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堪布土丹尼玛:佛法如何改变命运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0-18 09:09:14
佛法如何改变命运   作者:堪布土丹尼玛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佛法,我感到非常荣幸。古人说:“同船过海是五百年修来的缘分。”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可以相聚在一起,谈论佛法是我们的缘分。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前途无量的维珍尼公司的一份子,这除了是缘分外,更是一种福报。希望大家要知福、惜福、还要继续造福。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和专长。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和平、自由、平等、关爱及快乐,这是人
佛法如何改变命运

  作者:堪布土丹尼玛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佛法,我感到非常荣幸。古人说:“同船过海是五百年修来的缘分。”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可以相聚在一起,谈论佛法是我们的缘分。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前途无量的维珍尼公司的一份子,这除了是缘分外,更是一种福报。希望大家要知福、惜福、还要继续造福。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和专长。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和平、自由、平等、关爱及快乐,这是人类共同的。

  这样的共同需求要实现,是需要每个人去努力和参与的。因此,我们要学习经常站在大众的角度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用一颗清净的心去对待

  这个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的心清净,你看待的世界也是清净的。如果你的心不清净,那么这个世界也不会清净。好人看人,人人都是好人。坏人看人,人人都是坏人。佛教禅宗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说:“你看我打坐像什么?”禅师回答:“像佛!”佛印禅师反问苏东坡:“那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说:“我看你像堆牛粪!”苏东坡因为自己作弄了禅师,洋洋得意的回去告诉苏小妹。可是聪明的苏小妹马上反应过来,她说:“哥哥啊,你输了!禅师心中是佛,他看你就像一尊佛。而你心中是牛粪,所以你把禅师也看成牛粪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悦意和烦恼的时候。当发生这样情况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更不要怨天尤人。要立即意识到这是自我的内在有问题,即时调整自心。这是至关重要的。

\

  当今时代,科技有了重大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我们依然有许多不是科学和金钱能够解决的问题:焦虑、恐慌、爱别离苦等等人类内在的痛苦,并没有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减轻。只有在一个信仰领域或者一个宗教里面才能得到比较和完善的调整。所以信仰和宗教也是人类需求的一种学科。这也是宗教与人类共存亡的原因。

  今天我们在这里先探讨一下“佛法如何改变命运。”

  佛法作为一种宗教,有人说它是“有神论”也有人说他是“无神论”。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大准确。佛法并不是一般人理解中的“有神”或者“无神”的概念。

  佛法的中心理论是讲解因果规律的缘起论——他是符合宇宙逻辑、理性的一种特殊宗教。

  伟大的科学家爱恩斯坦是这么评论佛教的:“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神化的人,放弃了死的信条教义及主从观念。基于物质和精神的经验而浑为一体,那只有佛教才能符合这些条件。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佛教在人类世界的创始人是二千多年前在印度诞生的一位王子。他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因为感到人类对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无奈,他毅然放弃王位、眷属出家寻求真理。经过了许多磨难和考验。最终他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这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位伟大的佛陀,是人类的教育家,他教导人类从凡夫到觉悟成佛之道。他以完全忘我的博爱精神来到人间救度苦难的众生!

  可是,佛并不是创世者,也不是世界的主宰。他不能创造世界,也不能创造人类。更不能因为它的欢喜而使到人类可以上天堂去享福。也不能因为他的愤怒而把人判入地狱。这样的有神的理论,虽然对于人类政治社会的发展上有着他的作用。但是,这种理论在宇宙的真理面前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那么到底佛是什么?“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佛”是指一切破除了迷惑的觉悟者。他不是我们概念中的一个人体。而是一种智慧!除此,佛也不是唯独的一尊。华严经说:“一个微尘上就有刹尘数的佛。”佛法认为众生平等,所有的众生都具备佛性,都可以成佛。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数的佛之一。

  佛与人类存在的相互关系,与其他宗教显然不同。在其他宗教里,他们的神或者上帝与人类是永远处在二元对立的单位。神是神,永远高高在上,人是人,永远低下。人永远是神的仆人。这位神或者上帝,是宇宙的造物者,他是一切教示的中心。人要信从神,要侍奉神。才能获得神的恩典。可以死后上天堂享福。不信者就要到地狱去受苦!这是地球上大部分宗教的通论。

  而佛教并不是这样的。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众生包括最低的生命物蚂蚁和昆虫以上的都具备佛性,都有觉悟成佛的潜能。佛与众生的差别,只限于一个是觉者,一个是迷者而已。所以在过去曾经有无数的众生已经成佛,现在和将来也会有无数的众生成佛的!佛并不是我们的主宰,他是我们的导师。佛法是教导我们从凡夫到成佛的方法!

  佛教徒追求成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成佛后可以享福,可以高高在上。而是追求人类至崇高无暇的精神境界。就是无我的为众生的幸福和快乐而无尽期的贡献。虽然,佛具有至高的智慧,无虚的悲心以及无限的能力。但佛是无法直接洗掉人们的罪过,也无法用手抹去人们的痛苦。更无法把自己觉悟的功德移植给别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宇宙的真理——因果定律!每一个人、众生、甚至物质都要依循这真理定律。没有人,甚至佛可以改变!

  因此佛来到这个世界上,宣演了凡夫如何成佛的方法。为人类示显众生平等,皆可成佛的真理!佛在世上四十多年教导人们自救自脱的方法。佛说:我为你们宣说解脱的方法,但是要能否解脱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努力。”佛说法的作用是改变恶性来拯救苦难。世亲菩萨说:“善法改变烦恼心,拯救堕落恶道众。”佛是人类的精神导师,佛法是承载人类到达永恒快乐之境的运送船!

  人类的本性原本像一面平静的湖面一样,十分宁静和澄清。具有智慧、悲心和力量。它自由、快乐和永恒。

  可惜人类因无明的缘故。在其思想意识当中产生一种妄念。生出来一个叫“自我”的观念。。接踵而来的就产生“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亲人,“我”的仇人等等一连串有“我”的开始而出来的你、我、他相对的观念。更甚至在“我”和他之间画上爱与恨、亲和仇的界限。我要名利,财产等占有的欲望,支配着自己的一切行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决定了宇宙中生命的相续。生了又死、死了有生连绵不断。毫无止境。这流转不息的生命运动如同一个环形的激流,在流转的过程中没有片刻的停留余地和自由。也没有固定的生命状态;有时候是人,有时候是畜牲,有时候是饿鬼……。于人的时候,也没有固定的贵贱、强弱、贫富、高低的位置。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亲仇厉害关系。佛教称这为“轮回”。

  我们在每一次的轮回当中,都彻底忘记了前生的一切。从前释迦牟尼佛有一位神通广大的弟子,叫嘎德雅纳。有一次他看见一位怀里抱着孩子的妇女在吃鱼。这时有一条饥饿的狗走到她面前摆尾乞食,她边吃鱼,边用鱼骨头打狗。那条狗便吃她丢下的鱼骨。这时候,嘎德雅纳运用神通观察他们以前的因缘:原来这位妇女手中的孩子是她前世的仇人。她正在吃的鱼是她前世的父亲;那条狗是她前世的母亲。嘎德雅纳非常感慨地说了这样的偈颂:口吃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吃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观看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变化无穷。生存在同一空间的地球上的人类,各自的身份、地位、名誉、财富、寿命、健康也有很大的差别悬殊。那怕是同年、月、日、时出生的人,受同样的教育,长大后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创业。但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千百年来,人类为了追寻这神秘的命运轨迹,研究出来了许多学说。然而至今为止,除了佛教的因果论以外,没有一门学说是可以彻底讲解清楚。这些变化无穷的事物,中间贯穿着一条“因果不虚的定律”。由于自己过去造作的“因”而形成了现在的“果”。而现在造的“因”又形成将来的“果”。佛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这样的生命轮回,因果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错综复杂。非佛陀外的一般人是不可能掌握的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运算命运轨迹的方法,如中国的国粹周易、紫薇斗数、铁板神数等经历了几千年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乃然处于只能推断片段运途,没有一个术数可以准确而精湛的计算出一个人的一生。更妄论可以找到改变命运的方法。

  但正如圣哲们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般,自因自果,自作自受。利人即利己,害人终害己。”因果定律是非常精确的。虽然一个“因”种下去,到“果”的成熟,也同植物一样,必须经过一段的时间。而且要有适当的“缘”去完成。“因”从来不会半途而废,而“果”从来不会侥幸可得。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就可以改造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未来。

  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因果定律呢?这是因为在人类的知识范围内只能看到今生。过去是怎么样的,将来是怎么样的都不是我们知识领域内的。人类习惯性把自己知识领域涉及不到的事物抱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这也是人类的短见。大家试想想看:人类可以活在世上,顶多是一百几十年的光景。我们所能学习到的知识,哪怕是精通了祖先们所有流传下来的。也就是几千年的学问而已;与这个浩瀚无际,无法量计的宇宙相比。我们所知道的仅仅如同微尘。

  佛经里讲。一个因,到其成熟,并不一定在当生实现。要看这个因的轻重性质而定。有的可能来世成“果”。有的可能隔几世才能成熟果。除非强大的的善事或者大恶,方能在今世见到现果。此外一个人所种的因,并不一定全是善因或者全是恶因。往往是多种善恶的因都有。有的是可以互相抵消的,有的可以互相增长的。所以单看一个人所种的一个因,是无法断定他一定会得到什么“果”的。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以后看到那些当前害人害物的人,终生享福;那些忍让善良的人,却常常吃亏的事情,就不会有因果无凭的感慨。更不必怨天忧人,产生无天理,无黑白是非,因果不存在的断见。

  讲到这里,大家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现状。如果你今生是属于那种幸运的人类,具备有健康,财富、地位等等。要知道这是自己前生所修来的福报。要知福、惜福。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福分。因为不管好的果或者是坏的果都是有限性的。如同银行的存款一样。用完了就没有了。

  如果你今生是属于那种比较艰苦多难的人,你也不要怨忧。就把这些磨难当成是还债吧!坦然的去面对。不过就要避免继续造业,立即断恶从善,将你的命运改变过来。

  不懂因果之前,我们所作的许多事情都是愿望和行动背道而弛。祈望幸福却造恶业。看看身边的人群,多少病重的人错以为吃一些特殊动物的血肉,可以健康延寿。他们却不知道杀生的过失,是导致他们短寿的主要原因。众生的无知往往造成许多恶果。

\

  为了改变我们的命运,下面我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佛法中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五戒和十善法。

  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和饮酒戒。

  1.戒杀生:人人(包括有情生命物)都爱护自己的生命,不愿意被伤害。所以我们不应该去伤害别人,也不应该杀害有情生命物。能持戒者可以获得长寿健康。违反者得多病短命之报。

  2.戒偷盗:凡不属于自己的所有,都不应该去侵占、劫夺、偷取。能持戒者得富裕幸福;违反者得贫困下贱。

  3.戒邪淫:除了合法夫妻之外,不可有非法引诱和行为。败坏社会道德和家庭和睦。能持戒者夫妻和睦贤善,家庭平安。违反者妻女行邪,横事盈门之报。

  4.戒妄语:就是要我们诚实,说实话。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谅解就是从不打妄语做起。能持戒者得辩才和人们的信任;违反者得言无人信。

  5.戒饮酒:酒能伤害健康,影响精神的安宁,使人堕落愚痴、偏激、因酒作恶。能戒者得智慧;违反者身常臭秽,心神狂乱。

  “十善”是做人的十善和学佛的十善:一。供养三宝二。孝顺父母三。恭敬师长四。知恩报恩五。受持斋戒六。和睦邻居七。济贫救苦八。怜孤恤寡九。戒杀放生十。读诵经典。

  学佛十善是对治十恶的反面。

  十善分别为身三善:

  一.不杀生:不残害生灵,还要放生、护生。

  二.不偷盗: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据为己有。进而能行布施

  三.不邪淫: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不当男女关系。

  口四善:

  一.不妄语:不说谎言,假话

  二.不两舌:不挑拨是非,不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三.不恶口:不以粗言骂人,不说尖酸刻薄的话

  四.不绮语:不说那些会引起罪恶后果的、迷惑人心或者毫无意义的话。

  意三善:

  一.不贪欲:不妄念贪求。知足少欲

  二.不嗔恚:不怨恨、记仇。有慈悲心,心平气和不恼怒。

  三.不邪见:要有正见不迷信,明白因果和是非。

  如果能够做到佛法的这些基本要求。此人必定是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自然会受人尊敬爱戴,又有受人敬仰的声誉。能够感动诸佛菩萨,天地神灵。他也能如愿以偿,成就大业。如果有一个家庭能坚守十善。这个家庭也自然会免除天灾人祸,幸福美满。代代兴盛。若是一个社会能够奉守十善,这个社会当就是人间净土

  我们要是不知道遵守因果,不知戒恶行善,不知修行的真理。就是天天烧香,祈祷佛菩萨赐福消灾。佛菩萨也无能为力。这并不是菩萨不慈悲你,而是因为若是我们没有善法的种子,是无法生出善果的。相反,你要是经常行善,就是你不去求佛菩萨,你也一样会得到好的果。

  就是说,我们行善做功德是善业的种子,佛菩萨的加持是雨露,能具备这两者,善果的成熟就会加快。但如果本来没有这个善业的种子,就是有雨露也无法结果的。

  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如果能有正知正念,能够遵守因果法的自律。那么当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去祈祷佛菩萨,一定会很灵验的。这就如同春天的庄稼,得到雨水一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不过这一切还是决定在自己的身上。

  五戒十善是佛教的世间法修行方法。佛法还有更究竟的出世间法。它是启示人们澄清妄念,明心见性,化除惑业,了脱生死,证得涅磐及圆成佛果之道。这才是佛法终极的目的。如果我们愿意探求修证这样的境界,就要依止善知识。听闻佛法,观修无二的智慧。迈步菩提大道。方能成就佛法的终极目标。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