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什么是“千佛衣”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10 09:07:25
千佛衣即指出家人所穿染衣,又称袈裟,是与在家人所穿白衣相对的称呼。《佛本行集经》中说悉达多太子“弃舍五欲,为求道故,出家人山,远离亲族,剃发染衣,思惟苦行”,后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也就是说,太子成佛之时,是示现披染衣的。不独释迦牟尼一佛如此,贤劫千佛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皆示现披染衣成道,正如《贤愚经》中说:“染色之服,皆是三世贤圣标式。”因此,染衣又称千佛衣。佛陀白搭染衣,亦令出家弟子常服染衣以

千佛衣即指出家人所穿染衣,又称袈裟,是与在家人所穿白衣相对的称呼。《佛本行集经》中说悉达多太子“弃舍五欲,为求道故,出家人山,远离亲族,剃发染衣,思惟苦行”,后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也就是说,太子成佛之时,是示现披染衣的。不独释迦牟尼一佛如此,贤劫千佛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皆示现披染衣成道,正如《贤愚经》中说:“染色之服,皆是三世贤圣标式。”因此,染衣又称千佛衣。

佛陀白搭染衣,亦令出家弟子常服染衣以为表相,并仔细说明了染衣制法。染衣所用布最初来源于尸陀林。所谓尸陀林意指抛弃死尸处。佛弟子人尸陀林拾取裹尸布,经七洗七晒后缝制成衣。最初的染衣其实只是一块恰好能遮蔽身体、抵御风寒的布。布色暗红,是因浸渍过尸体血迹的缘故。后来出家人渐多,裹尸布已不够用,佛陀便规定可用世人丢弃之衣物,浣洗清净,再煮草以为染料,染之为衣,此即经中所说“弊衲衣”。其颜色样式与以裹尸布所制衣完全一致。

佛陀为何一定要弟子披这种染衣呢?《十二头陀经》说:“有好衣因缘,则四方追求,堕邪命中。若得人好衣,则生亲著;若不亲著,檀越则恨。若僧中得衣,如上说僧中之过。有好衣是未得道者生贪著处,好衣因缘招致贼难,或至夺命。”意思是说:出家本为求法修道,若在穿衣方面不加限制,有些身见重、喜好修饰的人便会追求好衣,堕于邪命中,妨废行道。他们若求得好衣,则对待施与者会比对待旁人更亲切,而失去平等的心态。如果对施与者不亲著,又容易招致对方怨恨。无论施与者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众,都有这样的过失。总之,好衣会令未得道的凡夫生起贪婪,甚至招来贼难,被人杀害。为避免上述违缘,佛陀才制定出家众必须统一披染衣。

另外,染衣有诸多功德:《贤愚经》中说:“其有众生剃除须发、著染衣者,当知是人不久当得解脱一切诸苦,获无漏智,为诸众生作大救护。若有众生能发信心,向于出家著染衣人,获福难量。佛告阿难,我由往昔,于诸出家著染衣人,深生信心敬戴之故,致得成佛。”《大方等大集经》中说:“此袈裟染衣,一切过去诸佛常所加持。又此袈裟则为一切诸菩萨种,则是趣向涅槃正路,则是钢刀能断烦恼,则是涅槃种子,则是失道者灯明,亦是除病者药。”《大宝积经》中说:“此染色衣,令诸人、天、阿修罗等生塔想。”《大智度论》说:“著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人涅槃。’”因此,染衣又有涅槃衣、光明衣、怖魔衣等别称。

末法时代,众生共业所感,出家人已不著染衣。甚至某些法师连染衣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听说染衣有千佛衣之谓,便在僧服上描绘千尊佛像披之于身,以为是三世贤圣清净标式,如此愚蠢造作,真是贻笑大方!更有在红袍上绣龙绣凤绣花草披之于身者,如此扮相,僧不僧俗不俗,虽自称法门龙象,实际皆蠢驴畜生也!

\

又有些邪见者以为,衣服样式无关修行,更何况时代国情不同,为适应时宜,改染衣为其它衣也是佛法发展之必然,何必著此衣相呢?此类言论纯属魔说,佛制戒为三乘道之基础,佛说经乃修行人必尊之圣言,身为佛子怎能如此轻视戒、经,妄谈改制?以一己之陋智,对佛经、戒妄加改造的结果,就是今天的正法隐没,末法现前。

\

若从究竟见地讲,自然不必细究穿衣样式。但佛法是缘起法,在缘起的显现上,佛陀成道乃至正法住世必有其相应因缘,必在一定条件下显现。举例来说,佛陀成道时,必示现剃除须发,身披染衣;正法住世时僧众必常住阿兰若静处,行头陀行。佛不可能以在家因缘、披白衣而成道;僧众也不可能不住阿兰若处,不按佛制实修,就住持正法。因缘如是,法尔如是。难道佛陀及其贤圣弟子也是执著衣相,执著阿兰若处,执著头陀行吗?

因此,佛弟子应赞叹染衣,应为正法再兴发心披染衣。后学之师引领大众于五台山阿兰若静处实行头陀行,著染衣托钵乞食,日中一餐,但坐不卧,即是为此。(信息来源:摘自《临济棒喝》)

编辑:小月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人眼里出西...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往似赠...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悬衡而...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