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第一百二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五百大阿罗汉等 造时间:2019-06-04 17:40:30
第一百二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业蕴第四中自业纳息第五之三云何苾刍留多寿行。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时薄伽梵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又欲分别毗奈耶义故。如毗奈耶说。大生主为首。五百苾刍尼留多命行舍多寿行。经毗奈耶虽有是说。而未分别留舍因缘。彼经及毗奈耶是此论根本。彼未说者

第一百二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业蕴第四中自业纳息第五之三

云何苾刍留多寿行。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时薄伽梵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又欲分别毗奈耶义故。如毗奈耶说。大生主为首。五百苾刍尼留多命行舍多寿行。经毗奈耶虽有是说。而未分别留舍因缘。彼经及毗奈耶是此论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又诸造论皆为分别诸所有法自相共相。今此亦然。不应为问。

云何苾刍留多寿行。答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若于僧众若别人所。以衣以钵。或以随一沙门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此转招寿异熟果。时彼能招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问彼有何缘留多寿行。答留多寿行。略有二缘。谓为饶益他及住持佛法。为饶益他者。谓教弟子修诸观行。彼审观察齐我寿住。此诸门人逮胜法不。设我寿尽为更有余。能善开示道非道不若见无能便留寿行。为住持佛法者。谓营佛像僧房等事。彼审观察齐我寿住。此所营事得成办不。设我寿尽为更有余善巧方便能成办不。若见无能便留寿行。又彼观见当有国王大臣长者等欲毁灭佛法。便审观察齐我寿住当有方便令不毁灭不。设我寿尽为更有余善巧方便能住持不。若见无能便留寿行为留寿行。以衣钵等施僧别人。依契经说。谓世尊说。若有施主能施他物名施五事。由此还当得五事果。一寿二色三力四乐五辩。彼审观察为施僧众。当获大果为施别人。若见施僧当获大果便施与僧。若施别人当获大果便施别人。是故于僧或别人所以衣以钵。或以随一沙门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此转招寿异熟果。时彼能招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

问理无富异熟果可成寿异熟果。何故乃说富异熟业。则转能招寿异熟果。答无转果体。有转业力。谓由布施边际定力。转富异熟业招寿异熟果。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富果。祈寿果故。有余师说。有业先感寿异熟果。然有灾障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彼灾障灭寿异熟起。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富果。祈寿果故。有作是说。有业先招寿异熟果。然不决定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招寿业决定与果。复有欲令由施定故引取宿世残寿异熟。谓阿罗汉有余生中残寿异熟。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引令现前定力不思议令久断还续。

问所留寿行正由谁引。为由施力为定力耶。若由施力不应入定。若由定力不应行施。有说由施。有说由定。如是说者。俱由二种。虽多行施若不入定彼终不能引寿果故。虽数入定若不行施彼终不能引寿果故。然施力能引定力令决定。由此故言俱由二种。云何苾刍舍多寿行。答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如前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寿异熟业。愿此转招富异熟果。时彼能招寿异熟业。则转能招富异熟果。问彼有何缘舍多寿行。答自利利他俱究竟故。已得尽智故名自利究竟。于利他事。若有堪能此事成已便归圆寂。若无堪能亦名究竟。有作是说。彼厌自身犹如毒器。故愿弃舍。如有颂言。

梵行妙成立圣道已善修

寿尽时欢喜犹如舍毒器

为舍寿行以衣钵等施僧别人。依契经说。谓世尊说诸福业事略有三种。一施性福业事。二戒性福业事。三修性福业事。于施性事。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感大富果。乃至广说。彼审观察为施僧众当获大果为施别人。若见施僧当获大果便施与僧。若施别人当获大果便施别人。故于僧众或别人所。以衣以钵。或以随一沙门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愿即入边际第四静虑。从定起已心念口言。诸我能感寿异熟业。愿此转招富异熟果。时彼能招寿异熟业。则转能招富异熟果。问理无寿异熟果可成富异熟果。何故乃说寿异熟业。则转能招富异熟果。答无转果体。有转业力。谓由布施边际定力。转寿异熟业招富异熟果。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寿果。祈富果故。有余师说。有业先感富异熟果。然有灾障。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彼灾障灭富异熟起。虽俱可转而彼今时不顾寿果。祈富果故。有作是说。有业先招富异熟果。然不决定。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招富业决定与果。复有说者。有业先招富异熟果粗而非妙。由今布施边际定力。令感粗业转招妙果。谓彼先引长时粗果。今由施定祈愿力故。令彼转招今时妙果。复有欲令由施定故引取宿世残富异熟。谓阿罗汉有余生中残富异熟。由今布施边际定力引令现前。定力不思议令久断还续。

问此富异熟正由谁引。为由施力为定力耶。若由施力不应入定。若由定力不应行施。有说由施。有说由定。如是说者俱由二种。虽多行施若不入定彼终不能引富果故。虽数入定若不行施。彼终不能引富果故。然施力能引定力令决定。由此故言俱由二种。问若诸有情寿果富果不决定者可有留舍。若俱决定如何留舍。答但作分限无留舍事。譬如良医所记分限无能过者。此亦应然。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彼阿罗汉由起边际。第四定力。引色界大种令身中现前。而彼大种有顺寿行有违寿行。由此因缘或留或舍。有作是说。彼阿罗汉由此自在三摩地力。转去曾有宿业所生诸根大种住时势分。引取未曾定力所起诸根大种住时势分。彼说不然。命根别有非根大种为自性故。

经说世尊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其义云何。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三分寿。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五分寿。若说诸佛舍第三分寿者。彼说世尊释迦牟尼寿量应住百二十岁。舍后四十但受八十。问佛出世时此洲人寿不过百岁。何故世尊释迦牟尼寿百二十。答如佛色力种姓富贵徒众智见胜余有情。寿量亦应过众人故若说诸佛舍第五分寿者。彼说世尊释迦牟尼所感寿量应住百岁。舍后二十但受八十。问诸佛色力种姓富贵徒众智见胜余有情。何故寿量与众人等。答生在尔所寿量时故。由此经言舍寿行者。谓舍四十或二十岁留命行者。谓留三月。问何故世尊留舍尔所命行寿行不增减耶。答诸佛事业善究竟故。齐尔所时诸佛事业得善究竟故不增减。有说。法尔诸佛世尊唯舍唯留尔所寿命。有说。欲显诸佛世尊不贪寿命能早弃舍。诸余有情贪寿命故不能弃舍。勤求圆寂勿有生疑。佛亦如是。故舍寿行。显异有情化事未终复留三月。有说。欲显诸佛世尊善住圣种故舍寿行。谓如世尊于有有具深生喜足于寿亦然。有说。世尊避衰老位故舍寿行。所化有情事未究竟复留三月。如邬陀夷一时为佛按摩支体见异常相。而白佛言。今者世尊。支体舒缓诸根变异。容貌改常。今位尚然。况过八十。故避衰老舍多寿行。有说。欲显得定自在故。佛世尊留舍寿命。如世尊说。我善修行四神足故欲住一劫或一劫余。如意能住。有说。欲显诸佛世尊能伏众魔留舍寿命。谓证无上妙菩提时已伏二魔。谓天烦恼。今将证入涅槃界时又伏二魔。谓蕴及死。伏蕴魔故舍多寿行。伏死魔故留多命行。问命行寿行有何差别。有说无别。如品类足说。云何命根。谓三界寿。有说。此二亦有差别。谓名即差别。名为命行名寿行故。有说。由此故活名命行。由此故死名寿行有说。所留名命行。所舍名寿行。有说。可生法名命行。不可生法名寿行。有说。暂时住名命行。一期住名寿行。有说同分名命行。彼同分名寿行。有说。修果名命行。业果名寿行。有说。无漏业果名命行。有漏业果名寿行。有说。明果名命行。无明果名寿行。有说。新业果名命行。故业果名寿行。有说。与果业果名命行。不与果业果名寿行。有说。近业果名命行。远业果名寿行。尊者妙音作如是说。顺现受业果名命行。顺次生受。顺后次受。顺不定受业果名寿行。命行寿行是谓差别问多行言有何义。答多言显示所留所舍非一刹那。行言显示所留所舍是无常法。问何处留舍命行寿行。答在欲界非余界。在人趣非余趣。在三洲非北洲。问谁能留舍命行寿行。答是圣者非异生。是无学非有学。是不时解脱非时解脱。亦男亦女。

云何心狂乱。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释契经毗奈耶故。如契经说。婆私瑟搋婆罗门女丧六子故。心发狂乱露形驰走。见世尊已还得本心。毗奈耶说。室利筏蹉心狂乱故。行无量种非沙门法不顺法行。毗奈耶中又作是说。苦受所逼若心狂乱。及初业位皆无有犯。契经毗奈耶虽作是说。而不广辩。今为广辩故作斯论。

云何心狂乱。答谓由四缘势力所逼令心狂乱。一由非人现恶色像。遇已惊恐令心狂乱。谓有非人变作象马驼牛羊等可畏色相。来现其前心便狂乱。问彼曾不见象马等耶。何故今时见便惊恐。答彼虽曾见而今非时非处非道忽然见故。言非时者。谓于夜分见象马等便作是念。何故今时有象马等来至我所。定是非人来相逼害。由此惊恐心便狂乱。言非处者。谓于堂阁房阁等处见象马等便作是念。何缘此处有象马等。定是非人来相逼害。由此惊恐心便狂乱。言非道者。谓于冢间非象马等尝所行路。见象马等便作是念。何缘于此有象马等。定是非人来相逼害。由此惊恐心便狂乱。二由非人忿打支节。苦受所逼令心狂乱。谓于大众游止处所。以轻慢心弃诸便秽。或于诸佛独觉声闻精舍等中。行不净行善神忿恚打触支节。人有支节如芥子许。若打触时心便狂乱。三由大种乖违令心狂乱。谓有多食胡桃麻子苣藤等时。发热风等大种乖反心便狂乱。四由先业异熟令心狂乱。谓有先时欢喜踊跃。传惊怖事令他忧恼。或作坑阱陷坠众生。或纵猛火焚烧山泽。或以强力逼他饮酒。或以倒想解释契经。如是等业令心狂乱。然此狂乱非异熟果。但从恶业异熟所生。以恶业不招意地异熟故。有说。狂乱由五种缘。前四如前。愁忧第五。谓因丧失所爱子等。愁毒缠心遂发狂乱。

问此心狂乱于何处有。答于欲界有。非色无色界。然地狱无。心常乱故。心狂乱者。谓时非恒鬼及傍生有心狂乱。人天亦有。除北俱卢。彼无罪业增上果故。问此心狂乱谁有谁无。答圣者异生俱容得有。圣通众圣唯除诸佛。佛无心乱无坏音声。无断末磨。无渐舍命。异生心乱具由五缘。圣者但由大种乖适。圣无惊恐。超五畏故。无非人打。无秽事故。亦无先世恶业异熟。以决定业必先受已方入圣故。不决定业。由圣道力已转灭故。亦无愁忧。证法性故。有说。圣者乱由二缘。谓大种乖违。及非人所打。问圣者已得不作律仪。定无秽事非人何忿。答信佛法者敬重众圣终不恼触。有不信者憎嫉众圣。伺便恼触。故圣亦为非人所打。

问住何等心得有狂乱。答住有漏非无漏。住意识非五识。问若尔。何缘见二月等。答此等皆是意识分别非五识中有斯乱解。问为未狂心说有狂乱。为已狂心说有狂乱。答非未狂心说有狂乱。亦非已狂心说有狂乱。然有狂乱心。无狂乱心。住未来世。若遇狂乱缘则无狂心灭。有狂心起。若遇不狂乱缘。则有狂心灭。无狂心起。

问若心狂乱亦散乱耶。答应作四句。有心狂乱非散乱。谓狂者无染心。有心散乱非狂乱。谓不狂者有染心。有心狂乱亦散乱。谓狂者有染心。有心非狂乱亦非散乱。谓不狂者无染心现前。

何缠相应法皆是不善耶。答谓无惭无愧。问缠有十种。何故唯说无惭无愧。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此二唯是不善。亦与一切不善心俱。忿覆悭嫉虽但不善而非一切不善心俱。惛沉掉举虽与一切不善心俱。非唯不善。以通不善无记性故。睡眠恶作非唯不善。亦非一切不善心俱。睡眠通三性。恶作通二性故。觉无悔恶心。此二不行故。诸不善心中皆有无惭无愧。诸无惭无愧皆不善心俱互不相离。是故偏说。此中亦应问何善相应法皆是善耶。答谓惭愧。以惭愧与善心更互相随不相离故。而不说者。非独此二唯善性摄。遍善心故。

佛教云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于非佛教起佛教想故。如今有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彼于非佛教中起佛教想。为欲遮止如是想故。及为显示佛所说者是真佛教。余所说者非真佛教。故作斯论。问今时何故有作是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答彼依根本故作是说。谓今所说染净缚解生死涅槃因果等法。根本皆是佛所说故。有说。彼依相似而说。谓佛先依如是次第名句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次第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随顺而说。谓佛先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办事处同故作是说。谓如佛边亲闻法要。入圣得果离染尽漏。闻今所说亦办斯事。

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唱词评论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问何故佛教唯是语。表非无表耶。答生他正解故名佛教。他正解生但由表业非无表故。有说。佛教耳识所取非无表业可耳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佛教二识所取诸无表业唯一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世尊三无数劫精勤苦行求佛语表。今得成满。非无表故。谓佛世尊昔于无量正等觉所精勤苦行求无上智。为他说法。依蕴界处求蕴界处。展转相续今得成佛。为诸有情演说法要。令舍生死得般涅槃。此事皆由佛语表业。是故佛教唯佛语表。

问如是佛教以何为体。为是语业。为是名等。若是语业。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伽他所说复云何通。如说欲为颂因文即是字。颂依名转。造者为依。若是名等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语表。是谓佛教。答应作是说。语业为体。问若尔。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乃至广说。答后文为显佛教作用。不欲开示佛教自体。谓次第行列安布连合。名句文身是佛教用。问伽他所说复云何通。答有于名转。有于义转。此中且说于名转者。有说。佛教名等为体。问若尔。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广说。答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如世子孙展转生法。谓语起名。名能显义。如是说者语业为体。佛意所说他所闻故。

佛教当言善耶。无记耶。乃至广说。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虽显示佛教自体。而未显示佛教等起。今欲显示故作斯论。佛教当言善耶。无记耶。答或善。或无记。云何善。谓佛善心所教语言乃至语表。云何无记。谓佛无记心所发语言乃至语表。问于佛教中何者善。何者无记。答阿毗达磨。素怛缆藏。多分是善。毗奈耶藏多分无记。如世尊说。门应关闭。衣钵应置竹架龙牙。如是等言皆无记故。有说。佛教若为所化说应知是善。若为余事说是则无记。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汝往观天为雨不雨。园中何故高声大声。如是等言皆无记故。有说。佛教若用功说应知是善。若任运说是则无记。有说。佛教力无畏等所摄受者应知是善。力无畏等不摄受者是则无记。

声闻独觉善心发语。善无记心俱得究竟。无记心发语无记善心俱得究竟。佛善心发语善心究竟。无记心发语无记善心俱得究竟。定无善心发语无记心究竟。诸佛说法有增无减故。佛所作业定无萎退故。

佛教名何法。乃至广说。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虽显示佛教自体。而未显示佛教作用。今为显示故作斯论。

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此则总显。佛教作用。契经。应颂。记说。伽他。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是名佛教作用差别。契经云何。谓诸经中散说文句。如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问契经有何义。答此略说有二义。一结集义。二刊定义。结集义者。谓佛语言能摄持义。如花鬘缕。如结鬘者以缕结花冠众生首久无遗散。如是佛教结集义门。冠有情心久无忘失。刊定义者。谓佛语言能裁断义。如匠绳墨。如工巧者绳墨众材。易了正邪去曲留直。如是佛教刊定义门。易了是非去恶留善。应颂云何。谓诸经中依前散说契经文句后结为颂。而讽诵之。即结集文结集品等。如世尊告苾刍众言。我说知见能尽诸漏。若无知见能尽漏者。无有是处。世尊散说。此文句已复结为颂。而讽诵言。

有知见尽漏无知见不然

达蕴生灭时心解脱烦恼

记说云何。谓诸经中诸弟子问如来记说。或如来问弟子记说。或弟子问弟子记说。化诸天等问记亦然。若诸经中四种问记。若记所证所生处等。伽他云何。谓诸经中结句讽颂彼彼所说即驎颂等如伽他言。

习近亲爱与怨憎便生贪欲及嗔恚

故诸智者俱远避独处经行如驎角

自说云何。谓诸经中因忧喜事世尊自说。因喜事者。如佛一时见野象王。便自颂曰。

象王居旷野放畅心无忧

智士处闲林逍遥志恬寂

因忧事者。如佛一时见老夫妻。便自颂曰。

少不修梵行丧失圣财宝

今如二老鹤共守一枯池

因缘云何。谓诸经中遇诸因缘而有所说。如义品等种种因缘。如毗奈耶作如是说。由善财子等最初犯罪。是故世尊集苾刍僧制立学处。

譬喻云何。谓诸经中所说种种众多譬喻。如长譬喻大譬喻等。如大涅槃持律者说本事云何。谓诸经中宣说前际所见闻事。如说过去有大王都。名有香茅。王名善见。过去有佛。名毗钵尸。为诸弟子说如是法。过去有佛。名为式企毗湿缚浮羯洛迦孙驮羯诺迦牟尼迦葉波。为诸弟子说如是法。如是等。本生云何。谓诸经中宣说过去所经生事。如熊鹿等诸本生经。如佛因提婆达多说五百本生事等。

方广云何。谓诸经中广说种种甚深法义。如五三经梵网幻网五蕴六处大因缘等。胁尊者言。此中般若说名方广。事用大故希法云何。谓诸经中说三宝等甚希有事。有余师说。诸弟子等赞叹世尊希有功德。如舍利子赞叹世尊无上功德。尊者庆喜赞叹世尊甚希有法。论议云何。谓诸经中决判默说大说等教。又如佛一时略说经已。便入静室宴默多时。诸大声闻共集一处。各以种种异文句义。解释佛说。

书名何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此论中广辩胜义自性差别勿有生疑。作此论者唯善胜义不闲世俗。为显论者胜义世俗俱善了达故作斯论。

书名何法。答谓如理转变身业及此所依诸巧便智。此中书者非所造字。但是所有能造字法。此能成字故说为书。如理转变身业者。显所起果即是色蕴所依。巧便智者。显能起因即是四蕴。如是五蕴为书自性。

数名何法。答如理转变意业。及此所依诸巧便智。此中数者。非谓所数稻麻等物百千等数。但是所有能数之法。此能数法故说为数。佛弟子中尊者庆喜善解数法余所不过。曾于一时为乞食故。执持衣钵趣广严城。时城门前有一外道。遥见庆喜窃作念言。承此沙门解数第一。吾今当试为实尔耶。时城门边有一大树。枝叶繁茂名诺瞿陀。外道趋前指树而问。汝今知此叶数几何。尊者仰顾寻答之曰。今此树叶若干百千。言已入城。于后外道作是思惟。何理验知彼言虚实。便取少叶而藏匿之。庆喜出城外道重问。仁向所数为定几何。庆喜报言。吾前已说。外道复曰。请重陈之。尊者看树寻复答曰。先有尔所今少若干。外道欣然谢而叹曰。知数第一信唯其人。又如波罗衍拏。才见佛颔便言此决定有妙齿四十。如斯解数其类寔多。如理转变意业者。显所起果。所依巧便智者。显能起因如是四蕴为数自性。

算名何法。答谓如理转变语业。及此所依诸巧便智。此中算者。非谓所算一十百千万亿等法。但是所有能算之法。此能算法故说为算。如理转变语业者。显所起果即是色蕴。所依巧便智者。显能起因即是四蕴。如是五蕴为算自性。

印名何法。答谓如理转变身业。及此所依诸巧便智。此中印者非所造印。但是所有能造印法。此能成印故说为印如理转变身业者。显所起果即是色蕴。所依巧便智者。显能起因即是四蕴。如是五蕴为印自性诗名何法。答谓如理转变语业。及此所依诸巧便智。此中诗者非所述咏。但是所有能成咏法。此能成咏故说为诗。如理转变语业者。显所起果即是色蕴。所依巧便智者。显能起因即是四蕴。如是五蕴为诗自性。问于诸文颂何者是诗。何者非诗。有作是说。佛语非诗。余语是诗。有余师说。内教非诗。外教是诗。如是说者。文义相称能引义利不名为诗。诗谓翻此世间文颂。

世间种种工巧业处名何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以略文摄多义故。谓若随诸工巧业处而广说者生多言论。欲以略言类摄彼故而作斯论。世间种种工巧业处名何法。答谓慧为先造作彼。彼工巧业处。及此所依诸巧便智。此中不辩所造作事。但为显示能造作法。造作彼彼工巧业处者。显所起果身语意业随其所应。所依巧便智者。显能起因。如是或以五蕴。或以四蕴为其自性。

处处说威仪路。及起威仪路。威仪路者。谓色香味触四处为体。起威仪路者。谓能起彼意法二处为体。眼鼻舌身四识是威仪路加行。非起威仪路。意识是威仪加行。亦是起威仪路。又眼等四识能缘。威仪路。不能缘起威仪路。意识能缘威仪路。亦能缘起威仪路。有余由此所引意识。具能缘十二处。处处说工巧处。及起工巧处。工巧处者。谓色声香味触五处为体。起工巧处者。谓能起彼意法二处为体。眼等五识是工巧处加行。非起工巧处。意识是工巧处加行。亦起工巧处。又眼等五识能缘工巧处。不能缘起工巧处意识能缘工巧处。亦能缘起工巧处。有余由此所引意识。具能缘十二处。

若成就学戒。彼成就非学非无学戒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学戒非非学非无学戒。谓学者生无色界。彼世俗戒越界地舍故。有成就非学非无学戒非学戒。谓阿罗汉及诸异生。生欲色界。诸阿罗汉在欲色界。定成就非学非无学戒。定不成就学戒。已舍故。若诸异生在欲色界。或成就非学非无学戒。一切异生定不成就学戒。未得故。有成就学戒亦非学非无学戒。谓学者生欲色界。一切学者在欲色界。定成就非学非无学戒及学戒。未舍故。有非成就学戒亦非非学非无学戒。谓阿罗汉及诸异生。生无色界。生彼阿罗汉定不成就学戒。已舍故。生彼异生定不成就学戒。未得故。彼二世俗戒俱不成就。越界地舍故。

若成就无学戒。彼成就非学非无学戒耶。答应作四句。有成就无学戒非非学非无学戒。谓阿罗汉生无色界。彼世俗戒越界地舍故。有成就非学非无学戒非无学戒。谓诸学者。及诸异生生欲色界。学者在欲色界。定成就世俗戒。异生在欲色界。或成就世俗戒。彼俱不成就无学戒。俱未得故。有成就无学戒亦非学非无学戒。谓阿罗汉生欲色界。有非成就无学戒亦非非学非无学戒。谓诸学者及诸异生。生无色界。彼无学戒。俱未得故。彼世俗戒俱已舍故。

问诸是戒彼业耶。答诸是戒彼即业。有是业非戒。谓意业等。问若处有戒。彼有业耶。答若处有戒彼有业。或处有业无戒。谓无色界等。问若成就戒。彼成就业耶。答若成就戒。彼成就业。有成就业非戒。谓异生生无色界等。问若有戒。彼有业耶。答若有戒彼有业。或有业无戒。谓诸异生生无色界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