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价值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06 09:13:02
五台山,雄踞山西省东北,五峰环绕,峰顶如台,因此而得名。这里,地势高峻,草木葱茏,野花飘香,流水潺潺,夏无炎热,所以自古就名为清凉山。“一部佛国史,百座艺术宫”,确切地概括了五台山固有的文化特色。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五台山也正在前进,发挥自然和历史对她的厚赐,展示出她特有的魅力。一、一部佛国史 五台山历史悠久,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在这里建寺。这座最古老的佛教名山,有时兴盛,有

五台山,雄踞山西省东北,五峰环绕,峰顶如台,因此而得名。这里,地势高峻,草木葱茏,野花飘香,流水潺潺,夏无炎热,所以自古就名为清凉山。“一部佛国史,百座艺术宫”,确切地概括了五台山固有的文化特色。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五台山也正在前进,发挥自然和历史对她的厚赐,展示出她特有的魅力。
一、一部佛国史 五台山历史悠久,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在这里建寺。这座最古老的佛教名山,有时兴盛,有时衰落,历经沧桑。中国佛教各宗派都到这里活动,遍山形形色色的佛教寺庙星罗棋布。这里的一切都与“佛”联系着,与佛教的发展息息相关,可说是中国佛教史的缩影!你要了解影响深远的中国佛教文化吗?那么五台山就是最好的见证,从中可以获得极其丰富的感受。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佛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在佛教中以智慧辩才著名,所以又称大智文殊,他顶结五髻,手持宝剑,骑坐狻猊,象征智慧、锐利、威猛,在四大菩萨中排在头位。因此,他的道场也就特别显赫。
据多种古书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八年(65年),汉明帝刘庄一天夜里梦见金人向西飞去,于是就派大臣去西天拜求佛法,请来了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回佛经和佛像,并在洛阳建起了白马寺。永平十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清凉山,这两位高僧“慧眼识灵山”,认为这里与释迦牟尼修行的灵鹫山很相似,又有印度阿育王的舍利塔,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便奏请汉明帝在这里兴建了大孚灵鹫寺。这座五台山的开山寺

\

,也就是现今的显通寺,与白马寺同为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又可视为中国辟山建寺的最早的记录。
五台山历经沧桑,从它的兴盛和衰微也可窥见中国佛教发展的一斑。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灭佛”事件,五台山都首当其冲。北魏时期,魏太武帝笃信道教,下令摧毁各地佛教寺庙,五台山初次遭受了厄运。不久,文成帝即位,又开始复兴佛教,五台山重建寺庙,香火日益兴旺。北齐时期,五台山寺院已超过二百处。北周武帝宇文邕消灭北齐后,推行废佛政策,五台山佛教又受到沉重打击,寺庙全部被拆毁。隋兴,隋文帝、隋炀帝都是佛教信徒,热衷于扶植佛教,对五台山更特别重视,命在五个台顶都建寺庙。唐朝开国以后,唐太宗和武则天等都大力倡导佛教,五台山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期间,名僧辈出,各宗派都到五台山活动,使五台山佛教呈现出异彩。唐代的初、中期,是中国佛教的全盛时期,中国佛教走向成熟,当时五台山寺院多达360余处。敦煌莫高窟第61窟内的《五台山图》壁画,画面60多平方米,寺院林立,香客云集,反映了五台山全盛时期的风貌。唐武宗会昌年间,发生了来势汹涌的灭佛浪潮,五台山是重点打击对象之一,众多寺庙夷为平地,独有南禅寺因位处台外偏僻之处幸而免遭“法劫”。武宗去世后,继位者又恢复佛教。这时,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五台山虽重建寺庙,但已不能达到武宗灭佛前那样了,中国佛教从此走向衰落。五代周世宗是,又一次掀起废佛风波,五台山又再遭破坏。历经“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到了北宋初年,五台山只存寺院67所。
五台山又一特色,就是既有青庙,也有黄庙。青庙就是和尚庙,为汉传佛教,汉族僧人多穿灰色僧衣,所以他们居住的寺庙叫青庙;黄庙就是喇嘛庙,为藏传佛教,蒙藏僧人多穿黄袍,黄庙因此而得名。从元朝开始,喇嘛教在五台山兴起。忽必烈封西藏胆巴喇嘛为“金刚上师”,并委他主持五台山寿宁寺。从此以后,五台山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并重,青庙和黄庙相互比邻,共同发展,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独有的现象。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之首,总管五台山藏传佛教事务的大喇嘛就住在这里。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多次来五台山朝拜,都在菩萨顶住宿,曾赐大喇嘛提督印、斩杀剑,并命山西全省向大喇嘛进贡。据1956年五台山文物保护所的调查,在五台山范围内还有寺庙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25处。
在五台山的寺庙中,其中还有“十方堂”。佛教里把专门接待僧侣的寺院称为“十方丛林”,也叫“十方寺院”。碧山寺就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丛林,这里广接天下僧尼和居士,食宿一律免费招待,愿意住多久都可以,启程时还可给盘川。碧山寺自古以来道侣满座,自由学习之风很盛,大家各抒已见,互相探讨佛法。许多有道高僧和居士曾在此居住,还曾创办过“五台山佛学院”。据说,现任美国佛学研究会会长、纽约大成寺住持寿冶法师,来五台山时就在此挂锡,并定期给碧山寺捐赠资金。广仁寺是又一处十方寺院,以供蒙藏喇嘛食宿之需。今天,我们到了台怀镇,那寺庙,那钟声,那佛乐,那气氛,就宛如置身于佛国。一千九百多年来,五台山佛教历经兴衰,星罗棋布的寺庙都有各自的来历,共同构成一部悠久的佛国史,从中也可见出中国佛教发展历程的一斑。 二、百座艺术宫 五台山形形色色的寺庙,掩映在深绿浓荫之中。各具特色的建筑,技艺精湛的雕塑,丰富多彩的文物,如同一座座艺术之宫,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
当我们进入台怀镇时,首先吸引人们目光的是那高耸云霄的大白塔,它可说是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位居台怀镇中心,就以其中的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75.3米,周围为83米,塔刹、露盘、宝瓶都是铜制镏金的,金光闪闪,极为壮观。露盘四周和塔腰有一个个风铃,山风吹来叮(原字口加当)作响,饶有古刹风味。这座大白塔来历不凡,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当时五台山佛教已很兴盛。后来,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塔院寺内还有座
文殊塔,传说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头发。诸如此类的传说,都给人以宗教神秘之感。
显通寺在塔院寺后面,这座古刹经过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修,寺宇面积八万余平方米,拥有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藏经殿。这些建筑都各有特色,其中的一些文物也是稀世珍宝。拿无量殿来说,高达21米,没有一根梁木,全用砖块砌成,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建造十分奇特,技巧之高令人叫绝。殿内的《华严经》字塔,为白绫所组成,上书60多万字的《华严经》,蝇头小楷,工整秀丽,实为珍贵的佛教文物。那精妙
绝伦的铜殿,三间见方,高达五米,由青铜铸成,金光闪闪,灿烂夺目。外面雕铸着花卉人物,飞禽走兽;殿内供文殊菩萨铜像,周围壁上满布铜铸小佛。铜殿左右两侧,有青铜宝塔两座,上面满铸佛像。这铸造极为精巧的铜殿和铜塔,是享誉中外的佛教珍宝。显通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面的灵鹫峰上,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文殊菩萨曾在这里显现过真容,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具有特殊的地位。寺庙依山而建,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恰似一架天梯,从人间通向天宫。两边有砖砌花格栏墙,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景”四个大字,显得非常雄伟庄严。五台山好多寺庙都有一百零八级石阶,据说也与佛理有关。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菩萨顶
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金碧辉煌,极为华丽,寺内的影壁,中间由黄色琉璃砖镶嵌成二龙戏珠图,形态生动,光彩艳丽。康熙皇帝御制碑,立于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碑文分别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
无论从佛教史着眼,还是从建筑史和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南禅寺和佛光寺都可说是国宝。它们都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要一见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物吗?那就到南禅寺去吧!“遭劫幸存南禅寺”,南禅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特殊意义。唐武宗会昌灭佛,只有南禅寺逃脱了这次劫难,幸运地独存于五台山,因而也就成了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这座古刹小巧玲珑,其中的大雄宝殿,据梁上的墨迹记载,修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保存着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殿内佛坛上,有佛、菩萨、弟子、童子、天王等唐代彩塑十七尊,容貌丰润,面目传情,神态逼真,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不可多得的瑰宝。佛光寺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被誉为“四绝”。佛光寺坐落在佛光山的山腰里,寺院依山而建,东、南、北三峰环抱,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它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隋唐时声名远播。唐武宗会昌灭佛,寺庙被毁。唐大中十一年,主殿东大殿得以重建。它虽比南禅寺晚建七十五年,但规模却大得多,是现存唐代木构建筑的范例,在建筑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东大殿内佛坛上有唐代彩绘泥塑佛像三十五尊,体态丰满,栩栩如生,有浓厚的人情味,显示出唐代雕塑家的神工。那描绘佛教故事的壁画,形象生动,笔法流畅,飞天的衣裙长袖随风飘逸。
这些壁画大多是唐代的原作,也有宋代和明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左右四梁下的唐人题字,也是难得见到的古人留下的墨迹。此外,寺内的文殊殿为五台山尚存的唯一金代建筑。殿内佛坛上文殊菩萨和两旁侍者的六尊塑像,是金代彩绘泥塑的精品。殿内四壁上,还有明代的彩色壁画五百罗汉像。寺中保存的北魏、北齐、唐、宋的砖塔和石刻经幢等,也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这里有“亚洲佛光”的美称。
南山寺和龙泉寺,都枕山而建,凿坡为级,凡一百零八个台阶,披云掩绿,形若天梯。它们的建筑各有特色,而又都以雕刻为世人所称道。南山寺建在山腰上,台阶上面是高大的汉白玉牌楼,后面七层金碧辉煌的殿宇,由下而上层层高起,古树掩映,泉水萦绕,真是气势不凡。寺门前是细致精巧的砖雕构成的影壁,寺内从围墙到栏杆处处汉白玉浮雕,有花鸟虫兽,有历史人物,有佛经故事,千姿百态,生动传神,使人目不暇接,宛如进入艺术之宫。大雄宝殿内汉白玉雕刻的菩萨像,艺术价值很高。十八罗汉塑像,与其它寺院不同,有坐着的,有躺着
的,有正在说话的,有侧耳细听的,神态奇特造型生动,真是鬼斧神工,令人赞叹不已。龙泉寺坐落在九龙岗环抱中,三座院落横向排列,而自成与众不同的格局。台阶两旁石栏杆上,都雕刻着猴、鸟、花、桃等。山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拱桥一座,两侧矗立着旗杆,雕工都属上乘。最令人瞩目的,是那汉白玉的石牌坊,被誉为龙泉寺一绝。从基石到瓦顶,都精雕细刻而成。上面雕琢着端庄的佛像,石柱上盘着刻工精美的蛟龙,还有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等,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那照壁中间镶嵌着巨石雕刻,据说是南海观音殿图,有亭台楼阁和花卉树木等,构图严谨,匠心独运。这些都是近代石雕艺术的精品,显示出五台山文化在近代的某些发展。
一千九百多年来,五台山荟萃了许多艺术精品。就寺庙殿宇而言,这里集唐、金、元、明、清诸代建筑于一山,包容了木、砖、铜各种结构的建筑,建筑形态和风格多种多样,堪称佛庙建筑之集大成者。艺术瑰宝,除彩塑、石雕、砖雕、壁画等外,还保留着元代赵松雪画的马,他的夫人画的观音,丁云鹏画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等等。五台山珍藏着的各种佛经,也是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 三、笑迎新发展 五台山不仅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而且自然条件也很优越。五台山的绝妙之处,是气候清新凉爽,真是名副其实的清凉世界。夏天,从炎热的北京来到五台山,就犹如从人寰进入天堂。由于人们对这清凉环境的钟爱,因而就萌生出了美丽的神话传说,这就是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借来了清凉石的故事。如今,五台山翠岩峰南麓有清凉寺,寺内有一清凉石,呈青色,有云纹,高两米,长五米,宽三米,人坐其上,顿觉凉意。五台山成为清凉胜境,自然不可能是那块清凉石的神力。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在于它地势高,暑气难以爬上它的山腰。五台山的五个台顶,海拔都在三千米左右,其中北台高达3058米,有华北屋脊之称。从台怀镇这一圆心,到周围数百平方公里的山川,这是多么宝贵的风水宝地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才能不辜负这自然和历史的厚赐呢?如何发挥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风水宝地的价值呢?这是当代中国山水文化建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当今,中国各地的佛教徒,坚持人间佛教积极进取思想,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三个优良传统。五台山作为世界著名佛教圣地,自然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1994年8月6日至12日,五台山举办的水陆法会,就是五百年来最大的佛事,自明孝宗弘治七年以来这次佛事活动规模最大。美洲、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国内名山古刹的数百名高僧和居士参加了这次活动。水陆法会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也叫“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为超度水陆一切亡灵,普济六道四生而设的。这种法会创始于梁武帝,宋代以后普及到全国各地。这是佛教中的重大佛事活动,规模巨大,仪式繁多,主要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
五台山的六月骡马大会,是适应当地的优越条件而形成的,随时代发展而历久不衰。隋唐时代,五台山主有庙会。到了乾隆年间,这历史悠久的古庙会演变成了骡马大会,清代开国以来,历代皇帝都信崇佛教,大兴土木,修建庙宇,并定于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开庙门,历时一个月。因此,每逢六月,四方僧人、香客、游人蜂拥而至,形成盛大的庙会,在庙会期间,还请戏班来唱戏,更增添了热闹气氛。同时,五台山这一天然高山牧场的优越条件,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里牧坡很多,饲草丰盛,水源充足,而且天气凉爽。附近几省的农民,每年盛夏都要赶着骡马牛羊来这里避暑,一方面放牧,一方面进行交易。据说,在这里放牧半月,能增膘一指,弱畜病畜可得到调养和医治,当地叫做“寄坡”。四面八方的农民,利用“寄坡”之际,既逛庙会,又互通有无,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年复一年,形成了骡马大会,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五台山骡马大会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繁荣商品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保持和发展原有的活动的基础上,五台山又必须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新开拓和建设。五台山管理局局长白清良在《五台山的明天》中说:“山西省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五台山工作会议,确定了要把五台山建设成为雄伟壮观、清静幽雅、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高山自然公园和游览避暑胜地,同时成立了五台山管理局,统管宗教、文物、旅游、园林、规划等工作。”根据这个设想,将台内开发建设成七个各有特色的景区,同时,治理好台外七个主要景点,以新的面貌接待国内外的众多游客。
着眼于旅游,自然是顺应潮流的。然而,如何发挥五台山的长处,使之建设得更有特色,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这也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著名画家吴冠中就曾在《佛国人间》一文中说了这样的意见:“修复那么多庙,庙里必将有一批和尚和尼姑,他们除了礼佛念经之外,正有条件研究书画、古琴、武功、哲学、佛经……我想起怀素、石涛、渐江、虚谷等许多杰出的和尚书画家。如果每个庙宇各有其侧重的研究对象,并有展出和演出,组织座谈的讨论,岂不就成了来旅游和休养人们的高级文娱场所。”我深深地感到,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五台
山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不是“一日游”、“两日游”之类可以满足的。根据自然和人文条件,从发挥五台山文化遗产的优势出发,五台山可以而且应该建立一个国学研究基地,在这清凉胜境里开辟出一块从事学术活动的天地,把它建设成中国文化研究山庄。人们可以在这里住下来,下马细细地观花,参观古建筑,欣赏文物古迹,游览灵山秀水,领略美好风光,倾听神奇的传说,增长历史文化知识。人们也可在这里举行大大小小的学术研讨会,探讨形形色色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人们还可以

\

在这里住一些时候,在这清凉世界里进行研究和写作。中国建设了许多以“玩”为特色的度假村等,能不能建设一个以“文化研究”为特色的山庄呢?而五台山正是理想的地点。但愿这不是梦想!
时代在前进,五台山的文化内涵,将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适应时代发展的多层面的需求。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