台见所见之境或同或异或见菩萨亦是同时异处见或则一见菩萨一见化佛亦同时异处六或同处异时见同于中台朝见暮亦见而能见亦通一人多人所见亦通一境异境但取处同时异耳七或异时异处见时则朝暮不同处则东西台别而能见亦通一人多人谓或一人朝于中台见菩萨暮于北台见菩萨异人可知然多约一人其所见境亦通同异同见菩萨如上已明或一人朝于中台见菩萨暮于北台见师子然多分且约一境八或同时同处见亦约多人同在中台同于中时见菩萨所见亦通同异且约同说九或一人于同异交互时处见多人所见者言同异交互时处者谓同时异处异时同处名交互时处然同时异处即是第五而要是多人异时同处即是第六通一人多人今唯一人顿见前多人所见此机亦是不思议人能于同时异处见故谓有一人于晨朝时在于中台见中台多人所见亦在西台见多人所见又于中台于朝于暮皆见多人所见也十或一人于同异俱时处见一切人所见者谓同时同处异时异处名同异俱时处既是一人时该多时处遍诸处见通诸境故是普眼机也然佛不分身下不分而遍无思普现顿应前十也)一初生时身如夜月皎镜可观智犹满月清凉照物故云永作。

  或见经行时具无量功德念慧皆善巧丈夫师子步。

  二行七步时显其具德。

  或见绀青目观察于十方有时现戏笑为顺众生欲。

  三顾眄时观方现笑。

  或见师子吼殊胜无比身示现最后生所说无非实。

  四师子吼时说我独尊。

  或有见出家解脱一切缚修治诸佛行常乐观寂灭。

  五出家时解缚修寂。

  或见坐道场觉知一切法到功德彼岸痴暗烦恼尽。

  六坐道场时障尽德圆。

  或见胜丈夫具足大悲心转于妙法轮度无量众生。

  七转法轮时因悲度物。

  或见师子吼威光最殊特超一切世间神通力无等。

  八显神通时调彼难调。

  或见心寂静如世灯永灭种种现神通十力能如是。

  九示入涅盘不妨神用又下二句亦总结前九皆是神通并有深意如第八会(如第八会者即五十九经各有十意说者应引)。

  尔时光明过百世界遍照东方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第四重光照千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佛于甚深法通达无与等众生不能了次第为开示。

  颂中显菩提体性十颂分三初偈双具悲智为菩提体次四三德内圆后五即体悲用。

  今初上半智深下半悲济。

  我性未曾有我所亦空寂云何诸如来而得有其身。

  次四偈中一叹菩提永绝二我德谓二我之见必因于身今观于身若我即阴我即生灭若我异阴以何相知故但妄情曾未暂有既无有我谁是我所我我所空身从何有无身之身显法身德(今观于身者即中论法品中意论云若我即五阴我即为生灭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内外我我所??灭无有故诸受即为灭受灭则身灭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释曰上中论意正观于身五阴之法而如来品五蕴上求如来亦就于我及我所说则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若了二我本自空寂则见法身湛然常住?中初二句即论初两句明即阴无我阴是有为生灭之法我即是阴故同生灭次两句是论第二两句异阴无我而论主但云则非五阴相今云以何相知者是长行释语谓凡一切法皆以相知有离阴有我则不以五阴为相为用何相知有我耶故但妄情结成论意妄情计有我性实无故云我性未曾有既无有我下以我破所释经我所亦空寂即论云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我我所空下无我遣身释经下半云何诸如来而得有其身即论内外我我所下一偈半文无身之身下结归?意三德内圆法身为一耳故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

  解脱明行者无数无等伦世间诸因量求过不可得。

  二显解脱般若德涅盘二十五云贪瞋痴心永断灭故心善解脱于一切法知无障碍故慧善解脱涅盘略有一百八句以显深广(二显解脱般若者即三德之二也先释解脱德引于涅盘略有二种即二十五经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八功德中一义经云云何菩萨心善解脱贪瞋痴心永断灭故是名菩萨心善解脱若瑜伽八十五云由三种相当知心善解脱一于诸行遍了知故二于彼相应烦恼断德作证故三烦恼断已于一切处离爱住故经云云何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知无障碍是名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昔所不至而今得至释曰心善解脱即灭定障慧善解脱即脱智障二障既除翛然无系故名解脱涅盘下经重复问起以显前义谓心定有贪等则不可脱定无贪等即不须脱欲明相有性无此二无碍方名解脱涅盘略有一百八句者即第五经广释三德解脱之德迦叶问言世尊何等名为涅盘善男子夫涅盘者名为解脱先示其体亦色非色下迦叶重请明解脱相尔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哀愍重垂广说大般涅盘解脱之义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真解脱者名曰远离一切系缚若真解脱离诸系缚则无有生亦无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是故解脱名曰不生迦叶譬如醍醐其性清净如来亦尔非因父母和合而生其性清净所以示现有父母者为欲化度诸众生故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解脱无二无别譬如春月下诸种子得暖润气寻便出生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此是一句余如彼经然依远公云以义相从有九十四句随别细分有一百九句第二十二无逼切中别有七句第二十三无动义中有四句第二十四希有义中有其二句第二十五虚寂义中亦有两句第四十甚深义中有其二句第五十一平等义中亦有两句第六十七无窄狭中有其三句余各有一是故分为一百九句今言一百八者即于二十二无逼切中但有六句以远公见七喻故分为七而第三句云云何逼切不逼切耶譬如凡夫我慢自高而捉蛇虎毒虫是名逼切不逼切者如转轮王所有神珠能伏毒虫名不逼切六句皆是无逼切义唯此一句兼明逼切以显无逼看似两句实是一句表除百八烦恼亦同楞伽百八句问)言明行者即般若德若作明行足释即禅慧德瑜加三十八云明谓三明行谓止观二品涅盘十六又云明者三明一菩萨明二佛明三无明明菩萨明者即是般若波罗蜜佛明者即是佛眼无明明者即毕竟空然皆般若因果理智异耳足有二义一脚足义约因二圆足义约果此文略无(言明行者即般若德朗照万法故称明行者即如来具三德人若作明行足释者重释明行二字即十号之一先引瑜伽由有止观云禅慧德彼后更有释极善圆满以释足义得满足义无脚足义故?不引涅盘十六下此经十八先释明复释行前中先引经彼有四释今当第四就行修证入释明即证入之体后然皆下是?释经菩萨明者因中证智佛明者果中证智上二皆智无明明者是所证理智即观照理即实相智度论云说智及智处俱名为般若即斯义也足有二义者即释行字此中略无足字行字所摄然经四释不出二义第一释云明者名得无量善果行名脚足善果者名无上菩提脚足者名为戒慧乘戒慧足得大菩提名明行足释曰此则据果寻因释以明为果以行为足行即足脚足义也行足不分是今经意二者经云又复明者名咒行者名吉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咒者名为解脱吉者名无上菩提果者名大涅盘释曰此偏就果德释然以世间况于出世此以涅盘为足是满足义亦智断总别耳三者经云又复明者名光行者名业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光者名不放逸业者名六波罗蜜果者名无上菩提释曰此即从因趣果释谓明行皆因以足为果前释三皆是果此独菩提是果今?所引即当第四但引释明彼释行足云行者于无量劫为众生故修诸善业足者明见佛性释曰此亦满足释足以足为果以行为因行足义开今经无足故取初释行足合义不引此文)无数下显其离过非有为故无数超下位故无等岂是因明能求其过因明立量依世俗分别定有定无故曰世间今体绝有无故彼莫能过也如说佛声非定有故不同外道立常从法性生离造作故不同菩萨所立无常三科皆尔岂将佛德判属无常诸因量者谓诸因诸量及自他共等三种比量比量虽有三支五分因是量主故曰因量(无数下显其离过即下三句于中有四一总明二因明立量下释世间义三如说佛声下指事以明求过不得定有则常今非定有不同外常因缘造作即是无常今从法性故离造作不同无常何可求过四诸因量下随难牒释言诸因者谓生因了因言诸量者谓现量比量及圣言量所言因者所由所以顺益待籍之义相也为由有此所由所以顺益待籍宗果方明故说此等名为因也此即要是宗之所由亦是宗之所以等由此即显与所立宗一向一味能建立宗故名因也又因有三相一遍是宗法性二同品定有性三异品遍无性如立声是无常瓶等为同品虚空等为异品于同品定有异品遍无是无常等因同喻异喻皆名喻也及自他共下因明第二?中广说今略示之如萨婆多立无表色自立量云我无表色定是实色许色性故如许色声等此即自比量谓自立义令他解了二他比量者于他立中出宗因过如大乘破萨婆多云汝无表色非定实色许无对故如心心所三共比量者于他立中出比量过因为量主者此即彼中三支有阙妨问夫论立量三支圆满果明不举独唱因明答有二解一云对敌申量即能立三支具足敌者起智所由并得称因所生敌智即号为明理智合举故说因明二云就比量中有许未许为成未许必有能成即能成是因所成是宗宗由因显义得分明此即因果双彰理无违妨上之二义正以后义因为量主又经中云世间诸因量者亦可世间相违求过不得也)。

  佛非世间蕴界处生死法数法不能成故号人师子。

  三一偈叹佛超绝三科德蕴者聚义谓是有为生死果相界者种族义谓是爱着生死因相处者生门义谓诸识内外缘相然不离色心俱舍论云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蕴等有二一者有漏是世数法佛非此成二是无漏则佛非无因灭无常色等获常色等故如来妙色常安隐故(蕴者聚义等者俱舍界品云彼论问云蕴处界等别义云何颂曰聚生门种族是蕴处界义释曰初句释义次句结成聚谓积聚即是蕴义诸有为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近若远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色蕴言粗细者可见有对为粗余二为细又不可见有对望上为细望不可见无对为粗三唯是细染污名劣不染污名胜现在名近过未名远余蕴例然但粗细一门有异谓意识相应四蕴为细五识相应五蕴为粗依五根故或约九地下地为粗上地为细言生门者处义谓六根六境是心心所生长门处言种族者界义论有两释一族者谓种族也是生本义谓十八界为同类因各生自类等流果故是法生本二族类义十八种法种类自性各别不同也俱舍论下此之半偈论明教起不同谓愚有三一愚心所为我二愚色三双愚心色如次配三言根有三者谓上根闻略得悟故说五蕴中根闻中说十二处下根闻广方了说十八界言乐三者谓乐略说蕴乐中说处乐广说界因灭无常色即涅盘三十八如下当引如来妙色常安隐故但要此句具有一偈云妙色湛然常安隐不为时节劫[娄*殳]迁大圣旷劫行慈悲获得金刚不坏体)。

  其性本空寂内外俱解脱离一切妄念无等法如是。

  四叹佛超离根境德境智双寂契彼性空根尘两亡内外解脱亦常照内外脱于无知空尚不存妄从何起(四叹佛者即是初句其性本空寂何法不寂独叹如来故?答云境智双寂契彼性空故为佛德所以无心于物境则未亡摄境归心心又未寂今佛寂照方契性空此以第二句成上第一句次言根尘两亡内外解脱即上句释下句由契性空故亡根尘心所知法一切皆空故亡尘也能知之心亦不可得故亡根也由内亡故根不能系由外亡故境岂能牵真解脱也斯乃解脱惑障次云亦常照者此智障解脱上寂此照寂照无二真佛心也空上不存者举况释第三句空为所契尚不当心妄念空华岂当佛意)又上四偈初一法身故常二无过故乐三数不能成故自在称我四解脱故净。

  体性常不动无我无来去而能悟世间无边悉调伏。

  后五即体悲用中初偈不动普应德上半不动下半普应二我永亡称性不动智周法界何有去来。

  常乐观寂灭一相无有二其心不增减现无量神力。

  次偈动寂无二德三句入寂一句起用一相是表所谓无相无二是遮体不可分又无二者非对有说无也观无始终故心不增减三轮之化云无量神力。

  不作诸众生业报因缘行而能了无碍善逝法如是。

  次偈无染了机。

  种种诸众生流转于十方如来不分别度脱无边类。

  次偈度心平等。

  诸佛真金色非有遍诸有随众生心乐为说寂灭法。

  后偈无生现生智契非有悲心遍生随机引之令归常寂。

  尔时光明过千世界遍照东方十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第五重光照十千界。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发起大悲心救护诸众生永出人天众如是业应作。

  颂中明等菩提因行文有十行皆三句辨相一句劝修虽皆作业而展转深细略分为五初一大悲下救业不求自利故云永出人天。

  意常信乐佛其心不退转亲近诸如来如是业应作。

  次四修智上攀业一信二乐三念四学又初一长时修常信不转故(次四修智下?有二意前意各别一行后意通修诸行文虽局一义乃兼通如长时修谓长时信长时乐长时念长时学下三亦然若约所信念等皆佛功德)。

  志乐佛功德其心永不退住于清凉慧如是业应作。

  次一殷重修志乐不退故清凉慧者无惑热故。

  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作。

  次偈无间修不暂断故。

  观无边三世学彼佛功德常无厌倦心如是业应作。

  后偈无余修常遍学故。

  观身如实相一切皆寂灭离我无我着如是业应作。

  三有一偈内照业观身实相者如净名观佛前际不来等又如法华不颠倒等(如净名者即见阿閦佛品佛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不观受想行识如不观受想行识性非四大起同于虚空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顺三脱门三明与无明等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观于寂灭而不未灭等彼以观身实相用观如来今但自观为小异耳真实观同又如法华者即安乐行品第二亲近处经云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释曰上经皆观实相即理实相也云皆寂灭)中论法品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盘即上半也又云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即下半也(中论法品下引论全释一偈然顺今经引论乃倒今先具引论文然后释义论云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盘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释曰此有六偈大分为四初三明实相之体次一智契实相三有一偈明实相之由四有一偈明实相之教初三中初一明实相双非次一明其深寂后一语其体圆又三是横广二是竖深初一非深非广又初一对我说实相二约性显实相三该通性相明实相以实是性非实是相故略知大旨今之所用但用二偈初以竖深释经上半以心绝动摇言亡四句故云心行言语断理圆言偏理兴言绝故云言语道断以欲言其有无状无形欲言其无圣以之灵故口欲辩而辞丧心以取相为行实相无相故绝心行之处是则心将缘而虑息以起心动念不会理故故体无生既法本不生今何有灭无生无灭即是寂灭言如涅盘者举喻以显然实相之体即性净涅盘而人知涅盘寂灭不生不知实相寂灭故以涅盘为喻若了实相即是涅盘涅盘之相亦叵得也次以双非实相释经下半离我无我着实相无我不可着我亦无无我亦不着无我若着二无我理未免于着)又离我者超凡夫离无我者超二乘故能悲济(又离我者下上来直就体明此下对人以显不着无我则不趣证故能悲济)然我无我通有四句一唯有我二唯无我三者双辨即生死无我涅盘有我四双非上二互形夺故(然我无我下复以四句会融释此四句略有三意一对人以显成前对人谓唯我即凡夫无我即二乘双辩对小说大涅盘云无我者所谓生死我者谓大涅盘二乘之人但见无我不见于我双非即泯绝大小二者直就大乘性相说亦有此四初句唯一真我迥然独立次句对病显实我法皆空双辩句真妄双观不坏性相双非句性相融即故互夺两亡三者但约观照第一句知诸众生妄执有我二称理而观离于二我三亦双照性相四即真妄形夺与第二释异者此初句有我此是妄我第二初我乃无我法中有真我耳)。

  等观众生心不起诸分别入于真实境如是业应作。

  四一偈等观业大悲同体所以等观见真息妄不起分别妄尽契如名入真实。

  悉举无边界普饮一切海神通大智力如是业应作思惟诸国土色与非色相一切悉能知如是业应作十方国土尘一尘为一佛悉能知其数如是业应作。

  五后三偈大用业初偈神足通后二法智通于中初一知土法性土为非色余皆为色此二融即皆悉委知后一知佛又十展转者初悲欲救生当云何救信乐近佛乐其何法乐佛功德佛以功德成其身故空乐何益当念念修学学他不如自观自观不及物我齐致入真滞寂当起大用用何所为当拟穷十方界入诸佛海。

  尔时光明过十千世界遍照东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第六重照百千界即第二答佛威德问威德约身故。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眼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

  前五法身后五智身前中分二初一拣迷谓以威德则自在炽盛色相则端严吉祥种族则名称尊贵虽是薄伽而见从外来取相乖于最胜故为倒见犹眼有病故见外空华执内为外谓空为有(初一拣迷以初句下五字为三节摄佛地论叹佛偈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种义差别应知总名薄伽梵今文具用翻此六义以显真佛最胜之法初以自在炽盛二德释其威德论云自在者永不系属诸烦恼故炽盛者猛焰智光所烧炼故此内威德由内具此智断二德外摄群魔制诸外道二以端严吉祥释于色字色即色相论云端严者三十二相所庄严故吉祥者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叹故三以名称尊贵释种族字论云名称者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尊贵者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世间安乐一切无懈废故此上二德前是功德后是大悲悲智功德为佛种族谓佛以功德为种性故佛以大悲为根本故为出生故即内种族故能悲现刹帝利种虽是薄伽下释后半蹑上而释谓上六义号为薄伽依此而取未免颠倒见从外来即不了唯心是起信文云见从外来取色分齐取相二字向上成心外取相若就当句设取心佛亦为取相不了真佛无相相故言颠倒者颠者顶也顶合在上向下即倒如是合无为有合内为外皆名颠倒故举空华喻通二义)。

  如来色形诸相等一切世间莫能测亿那由劫共思量色相威德转无边。

  后四示悟显最胜法初偈明如来色相无边故超情莫测无边有二一深故随一一相称真无边二广故谓具十莲华藏尘数之相。

  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身相威仪悉具足世间随乐皆得见。

  次偈释上二义前半释深相即无相故后半释广无相之相故广复有二一无限因成二应机普现谓色无定色若金刚之合朱紫形无定形犹光影之任修短相无定相似明镜之对妍媸故随乐皆见(一无限因成者此中无文舍在随乐见中上普兴云幢主水神偈云清净慈门刹尘[娄*殳]共生如来一妙相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猒足此一慈门已无量矣况于诸门出现宝光主海神云不可思议大劫海供养一切诸如来普以功德施群生是故端严最无比即施门无量也普??迅流主河神云如来往昔为众生修治法海无边行即无限因也如是等或一切因共成一相或一切因成一切相等故云无限二应机普现者下举三喻别喻色形诸相三法)。

  佛法微妙难可量一切言说莫能及非是和合非不合体性寂灭无诸相。

  三一偈明所证超情以成前义前半正显谓欲言其有体相寂灭欲言其无色相无边故止言显妙唯智方契故心虑叵量理圆言偏故言说莫及后半重释谓应缘非不合住体非和合又缘起修成非不合契真相尽非和合又缘即非缘故非和合非缘即缘故非不合合相离故无诸相非合亦离体寂灭也(后半重释者前半云难可量则心行处灭言说莫及则言语道断今重释者何以寂灭诸相心言罔及耶释意云寂灭是不和合义随乐皆见是和合义今亦不可作合与不合而知而说故重释之于中寄三身说初约法身住体遍应释则前无相寂灭即是住体随乐皆见即是遍应故今以二义相夺故非合不合其住体遍应犹如虚空随其窍隙方圆大小又缘起修成下约报身修成契实说如铸金成像像全同金亦互夺叵说又缘即非缘下约化身应缘说犹如影像有而即虚亦二相夺不可得说已释上句从合相离故下释下句)。

  佛身无生超戏论非是蕴聚差别法得自在力决定见所行无畏离言道。

  四有一偈明能证超绝结归佛身上来体性寂灭遣有身相具足遣无非合不合遣俱有无而复谓佛是非有非无还成戏论中论云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故次遣之谓妄惑不生故非蕴聚起心则生便成戏论(中论云者即如来品此前更有一偈云如是性空中思惟不可得如来灭度后分别于有无青目释云诸法实相性空故不应于如来灭后思惟若有若无若有无俱如来从本已来毕竟空何说灭后释曰此偈总遣三句次偈云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此偈二意一者仍前破第三此破第四非有非无戏论谤句即今?文二者总遣四句百非谓起心动念皆成戏论非局第四故次?云妄惑不生故非蕴聚起心则生便成戏论彼青目释云戏论名忆念取相分别此彼言佛灭不灭等是人为戏论覆慧眼故不能见如来法身)决定见者不随境相名自在力有无不能累其神故无畏也非言行处为绝言道(决定见下释下半谓决定见者则见法身如来法身其相云何论云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真妄无性即佛法身如是见者不随相转若随相转则不自在不随相转即决定见见同无性能所双寂何有有无能累其神则不畏有无等也)。

  身心悉平等内外皆解脱永劫住正念无着无所系。

  后五智身中初知解脱智谓外身非业系内心无取着为皆解脱常契等理故云正念又内脱二障外用无羁此明自在(初一知解脱智此偈第四句结叹?总不别释四句交络相合而释谓初句身字合次句外字初句心字合次句内字云外身内心平等二字是身心理解脱二字通上身心内外而解脱不同外身脱业系苦相即以解脱上取外身下取第四句中无所系字内心脱执取等相即以解脱字上取内心下取第四句中无着二字心无取着即为能证契上平等名为正念是第三句四句圆矣又内脱二障更为异解上解脱字别配身心皆离障解脱今释内解脱者离障解脱外解脱者作用解脱如净名有解脱名不可思议等)。

  意净光明者所行无染着智眼靡不周广大利众生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此身无所从亦无所积聚众生分别故见佛种种身心分别世间是心无所有如来知此法如是见佛身。

  下四大用自在展转相释初一以寂照智利生意净寂也光明照也净故无着明故智周故能大作佛事次一云何利生谓变化智自在上半一多无碍下半随器普现次偈明一多所从以无生智随物而感谓一身多身但由众生分别心起故无积无从其犹并安千器数步而千月不同一道澄江万里而一月孤映情隔则法身成异心通而玄旨必均云云自他于佛何预后偈复拂前迹谓即前分别之器亦无所有妄见之身岂当可得此法是佛所知当依此理见佛此后二句兼通结上(谓即前等者上云月之一多由器有异佛之一多由感不同今云心分别世间是心无所有则分别之器亦忘也其犹梦中见器中之月岂唯月之不实实亦器本自无能现之器即无所现之月安有约法可思此法是佛下释下半依此见佛则如佛见)。

  大方广佛华严经?钞会本第十三之二

  音释

  绀青

  (绀古暗切青赤色也)。

  眄

  (弥箭切邪视也)。

  翛

  (思邀切翛然飞羽貌)。

  窄

  (侧格切狭隘也)。

  妍媸

  (妍倪坚切好也媸充之切丑也)。

  羁

  (居宜切絷也)。

  阿閦

  (梵语也此云无动閦初六切)。

  隙

  (岂逆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三之三 途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尔时光明过百千世界遍照东方百万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第七重光照十方百万世界此下四假答法性问佛以功德为法性故即分为四初一总显内外包摄德二方便干能德三大悲救摄德四因果圆遍德今初假。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如来最自在超世无所依具一切功德度脱于诸有无染无所着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咸称叹光明遍清净尘累悉蠲涤不动离二边此是如来智。

  偈中分二前五叹佛法难思后五示入方便今初分三初三直就佛明次一对机以辨后一约法以明今初初一句所缘及一切种智清净于所缘所知中无碍智自在转故次句所依清净烦恼习气永无余故三一切种心清净一切善根皆积集故四具大悲故(初句所缘者契经诸论皆说如来一百四十不共功德今依瑜伽四十九说论云依如来住及依如来到究竟地诸佛世尊有百四十不共佛法谓诸如来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四一切种清净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永害习气及一切种妙智今经略具初三句中具四一切种清净言四种者一一切种所依清净谓烦恼粗重并诸习气于自所依无余永灭故又于自体如自所欲取住舍中自在而转二一切种所缘清净谓于种种若化若变若所显现一切所缘皆自在转故三一切种心清净谓如前说一切心粗重永灭离故又于心中一切种善根皆积集故四一切种智清净谓如前所说一切无明品粗重永灭离故又遍一切所知境中知无障碍智自在转故上四中除第二皆有二释今?之中皆具四净而文少略取顺经耳初如来最自在句有二清净所缘是第二一切种智是第四于所缘中无碍转释第二所缘清净于所知中无碍智自在转即是第四一切智清净彼论二释今取后释此二皆是最自在义次句所依清净者即经超世无所依是第一净可知三一切种心清净者即经具一切功德是第三心清净亦二释中后对论易知)五无忧喜之离染安住舍故故无所着六恶想都绝不依止名闻利养故七八二句体虽叵量具相好故称叹(五无忧喜者即无染无所着是三念住谓一者一心听法不忧二者一心听法不喜三者常住舍心谓有忧喜即染不住舍即着今无染无着故具三念住六恶想下即经无想无依止是三不护一恶想都绝二不依止名闻三不依止利养今无想成初一无依止成后二)九智光遍觉离倒名净身光可知十永害习气故十一住正念故离边常明记故不动亦是成上智光所观故结云佛智又此一偈即四无所畏光明即正觉清净即出苦涤累漏尽及与障道无畏不动即无畏之义外难不能倾故不堕胜负二边故是无畏智(九智光遍觉即一切种妙智十可知十一即无忘失法故常明记又此一偈者谓光明遍清净属无畏无畏有四一一切智无畏二漏尽无畏三出障道无畏四出苦道无畏至十藏品当释唯十力智在第三约法以显中则百四十功德具矣)。

  若有见如来身心离分别则于一切法永出诸疑滞。

  二一偈对机以辨中身心离分别者含于二意一约佛以三业随智慧行等故二约机即知上功德而能身心无分别者得无疑益。

  一切世间中处处转法轮无性无所转导师方便说。

  三有一偈约法以显虽法界遍转无性寂灭故无所转假以言宣云方便说其能转智即十力智。

  于法无疑惑永绝诸戏论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

  后五示入方便者上来说佛不离功德菩提上所说法不离教义次第令入初偈令念菩提初句善决性相次二句契理绝想以生分别想即戏论故具斯二义为念菩提故大般若云觉法自性离诸分别同菩提故又心绝动摇言亡戏论又瑜伽九十五有六种戏论故名为诸(故大般若下即文殊分中如前已引又心绝动摇亦是此经次后那伽室利分那伽云龙即龙吉祥菩萨妙吉祥菩萨欲入城乞食龙吉祥问云我欲入城为有情故巡行乞食妙吉祥云随汝意往然于行时勿得举足勿得下足勿屈勿伸勿起于心勿兴戏论勿生路想城邑想大小男女想所以者何菩提远离诸所有想无高无下无卷无舒心绝动摇言忘戏论无有[娄*殳]量今此唯用后一对耳又瑜伽者一颠倒戏论二唐捐戏论三诤竞戏论四于他分别胜劣戏论五分别工巧养命戏论六耽着世间财食戏论动摇尚无斯六岂有)。

  了知差别法不着于言说无有一与多是名随佛教。

  次偈随教上二句了法亡言次句得旨方名随顺。

  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如是二俱舍普入佛功德。

  次偈入佛功德上二句双存一多相别故次句双泯相形夺故一因于多有多中应有一多因于一有一中应有多今多中无一一无从矣一中无多多无从矣故二俱舍也而性相融通入一即是入多名普入也(次偈入佛等者文有三段初略释经文)然一多相依互为本末通有四义一相成义则一多俱立以互相持有力俱存也即初二句二相害义形夺两亡以相依故各无性也即二俱舍是三互存义以此持彼不坏彼而在此彼持此亦尔故上文云一中解无量等是四互泯义以此持彼彼相尽而唯此以彼持此此相尽而唯彼故下文云知一即多多复即一是也诸文各据一义故不相违矣(二然一多下束成四义以顺经文)复总收之以为十义一孤标独立二双现同时三两相俱亡四自在无碍五去来不动六无力相持七彼此无知八力用交彻九自性非有十究竟离言(三复总[(冰-水+〡)*ㄆ]下融成十门一孤标独立者即前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二法互无故得独立亦一即多而唯多多即一而唯一废己同他故云独立二双现同时者即下经云知以一故众知以众故一无一即无多无多即无一故二双现更无前后如牛二角三两相俱忘者两即前二俱舍也四自在无碍者欲一即一不坏相故欲多即多一即多故一既如此多亦准之常一常多常即不即故云自在五去来不动者一入多而一在多入一而多存若两镜相入而不动本相相即亦然六无力相持者因一有多多无力而持一因多有一一无力而持多七彼此无知者二互相依皆无体用故不相知故觉首云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八力用交彻者即前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九自性无有者互为因起举体性空十究竟离言者不可言一不可言非一不可言亦一亦非一不可言非一非非一不可言相即以相入故不可言相入以相即故不可言即入不坏相故不可言不即不入互交彻故口欲辩而辞丧心将缘而虑亡唯证方知同果海故一多既尔染净等法无不皆然)。

  众生及国土一切皆寂灭无依无分别能入佛菩提。

  次偈入佛菩提依正皆寂故无所依智契于斯故无分别。

  众生及国土一异不可得如是善观察名知佛法义。

  后偈知法义上明生土皆寂不可言异依正两殊不可云一。

  尔时光明过百万世界遍照东方一亿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各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第八重光照一亿界前云百万今十倍于前即千万为一亿也。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十偈叹佛权实双行方便干能然方便之言略有三意一以因中十种加行方便之力修成佛果自在之德二但是差别之用皆名方便其无碍慧无若干故三即实之权起用自在故名方便今文具三皆三句辨相一句结名(今文具三者具上三方便也然其十偈皆具此三取其相显八九两偈但有第二故下?云上之二偈但了差别即是方便余之八偈皆是即实之权约其因修总是加行方便之力如第四偈善巧通达一切法差别用也正念勤修涅盘道加行方便也上二皆权乐于解脱离不平即是称实对上故为即实之权也余可意得)。

  智慧无等法无边超诸有海到彼岸寿量光明悉无比此功德者方便力。

  初偈即体起用为方便然有六义一智超下位二证法无边三解脱有海四具上三义到涅盘岸五寿兼真应六身光无涯皆佛功德。

  所有佛法皆明了常观三世无厌倦虽缘境界不分别此难思者方便力。

  二叹寂照方便初句横照次句竖穷次句即寂照而无思故难思也。

  乐观众生无生想普见诸趣无趣想恒住禅寂不系心此无碍慧方便力。

  三叹佛事理无碍方便初二句有无无碍次一句定散无碍(初二句者无即是理有即是事次句定散无碍者恒住禅寂定也由契心性理也禅不系心不碍散也即涉事也)。

  善巧通达一切法正念勤修涅盘道乐于解脱离不平此寂灭人方便力。

  四叹佛修无修方便初句善穷性相次句无念勤修乐于解脱释修涅盘离不平者释前正念以不见生死为杂染涅盘为清净此二无差为真寂灭。

  有能劝向佛菩提趣如法界一切智善化众生入于谛此住佛心方便力。

  五叹回向方便初二句趣如法界是回向实际余皆回向菩提次句回向众生住如化物故为方便(初二句者二句之中唯取四字是向实际初句及一切智皆回向菩提)。

  佛所说法皆随入广大智慧无所碍一切虚行悉已臻此自在修方便力。

  六证知方便初句随顺证入次句知而无障次句知遍趣行即利生法即知即证为自在修也。

  恒住涅盘如虚空随心化现靡不周此依无相而为相到难到者方便力。

  七寂用方便初句寂次句用次句寂用无碍为无住涅盘凡小难到。

  昼夜日月及年劫世界始终成坏相如是忆念悉了知此时数智方便力。

  八时数方便可知。

  一切众生有生灭色与非色想非想所有名字悉了知此住难思方便力。

  九难思方便初句了生灭刹那一期皆悉了知次十一字了相即众生体不出三界九地下二界是色无色界非色二界八地皆名为想无想天为非想有顶非想非非想悉了知者能了兼了其性即是无生此是无边之境故难思也上二偈但了差别即是方便(二界八地者以欲色二界有五地皆全有想其无想天在第四禅不摄一地全故八地有想其有顶天是第九地不属于想及与无想故今无色一界四地不全属有无故云二界其无色界下之三地由是有想故举八地而以摄之)。

  过去现在未来世所有言说皆能了而知三世悉平等此无比解方便力。

  十无比方便初二句知相上句竖穷下句横摄次句知性此二不二故无比即为方便也。

  尔时光明过一亿世界遍照东方十亿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第九重光照十亿界叹佛大悲救生德。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广大苦行皆修习日夜精勤无厌怠已度难度师子吼普化众生是其行。

  十偈多以第四句为结于中分三初偈总标行海已圆而能普化次八别显化类不同后一总结悲智周遍初中初句无余修广谓遍受大谓极苦次句长时无间次句功行已圆极恶难度已能度故云何能度谓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决定说定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度一阐提定说无我度诸外道定说欲苦不净以度波旬定说如来常乐我净度诸声闻定说大悲以度缘觉定说如来无碍大智以度菩萨故云普化众生(初句无余修者此有四修一无余修以皆修故次句有二修一长时修二无间修日夜不息即是长时精勤无怠故无有间难度能度勇猛修也此偈是总示度相谓师子吼者名决定说即涅盘二十七师子吼品下说法度类略有六亦摄下偈文有四节初偈即说佛性度一阐提阐提佛性无明所覆迷真起妄如堕大河二有一偈无我化外三有六偈皆说欲苦度于波旬波旬为主诸类皆摄故四有一偈济度三乘声闻法执不了性空缘觉无悲不随六道故悲智双流普教群生即化菩萨)。

  众生流转爱欲海无明网覆大忧迫至仁勇猛悉断除誓亦当然是其行。

  次八别中云何普化初化痴爱众生前半所救如人堕海五事难出一水深二波迅三迷闇四虫执五忧迫失力众生欲海流转亦尔此中爱有二义一已得无厌深广如海二于未得处无足如流痴亦二义一迷不见过二妄见有德结网自缠五由前痴爱招大忧苦次句举古佛已行亡身为物故曰至人后句立誓当作(五事难出一水深即爱欲海二即流转三即无明四即网覆义兼虫执罗不得出五即大忧迫次众生下约法释五而四释虫执云妄见有德结网自缠)。

  世间放逸着五欲不实分别受众苦奉行佛教常摄心誓度于斯是其行。

  二度着欲众生上半所救放逸者着欲缘也着五欲欲事也不实分别欲因也受众苦欲果也未得已失皆受大苦正得亦苦横生乐想况当受三涂故云众苦次句受教自修后句立誓转化。

  众生着我入生死求其边际不可得普事如来获妙法为彼宣说是其行。

  三救着我众生前半所救着我为因受生死果未证无我浩无边际次句救方说二无我唯佛有之。

  众生无怙病所缠常沦恶趣起三毒大火猛焰恒烧热净心度彼是其行。

  四救恶趣众生三句所救谓无善可恃显唯恶业及惑病因招三恶趣展转复起三毒之过因果俱烧末句救方但净其心因亡果丧。

  众生迷惑失正道常行邪径入暗宅为彼大然正法灯永作照明是其行。

  五救邪见众生前半所救上句明因迷四真谛惑现境故次句起见邪见翳理即为闇宅后半能救之方。

  众生漂溺诸有海忧难无涯不可处为彼兴造大法船皆令得度是其行。

  六救着有众生前半所救三有深广总喻于海漂至人天还溺恶趣未遇如来多成难处希求不已故名为忧未有对治故无涯畔具上诸失故不可处后半能救可知。

  众生无知不见本迷惑痴狂险难中佛哀愍彼建法桥正念令升是其行。

  七救无明众生前半所救由本住无明故不见无住之本迷理惑事狂走于生死之中后半能救佛既授法正念即升也。

  见诸众生在险道老病死苦常逼迫修诸方便无限量誓当悉度是其行。

  八救险道众生前半所救人天报危临堕恶趣名为险道能救可知。

  闻法信解无疑惑了性空寂不惊怖随形六道遍十方普救群迷是其行。

  后一偈总结者前半结有教证之智能导无缘之悲次句结有同体之悲能遍十方六道后句结于所救不越群迷。

  尔时光明过十亿世界遍照东方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那由他亿世界百那由他亿世界千那由他亿世界百千那由他亿世界如是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所有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

  第十重光照十方总结无尽长行分二先明世界数量略有十七渐穷法界。

  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后明彼诸世界所有皆现。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

  十颂明因果圆遍德于中分二前四示佛因果遍说后六劝物顺行今初初一偈因圆果满彰有说因初三句三达因圆后句十力果满(初三句者三达即达三世于中初句了相无量劫言通过及未次句了性过去心不可得故云无去未来心不可得故云无来现在心不可得故云无住净名云若过去过去心已灭若未来未来心未至若现在现在心无住现在是住亦生即灭故云无住第三句结知佛如是知云何如是非唯知无去等亦知其相又性相无碍又一念能知为如是了)。

  十方无比善名称永离诸难常欢喜普诣一切国土中广为宣扬如是法。

  次一偈大用外彰正明说法周遍可知。

  为利众生供养佛如其意获相似果于一切法悉顺知遍十方中现神力。

  从初供佛意柔忍入深禅定观法性普劝众生发道心以此速成无上果。

  后二对因辨果初一偈遍因初句为因三句皆果法供养佛故于法顺知普为众生故能遍用斯即等流名相似果晋经云正心供养明是法供养也后一偈深因故能速证初二句六度自利谓供佛是檀意柔兼戒从初至末是进?也次句利他兼方便等二行既圆则佛果朝夕故云速成(无方便者劝物涉有故是方便劝生??心即是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故即修习力为智决断佛果朝夕者此有二意一明果速匪朝即夕故一念相应功圆旷劫此为正意结云速成二朝夕是海文选云挹朝夕之池者无以测其浅深谓此是佛果大海以深广故与此相应亦得速成)。

  十方求法情无异为修功德令满足有无二相悉灭除此人于佛为真见。

  后六偈劝物顺行佛昔如是行今得说法果令物行之亦得斯果初一偈求法行二说法行三听法行四有三偈破相行今初初句离过胜他名利名为异情次二句显德一句满福一句圆智又无异者于一切法都无所求若此之求则见真法身(于一切者即净名经身子念座因有此示)。

  普往十方诸国土广说妙法兴义利住于实际不动摇此人功德同于佛。

  二说法行前半说法益物义利者令众生得离恶摄善故此世他世益故世出世益故福德智慧益故上四对皆先义后利后半若无说无示同佛说也(上四对者即佛地论若无说下亦净名目连章经云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说约教道示约证道无闻则不如言取故为真闻无得则心无所得方真证得无闻无得即后偈听法行中今此说法但无说示亦同宝积叹佛偈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故言同佛)。

  如来所转妙法轮一切皆是菩提分若能闻已悟法性如是之人常见佛。

  三听法行兼显法轮之体初句教法次句即教成行无有一文一法非菩提因岂止三十七品次句悟理拣去随文后句理无废兴故常见佛果也(次句悟理者不随文故无闻悟理故无得)。

  不见十力空如幻虽见非见如盲睹分别取相不见佛毕竟离着乃能见。

  众生随业种种别十方内外难尽见佛身无碍遍十方不可尽见亦如是。

  譬如空中无量刹无来无去遍十方生成灭坏无所依佛遍虚空亦如是。

  后三破相行初一正明后二转释今初初三句反显金容焕目而非形安可以相取后句正显法性超乎视听唯可虚己而求后二转释云何不见前偈以妄喻真众生妄惑尚不可穷诸佛契真如何见尽后偈复转释云虽遍十方不可定取如刹遍空有其四义一多刹满空二体无来去三不妨成坏四无别所依佛身遍空亦具四义一顿遍多刹二恒不去来三应有出没四体用无依是故佛身亦不可以遍空而取耳上来三品答初十句所依果问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三之三

  音释

  蠲涤

  (蠲古玄切洁也涤音狄净也)。

  滞

  (直例切凝滞也)。

  臻

  (侧诜切至也)。

  一阐提

  (阐齿善切梵语一阐提此云信不具)。

  漂溺

  (漂音飘浮也溺奴历切没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三之四 途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菩萨问明品第十

  释此一品亦有四门初来意中有通有别通谓上来三品已答十句生解所依此下正答生解因果故次来也生解因中先答十住住揽信成将答所成先辨能成又正答十信故下三品来也后别者三品明信有解行德解为二本此品先来(通谓下明尽一分来意直尽第七会来生解因中下唯明下三品来意初依古德信住合明又正答下?意别明答信以第二会初十问中脱十信问故今三品答之不答住也然贤首意始教别开信位如梁论云如须陀洹见道前四位谓燸顶忍世第一菩萨道前四位亦尔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又彼论及佛性论皆云地前修四种行谓十信修信乐大乘行十解修般若行十行修三昧行十回向修大悲行如其次第即是四位故又为除四类障正使故即此四住谓初除阐提不信障二除外道我执障三除声闻畏苦障四除独觉舍大悲障又信成净德因种解成我德因种行成乐德因种回向成常德因种又仁王经寄四轮王谓铁铜银金以上教义故知十信亦成位也若终教十信但是十住方便自无别位谓仁王释三贤云十信十止十坚心十信即住故今?不论成位不成位皆以三品别答信问别一会答合有问故已如前说)二释名者菩萨是人问明是法遮果表因故云菩萨问即是难明即是答然问有二种一泛尔相问梵云必理车二者难问谓以理徴诘梵云钵罗室囊即今品意也答亦有二一但依问酬答报曰答二若俱为解释旁兼异义美言赞述令理显焕曰明即今品意也明亦破闇能除问者之疑闇故今文殊九首互为明难递作砧椎研核教理以悟群生故以名也又长行明起于问偈颂明解于问故曰问明不云答者欲以明兼于问故问有二义故得称明一问中徴责诘难理尽使答者亡言此至明之问也二以问中进退诘理令现使答者易释故以为明又明即法明以十菩萨问出十种法明故曰问明虽诸义不同皆菩萨之问明依主释也(然问有二下约论通问即是难明即是答今对彼难问故答称明此明局在答者而有二义一显理为明此明属自明亦已下二破闇为明此约答他令他明故又长行下二约宾主问唯属问明通问答使答者亡言者如缘起甚深中问云心性是一何以种种若云缘令种种何以复不相知逆遮其救使其亡言使答者易释者谓问意言既是一性何以种种欲言种种复不相知故答云由不相知能成种种种种无性即不相知故不乖一性即答者易释也又明即法下三约理法释亦是约教义说谓问即是教释有往复故明即法明是义所摄谓十甚深为十种法明就此法明又约心境法即是境明即是心以智慧明照二谛法故云法明)。

  三宗趣者亦先通后别通复二义一通分宗二通会宗并如会初二别明此品有其二义一望当品以十甚深为宗依成观解为趣二望后二品则以甚深观解为宗成后行德为趣。

  四释文此下至菩萨住处明生解之因配十句问如前问中依文次第且分为六初此下三品明未信令信二第三会已信令解三第四会已解令行四第五会已行令起愿五第六会已起愿令证入六十定品至住处品已证入令等佛今初三品即为三别此品明正解理观次品明随缘愿行贤首品明德用该收就初分二先问答显理后示相结通前中以十菩萨各主一门显十甚深即为十段一缘起甚深二教化甚深三业果甚深四说法甚深五福田甚深六正教甚深七正行甚深八正助甚深九一道甚深十佛境甚深此十甚深次第云何缘起深理总该诸法观解之要故首明之众生迷此故须教化违化顺化有善恶业欲知此业由说法成然说法成善唯佛福田既说顺田须持圣教教在勤行行须助道助必有正殊涂同归得一道者当趣佛境故为此次又此十种亦可配于十信但不次耳文殊佛境即当信心文殊主信故佛境即所信故约发心次第信居其初约所信终极最居其后亦明十心不必次故勤首即进心财首为念心明四念故德首定心心性无念为上定故智首则慧心慧为上首兼己庄严故有十度法首即不退心如说修行得不退故宝首即戒心三聚无缺如宝珠故业果甚深戒所招故觉首即护法心缘起甚深是所护故目首即愿心福田等一由愿异故目能将身如愿导行故贤首即回向心以归一道即回向真如一身一智等即是佛果文云如本趣菩提所有回向心等以是圆融十法故各兼多义又亦摄十信之十德恐繁不叙(前中以十菩萨下先列十名然十甚深即迁禅师所立今古同遵缘起深理者若染若净染净交彻无不摄故摄论云菩萨初学应先观诸法如实因缘以成正信及正解故又此十种下先正配释然十信心谓一信二进三念四定五慧六不退七戒八护法九愿十回向配文可知以是圆融下后通妨难谓有难云信进等相释处易知今十甚深文义兼广何得而是十信等耶故为此答又亦摄者信有十德一亲近善友二供养诸佛三修习善根四志求胜法五心常柔和六遭苦能忍七慈悲深厚八身心平等九爱乐大乘十求佛智慧配十甚深者一即正教甚深近佛善友闻教法故二即福田甚深法即业果四即缘起五即正行六即助道七即教化八即一道九即说法十即佛境通说佛智为所信故既有多含故文义兼广)。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觉首菩萨言。

  且为十甚深解然有二义一约行二约法言约行者文殊发问九菩萨答明妙慧通于众行九菩萨问文殊为答明众行成于妙慧言约法者初九显差别义后一显差别同归佛境此二不二成信中之观解(妙慧通于众行者文殊为妙慧九首为众行各主一门故而问为能成答为所成故妙慧众行互为能所此二不二者融上二也谓行与法不二了法成行行契法故又衍法师云一人问多表一中解无量故多人问一表无量中解一故又文殊是主余九是伴故文殊是总余九是别不是全要故略不出)文中十段皆先问后答又先起明问后解问明今初缘起中二初问分二初尔时下彰问答之主问觉首者彼得此门故缘起深义不觉则流转故二正显问端略启五门初问所为者有二义故最初问之一拂异见二显深理拂见有三一令诸菩萨知法从缘异外道见二知从心现舍二乘见三但心性起不同权教二显深理者令诸菩萨于此实义发深信解起行证真始终皆实故问斯义起信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所言法者谓众生心依一心法有真如门及生灭门彼论依此生净信故(二显深理者?文分二先正明令始涉者便悟心性超乎大方故云始终皆实起信论云下第二引证于中有四初至应说是论初标文二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即立义分论云次说立义分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是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释曰法通执持亦能显下义故称为法该于染净大位在因故言谓众生心为染净依故摄世出世何以故下出摄所以以有三大故三大即义大位在果今取通为缘起之本故但引法以证真心随缘三从依一心法有真如门及生灭门即义引解释分显示正义中文以释前法论云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尽是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心真如门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等次下释心生灭云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等广如彼释今以真如证心性一随缘生灭而成种种为此深理故四从彼论依此生净信故即结示为实马鸣依此造论令物生信何不信耶)二述问意者谓明心性是一云何见有报类种种若性随事异则失真谛若事随性一则坏俗谛设彼救言报类差别自由业等熏识变现不关心性故无相违者为遮此救故重难云业不知心等谓心业互依各无自性自性尚无何能相知而生诸法既离真性各无自立明此皆依心性而起心性既一事应不多事法既多性应非一此是本末相违难亦是理事相违亦一异相违亦真妄相违(各无自立者起信论云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7年4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6日...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8日出...

1997年4月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5日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4日出...

1997年4月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6日出...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