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佛学常见词汇-八画(11)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18 09:07:39
佛学常见词汇:八画(11)

  佛学常见词汇:八画(11)

\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放生】 释放被羁禁的生物。  【放逸】 放纵心思,任性妄为。  【放光】 佛用神通力来发放光明。大凡佛的种种放光,都对众生有利。放光也有各处的不同,如足底放光,是利益地狱道的众生,膝盖放光,是利益畜生道的众生,小腹放光,是利益饿鬼道的众生,肚脐放光,是利益修罗道的众生,胸口放光,是利益人道的众生,肩上放光,是利益天道的众生,口里放光,是利益小乘的众生,眉间放光,是利益大乘的众生,肉髻放光,是利益上乘的根机,或是召集大菩萨,或是灌十方诸佛之顶。  【放光动地】 佛要说深妙的经典时,通常先发放光明和震动大地。  【明】 1.智慧的别名。2.真言陀罗尼的别名。  【明王】 密宗诸尊的称号,如不动明王是。明代表智慧。为化度恶神恶鬼,有的现忿怒身相,以智慧力催伏魔障。  【明地】 菩萨十地中第三发光地的别名。见十地条。  【明处】 学习而生智能之处,即五明。见五明条。  【明脱】 脱离愚痴叫做明;离开贪爱叫做脱。  【明达】 明是指三明,达是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明是明了的意思,达是通达的意思。  【明慧】 三明与三慧。  【明心见性】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明行足】 佛十号之一。见十号条。  【明月摩尼】 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明得萨埵】 指四善根位中暖位的圣人,因此位的圣人得明得定,故名。  【易行道】 二道之一。见二道条。  【东山法门】 指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  【东土九祖】 指天台宗在中国的相承,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惠威、玄朗、湛然。  【东台二密】 东密与台密,为日本密教的二大派别,此二密不同的地方,是东密以大日如来为本位,台密以释迦如来为本位。  【东胜身洲】 四大洲之一。见四大洲条。  【东方净琉璃医王】 药师如来。医王即药师,其国名叫净琉璃,在东方。  【果】 1.由前因而生的后果。2.由道力而证悟的果位。  【果人】 果上的人。有三种,即佛、辟支佛、阿罗汉。  【果分】 对因分而言,因分是尚在修因之位,果分是已达到果德不可思议的境界。  【果地】 所证之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声闻乘就有四果的分别。  【果果】 果中之至果,即无上大般涅盘。  【果号】 成正觉之后的佛名。  【果满】 果上的功德圆满。心地观经说:「因圆果满成正觉。」  【果德】 果上的功德,如涅盘之常乐我净四德是。  【果断】 修行人只把烦恼断除叫做子断,若连果报的身体也断即叫做果断。  【果位】 所证之果的地位。  【果位人】 已经证得果位的人,如阿罗汉、菩萨、佛等是。  【果报】 由于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叫做果,又因为这果是过去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的意义。  【果报土】 天台四土之一。见四土条。  【果缚】 被生死苦果所缚而不能解脱的意思。阿罗汉虽断烦恼但未入灭,名子缚已断,果缚犹存,若已灭度,入无余涅盘,便是连果缚也断了。  【果缚断】 把生死的苦果断除,也就是进入涅盘的意思。  【果能变】 唯识宗的术语,对因能变而言。八识种子,各生八识之现行,名因能变;这由种子而生的八识,于现行时,又必从自识的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名果能变。  【果极法身】 与法性身同义。  【枝末法轮】 三转法轮之一。  【枝末无明】 从根本无明所生的随烦恼。  佛学常见词汇:八画(12)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波旬】 六欲天魔王的名字。  【波斯匿】 古印度舍卫国国王的名字。  【波罗夷】 戒律中的极重罪,华译断头,喻如断头,不能再生。又译作弃,谓弃之于外。又译不共住,谓不能入僧数。又译退没,谓其退失道果。又译堕落,谓堕落于阿鼻地狱。犯此罪者,不名比丘,不名沙门,非释迦子。比丘犯杀、盗、淫、大妄语四戒,叫做四波罗夷。  【波罗密】 华译到彼岸。行者乘大行之船,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盘安乐的彼岸,叫做到彼岸。  【波罗木叉】 华译为别解脱,是戒律的别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  【炎经】 涅盘经的别名。  【炎热地狱】 八大地狱之第六,此地狱火随身起,热苦不堪。  【盂兰盆】 华译为倒悬,是极苦的意思。  【直心】 正直而无谄曲的心。  【知见】 1.知识与见解。2.真知灼见。  【知法】 在显教是指能了知各种经典意义的人,在密教是指能了知秘密之事相的人。  【知论】 大智度论的别名。  【知足天】 兜率天的别名,亦即弥勒的净土。  【知息出】 十六特胜之一。  【知息长短】 十六特胜之一。  【知息遍身】 十六特胜之一。  【知苦断集】 苦是指四圣谛中的苦谛,即生死的果报,集是指四圣谛中的集谛,即烦恼的恶业,知苦断集是说知道了生死的痛苦之后,就应该把招集烦恼的恶业断除。  【知根无所畏】 菩萨四无所畏之一,即菩萨知道众生的根基,能够对机说法而无所怖畏。  【空】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空大】 五大之一,因虚空的体性广大,周遍于一切处。  【空见】 1.拨无因果的邪见。2.执着于空的见解。  【空色】 无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劫】 四劫之一,即此世界坏灭之后,二十中劫间,只有虚空的时期。  【空宗】 以空理为宗的派别,如小乘的成实宗和大乘的三论宗是。  【空门】 1.佛教的总名,因佛教阐扬空的道理,并以空法作为进入涅盘之门。2.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空法】 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理之法。  【空性】 依空而显的实性,即真如的别名。  【空定】 观察空相的禅定。  【空相】 诸法皆空的相状。因缘生的一切法,无有自性,此即是空的相状。  【空海】 虚空与大海。  【空教】 说明诸法皆空的道理的教法,指般若经。  【空经】 指般若部的经典。  【空轮】 1.指此世界最底层的虚空轮。2.空大亦叫做空轮。  【空慧】 观察空理的智慧。  【空谛】 天台宗所立三谛之一。见三谛条。  【空观】 观察诸法皆空的道理。  【空王】 佛的别名,因佛空无一切邪执。  【空王佛】 佛名。据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曾经一起在空王佛所发心学道。  【空有】 空与有。一切法缘生无有实体,叫做空;虽然性空但有假相,叫做有。  【空有二执】 又名有无二见,即执着空和执着有的二种见解。  【空有二观】 空观与有观。观无实我实法,叫做空观,此观能破我执;观有因果及涅盘,叫做有观,此观能破空执。  【空有二宗】 在中国佛教的八宗中,俱舍宗是小乘的有宗,成实宗是小乘的空宗,法相宗是大乘的有宗,三论宗是大乘的空宗。  【空无】 谓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  【空无我】 1.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我我所。2.无我所叫做空,无我见叫做无我。3.空与无我。  【空无边处】 无色界之第一天名。  佛学常见词汇:八画(13)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空无边处定】 修空无边处的禅定。在人间修得这种禅定的人,死后便生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去。  【空无边处地】 三界九地之一。  【空处】 无色界的一切都没有形色,叫做空处,因共有四处的分别,所以又叫做四空处,或四无色处。  【空处定】 四无色定之一,厌色缘空而入定,此定与无边的虚空相应,所以叫做空处定。  【空假中】 天台宗所立的三谛与三观。见三谛或三观条。  【空三昧】 三三昧之一。  【空居天】 凌空而处的天,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等四天,及色界的诸天是。  【空一切处】 又名空遍处,禅定的名字。  【空一显色】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因为这些颜色是须弥山四方天空所显的颜色,所以叫做空一显色。  【空即是色】 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则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华外道】 印度的小乘学者诽谤大乘是空华外道,非佛所说。  【空解脱门】 三解脱门之一。见三解脱门条。  【舍利】 1.鸟名。2.舍利弗母亲的名字。3.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熏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舍利子】 1.华译灵骨,或坚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的。2.人名。见舍利弗条。  【舍利弗】 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被号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身子,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舍利塔】 安置佛舍利的宝塔。  【舍卫】 地名,为古印度憍萨罗国的都城,华译为好名闻,因其国中政教善良,风俗敦厚,且充满许多有德有智的学者,嘉誉风闻各国,故名。  【舍卫国】 本名憍萨罗,舍卫是都城,今以首都代国名。  【舍那大戒】 梵网经所说的大乘菩萨戒,因是庐舍那佛所说的戒法,故名。  【花】 六种供物之一,是表示万行成就以庄严佛果。  【近圆】 具足戒的别名。  【近缘】 三缘之一。  【近住】 受持八关斋戒或是住在寺院里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男的叫做近住男,女的叫做近住女。  【近住律仪】 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近事】 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优婆夷即近事女。  【近事男】 梵语叫做优婆塞,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男子的通称。  【近事女】 梵语叫做优婆夷,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的女子的通称。  【近事律仪】 指优婆塞和优婆夷所应受持的五戒。  佛学常见词汇:八画(14)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金山】 1.(喻)佛的身体。法华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2.指须弥山周围的七重金山。  【金口】 1.如来的身相是黄金色,故其口叫做金口。2.如来的口舌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故名金口。  【金界】 金刚界的简称。  【金胎】 金刚界与胎藏界。金刚界者,表金刚不坏之义,以明智慧坚固不坏,能摧破烦恼,犹如金刚。胎藏界者,表如胎藏子之义,以明理体广大,能摄万德,犹如胎藏。以上金胎两部是标帜大日如来理智二德的一对大法门,配之于事理因果,则金刚界是事是果,胎藏界是理是因。  【金流】 尼连河的别名。  【金华】 金波罗华的简称,即是金色的莲花。  【金骨】 佛舍利。  【金莲】 金刚部与莲花部,亦即胎藏界三部中的二部。  【金刚】 金刚石,其性坚利,坚故不为他物所坏,利故能损坏他物,故佛经常以之比喻坚利。  【金刚定】 又名金刚三昧,即菩萨于最后位时,断除最后一切最细微之烦恼而得的禅定。  【金刚山】 1.环绕世界的铁围山。2.须弥山。  【金刚杵】 兵器的名称,就是现在寺院里韦?菩萨手里所拿的东西。  【金刚身】 (喻)佛身坚固,好像金刚不可坏。  【金刚顶】 金刚界诸经诸会的通名。  【金刚手】 手执金刚杖或金刚杵的菩萨。  【金刚界】 开显大日如来智德的部门。如来的智慧,能破诸惑障,而证实相之理,坚固锐利,有如金刚,故称为金刚界。  【金刚界五部】 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一、莲华部,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坯,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泥中,不朽不坯,故名金刚部;三、佛部,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四、宝部,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五、羯磨部,羯磨华译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愍,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金刚轮】 1.金刚的法轮,指密教。2.五轮之一,即金轮。  【金刚剎】 寺的别名。  【金刚座】 佛成等正觉时的座位,在摩羯陀国菩提伽耶菩提树下。  【金刚神】 执金刚神的简称,又名金刚手,或金刚力士等,即手执金刚杵以保护佛法的神祇。  【金刚众】 手执金刚杵的神祇众类,亦即金刚神的眷属。  【金刚乘】 真言教的别名。  【金刚慧】 通达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诸相的智慧。  【金刚体】 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身体,即佛的身体。  【金刚智】 1.(喻)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智慧,亦即佛的智慧。2.人名,为南印度光明国人,幼年出家,后受具戒,于中印那烂陀寺,广学大小乘,三藏兼通,三十一岁,礼龙智为师,经七年,于密法无所不通,尝于作法中,感见观自在菩萨现身,证明其学成就,令往东土弘密乘,乃航海来华传法。  【金刚心】 菩萨的大心,因菩萨的大心坚固不能坏好像金刚。  【金刚心菩萨】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萨,叫做等觉,意思是此觉已经与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时若回顾第十法云地,已经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则还差一点,所以只叫做金刚心菩萨,或无垢地菩萨。  【金刚语言】 不出声的默诵经文。  【金刚三昧】 又名金刚定。见金刚定条。  【金刚后心】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刚,叫做金刚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时尚居众生位,出时则成佛,当住位完满,将届出定时,名金刚后心。  【金刚灭定】 与金刚三昧同义。  【金刚萨埵】 菩萨名,因执持金刚杵,故又名金刚手菩萨,密宗以大日如来为初祖,此金刚萨埵为第二祖。  佛学常见词汇:八画(15)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金色头陀】 摩诃迦叶的别名,因他的身体呈现出金色而且有光,在释尊诸弟子中,以修头陀第一著称,故被称为金色头陀或饮光。  【金光明忏法】 又名吉祥忏法,天台大师依金光明经而创之,宋遵式完成之,撰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一卷。  【长衣】 比丘三衣或百一资具以外的衣。长是长物的意思。  【长行】 行数很长的经文,即十二分教中的修多罗。  【长老】 年高德邵的比丘。  【长者】 1.年长或分尊的人。2.尊称有道德的人。  【长物】 多余的东西,如比丘多余的衣钵金银米谷等是。  【长钵】 比丘多余的铁钵。  【长养】 生长养育功德善根。  【长明灯】 又名续明灯,或无尽灯,即佛前日夜常明的灯。  【长时修】 四修之一。见四修条。  【长斋月】 适宜持续一个月斋食的月份,即正月、五月、九月。  【阿】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  【阿含】 小乘经的总名,华译为法归,是万法归趣于此而无漏的意思。又译作无比法,即无可相比之法。共分为四部,即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  【阿含时】 五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经的时期。  【阿含部】 属于阿含的部门。  【阿那律】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阿那含】 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阿那含果】 贝阿那含条。  【阿那含向】 小乘四向中的第三向。见四向条。  【阿利耶】 阿赖耶识。  【阿伽陀】 药名,华译普去、无价、无病、不死药。  【阿育王】 古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华译为无忧王,于公元前二七○年间,统一全印度,初奉婆罗门教,肆其暴行,杀戮兄弟、大臣、及无数人民,后来改信佛教,成为大护法,兴慈悲,施仁政,于国内建八万四千大寺,及八万四千宝塔,派遣宣教师,到四方传法,使佛教发扬于国外。  【阿罗汉】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阿字观】 真言宗的观法,亦即观念阿字的方法。  【阿字七义】 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字布心】 一切真言之阿字,布于行者之心,叫做心作心,又叫做心布心,简称心心。  【阿字数息观】 于出入息中观阿字的观法。  【阿兰若】 华译为寂静处,是比丘所居住的寺院的总称。  【阿兰若行】 十二头陀行之一。  【阿兰若处】 华译为远离处,或空闲处,即远离热闹的空闲处。  【阿修罗】 六道之一,华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译作无端,因其容貌很丑陋。又译作无酒,言其国酿酒不成。性好斗,常与帝释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  佛学常见词汇:八画(16)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阿修罗王】 法华经序品列有四个阿修罗王,即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阿修罗王、毘摩质多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  【阿修罗界】 阿修罗的世界。  【阿修罗道】 六道之一,多由瞋、慢、疑三个原因而投生。  【阿修罗战】 阿修罗王与帝释的战斗。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食,无美女,于是互相憎嫉,时常战斗。  【阿僧祇】 华译为无央数,是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阿僧祇劫】 华译为无央数劫。劫是计算时代的名词。  【阿鼻】 华译为无间,即无间地狱。  【阿鼻地狱】 八大地狱之一,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也是造极重罪的人死后所堕落的地方。  【阿阇世】 国王名,是佛住世时摩竭陀国的统治者,为太子时,听恶友提婆达多的话,幽困父王频毗娑婆。即位后,并吞小国,威震四邻。但因害父罪,遍体生疮,至佛所忏悔,痊愈后,即皈依释尊,为佛门有力的护法。  【阿阇梨】 华译为教授,或轨范正行,或悦众,即是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四分律五种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  【阿难陀】 华译庆喜,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从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来随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  【阿赖耶】 心识名,八识中的第八识,华译为藏识,藏字有三义,即能藏、所藏、执藏。能藏谓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法的善恶种子;所藏谓阿赖耶识为前七识熏习的杂染法所覆藏;执藏谓阿赖耶识为第七识所执为自内我。又译作无没,即含藏诸法种子而不没失。又虽在生死而不没失,故名无没。  【阿赖耶识】 八识中之第八识,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参考阿赖耶条。  【阿梨耶识】 即阿赖耶识。  【阿陀那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义为执持,言此识之力,能执取维持善恶业因,及有情身体,使不破坏。  【阿摩罗识】 又作阿末罗,或庵摩罗,华译为无垢,即清净无垢之识,也是九识中的第九识。  【阿鞞跋致】 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达此位。  【阿弥陀佛】 译义为无量光,或无量寿,故亦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阿弥陀三尊】 中尊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势至菩萨。  【阿弥陀忏法】 又叫做无量寿忏法,即忏悔罪障,神超净域的胜法。  【阿弥陀佛三名】 阿弥陀佛有三种译名,即无量寿、无量光、甘露。  【阿耨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阿字本不生】 阿字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故即是般若实相的理体,无生无灭。  【陀罗尼】 华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一种,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陀罗尼三昧】 发无量陀罗尼的禅定名。  【雨华瑞】 法华六瑞之第三瑞,释尊将要说法华经而入于三昧时,天空中如雨般落下四种的花,叫做雨花瑞。  【雨曼陀罗华】 由天降下曼陀罗华。  【青鬼】 青色的鬼,在地狱中呵责罪人。  【青莲】 梵语优钵罗,即青色的莲花,其叶修广,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拿来譬喻佛的眼睛。  【青莲华】 见青莲条。  【非人】 指天龙八部中似人而非人的鬼神。  【非天】 阿修罗,因阿修罗的果报似天而非天。  【非情】 无情识的事物,如草木土石等是。  【非器】 不堪受持佛法的根器。  【非色】 由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叫做色,非四大所造成的一切事物即叫做非色,如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外的受想行识四蕴即是非色,故又称为非色的四蕴。  【非色非心】 一切有为法分为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非四大所造成的叫做非色,不与心相应的法叫做非心。  【非时】 晨朝至日中为时,日中至后夜为非时。  【非时食】 不应该食的时候食,即过午之食。  【非梵行】 又名不净行,即不净的行为,指淫事。  【非有非空】 也不是有也不是空,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也是中道的道理。  【非有非空门】 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非有想非无想定】 非有想非无想处的禅定。  【非有想非无想天】 见非想非非想天条。  【非有想非无想处】 在无色界的第四处,也是三界的最高处,生于此处的人,没有下地麤想的烦恼,故叫非有想,又叫非想,但不是没有细想的烦恼,故叫非无想,又叫非非想。外道错认此处为真的涅盘处。  【非非想天】 非想非非想天的简称。  【非非想处】 非想非非想处的简称。  【非想非非想天】 无色界共有四天,此天即是无色界的第四层天,也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此天的禅定,无如下地的麤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又曰非非想。  【非想非非想处定】 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  【非择灭无为】 三无为之一。见三无为条。  【竺法兰】 中印度人,与迦叶摩腾,同来中国,宏扬佛法。  【拈花示众】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不说法,一时百万人天,皆不解其意,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因传以涅盘妙心,为禅宗的起源。  【呵佛骂祖】 唐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一日上堂说:「我这裹,佛也无,法也无,达摩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点鬼簿,拭疮纸,佛是老胡屎橛。」又有一僧问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如何是佛?云答:「干屎橛」。他也曾说过:「释迦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老僧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这都是提醒世人:凡有相者,皆是虚妄,纵是经典佛像,或圣或贤,既落形迹,皆属生灭,并不是正常如实之道。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成语名称以玉抵乌成语拼音yǐ yù dǐ wū成语...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