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佛教礼仪的意义?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09 09:10:17
在佛教中,礼仪又叫行仪、威仪等,是一种礼节、节制,具体是指佛弟子们的日常行为规矩、准则。在佛成道后的十二年中没有制定戒律,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十二年后才有人做了不符合佛法的事情,所以佛陀才开始制戒的。佛教把一切行为分为三个部分:身业、口业、意业。日常行为不外乎行、住、坐、卧四威仪,这四威仪只是三业中的身业。修行就是对这三业进行修改、修整。佛教礼仪就是对身业与口业的一种示范。如马胜比

  在佛教中,礼仪又叫行仪、威仪等,是一种礼节、节制,具体是指佛弟子们的日常行为规矩、准则。在佛成道后的十二年中没有制定戒律,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十二年后才有人做了不符合佛法的事情,所以佛陀才开始制戒的。佛教把一切行为分为三个部分:身业、口业、意业。日常行为不外乎行、住、坐、卧四威仪,这四威仪只是三业中的身业。修行就是对这三业进行修改、修整。佛教礼仪就是对身业与口业的一种示范。如马胜比丘的威仪行路,感动目连、舍利弗来归依佛,成为佛的两大弟子。

  如偈云:

  守口摄意身莫犯, 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 如是行者得解脱。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守口摄意身莫犯之礼仪,其目的就是莫恼一切诸有情,从而达到如是行者得解脱。所以佛教的修行人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规则。从一出家开始就是沙弥的十戒二十四威仪,然后等受了比丘戒就有二百五十条戒律,到受了菩萨戒的十重四十八戒时,统称具足戒,就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为什么佛陀要制这么多的行为规则?正如古大德所说:形仪敛束,敬道顺俗;内长信心,外生物善故。这是佛教礼仪的真正意义所在。

\

  为什么佛教对表面的行为也这么注重呢?

  所谓行于内,表于外,佛教认为行为就业,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是要受因果律之约束的,善恶好坏取决在人,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来创造的,如果能够使自己的行为如法如律,便能够解脱眼前和将来的痛苦与烦恼。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