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7-18 09:06:33
《菩提道次第广论》系宗喀巴大师总摄一切佛语扼要所造。引导凡夫从初开始学佛直至最终成佛,其中次第无所缺少,无有紊乱,既无说食不饱之讥,又无盲修瞎练之谬,现前即可照着修习。故经由法尊法师由藏文译成汉文以后,渐渐引起了学佛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加以三门智敏法师、四川清定上师、台湾日常法师等大德的倡导,学修《广论》的人越来越多,大有弘遍全国之势,岂正法将弘之兆耶?愚曾受学《广论》于敏公恩师,由于障深垢重

《菩提道次第广论》系宗喀巴大师总摄一切佛语扼要所造。引导凡夫从初开始学佛直至最终成佛,其中次第无所缺少,无有紊乱,既无说食不饱之讥,又无盲修瞎练之谬,现前即可照着修习。故经由法尊法师由藏文译成汉文以后,渐渐引起了学佛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加以三门智敏法师、四川清定上师、台湾日常法师等大德的倡导,学修《广论》的人越来越多,大有弘遍全国之势,岂正法将弘之兆耶?愚曾受学《广论》于敏公恩师,由于障深垢重,福薄慧浅,所学既少,复无修证,唯愿将所学之一知半解陈出,恳请十方大德不吝慈悲,垂赐指正为盼!

\

《菩提道次第广论》系总依弥勒菩萨之《现观庄严论》,别依阿底峡尊者之《菩提道矩论》而造。因此论将一切经论皆摄为众生成佛的支分,并遍摄龙猛、无著二大流派之教授,故极为殊胜。现略开为四:

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圣教即是佛陀所说之一切教证二法,是我们成佛的指路明灯。若明了其中并无互相违背及矛盾的地方,即是通达一切圣教无违。现在有些学佛者虽然口里说一切圣教皆不互相违背,“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内心却并非如此。如云我们大乘人,只要学大乘经就可以了,何必学小乘诸经论呢? 只要念弥陀佛就可以成佛,何必学其它的呢? 学多了反而增加所知障,阻碍成佛。孰不知并非学的越多就是所知障,所知障的真正含义是障住了所要学知的内容,应作依主释解,而非所知本身是障,此则是持业释也。如此种种,皆未真实通达一切圣教皆悉无违。所谓通达彼圣教不相违背,是因为一切佛陀言教,都是我们众生成佛所必须修学的。有的是道的主干,有的是道的支分,无有一法是我们要弃舍不修的,否则佛何必要讲出来呢? 何况菩萨欲成佛,要度化一切三种根基的众生,必然要修学彼等诸道,方可成办。如《释量论》云:“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此说如果自己都不懂,如何开示教导他人呢? 故弥勒菩萨说:“明了三乘诸道,是达到菩萨所求的方便。”所以说“我是大乘人,不应该修学小乘诸经论”是极其错误的。尚且彼是否大乘人,尚未决定。此因非本文范畴,容后再述。

再者,不是断少分的过失、成就少量的功德就可成佛,而是要断尽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此所以要“三祗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如此,则一切余乘教法之断过圆德,都摄在成佛的大乘道中。岂只但念一佛名、持一经咒即可成佛耶? 若果如此,则十方一切诸佛历劫勤修福智二资粮,岂不冤枉? 故彼辈学佛者,仅仅对于一种法,尤其是大乘法,稍稍明白一点,就毁谤、弃舍其它的法门,不但不能成佛,由于谤法之故,堕地狱倒有份在,可不慎乎?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应该依止善知识,听学“一切佛法都是成佛的助缘,不可缺少”的教授,并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在马上能够修学的,就立即修学;现在修学不了的,也不应该因为自己马上修不了,就不修或是谤舍,应常时思维,希望我以后通过忏悔罪障、积集资粮,即能修学,同时发广大愿,为欲利益一切有情而速成佛。由于励力积资净障,智慧逐渐开发,福报渐渐增长,就自然可以修学了。以本论即是将成佛之次第,一步一步有次第地引导,故学本论后,自然通达一切圣教无违。

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能够使我们解脱和成佛的唯一教法即是佛经。因为只有佛一个人,真正洞彻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告诉我们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没有一丝毫的错误。现在有些佛教徒,甚至佛学家,认为儒释道三无差别,依儒道亦可了生死、成佛,真是错谬之极。若彼等皆可了生死、成佛,何需释迦本师降生、说法? 彼等尚且不知何者为生死之根本,如何了生死? 如《佛本行集经》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故应了知,唯有佛陀是所皈依处,唯有僧众是同行伴侣,否则即非佛弟子。佛陀所说之诸经与续(密法经典)虽然是最殊胜的教授,但是时至末法,众生根基纯劣,福薄慧浅,如果不依止善知识和定量的释论,单凭自己是无法通达的。故有诸大论师、祖师造释论和修行口诀。假使对口诀虽多修习后,反而对广大佛语释论产生抵触、谤舍,认为大经大论只是理论,仅供研究、讲说用的,说食不饱,其中没有修行,应另外求修口诀、法要。如此非但对佛所说法起大不敬重,造谤法罪业,而且此即是佛经隐没的最大因缘。所以我们应该惭愧,大经大论确实是最胜的教授,但由于自己智慧微劣,若不依善知识教授,不知如何将佛经中所说用在修行上。千万不要认为大经大论只是增加理论知识,对修行无用。

阿底峡尊者之侍者大瑜伽师说:“真正的明眼人,不会对一小函卷教授而起定解,一切大经大论都是教授。”故若有人说“某人虽不懂大经大论,但很有修行”,真是可笑之极。什么都不懂,他修的是什么? 恐彼连什么是修都搞不清楚,怎么会有修行呢?!另仲敦巴云:“若已学得众多法已,更须别求修法轨者,是为错谬。”此说非但不懂经论、不知如何起修,即使学了很多经论、亦不知如何起修者,反而另外探求修法,亦为错谬。说明彼根本没有将经论学通。学了几十年教典,真正起修时,竟不知从何下手,亦只有念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岂不可叹! 如法尊法师感慨云:“故诸久习经教之士,苟能一日回头,感觉说食数宝,终无充饥、富饶之实力,必是决然将先学之经论束之高阁,或弃之纸炉,而后闭关念佛,或瞑目参心,与夫愚夫哑羊之学佛,全无半点你迟我速之方便,此又佛法之不善耶?抑学子无师承之咎耶? 惟愿有志弘持如来正法之士,放舍夜郎自大之狂慢,审思吾国佛法衰弱之原因,为幸多矣!”此法师剖心沥血之谈,学人于此应深著眼!《俱舍论》云:“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故除此教证外,别无第三法。教正法,就是指导我们如何修行的路线;证正法,即是按所学的路线前进。教是证因,证是教果。比如跑马,先指示跑向何处,路线如何,后向彼跑。若向余跑者,定成笑话。如莲花戒论师之《修道次第论》云:“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即是修慧之所应修,非应修余。如示跑地,而应随跑。”

本论即是摄尽一切经论枢要,在了知一切佛语皆是我们众生所必修之法后,从依止善知识到止观,从浅入深,由简至奥,先修下士道求得人天增上果,而后观六道苦,及彼苦之因:业、烦恼,猛利生起真实不假造作之出离心,由此观一切如母有情亦复深陷世间满足罪业坑,而求为利有情而成佛。要修善断恶,方能脱恶道;依无我空慧,方能断除烦恼;修菩提心、行菩萨行,方能圆满大乘。此绝非一人闭户,或持佛名,或参禅,而三藏法宝捐同废纸者可成办! 以上乃如来之心髓,佛法之正途,无论何宗何派之学人,皆当信受。故法尊法师云:“夫俱弃小而骛大、舍别而求圆、谤教而参禅、非显而爱密者,决不能知是法、解斯理、成此见,依此而行也!”若能于此发生定解,则一切大经大论,自然现为教授。

三、易于获得圣者密意殊胜

诸大经论虽然是最殊胜的教授,但是我们初机学人,如果不依止善知识,不但不能依而修学,反而容易错解经义。现在依己之见邪解、错解经论者多如牛毛,多识化身曾说云:“现在劣等宣传品太多,不小心就会上当。”而本论却可以使我们正确了解经论的内在密义,前已略说少分,《广论》后面诸章自有广说。

四、极大恶行自趣消灭殊胜

极大恶行即谤法罪,因其异熟果报重于其他恶行,故谤法为极大恶行。那么什么是谤法呢? 如上所说,一切圣教皆不相违,《法华经》及《大宝积经·谛者品》亦多宣说,或实或权,一切佛法都是我们修行成佛所不可弃舍的。若不解此,妄执一部分佛法是成佛的方便,一部分佛法是成佛的障碍,而起是非好恶、大小显密之分判,认为菩萨应该学这个经,不应学那部经,学密法的人不需学显教,此等皆是谤法。如《广论》引《摄研经》云:“曼殊室利,毁谤正法,业障细微。曼殊室利,若于如来所说圣语,于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若谤法者,由谤法故,是谤如来,是谤僧伽。若作是云,此则应理,此非应理,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是为诸菩萨宣说,此是为诸声闻宣说,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是为诸独觉宣说,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者非菩萨所学,是为谤法。”可见谤法业障非常细微,一不小心,即会谤法,非必骂辱佛法为谤法也。现在有某些佛教界大德说:“只学《无量寿经》就可以了,不必学其他的,只有净土法门可以了生死,其他法门已经不能了生死了。我们是大乘人,何必去学《俱舍论》、《阿含经》等小乘经论呢? 不需要啦。”如此等等,俱有谤法之嫌。希望能各自省心,以免一来危害众生和佛法,二来自造谤法罪。谤法之异熟果极其严重,如《三摩地王经》云:“若毁此瞻部洲中一切塔,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若杀尽 伽沙数阿罗汉,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即彼念佛之人若谤法,亦断无往生之理。因《无量寿佛经》中阿弥陀佛所发第十八愿云:“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及圣人。”念佛者应于此深著眼!

总之,谤法之因主要为宗派之见,赞自毁他。而本论将一切佛语摄为成佛所必修之法,若通达彼非互相违背,则自不会执一谤一,谤法之罪亦自会消灭。上来略明《广论》之四个殊胜,若要细举本论之殊胜,无有穷尽,望诸同学能深入学习,自会有体会而欲罢不能。

编辑:心晶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