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七圣财——净慧法师开示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7-22 09:09:17
  各位道友,人生都有种种追求。世间的人多注意身外的财富,精神生活比较贫乏。出家人淡漠名利,以修道为本。对于身外的财产,佛陀在世的时候是三衣一钵,乞食为生。佛教传到中国,到了今天,生活方式同佛陀时代有了根本的区别。现在的出家人,若与佛陀时代的比丘相比,几乎个个都是富翁,有哪一位出家人没有十几二十件

  各位道友,人生都有种种追求。世间的人多注意身外的财富,精神生活比较贫乏。出家人淡漠名利,以修道为本。对于身外的财产,佛陀在世的时候是三衣一钵,乞食为生。佛教传到中国,到了今天,生活方式同佛陀时代有了根本的区别。现在的出家人,若与佛陀时代的比丘相比,几乎个个都是富翁,有哪一位出家人没有十几二十件衣服啊,有哪个出家人没有三百五百块钱呢?佛陀时代的比丘,过的是一种真正清贫的生活,除了三衣一钵以外,别无长物。

  在家信佛的人,与出家人不一样,为了赡养父母,供养家庭,维持生计外,还要供养三宝、救度贫穷,所以,必须如法求财。不如法求财,世间的责任和义务就无法完成。在家众如果不能如法求财,社会就不能进步。在家要求财,但是一定要记住是如法求财。除此之外,在家人还要注意内心的法财,要让内心世界不断充实,精神财富也和身外财富同样增长。只有内心财富增长了,外在的如法求财,才有保障。

\

  佛经上讲,学佛的人,有七种财富,叫七圣财。这七种财宝是:信、戒、闻、舍、慧、惭、愧。有了这七种财宝,我们就能够从凡夫的地位进到圣贤的地位。有了这些资粮,我们就有了转凡为圣的条件。所以这七种功德叫做七圣财。

  本来惭和愧是一种心理状态,不属于财富,但是惭愧能够守护信、戒、闻、舍、慧,使它们能够不断地增进。所以,佛教把惭、愧两种善法比作守护财富的人。财富固然是财富,守护财富的人同样也是财富。所以就把惭、愧和前面的信、戒、闻、舍、慧,一并叫做圣财。

  首先说信。一切善法都因信心而成就。没有信心,一切善法都无法生起。由于有了信就能持戒;能持戒就能止恶;能止恶就可以奉行众善;要奉行众善就必须多闻,多闻才能分辨善法和恶法。多闻生智慧。我们的智慧,从三个方面来,所谓闻、思、修。闻包括听闻和自己阅读佛经这两种,这在三种般若中,叫做文字般若,在三慧中,叫做闻慧。第二个来源叫做思慧。思慧即观照般若。通过闻法和看经,然后如法思维,如理作意。这样就能够增长智慧。第三叫做修慧,闻、思之后,根据自己体会到的道理,付诸实践,进行修为,在修为当中又能够产生如实的智慧。这就是实相般若。三慧和三种般若,是我们成就一切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的根本保证。没有智慧,一切善法无从生起。

\

  能闻才能舍。舍什么呢?舍身外之物,舍内心的烦恼。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舍的过程。只有舍才能前进。不舍第一步,第二步就迈不出去。舍不仅仅是布施方面的舍,修行方面,舍初步,进二步,舍二步,进三步。比如说,地上菩萨,舍初地才能够进到第二地,舍二地才能进到第三地。修四禅八定亦复如是,舍初禅进二禅,舍二禅进三禅,不断往前走,舍到最后才能得大解脱。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在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把烦恼死死地抱住不放,不肯舍:无事找事,没有气生要找气生,天下本无事,偏偏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叫自找烦恼。很多事情都是自找烦恼。当然拿身外之物去行布施,也是一种舍。行布施能够使我们的贪心逐渐淡化。因为布施就是对治贪心。贪心越大,烦恼就越多,修行就难以进步。所以这贪、嗔、痴,必须在修行的过程中,要一点一点地去舍。舍一点,就进一步。能舍就能生智慧。反过来,有智慧就能舍,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信、戒、闻、舍、慧这五件事是依次第而来的,这五件事就是财宝,是我们到彼岸的资粮,能够帮助我们从此岸度到彼岸。这五种财宝能救济我们的贫穷——善法的贫穷。惭愧就是守宝的人,守护这五种财宝。有惭有愧,就会增长信心,有惭有愧就能够持戒,有惭有愧就会行舍,有惭有愧就能增长智慧。所以惭、愧这两种善法对于前面讲的信、戒、闻、舍、慧,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也是属于财宝。这七件事加在一起,就是我们学佛人的精神财富,就是我们通向圣人境界的资粮,故名七圣财。我们天天讲修行,到底修什么呢?就是要修信、戒、闻、舍、慧、惭、愧这七种善法。

  修此七种善法,既能自利,又能利他,并最终回向佛道。所以这七种圣财,应该说是我们离苦得乐、成圣成贤的根本方法,是我们修行的具体内容。我们每天在这里打坐,如果惭愧心具足,必须能保持一种精进的力量。能精进,一切事都好办,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没有精进,就是随众打混,过了一天又一天,没有进步。所以说世间有二健儿——两个最有力量的男子汉:一惭二愧。有惭愧的人就有力量。为什么呢?因为总感到自己的不足,总是要发奋图强,总是要向着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我希望僧俗二众,要不断地来培养自己的惭愧心,使这两种善法能够在我们的心地扎根。天天应用它,天天生起惭愧心,那样,我们就能天天迈步向前,成就善法,成就修行。我们要开悟,就必须依靠惭愧这两位最有力量的健儿,推动我们前进。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不是目的,还要把这些道理认真地加以应用,真正地做到如说而行。自己在用的时候,再说给同行的人听,这就叫做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来源:四祖寺)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