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六)自塑人格,即人而佛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10 09:13:10
(六)自塑人格,即人而佛

  (六)自塑人格,即人而佛

\

  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譬如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
  《杂阿含经》卷十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
  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倏起烦恼为化生。悟即是佛,迷号众生。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  大珠慧海《顿悟人道要门论》  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辜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  省庵实贤《劝发菩提心文》  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虽匹夫莫穷也;道德之所不存,虽王天下非通也。……是故学者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势位之不在乎己。  契嵩(《禅林宝训》)  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
  蕅益《灵峰宗论》卷二《示生简在》
  须置身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
  蕅益《灵峰宗论》卷五《与曹源三书》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虚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蕅益《灵峰宗论》卷三《示养德》  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劫海,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  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优婆塞戒经》卷一《集会品》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自胜最贤,故曰人雄,护意调身,自损至终。虽曰尊天,神魔梵释,皆莫能胜,自胜之人。  《法句经·述千品》  心马驰恶道,放逸难禁制,佛说切戒行,亦如利辔勒。  《弥沙塞五分戒本》  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而不忘失。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四意断品》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法句经》  圣人无论怎样困苦,也不吃来自罪恶的食物;狮子宁可饿着肚子,也不吃恶心的东西。  《萨迦格言》
  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  《杂阿含经》卷三一  夫人语默举措,自谓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内不欺心,诚可谓之得矣、然犹戒谨乎独居隐微之间,果无纤毫所欺,斯可谓之得矣。  黄龙慧南答王安石书《禅林宝训》  好嗜欲则贪爱之心生,好利养则奔竞之念起,好顺从则阿谀小人合,好胜负则人我之山高,好掊克则嗟怨之声作。  佛鉴禅师《禅林宝训》  世尊告婆罗门长者:”我当为说自通之法,谛听!善思!何等自通之法?谓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作是念,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如上说,我若不喜人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他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他人离我亲友,他亦如是,我今云何离他亲友?是故不行两舌。我尚不喜人加粗言,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起骂辱?是故于他不行恶口。如上说,我尚不喜人作绮语,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作绮语?是故于他不行绮饰。如上说,如是七种,名为圣戒。“  《杂阿含经》卷三七(1O44经)  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净祛,能护世间。何等为二?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浑乱,如畜生趣。以有二种净法,所谓惭、愧,是故世间知有父母乃至师长、尊卑之序,则不浑乱如畜生趣。“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世间若无有,惭愧二法者,违越清净道,向生老病死。世间若成就,惭愧二法者,增长清净道,永闭生死门。“  《杂阿含经》卷三六(1243经)  吾常谓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星莅止,鬼神诛戮。…——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属,断送于俄顷之欢娱也。哀哉!  印光《欲海回狂序》  由此私欲固结于心,则所有知见,皆随私欲而成偏邪。如贪名贪利者,只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营为,或至身败名裂。爱妻爱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恶,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也。……甚矣,私欲之物之祸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怨家,决不令彼暂存吾心,则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正知显而意诚、心正、身修,……人皆可以为舜尧,人皆可以作佛。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标本同治录序》  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份、闲邪存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坷终身,必少年夭折。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险*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全善生书》
  当时时作我事事不如人想。纵人负我德,亦当作我负人德想。觉自己对一切人皆有愧作,歉憾无遗。则暴戾之气,便无由生矣。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郝智熹书》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五人不可疗治,云何为五?一者滔谀之人不可疗治,*邪之人不可疗治,恶口之人不可疗治,嫉妒之人不可疗治,无反复之人不可疗治、“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亦应质直其心。  《佛遗教经》  离两舌,断两舌,行不两舌,不破坏他,不闻此语彼欲破坏此,不闻彼语此语破坏彼,彼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群党。若有所说,清和柔润,顺耳入心,可喜可爱,使他安乐,言声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说。
  《中阿含经》卷三《伽蓝经》  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实是法之阶,明中第一明;实是解脱道,财中第一财。  《正法念处经》卷八  恶言骂詈,骄凌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法句经·言语品》  用谏晓事,善心好意,敬事尊老,礼节兼备。  《分别善恶所起经》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无量寿经》卷下  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发言必虑其所终,立行必稽其所蔽。  白云守端《禅林宝训》卷一  护世者以八法护世:一言与行相应不违,二奉敬尊长不轻慢,三柔软言辞不粗犷,四谦下恭顺常执逊意,五常质朴不谀谄,六常修仁和不佞饰,七不为一切诸恶,八以德本随于世间。  《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  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修习道时欢喜自庆,不生骄慢。能调恶人,见离坏众能令和合。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不为世事而作咒愿。少思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愍,……见来打者生于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宁丧身命终不虚言。  《优婆塞戒经》卷二《自他庄严品》  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慈念于一切,孰能以为怨?  《法句经·刀杖品》  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  《杂阿含经》卷三二
  一者于请有情普发平等大慈悲心;二者于一切处智不退转;三者于诸有情起亲友想,于险难中誓当救护;四者常于有情起负债想;五者恒怀惭愧,何时偿华。能发如是五种心,速能征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理趣般若经·发菩提心品》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吉祥品》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四十华严》卷十二  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  《优婆塞戒经》卷二《发愿品》  若能自舍己乐,但为一切众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若但为众生故行善法,众生未成就,自利则为具足。  《大智度论》卷九五  能行忍着,方可名为有力大人。  《四十二章经》  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马车,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者。  《杂阿含经》11O7经  众生设以大恶事加,乃至不生一念瞋心,终不恶报。若来悔谢,即时受之。见众生时心常欢喜,见作恶者,生怜愍心。  《优婆塞戒经》卷四《六波罗蜜品》
  但能摧自忿恚心,一切怨敌皆调伏。  《人菩萨行论》  弱者愤怒有何用?强者何必把气生?为了办事而愤怒这是无谓的自焚。  《萨迦格言》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长阿念哟》卷十六《坚固经》  内实有秽不自知,内有秽不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最为下*。若有一人,内实有秽自知,内实有秽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为最胜也。  《中阿含经》卷二二  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象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梵网经》卷下  占便宜的事让给别人,吃亏的事自己承当,乃上人之象征。  冈波巴《宝鬘集》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烦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憨山《劝世文》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人,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财富无量而无骄逸,失利名称无有忧戚。  《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  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实凡夫。  弘一  学者虽然知识渊博,别人的微小长处也要汲取。  《萨迦格言》  蹄窝容易被水灌满,小库容易被财物装满,小块田园容易播种,学识浅薄的人容易自满。  《萨迦格言》  如人执小木,而入于巨诲。人本则俱没,懈怠者亦然。  《杂阿含经》第446经  不作懈怠,不受不贪坐卧等乐。如作大事功德力时,及营小事心亦如是。凡所作业要令毕竟,作时不观饥渴寒热,时与非时。……大事未讫不生悔心。  《优婆塞戒经》卷四《六波罗蜜品》  愚蠢而憨直的人们,有的毁己,有的伤人;林中的直树被人砍,笔直的利箭会伤人。  《萨迦格言》  若敬爱于他,以德自称赞,他德既称赞,乃是自敬爱。  《菩提行经》卷三  视人之善,犹己之善;视己之善,犹人之善。念念同观,亘古无间。法界偕游四德城,方满最初誓宏愿。
  视人之恶,犹己之恶;现己之恶,犹人之恶。猛省力除,无分愧怍。法界众生三毒除。彼我同归无上觉。
  视人之乐,犹已之乐;视已之乐,犹人之乐。所愿与共,嫉妒永却。法界同欣法喜充,不向偏空寻徇略。  蕅益《灵峰宗论》
  无论世法佛法,动静语默,但发慧眼,熔习气,磨砺身心,增益我所不到者,即实工夫。……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时不待人,一磋便成百蹉;以殷重心治轻息心,一言有益于己,便应着眼铭心;以深广心治将就心,期待誓同先哲,举措莫类时流。  蕅益《灵峰宗论》卷二《示海印方丈》  学道不难伶俐,难于慎重;发心不难勇锐,难于坚久;涉世不难矫俗,难于自持;作事不难敏达,难于深忍;研义不难领解,难于精确。  蕅益《灵峰宗论》卷二《示刘学昭》  作事仓猝,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无量寿经》卷下  (白居易)曰:佛法大意如何?”(鸟巢道林禅)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翁翁行不得。”  《释氏稽古略》卷三  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日悔无懈怠,罪根水已拔。  《增一阿含经》卷三九《马血天子品》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惟智者能改过迁善,而愚者多蔽过饰非。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著,斯谓小人。  圆悟克勤《与文主薄》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  《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书》  《法句经·多闻品》  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于人不求顺适,人施德不求望报,九见利不求沾分,十被抑不求申明。
  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解脱,以障碍为逍遥,以群魔为法侣,以事难为安乐,以弊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施德为弃屣,以疏利为富贵,以受抑为行门。  妙叶《念佛直指》卷下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金*卢)鞴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于秋草同腐而己,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琢不成器,顽金不锻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蕅益《十大碍行跋》  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佛教徒应该注意的。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们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么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是自尊。……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弘一《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