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大悲咒功德网
初识佛法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主页/ 初识佛法须知/ 文章正文

阿难出家,竟然是因为​佛陀的相貌

导读:阿难出家,竟然是因为​佛陀的相貌 有的人出家,是为了寻求无上的觉悟;有的人出家,是为了逃避世上的各种苦难;有的人修行是为了求得神通。而阿难出家,竟然是因为佛陀的相貌庄严……。初发心很...
阿难出家,竟然是因为​佛陀的相貌

有的人出家,是为了寻求无上的觉悟;有的人出家,是为了逃避世上的各种苦难;有的人修行是为了求得神通。而阿难出家,竟然是因为佛陀的相貌庄严……。初发心很重要,关系到一个人的修行方式和修行高度。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佛陀对阿难说:“你和我同气连枝(阿难是佛陀的堂弟),情份是天然的血亲。你当初发心出家的时候,在我的佛法中见到了什么殊胜之相,马上就舍弃了人世间的深重恩爱?”

在人世间,父母之恩最深,夫妻之爱最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使阿难放下这些深恩重爱,转过来跟着佛陀出家修行呢?这是问阿难出家的初发心。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阿难对佛陀说:“我见到如来的三十二相,尊胜善妙,世间绝无仅有。身体相貌辉映明彻,就像琉璃一样。我心里常常想,这个相不是人世间欲爱所能生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欲爱之气粗浊,男女交媾时,气味腥臊,脓血杂乱,是不可能发起并产生出如此尊胜清净、善妙明彻的紫金光聚之身的。我非常渴望并仰慕这样的身相,故而就跟着佛陀剃度落发了。”

清净的修行人看世人沉溺于欲爱,就像世人看蛆虫沉溺于粪池一样。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对不觉悟的人而言的,因为不觉悟香与臭,故而不自觉地被环境之熏染。阿难见到佛的身相,能够觉悟到凡人肉身的粗浊,产生出家之心,这说明阿难是非常有善根的。

父精母血所造就的肉身虽然粗浊,但实际上它也是随心念不断发生变化的。

比如说,有的人学佛之后,变得越来越慈眉善目了,这是佛法润身的结果;有的人修道之后,变得越来越仙风道骨了,这是道法润身的结果。同样,善法润身则身相善,恶法润身则身相恶。不同的心念,所呈现的身相也不一样。

如果更进一层,当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是完全能够转化并清净这个粗浊肉身,就像佛陀那样,拥有形体映彻,犹如琉璃的紫金光身。

要是说起美容啊,这才是最彻底的美容呢。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佛陀说:“哦,原来是这样啊!阿难,汝等大众应当知道一切的众生,从无始以来,生生死死相续不断,都是因为不知道常住真心本来就是清净光明的体性。你们总是用各种妄想去攀缘,不知道妄想并非是常住真心,故而追逐着妄想,随着妄想不停的轮转。”

阿难渴仰佛之胜妙身相,因为他的渴仰是着相的,所以是一种妄想。妄想有生有灭,依照妄想心而起修,即使阿难最后在形式上能修得三十二相,此相也会有生有灭。灭了以后再修,修成以后再灭,如此这般,逐相而修,随相轮转,没有尽头。这就像世间的爱美女子,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为了美丽的容貌而不停的轮转,死时依然是一场空。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佛陀继续说:“如果你现在想要研求无上菩提之真性中,所显发出来的光明体性,就应当以直心来回答我的问题。十方如来都是循着同一条道出离了生死轮回的,这条道就是直心。因为心言直的缘故,这样从开始到最终,乃至从一件事终结到另外一件事开始,中间永远没有各种曲折相。”

要修得清净光明的身相,用妄想心而修,是不可能修成的,必须要明白真心本性,真心本性之光明,才是最究竟的光明。佛陀的教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生,言谈之间,把阿难对佛陀身相渴仰之妄想,转化成了研求真心本性的清净光明,升华了阿难的初发心。

发心要纯正,直心方入道,十方如来皆如是。所谓“直心”,是指是第一念。比如说,吃饭是第一念,若加以分别思惟,分别饭好不好吃等,就是第二念了。佛陀说“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就是要阿难听到佛陀的问题,应凭直觉来答,不要掺和一些诸如“佛陀这么问是什么意思呢?我该怎么回答才让佛陀满意呢?”等等的妄想。

这里的“直心”并不是世间人所认为的那种“直”。世间人所认为的“直”,首先包含了“我相”,故而并不是第一念。为什么世间的直人说话特别冲?就是因为他们过于自我,考虑不到说话环境,故而在“我相”与“人相”之间常常不留余地。用《金刚经》的语言解释直心,就是不住于相。

既然要研求真心本性的清净光明,那么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真心。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佛陀带着阿难,开始了寻心之旅。

南无阿弥陀佛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