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15)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0-20 09:08:46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15)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15)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辛四大妄语戒

  言而不实为小妄语,妄称圣人,是大妄语;妄语亦生死根本,必须戒除。不惟出言要诚实,且勿大言不惭,若口若心,俱皆成实,方名持戒清净。若六道中,假设有一众生,身心虽不再犯杀盗淫,梵行已得成就,自可出离生死,但若犯大妄语,则于所修三摩地,不得清净。因其贪求名闻利养,妄起邪见,将成爱见魔,失如来种。因为不淫,清净梵行,为法身如来种;不杀即大悲,为应身如来种;不盗即智慧,为报身如来种;断淫杀盗,成就三如来身。今因大妄语,使前戒行尽失,成佛无望,故曰失如来种。何谓大妄语?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即未得圣果,而谓已得;未证圣道,言已证道。其目的在求世间之尊荣殊胜,位居第一。谓前人言以下,是阐明其未得谓得之相。须陀洹是初果,译云预流;斯陀含是二果,译云一来;阿那含是三果,译云不来;阿罗汉道是四果,译云无生,杀贼,应供。辟支佛译云缘觉,或独觉。四果圣人,断三界见思,辟支佛更侵习气,位居四果之上。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正显其妄语之大,不特未得小乘果,未证二乘位,己谓得言证;今更妄自夸大,自己已是十地以前,住、行、向、三贤位菩萨,甚或自称,是地上菩萨。以求彼前人尊重,向自己礼拜忏悔,恭敬供养。阿颠迦译云无善心,大妄语之人,出言诳惑,毫无善心,如此恶心狂人,唯名利是求,梵行不立,成佛无望,故曰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多罗树一枝直上,断即死,不复生。佛以此喻大妄语人,以魔刀剑,自断善根,故佛记是人,永断善根,无复正知正见,沉沦三涂苦海,纵有禅智,只益魔业,不能修成,真实三昧。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此明佛敕诸菩萨,及大阿罗汉,应身末法,摧邪扶正,教化众生。作种种形,即随类现身;度诸轮转,即令众生舍邪归正,广脱生死。或作沙门等四句,是现顺行,如是乃至以下,是现逆行。若顺若逆,无非志在涉俗利生,与之同事,然后伺机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始终不肯自言,我是真菩萨,或真阿罗汉,以泄漏佛之秘密;反而轻言自己属于晚辈末学。唯除二句,显诸圣应世,住则不泄,泄则不住。故除临终舍报,暗中遗言付嘱外,绝不自认菩萨再来,或佛应世。如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应世,出自寒山之口。据传,丰干住于天台山国清寺碾米房,常骑虎出入,众不知其为何人。一日丰干,邀寒山、拾得同朝五台山曰:与我同行,是我同流,不与我同行,不是我同流。寒山问曰:汝朝五台作甚么,干曰,朝礼文殊。寒山曰:汝不是我同流,我不与汝同去。于是丰干独行,至杭州,适有闾邱胤被朝廷派任台州刺史,忽患头痛病,医药罔效,丰干特往访,取水一杯,持咒讫,以水置手心,向其头三扑,痛即止。遂感谢,询其来自何处,丰干曰:住天台山,国清寺。问寺中大师有道行者几人,干曰:我无道行,寺中高僧,如文殊化身之寒山子,普贤化身之拾得,皆在寺中游化人间。胤备礼酬谢,干不受而去。及胤到任三天,即到国清寺进香,问知客僧,寒山拾得二大士何在?知客说:此二人乃疯僧,可传令来见,胤曰不可,坚持往见,知客僧遂陪至厨房;寒山拾得,正在灶门烘火,二人且语且笑,人皆不识其所言何语。胤一见即拜,二人狂奔,胤追之,至寒山岩,二人入,寒山回首曰:贼!贼!贼!丰干饶舌。弥陀不事,礼我何为?胤随入岩中,不见二人,自此不复再见寒山拾得。如杜顺和尚偈云:游子漫奔波,登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见弥陀。又如弥勒菩萨,四明应化,为布袋和尚,将舍寿时云:弥勒自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哪得识。云何以下是斥责辞,是人,即成爱见魔之人,以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惑乱后世,末学众生,故成大妄语。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

  前佛敕菩萨阿罗汉,于末法现身说法;今敕阿难,转教后世初心之人,欲修三摩地,虽先已断淫杀偷,复要断诸大妄语,此是古今诸佛,第四种决定清净,修学之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

  此以喻明,不断妄语之害。凡夫妄语如干粪像,诸佛功德,如旃檀木。以大妄语之秽因,欲求拂果妙香;正如刻人粪,为栴檀形,岂可得哉。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此诫断妄。直心,即无妄之心。无妄便是成佛之道场。华严经云:菩提妙树法,生于直心地。维摩经亦云:直心是道场。故持戒比丘,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尚要正直,无得虚假。云何可以妄自称大,谓自己已得上人之法?未得谓得之人,正如穷人,妄号自己为帝王,必受国法所诛。三乘圣贤,尚不可窃,况佛乃出世法王,岂可妄窃。大妄语者,即因地不真,将感三涂之苦,故曰果招纡曲。以不善不真之因,以求至真至善之菩提,正如人以口咬脐,终不能及;妄语之人,已灭佛种,更欲谁来,成就佛道?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显断妄之益。若能断大妄语,心如弓弦之直,无有纡曲之相。行住坐卧,一切悉皆真实,则能直入三摩地,永无魔事。魔事邪险乖曲,今既心行正直,魔自不得其便,故能永无魔事。佛印证是人,必然成就菩萨所修之无上佛果。若能如我所说,断淫杀偷妄,则是正法,名为佛说;否则,即波旬说。

  此四清净明诲,是以正拣邪,令末法众生,得知去邪就正。否则,修行无益,唯增魔眷,岂可不慎?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终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成语名称以玉抵乌成语拼音yǐ yù dǐ wū成语...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