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交光大师向阿弥陀佛请假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05 09:10:34
原文恭录:寺众多病不安。予祝云。愿我一身代之。随即病。逾半月垂危。眷属围视。予在昏沉中。觉有人提臂警云。佛来矣。予惊起。跪西仰视。提警者。观音也。见佛立于中。二大士夹于左右。皆黄金色。光明晃朗。各丈余。予即知其接引往生。遽云。往生至愿。奈楞严旧注杂乱。未注疏耳。闻佛琅然语云。诚然杂乱。语毕。即见三圣皆回身西去。犹瞻望后身金背。及青螺后发。渺然渐远。随开目。身汗如雨。咸问慰之。予备述所见

原文恭录:

寺众多病不安。予祝云。愿我一身代之。随即病。逾半月垂危。眷属围视。予在昏沉中。觉有人提臂警云。佛来矣。予惊起。跪西仰视。提警者。观音也。见佛立于中。二大士夹于左右。皆黄金色。光明晃朗。各丈余。予即知其接引往生。遽云。往生至愿。奈楞严旧注杂乱。未注疏耳。闻佛琅然语云。诚然杂乱。语毕。即见三圣皆回身西去。犹瞻望后身金背。及青螺后发。渺然渐远。随开目。身汗如雨。咸问慰之。予备述所见。仍曰。予已给假注经。且得不死。汝等勿虑也。众咸念佛。声动屋宇。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四(悬示上)

明 交光大师 述

高级的佛法用什么?用禅定,用清净心。禅的意思是「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所以禅也叫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能见到事实真相。所有世出世间这些方法论,都没有离开意识。交光大师注《楞严正脉》,真正的原因也是为这个道理。《楞严经》是般剌蜜帝尊者传到中国,是武则天的晚年来到中国。《楞严经》翻译完成,是中宗时候。翻了之后,《楞严经》所有的注疏、讲解都是用天台三止三观的原理原则来解释。

交光大师是明朝时候人,跟莲池大师同时的。他认为这一种思路不是《楞严》的旨趣,因为三止三观是用的意识,没有离心意识。所以他老人家的主张,应当用《楞严》本身的教义,「舍识用根」,完全不用第六意识。用什么?用六根根性。这个说法正确,得到证明。交光也是个念佛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大概他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他。他见到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说,《楞严》是大乘佛法里头重要的一部经典。非常可惜自古以来,许许多多人注解这部经,都没有把它真正的旨趣掌握住。他想重新给它写一部注解,向阿弥陀佛请假:现在暂时不去,等我把这部经注解好了,再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准了他,佛就走了。这个故事写在《正脉》的序文里头,我们相信交光大师不是骗人的,不是在编故事。

舍识用根,说的是不错,但是难,没有人能够修!用三止三观的方法,中上根性的人,行,还有能力修学。如果舍识用根,那就跟禅宗一样,上上根人才行,不是上上根人,没分!《楞严》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在佛门里头这一部书很出名,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说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两句话一般学佛的人都知道。开智慧的《楞严》。为什么说成佛的《法华》?

因为佛过去在许多经上都讲,一阐提不能成佛,一阐提是什么?这是梵语,一阐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或者翻作善根断了的人。没善根他怎么能成佛?这是佛常说的。但是在法华会上,佛就讲,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能成佛,那就没有不能成佛的了。跟《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意思相应。

世间造作五逆十恶,这些恶极之人都有佛性,不能说他罪大恶极,他不能成佛,没有这个道理;他有佛性,他要遇到缘一样成佛。善导大师的话讲绝了,「总在遇缘不同」。他没有遇到缘,他所造的罪业,他要受果报,果报有受完的一天。什么时候果报受完?没有一定。这个话怎么讲?他要觉悟了,这个罪报就消了;他要不觉悟,那他的罪报就有得受。就好像作梦一样,做恶梦苦得不得了,他要一醒过来,这个梦就没有了。看他什么时候醒来?他醒来得快,他受的罪就短,很快离开了。他要醒来得慢,那他受罪就长。

所以,罪大恶极之人堕阿鼻地狱,什么时候出来没有一定。就看他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忏悔、回头,自己真的知道错了。这一念忏悔,佛性就浮起来了。因此,佛在经教里头常常教导我们不要轻视恶人,为什么?说不定他将来成佛在我前面,我还要做他的弟子,大有可能!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真的知道错了,真的回头。我们中国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信愿」是比什么都重要。

交光法师是我们非常敬仰、赞叹的一位大善知识。圆瑛法师一生研究《楞严经》,我们从他传记里面看到,他二十五岁对《楞严》就非常有兴趣,立志专攻,到七十五岁,他《楞严经》的《讲义》完成,现在流通的本子。我们仔细看看这个本子,里面十分之六以上都是依据《正脉》的,可见得他受《楞严正脉》的影响之深。我们现在学《楞严》,学圆瑛法师的《讲义》,好,他是近代人,文字比较浅显。交光大师明朝时候人,文字确实是比较深。

尤其现在我们对于中国古文学疏忽了,没有汉学的底子,读古人东西比较困难。学《楞严》应该是先从圆瑛法师的《讲义》下手,然后再看古人的注解。你先有基础了,你读交光的,读长水的,《楞严经》注解很多,著名的注解有二、三十种。开智慧的《楞严》!但是这些大家、善知识,最后都是求生净土。交光是往生净土的,圆瑛法师你看他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真正有智慧、有见地,没有一个不是求生净土的。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