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佛弟子应当破邪显正,守护正法--经典汇总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08-20 09:06:30
作者feelinggood发布于2009年

作者feelinggood发布于2009年

\

《大般涅盘经》卷第三: “迦叶。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是金刚身。迦叶。我于往昔护法因缘。今得成就是金刚身常住不坏。善男子。护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仪。应持刀剑弓箭鉾槊。守护持戒清净比丘。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离于守护。独处空闲冢间树下。当说是人为真比丘。若有随逐守护者行。当知是辈是秃居士。佛告迦叶。莫作是语言秃居士。若有比丘随所至处供身趣足。读诵经典思惟坐禅。有来问法即为宣说。所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师子吼。不为师子之所围遶。不能降伏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堕。虽能持戒守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大般涅盘经》卷3:“善男子!以是因缘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应当勤加护持正法;护法果报,广大无量。善男子!是故护法优婆塞等,应执刀杖,拥护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之者,不得名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为护正法,乃名大乘。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仗,侍说法者。”《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二.十心往生:「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何等为十……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大般涅盘经》卷6:「以是菩萨为欲摈治诸恶比丘,令清净僧得安隐住,流布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于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业,说有罪者,当知其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罪。」《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36:「复次善现!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有所化生具不善根,未于诸佛菩萨、独觉及声闻等种诸善根,为恶知识所摄受故,离善友故不闻正法,常为种种我有情见及诸见趣之所摄藏,堕在断常二边偏执。彼有情类自起邪执,亦常教他令起邪执;于非三宝起三宝想,于三宝中谓非三宝;毁谤正法、赞叹邪法;由是因缘,身坏命终堕诸恶趣,受种种苦。」《大方等大集经》卷24〈9 护 法品〉:「若有国土。剎利婆罗门。毘舍首陀。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如是经者。是诸天神。当至心护。劝诸檀越令致供养。所谓衣服饮食。卧具病药房舍灯烛。是诸檀越若有恶相诸恶病瘦。诸天力故悉令消灭。以是因缘法得增长无有灭没。尔时一切诸天神等。白佛言世尊。若今现在若佛灭后。我等要当舍离自事 守护是法。若佛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能受持如是等经勤行精进。虽复受畜八不净物。畜养妻息金银琉璃颇梨。田宅奴婢仆使。我为法故。亦当守护遮诸恶鬼不令娆近。随是经典所在之处。令其土地日月五星不越常度。怨雠兵革皆悉消伏。所有众生若男若女。若大若小。悉乐受诵如是经典。持戒清净勤行精进。世 尊。以是因缘。一切诸天乐处人间。是人舍身即得生天。诸天增长色力寿命。所有恶相灭无遗余。其无信者我能令信。

【护持正法】

若 佛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能受持如是经典。读诵书写。不乐寂静。不善思惟。乐求供养不持净戒。懒惰懈慢。心无惭愧。亲近白衣。如是比丘。以财俗力毁佛弟子。若打若杀若缚若骂。向王大臣说其过恶。佛诸弟子。闻是事已生大恶心。生恶心已。诸善鬼神舍至他土。是故恶鬼即得其便。既得便已。诸国兴兵互相讨伐。降恶风雨令谷不登。人民饥馑共相茹食。尔 时十方世界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为如是等五滓众生。制于禁戒。唯愿如来为法久住复制禁戒。所谓身戒口戒意戒。不得受畜一切恶物。恶心鬪诤。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受畜一切俗人之物。如余佛土所制净戒。佛言。善男子。止止。佛自知时。善男子。因缘未出。如来则不豫制禁戒。尔时世尊告频婆娑罗王。大王。汝 之国法何名大罪。何名小罪。频婆娑罗言。世尊。我之国法。有四重罪。一者断他命根。二者偷至五钱。三者淫他妇女。四者为五钱故大众王边故作妄语。如是四罪犯者不活。佛言。我今亦为未来弟子制是四重。复次大王。王子几岁不听入宫。世尊。过二十年则不听入。佛言。我亦如是。沙弥二十乃至得道不听入众。王言世 尊。如我国法。有作罪者必死不疑。或打或骂闭系输物。摈出界外。如来法中其义云何。大王。我之法中亦复如是。有犯罪者或令苦作一月二月。或不与语共坐共食。或不共住。或摈令出。或出一国。或出四国。有佛法处。治如是等恶比丘已。诸善比丘安乐受法。故使佛法久住不灭。大王。若未来世有我弟子。饶财多宝有大力势。王所亲爱。一切大众不能摈治。如是等人汝等当治。剎利婆罗门毘舍首陀。不能治者。如是四姓。则为断我三宝种性。能灭法炬。破坏法船。燋涸法味。夺众生眼。我法坏时。心则放舍。'王。譬如一人夺一切眼。于意云何。是罪多不甚多。世尊。不可称量。不可计数。大王。若有剎利婆罗门毘舍首陀。有大力势。见我法灭舍不守护。其所得罪亦复如是。大王。若有国主。于无量世修施戒慧。见我法灭舍不拥护。如是所种无量善根悉皆灭失。其 国当有三不祥事。一者谷贵。二者兵革。三者疫病。一切善神悉舍离之。其王教令人不随从。常为邻国之所侵娆。暴火横起多恶风雨。暴水增长吹漂人民。内外亲信咸共谋叛。其王不久当遇重病。寿终之后生地狱中。若宿善追及。还得人身。无量世中常盲无目。贫穷跉跰行乞自活。常生恶心。因是恶心。复当还堕于地狱中。如王夫人。太子大臣城主村主。将帅郡守宰臣。亦复如是。频婆娑罗耳闻是语。悲泣哽咽收泪而言。世尊。我值如来犹故不能如法治国。况未来世放逸诸王。不能持戒修行精进。治恶比丘护持佛法。不能绍继三宝种性。如是诸王。长夜常行于三恶道。尔时诸王夫人。太子大臣。城主村主将帅郡守宰官。皆白佛言。我等于今现在之世。要当勤心守护佛法。亦当供养受持法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治恶比丘绍三宝性。佛言。善男子。汝等若能建立此事。则为供养三世诸佛。亦得无量不可思议诸善功德。」《大方广宝箧经》卷2.文殊师利菩萨云:「云何菩萨初中后善。 若不舍于菩提之心是名初善。不念下乘是名中善。回向一切智是名后善。复次初善者于诸众生慈心平等。中善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设何方便。后善者喜舍同等。复次初善者降伏悭贪舍离破戒远离瞋恚断除懈怠。不住乱心杀害无知。中善者施戒忍进禅定智慧。后善者以诸波罗蜜回向一切智。复次初善者谓四摄法教化众生。中善者不惜身命守护正法。后善者善巧方便不堕正位。复次初善者如地等持不舍一切菩萨行心。中善者以善方便知进知退住不退地。后善者于一生灌顶正位。是名菩萨初中后善。」《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尔时胜鬘。复于佛前发三大愿而作是言。以此实愿安隐无量无边众生。以此善根于一切生得正法智。是名第一大愿。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为众生说。是名第二大愿。我于摄受正法舍身命财护持正法。是名第三大愿。尔时世尊即记胜鬘。三大誓愿如一切色悉入空界。如是菩萨恒沙诸愿。皆悉入此三大愿中。此三愿者真实广大。。……所谓摄受正法。摄受正法真为大愿。佛赞胜鬘。善哉善哉。智慧方便甚深微妙。汝已长夜殖诸善本。来世众生久种善根者。乃能解汝所说。汝之所说摄受正法。皆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今说当说。我今得无上菩提。亦常说此摄受正法。如是我说摄受正法所有功德不得边际。如来智慧辩才亦无边际。何以故。是摄受正法有大功德有大利益。」

【破邪显正】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九云何七知法。谓七勤。勤于戒行.勤灭贪欲.勤破邪见.勤于多闻.勤于精进.勤于正念.勤于禅定。菩萨处胎经卷第七.破邪见品第二十六:尔 时光明如来。即以足蹈我发上过。佛以神力接我五花及以我身。即在虚空。余有二花在佛左右肩上。吾昔所行。破五千梵志祠天事火之具。使行正见八平等法。坐卧经行步步饶益度脱众生。从此以来未曾坠堕三涂八难世智辩聪边地佛后。尔时座上魔界众生。计常断灭。言苦有乐。无常谓有常。无身谓有身。习四颠倒不识明慧。 五盖自覆贪着利养。尔时世尊欲度斯等。邪见之人。重说颂曰。 邪见非真道  如彼铁嘴虫 破骨入髓脑  苦痛无央数 利养坏道德  智者所不习 躬行坚固心  净除无明法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四若诸佛子行佛行处。为欲住持如来十力四无畏等无边佛法令不断尽。求得如是深法宝藏。彼于如是深法宝藏。起真宝想深心爱重。善能受用精勤守护令不坏失。庆喜当知。非师子吼野干(野狐)能学。要师子王所生之子能学斯吼。庆喜当知。言野干(野狐)者。喻诸邪见愚夫异生。彼定不能精勤方便学正等觉大师子吼。要诸佛子从正等觉自然智生。乃能精勤学正等觉大师子吼。如是佛子于正等觉无上法财善能受用。《大般涅盘经》卷27〈11 师子吼菩萨品〉:「善男子。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四禅清净窟宅。为诸众生而师子吼摧破魔军。示众十力开佛行处。为诸邪见作归依所。安抚生死怖畏之众。觉寤无明睡眠众生。行恶法者为作悔心。开示邪见一切众生令知六师非师子吼故。破 富兰那等憍慢心故。为令二乘生悔心故。为教五住诸菩萨等生大力心故。为令正见四部之众于彼邪见四部徒众不生怖畏故。从圣行梵行天行窟宅频申而出。为欲令彼诸众生等破憍慢故欠呿。为令诸众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顾望。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四足踞地。为令众生具足安住尸波罗蜜故。故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众生 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善男子。声闻缘觉虽复随逐如来世尊无量百千阿僧祇劫。而亦不能作师子吼。十住菩萨若能修行是三行处。当知。是则能师子吼。诸善男子。是师子吼菩萨摩诃萨。今欲如是大师子吼。是故汝等应当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成唯识论》卷3.玄奘菩萨云:「若不摧邪难以显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善知识者。能摧异论。善能安立摧邪见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1〈21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菩萨摩诃萨。以法施等诸善根门。如是回向。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悉得诸佛无尽法门。分别解说诸佛法门。摧灭一切外道邪论。令辞理穷屈。」《五灯会元》卷第二十.<南堂勘验纲要十门>. 南堂禅师云:「参学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过者。一生事毕。傥或未然。更与你分作十门。各各印证自心。还得稳当也未。一.须信有教外别传。二.须知有教外别传。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四.须见性如观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五.须具择法眼。六.须行鸟道玄路。七.须 文武兼济。八.须摧邪显正。九.须大机大用。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这曲彔床子。受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祇一向虗头。他时异日。阎老子未放你在。」《大般涅盘经》卷3〈4 长寿品〉:「我涅盘后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糺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善 男子。譬如有王专行暴恶会遇重病。有邻国王闻其名声兴兵而来将欲灭之。是时病王无力势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而是邻王得福无量。持法比丘亦复如是。驱遣呵责坏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无量。善男子。譬如长者所居之处田宅屋舍生诸毒树。长者知已即便斫伐悉令永尽。又如少壮首生白发愧而剪拔不令生长。持法比丘亦复如 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大般涅盘经》卷6〈8 四 依品〉:「善男子。我涅盘后护持正法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以方便力与彼破戒假名受畜一切不净物僧。同其事业。尔时菩萨若见有人虽多犯戒能治毁禁诸恶比丘。即往其所恭敬礼拜四事供养。经书什物悉以奉上。如其自无要当方便从诸檀越求乞与之。为是事故应畜八种不净之物。何以故。是人为治诸恶比丘。如彼童子驱旃陀罗 故。尔时菩萨虽复恭敬礼拜是人受畜八种不净之物。悉无有罪。何以故。以是菩萨为欲摈治诸恶比丘。令清净僧得安隐住。流布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于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业。说有罪者。当知是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罪。善男子。若有比丘犯禁戒已。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故。」《大方便佛报恩经》卷7〈9 亲近品〉:「为报诸佛之重恩故。是故菩萨所以勤求十二部经。菩萨何故勤求佛法。欲令众生生信心故。是故求于因论。为知诸过罪故。为破外道恶邪论故。为知方便调众生故。为欲分别如来语义世语义故。是故菩萨求于因论。」《佛说法集经》卷2:「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十种舍心皆不共住。何等为十。所谓舍于摄受妙法之心亦不共住。舍于听闻妙法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教化众生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法施众生之心亦不共住。舍于一切尊重恭敬供养之心亦不共住。舍于降伏魔等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摧灭外道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护持妙法之心亦不共住。舍于诸波罗蜜修行之心亦不共住。舍于三聚回向之心亦不共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于十种舍心皆不共住。」《悲华经》卷6〈4 诸 菩萨本授记品〉:「尔时宝海梵志叉手恭敬以偈赞佛。  游戏禅定 如大梵王 光明端严 如天帝释 舍财布施 如转轮王 持妙珍宝  如主藏臣 功德自在 如师子王 不可倾动 如须弥山 心不波荡 如大海水  于罪不罪 其心如地 除诸烦恼 如清净水 烧诸结使 如火猛焰 无诸障阂   犹如大风 示现实法如四天王 所雨法雨 如大龙王 充足一切 犹如时雨破诸外道 如大论师」《大宝积经》卷111:「佛于菩提树 降伏诸魔军 具足最胜智 成就无上道导师无畏力 于波罗奈国 转清净法轮 摧破诸外道 无上大智慧 出过于世间」《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2〈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尽相。 我以证此解脱门故。见无量佛。得无尽藏。善财复言。菩萨云何得此解脱。答言。善男子。菩萨若能勤修十法。则能证得如是解脱。何等为十。一者应处闲寂深观五欲。为欲修习诸禅定故。二者应勤方便入诸三昧。普现色身。化众生故。三者应以智慧平等观察生死涅盘。同一相故。四者应勤修习坚固念力。知善不善。无忘失 故。五者应勤积集菩萨功德波罗蜜道。无厌足故。六者应勤种植净戒林树。于法园苑。常游戏故。七者应勤救护恶见众生。令超邪径住正见故。八者应勤给施种种法药。除灭众生烦恼病故。九者应勤观察三世诸法如梦幻等。无染着故。十者应勤摧伏外道邪论。不令异见损众生故。」《菩萨善戒经》卷9〈6 住 品〉:「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能于一切诸佛世界施作佛事。作佛事者有九种。一一佛事能大饶益无量众生。何等为九。一者自为大丈夫事能令众生信丈夫事。二者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为利众生破其疑网。三者如来具足十力。具足十力故能利众生。若有问言。云何为力。则能善解破其疑心。调伏众生坏破邪 见。四者如来具足四无所畏。为信三宝。为调伏众生。为破邪见。为大师子吼《人天眼目》卷2:「南堂示众云:夫参学至要,不出个最初与末后句;透得过者,平生事毕。其或未然,更与尔分作十门,各用印证自心,看得稳当也未?一、须信有教外别传。二、须知有教外别传。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四、须见性如观掌上,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五、须具择法眼。六、须行鸟道玄路。七、须文武兼济。八、须摧邪显正。九、须大机大用。十、须向异类中行。此十门,诸人还一一得稳当也未?若只是闭门作活,独了自身,不在此限。若要荷负正宗,绍隆圣种,须尽此纲要十门,方坐得曲彔木床,当得天下人礼拜,可与佛祖为师。若不到与么田地,一向虚头,他时异日,阎家老子未放尔在!有么?大家出来证据;若无,不用久立。」《大乘庄严经论》卷13〈24 敬佛品〉:「 能说自他利  摧邪我顶礼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