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四乘大意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0-10 09:12:20
佛之一字,尚属假名,况四乘乎。然世尊大悲救世,方便度生,因众生之根器有浅深,故假设种种言教法门以为之用,因时制直,随机设施,如良医治病,对症下药,轻剂重剂,因人而殊,故有羊鹿三车之譬,化城宝所之喻,其苦心孤诣,诚足輘轹万古者也。 凡所谓法者,皆相对者也。相对之为物,随时空而贸迁,羌无实体,故世尊说法,随说随破,其始曾试为众生说真如法身妙理,玄奥幽微,众皆散去,於是改说小乘法门,信者始集,迨其徒修小

佛之一字,尚属假名,况四乘乎。然世尊大悲救世,方便度生,因众生之根器有浅深,故假设种种言教法门以为之用,因时制直,随机设施,如良医治病,对症下药,轻剂重剂,因人而殊,故有羊鹿三车之譬,化城宝所之喻,其苦心孤诣,诚足輘轹万古者也。

凡所谓法者,皆相对者也。相对之为物,随时空而贸迁,羌无实体,故世尊说法,随说随破,其始曾试为众生说真如法身妙理,玄奥幽微,众皆散去,於是改说小乘法门,信者始集,迨其徒修小乘已熟,耽著禅味,独善其身,佛乃诃之曰:此非究竟,未离生死,应修中乘,於是其徒乃改修中乘,达於我法皆空之境,而佛又诃之曰:此仍非究竟,无始习气未除,仍有生死,应修大乘,於是其徒乃改修大乘之法,根机成熟,佛乃直示以最上乘法,壑然开悟,洞彻本心,无生无灭,不变不异,圆满现成,不假雕斲,始知非心非佛非物,了无一法可得,所谓法门者,无非空谈,所谓四乘者,尽是戏论,於是乃信佛所云不说一字不答一字,非故弄玄虚也,兹将四乘境界略述如下:

小乘,亦名声闻乘,谓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人於涅槃者也。乃佛道中最下根者所修,胜鬘宝窟云:声闻者,下根从教立名,声者教也,声闻乘所修法门为四谛,即苦集灭道是也,苦是受报之果,集是招果之因,灭是断招果之因,道是得寂灭之果,换言之,修四谛者,即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是也。谛是审实之意,其修法乃将六根断倒,澄心静虑,乃至仅存一点净念,此即小乘所达之境界,其果为阿罗汉果。

\

小乘人修行,其动机在於厌生死烦恼,而求清净寂灭,认为灵性中本无苦恼 ,一切苦恼,皆由六根招集起来,故欲得清净寂灭之乐,只有修道,将六根停止,使不生招集作用,眼不见,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身不触,意不想,六根既断,六户已闭,灵性中仅有清净一念尚存,寐静快乐,此即小乘所证之道果也,然六根虽暂断,而清净之一念,未能放弃,非究竟也。

中乘,亦名缘觉乘,谓观因缘而悟解也,旧称辟支佛,所证果为辟支佛果,中乘所修法门为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是也,此十二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息之因果,无明乃指一念无明,非无始无明也,亦曰一念妄动性,因不觉起了念头,遂生出种种烦恼,造出种种善业恶业,谓之行,此两支乃前世所作之因,识是业识,譬如中阴身被业牵动而来投胎,名色谓在胎中时,包身尚未成就,受想行识四阴,只有名目,未有色质,六入谓在胎中开张六尘所入之处,六根已完成,触是出胎之後,六根触於六尘,受是领受顺逆等境界,此五支是今世所受之果,爱是对於尘境有所爱好,取是取著喜欣之事,有是业之意,今生造业,必有将来之报应,此三支乃今世所作之因,生是随所播种子再来受生,老死是既有生,必然有老有死,此二支是来世当受之果,此十二因缘之大概。

中乘修法者,观此三世众生,尽为十二因缘所支配,而十二因缘则依一念无明而起,认为小乘未能破此一念,故非究竟,倘能将此一念断倒,便可超出三世,了生脱死,故其用功方法,在将一念无明打扫乾净,达於空洞冥漠一无所有之境,自谓已证涅槃,谁知乃落於无始无明境界也,此境空无所有,亦名空执,冥顽不灵,与木石无异,况一念虽暂时停止,若受刺激,仍能再起,故中乘所证,非究竟也。

大乘,亦名菩萨乘,梵语摩诃衍,所修为六波罗密,亦名六度,六波罗密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般若是也,修大乘人名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即觉有情众生之意也,简称菩萨,菩萨者,发菩提大心之众生也,以菩提心为体而自度,以大悲心为用(运同体大悲)而度人,自他兼利,故称大乘。法华经譬喻品云: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相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六度摄於戒定慧三学,而以禅那为主要用功方法,修大乘人知一念无明之不可破,故利用一念无明以打破无始无明而见本源自性,乃擒贼先擒王之法也。

最上乘者,亦名佛乘,乃明心见性之後,直示真如佛性,发挥绝对妙理,惟证与证,乃能知之,故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迦叶擎拳,阿难合掌,以心印心,若合符契,不假言说,当面相呈,最高最极,无可复加,即最上乘禅也。

\

小乘断六根,中乘断一念无明,大乘断无始无明,最上乘直示真如佛性,此四乘大意也。六祖坛经云: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观乎此,则四乘大意较然矣。(信息来源:佛学指归)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成语名称以简驭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成语名称以瞽引瞽成语拼音yǐ gǔ yǐn gǔ成语...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