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但闻菩萨名,即得无量益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14 09:11:02
闻弥勒名,即可得诸加持。总有四种防非止恶利益:命终不堕黑暗处、不堕边地、不堕邪见、不堕诸恶律仪。这里主要是说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于六事五法精勤修习的众生,则他们得到的利益,将是保证再次闻法、上生、乃至得解脱的机遇。不堕落黑暗处,有两种解释,若从六道的角度而言,此黑暗处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若又从引申义而言,黑暗代表无明,则光明代表智慧。能够听闻到弥勒的名字,则此处还是有佛法的地方。从这个角

闻弥勒名,即可得诸加持。总有四种防非止恶利益:命终不堕黑暗处、不堕边地、不堕邪见、不堕诸恶律仪。这里主要是说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于六事五法精勤修习的众生,则他们得到的利益,将是保证再次闻法、上生、乃至得解脱的机遇。

不堕落黑暗处,有两种解释,若从六道的角度而言,此黑暗处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若又从引申义而言,黑暗代表无明,则光明代表智慧。能够听闻到弥勒的名字,则此处还是有佛法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而言则“不堕黑暗”处,从远离三恶道,更引申出远离边地的殊胜。不堕边地,也就是不堕无佛法的地方。内因具足正见、外因值遇佛法,这是得解脱的重要途径。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辨明。很多人看到此处,都会为自己松一口气,而忽略了其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得到圆满人生,并能值遇正法。这是避免八难的殊胜因缘。不过,人能值遇这些善缘,则未必定能导致善果。更重要的,是对于正见的要求。比如佛陀时代的提婆达多,受佛陀教导,取得一定的成绩,不过,由于犯了重大的错误,死后堕地狱中。然而,终究因为善种植下,佛陀受记,会在日后得辟支佛果。所以,就增上缘而言,佛菩萨的加持是十分可贵,不过外因终究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于是,我们强调值遇善缘的同时,更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八难,当理解为,由于八种不同的因缘,导致闻法、行道的障碍。正如“佛随念”的语义。分别有这八种情况可以构成解脱的障碍(而不是说,这些情况,必然导致障碍)。例外还是有很多的。如经典记载,有一个青蛙,在佛法会上,意外命终。死后生天,即来礼佛。所以,有诸非人众,若得大善因缘,亦有可能得到法益。这一点,从经典中可以找到许多记录。此中不具。

据《增一阿含》云,奉持八戒,可对治此八难。又如《成实论》载,住善处,可生中国;依善人,可生值佛世;自发正愿,可具正见;宿植善根,可诸根完具。

不堕邪见,这是属于内因的范畴。首先,对于邪见要予以抉择。很多人执著:不信三宝,就是邪见。这种说法,需得商榷。

仔细归类,则很多人都是属于无见者。他们虽然声称不信三宝,不过他们很有可能并不是邪见者。因为仔细探究分析,他们或者没有任何“见”;或者所述不达意。总之,这不是判断是否正信的严格标准。反过来说,声称自己皈依三宝的人,也未必具足正信,或者也只是挂名而已。

什么是“见”?见是个人的一种观点(不是知识)。所以,见的重要性,就在于会决定行为的性质,乃至行为本身。所以,当要树立正见,这一点非常重要。

再说三学中的增上戒学。当我们持著正见,哪怕是“下士”心态的见,那么我们持律仪,仍是可赞的。不过,当要如律如法,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自由发挥。正如佛陀时代,有许多人戒禁取,若从表面看来,则很多做法与佛戒无异。然而其中有根本的不同,由于正见的差异,导致了两者间天壤之别。

于是,恶律仪从心态上而言,由于正见所决定。若就形式而言,可表述为佛子当正命而活。因恶律仪,为“善律仪”之对称。也就是为自活得利,而行诸黑业。如《俱舍论》载:恶律仪为智者所诃厌,故名恶行,能障清净之戒律,故名恶戒,不禁身语之恶,故名不律仪。又如《大般涅槃经》谓恶律仪有十六种:为利饲养羔羊,肥已转卖;为利买羊屠杀;为利饲养猪豚,肥已转卖;为利买猪屠杀;为利饲养牛犊,肥已转卖;为利买牛屠杀;为利养鸡令肥,并予转卖;为利买鸡屠杀;钓鱼;猎师;劫夺;魁脍(杀者);网捕飞鸟;两舌;狱卒;咒龙(以咒术为马戏)。

佛陀曾有如下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其实是一个含义,所以,止恶的同时,也就是在行善。经典中,列举三种白法:恒生正见、眷属成就、不谤三宝。

\

正见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可比成功之第一步。在佛法中,把无我、因果二律,看作是最基础的入门知见。两者缺一不可,若有丝毫偏废,那就会造成障碍。当然,对于今人而言,这些“真理”,只能先成为正知识,继而变成自己自觉运用的利器,能够帮助我们暂时、部分降伏一部分黑业。

由于,正见的成就,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惯性,导致眷属成就。眷为亲爱,属为隶属,指亲近、顺从者。如《法华经玄义》释云:“天性亲爱,故名眷;更相臣顺,故名属。”《大智度论》谓佛陀有大眷属与内眷属;内眷属指其出家以前车匿、瞿毗耶等人,以及苦行时之五人给侍、得道时之阿难等;大眷属则指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圣,及弥勒、文殊师利等诸菩萨。

关于不谤三宝,亦离不开正见。何谓“诽谤”?非实说实——这倒无关乎语气。如今,有很多人,表面上似乎在护持佛法,他们的弘法都是极具热情的。然而,局限于他们的所学,他们往往在宣传与佛法精神相背的理论。他们虽非恶意,然而却也脱不了诽谤的事实。我们可以参考《佛藏经》,我曾把此经,比喻作“照妖镜”,因为佛陀对于末法时代的寓言,太过精彩。正信的佛子,一定要多多参阅,以为自勉。

\

这里需要深究一下,导致善意谤法的原因,还是在于把知识当作智慧。佛法强调实证,唯有现量证得,才是真正可靠的。彻见真谛,这才是无漏智慧。这一点,与知识不同。因为一切非现量因素,都有可能遭到染污。学人当谨慎之。

如上广说,闻名利益。总结而言,就是循序渐进,造足值遇当来弥勒、未来诸佛之正因。

有心人,可以在这里引入《广论》中,对于三士修法的阐述。此上生经,具足道前基础部分的闻法利益、恭敬承事、亲近善士;并且随念于死、三恶道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三印四谛、十二缘起、增上三学、发菩提心、六度四摄等。学人亦可据此次第,参考究学。(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