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以戒为师严净毗尼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14 09:09:56

\

佛法住世,已越二千五百余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其间政治、社会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沧海桑田,遽难陈述。而佛教犹法幢高悬,慧炬长明,历久而弥新。佛陀之遗教告诉我们要“以戒为师”,而僧团也正是以此为圭臬。“以戒为师”为佛陀金口所宣,从清净圣智之所流出,而“以戒摄僧”亦为寺院组织制度建设之特色。今天,中华民族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还鲜明地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时代在前进,我们佛教界亦应当仁不让。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佛教界如何更好地发挥独特优势,高举人间佛教的旗帜,以戒为师,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所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戒、定、慧三学是佛法的总纲,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护戒,三位一体,循环往复。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又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可见戒实乃佛法之根本。戒法可以归并为三大类,即所谓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为后二类戒所依之根本。戒律的精神,一是防非止恶而远离身口意三业的过患;一是行善利他而积聚福智功德。

戒以清净为性,能远离过患。戒经云:“戒如大明灯,能除长夜暗”。漫漫人生并非坦途,需要我们探索前行,其间有很多的是非曲直要去辨别,有很多的欲望要去克服,有不少人就因为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所以儒家讲“无欲则刚,有容乃大”。一个人的道德养成,离不开“戒”,高尚的人格道德要从持戒修行中来。戒是人生生活的准则,法至简而理至深,若常有“戒”字存心,遇事时定会气定神闲、安隐自在。昔者舍利弗出家之因缘,就是因为看见马胜比丘威仪庄严而为折服。能持戒的人,必为善人之所恭敬而乐亲近,为恶人之所远避,为龙天之所拥护,能够积聚无边的功德。

戒品的养成或要求,对每个人而言是平等的,因为它是指向自心的。《楞严经》云:“摄心为戒。”是从自心处入手,来规范自己的三业,而不是律他的。修学戒律,是用于反省自己,而不是用来找别人的缺点毛病。通常讲要以身作则,在持戒方面就是如此。若未发心受持戒法,或持戒有亏,纵然地位显赫、财富丰足、广学多闻,终不免为人所轻,乃至沉沦恶道。故戒经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即以能持戒便能生长福德,亦为人之所尊重。

佛教戒法所被之机最为广大,三根普被。戒律的内容,有居士五戒、八戒,沙弥、沙弥尼十戒,比丘、比丘尼具足戒,菩萨戒等不同层次。五戒十善为人天福德之基,修持律仪戒则能出离三界,离苦得乐,证得出世间之果位;修持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则能修集一切佛法,不仅仅“诸恶莫作”,更要“众善奉行”,而菩萨更以广修四摄、六度而成熟一切有情为戒。正如赵朴初居士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谈到“人间佛教”时指出:“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由此可见,我们提倡人间佛教,不论是“净化自己”,还是“利益人群”,都必须以戒为基础,以戒为师。

戒和同修。戒律是僧团的法律,是僧团活动的准则,是僧团和合共住的保障。正法是否住世,即看是否能够持戒,故传戒授戒为佛教的大事,一定要如法如律,传清净戒,受清净戒,持清净戒。禅宗泰斗、律学沙门虚云长老,乘愿再来、建寺安僧,鸡足山传戒,曹溪南华弘律,以戒为基,以禅为本。在住持南华寺时,每年开期传戒一次。现云居山亦每三年开期一次,继承虚老的传统。

戒学能建立无上正等菩提。所谓“佛子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摄大乘论·增上戒学》云:“由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故”。大菩提为菩萨之所修证的果位,菩萨须经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积聚无边的福德智慧资粮方克成功。

持戒能自救,能救人,能救世,能救佛教。人不能持戒,必致放纵堕落,沉沦恶道,古人就有靡靡之音乱国亡身的告诫。佛陀早有预言,末法的时候,即有魔子外道,混迹僧团,身披戒衣,而所行则为毁戒非法、破和合僧。古人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从外部杀来,虽有一时的挫折,亦必如那“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自身内部蕴有强盛的生命力,必能冲破重重束缚,而后茁壮成长。综观历史,若戒网高张,则僧团和合,而佛教大兴。

戒学最贴近生活,便于修持。经云:“若有犯有漏法者,然后世尊为诸比丘结戒,断彼有漏法故。”诸法从缘起,佛陀制戒皆是源于生活实际,每一条戒的制定皆有其制戒的缘起,实是佛陀方便智慧的流露。佛教的戒律是最活泼、最善巧的,亦最具操作性。有人认为戒是死板的教条,若拘泥于此,必触处成碍。其实不然,持戒不但不是约束,反而是解脱。佛教的戒律有开、遮、持、犯的分别,制戒是为了持戒,若不便于修持,学戒就没有意义。譬如“持”就分为“止持”与“作持”二门。止持门是指对于身口等的过非,制止而不作即为守持戒法;作持门是指对于社会人群乃至一切有情有益之事,能积极去作才算守持戒法。还有“随方、随时毗尼”的制戒原则。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丛林清规,不违于佛陀制戒本怀而轨范丛林寺院至今。道宣律师弘扬南山律,使得律宗独立出来而为八大宗派之一。《毗尼日用》更是把持戒落实到了每一个生活细节。弘一律师重兴南山律宗,认为要抵制时代道德的腐败、罪恶孳生的潮流的冲击,一定要严净毗尼,以戒为师。

今天我们特别拈出“以戒为师”,并非是权宜之计、治标之举,而是基于戒法是佛法的根本,亦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如今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亦即中华佛教伟大复兴之际,既为佛子,当行佛事。让我们躬行实践佛陀“以戒为师”的遗教,为佛法的兴盛、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做出我们的贡献。(信息来源:摘自《法音》2007年第02期)

编辑:明蓝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成语名称以碫投卵成语拼音yǐ duàn tóu luǎn...

1997年5月2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3日...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