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人生的意义何在 [印顺法师]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08 09:07:22
原文摘自:《报恩》2006第4期 作者:印顺法师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忙着工作,也忙着吃,忙着穿……。这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谜一样的问题,在儿童,在浑浑噩噩,顺从社会习惯而过着一生,不曾想到这一问题的,固然是有的。但感受敏捷的;或环境恶劣,事业挫折,身体受到病苦侵袭,失去一分,甚至失去了一切希望。那时

  原文摘自:《报恩》2006第4期 作者:印顺法师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忙着工作,也忙着吃,忙着穿……。这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谜一样的问题,在儿童,在浑浑噩噩,顺从社会习惯而过着一生,不曾想到这一问题的,固然是有的。但感受敏捷的;或环境恶劣,事业挫折,身体受到病苦侵袭,失去一分,甚至失去了一切希望。那时,这个问题——这一生到底为了什么,忙些什么,就会涌现心头。虽然问题的偶然想起,或一直萦回脑际,并不能解决,还是不得不一直忙下去——忙着工作,忙着吃,忙着穿……。唉!到底人生的意义何在?

  一切都是空的 ——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在这些人的意见,人生忙着工作,忙着吃,忙着穿……,实在毫无意义。过去,流传一首通俗的《醒世歌》。开头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说什么:夫也空,妻也空,大限来时各西东。母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末了说: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这是多么失望,多么空虚呀!一切都是空的 ——人生毫无意义,与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说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归于失望,幻灭,人生毫无意义。而佛法却是:从现实人生中,否定绝对意义,肯定其相对的意义;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绝对意义,而给予人以究竟的归宿。

  虽然在人生的旅程中,受到空虚、失望、幻灭的侵袭,但人总不能没有意义。即使是不完善、不正确的,也总会有些意义,以安慰自己,一直活下去。如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也就是以为如能这样,就不虚此生,而具有不朽的永久意义。大概的说,一般所说的人生意义,不外乎二类:一、在现实人间;二、在未来天国。在现实人间的,或重视家庭——家族的繁衍:这是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家族的延续。所以人虽死了,而有永久的意义存在。中国儒家,是特重于此的。人在家族绵延中,承先启后。所以人要能裕后光前,对祖先要慎终追远。老祖母们,别无所求,只希望有几个孙儿。生前含饴弄孙,死后承受其祭祀。这样,就可以忍受苦痛,安心地了此一生。依于这一意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我们所作的事业,或善或恶,也会报在儿孙。所以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或重视国家,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国家中。极端的国家主义者,以为个人从属于国家,唯有在国家中,人生才有意义。似乎人的一生,只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大方针。这与家族绵延,本出于同一根源。古代某些氏族,以全族为一体;而任何一人受到损害,看作对全族的损害,而采取全体的报复。在这种观念下,为氏族而作战牺牲,被提升到神的左右。等到氏族的扩大而组成国家(或融合多数氏族),就形成人生的意义,存在于国家的强盛与繁荣。儒家重视近亲,因而重视家庭或宗族,这才分化了。

  或着眼于全人类,而以人生的意义,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之中。人类的进步,人生才有意义,也就是人类的理想。所以人类但应为全人类的进步,多数人的利益而努力。

  将人生的意义,寄存于家庭,国家,全人类,并不是人类所愿意的,而只因个人的身心组合,不久朽坏,而得不到着落。然而,这就能确立人生的意义吗?重在家庭,如人生而没有儿女的,那就岂不是人生就没有意义!重在国家,而从历史看来,多少盛极一时的国家,而今安在?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为陈迹了。全人类吗?人类——我们所知的现实人类,依地球的存在而活动。虽可能是远在将来,但却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地球毁坏了,到那时,人类文化的进步,人生的意义,又如何存在?这么说来,一般所说的人生意义,终归空虚,竟逃不出《醒世歌》所代表的看法。

  从未来上生天国以说明人生意义的,是一般宗教,特别是西方神教。在天神教看来,人间只是空虚。人类的生在人间,信神,爱神,奉行神的旨意,为了希望未来的进入天国。据说:世界的末日到了,不信神的将陷于永苦的绝境;信神的将进入天国,享受永恒的福乐。严格的说,在人间的一切信德善行,不过是为了进入天国做准备而已。然而天国是未来的事,而现生却不可能进入天国。那末,这只是信仰;因为在现实人生中,天国是不能证实的。以不可能证实的天国,作为人生的究竟意义,不觉得过于渺茫了吗?

  佛法对于人生,否定其绝对意义,而说是苦,是空。然而人生不是没有相对的意义;如没有相对意义,也就不可能经实践而体现绝对的意义了。先从人生的相对意义来说。依佛陀的开示,人生,世间,不外乎诸行 ——一切生灭现象,生灭流变的过程。没有不变的,称为无常。无常,那就没有永恒的福乐,终归于灭,终归于空,所以说是苦。苦,那就没有究竟的,完满的自由,所以说无我(我,是自在义)。婆罗门教面对这样的人生世间,构想一形而上的实体,说是常,是乐,是我。佛陀彻底的否定他,称之为颠倒。佛陀是面对现实,而说无常、苦、无我的正观。在无常苦无我的正观中,又怎样肯定人生的意义呢?

  依佛陀的开示,人生世间,是缘起的。缘起的意义是:一切现象,一切存在,所以成为这样的现象,这样的存在,并不是神意的,不是自然的,不是宿命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依缘而起的。在主要的、次要的,复杂的种种条件,种种原因下,才成为这样的现象,这样的存在。一切依于因缘;对因缘说,称为果。所以人生世间,是无限复杂的因果系,受到严格的因果法则所规定。

  从缘起来说,人是缘起的存在。缘起,有对他的同时互相关系,对自(也间接对他)的前后延续关系。例如人,在同一时间,与其它的人,众生,自然界的地、水、火、风(空气),是有互相关系的,展转的互为因果。一种存在,就是一种活动,当下都有对自对他的不同影响,成为不同的因果关系。例如一个国家,无论是政治,经济,教育,外交……,一种措施,一种行动,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别的国家;当然,受到最深远影响的,还是自己(国家)。一个社团,一个家庭,也是这样的。所有的行动,都要影响别的社团、家庭;而更主要的,影响了自己(社团、家)。个人也是这样,无论语言文字,身体行为,都会影响别人,当下又影响了自己,影响自己的未来。就是没有表现于外的内心行为,也(对他)影响生理,更深远的影响自己的内心。缘起世间,缘起人生,就是这样的能动被动,对自对他的关系网络。经中形容为幻网,帝网,从无限的相互关系,延续关系中,去理解人生——世间的一切。

\

  依缘起的因果观,佛法确认人生的身心活动,或善或恶,不但影响于外,更直接的影响自己,形成潜在的习性(姑约业力说)。等到一生的身心组合,宣告崩溃——死亡,潜在的习性(业力),就以自我爱染的再生欲(后有爱)为缘,又展开一新的身心组合,有一新生命的开始。对过去说,这是受到过去业力所决定的(但佛法还有现生的功力,所以不落于定命论)。佛法是这样的,从缘起因果的延续中,无常无我(没有一般宗教所说的,不变的个灵),而一生一生的无限延续下去。正如国家一样,并没有不变的国家实体,而王朝不断崩溃,又一个个的宣告成立。确认人生是这样的缘起,就会肯定人生,或善或恶的一切,或者现生受报,或在未来的新生中受报。总之,因果是必然的定律。这一生的身心,可以崩溃死亡,而或善或恶的行为,影响自己,决定不会落空。众生业报的延续,或善或恶,都有或正或负的价值,而影响未来,受或乐或苦的果报。所以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从此消灭。一切都有果报,而又一生一生,不断的造作新业。暂时的苦难,堕落,都不用失望;这是短暂现象,前途是充满光明的。不过,离苦得乐,唯有顺从因果定律,从离恶行善中得来。此外,没有任何幸运,也不是神力所能帮助。

  人生,是善业所得;而现生的行为善恶,成为未来升沈的枢纽。人生难得,佛一再的告示我们。可惜的是,一般佛弟子,误解佛法,所以仅有人生是苦的叹惜,却少有人生难得的庆幸!依经上说:人类有三种特胜,不但胜过畜生,鬼,地狱,也胜过了天神。人类所有的特胜是什么?是道德,是知识,是坚强的毅力。在人世界中,知道苦而能救济苦。虽然人类的道德,知识,毅力,还不是完善的,不免引起副作用,甚至引起自我毁灭的危机。然而人类凭借这些,到底发展出高尚的文化,为不容否认的事实。人类文化的进步,终于理解到的不彻底、不完善,而有完善、究竟的倾向。所以人类不但能离恶行善,自求多福,而更有超越的向上一着。依佛法,唯有人类自己,才能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唯有人类,才有超越相对而契入绝对(最初悟证)的可能。人生是怎样的难得!确认人生难得,人生的意义,就充分的表现出来。所以,人生难得,应好好的珍惜这一生,好好的利用这一生,而不要辜负这一生!

\

  再从人生的绝对意义说:人生能行善而向上,但到底是不完善的,没有永恒的意义。任何智力或福力,都在时间中消失了。人,还在或升或堕的流转(轮回)中。不过,人类能意识到自己的缺陷,自己的不彻底,也就能涌现起彻底与完善的理想与要求(佛法称为梵行求)。这一主观愿望,不能合理实现,又每被神教徒引上幻想的永恒的天国。依佛法,人生现实是缘起的,唯有理解缘起,把握缘起,深入缘起本性,才能超越相对而进入绝对的境地。缘起,是无常无我的现象;人生,也就是无常(不永恒的)、无我(不自在的)的人生。一切由于缘起,从因果观点说,一生又一生,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生灭不已。原因在:众生——人类以(反缘起的)自我的爱染为本,依自我爱而营为一切活动。这样的动作,引起业力,形成自我的因果系,而有个体的生灭延续。反之,没有缘就不起,如灭除自我爱染,那就能解脱生死,到达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地。

  为什么会有自我爱染呢?自我爱染(人类特性,自私本质的根源),由于认识上的迷蒙(称为无明),为现象所诳惑,而没有能体认到缘起的本性——本来面目。佛陀以无比的方便善巧,从缘起生灭中,直示缘起性的常寂。对一般认识的现象说,这是不落于时空,不落于彼此,不落于生灭的绝对。缘起本来如此,只是众生——人类为自我见、自我爱所蒙惑,颠倒不悟而已。所以,人类的德性,智力,毅力,在佛的方便诱导下,经修持而进展到高度,就能突破一般的人生境界。从现实的缘起事中,直入(悟入)超越的绝对。到达这一境地,人生虽还是人生,而人生的当下便是永恒,无往而不是自在解脱。佛法的小乘、大乘,虽有多少差别,而原理都是一样。

  人生,不但有意义,不但能发现意义,而能实现绝对的永恒意义。即人生而直通佛道,人生是何等的难得!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