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3)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0-20 09:09:31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3)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  (十)方广:方是佛教化众生之方便,广是佛所证之理体。又本经二十五圣,所修法门,是自行方便;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十四无畏,是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3)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

  (十)方广:方是佛教化众生之方便,广是佛所证之理体。又本经二十五圣,所修法门,是自行方便;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十四无畏,是化他方便。本经所显,三如来藏,妙觉湛然,含吐十方,正是广义。

  (一一)未曾有:本经佛初说法,放光集众,是未曾有事,本经所诠藏性,一心三谛,是未曾有理;毛端现刹,尘转法轮,是未曾有用。若体若用,皆众人向所不知,今日方得见闻,是名未曾有。

  (一二)论议:佛与外道,时有所辩;或与教内弟子,辩论妙理,皆论议摄。本经七番破妄,十番显见,及会四科,融七大,皆属论议。准上可知,本经概括三藏十二部。

  佛教传入中国,历代大德,依所宗经论,判立教义,以统一佛之一代时教,以判定当经所诠之类别。例如:

  菩提流支法师,立一音教。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所说法,譬喻大云,以一味雨,润于人花,各得成实。

  晋慧远法师,立顿渐二教。顿谓华严了义大教;渐指三乘共宗,渐次修证。

  昙无忏法师,立半满二教;半指小乘,但明人空,不明法空;但断见思,未断无明;但证小果,未证佛道。满谓大乘,明二空、修三观、断三惑、度二死,自他兼利,乃至究竟成佛。

  信行法师,立三一二教,三谓三乘,属方便权教;一谓大乘,如法华: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属于实教。

  玄奘法师立三轮教:一转法轮:佛初于鹿苑,三转十二行法轮。二照法轮:佛于方等会上,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令回小向大。三持法轮:佛于法华涅槃,双照双遮,入于中道。

  笈多法师立四教:一有相教,谓四阿含经等。二无相教,如诸般若。三同归教,谓法华会三归一。四常住教,谓涅槃经,广谈佛性常住。

  贤首国师立三时五教:三时谓日出,日升,日落。日出时先照高山;如华严时,先照大机。日升时普照高山平地,喻阿含方等般若,三机普被。日落还照高原,喻法华涅槃时,仍照菩萨大机。五教,谓小、始、终、顿、圆。小教:是为人天、及愚法声闻之小机,但说人空,不明法空。始教说诸法空,为般若空宗之始,亦名分教。广谈法相,为唯识相宗之始,二皆大乘之始故名始教。终谓楞伽、起信论,广谈法性常住,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方尽大乘之极说,谓之终教,以其谈理究竟,亦名实教。顿教不立渐次,唯辨真性,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如维摩经等。圆教显一真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如华严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本经: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是终教义摄。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是顿教义摄。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是圆教义摄。

  天台宗智者大师立五时八教:五时谓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八教谓顿、渐、秘密、不定,谓之化仪四教;藏、通、别、圆,谓之化法四教。

  三、义理浅深

  佛经虽多,所诠义理,不外大小二乘。小乘经诠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或诠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行皆苦,涅槃寂静。凡作是说,皆名佛说,否则魔说,故名法印。至于大乘经典所诠,唯一实相印。实相,亦名真如,亦名佛性。圆觉经名圆觉妙心;华严经名:一真法界;般若经名:实相般若。净名经名:不二法门。法华经名:一乘实相。本经名:常住真心,妙真如性,或三如来藏。经中会四科七大皆藏性;俱非世出世法故,名空如来藏;俱即世出世法故,名不空如来藏;离即离非,是即是非故,名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泯一切法;不空如来藏,立一切法;空不空如来藏,统一切法。故知本经所诠三如来藏,亦即圆融三谛理;一空一切空,俗中皆空,是圆融真谛。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是圆融俗谛。一中一切中,真俗无不中,是圆融中谛理。此乃究竟之谈,了义之说,故知本经诠义甚深,并非权小可比。

  四、教所被机

  本经既诠圆教理,当被圆顿机。经中阿难所谓: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是圆融三观。佛示其藏性,圆三谛理,正是圆顿之教;然则阿难,当属圆顿之机。但经云: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炼若,正修行处。可知本经,教所被机,非独被菩萨,亦兼化二乘。

  五、能诠教体

  综上已悉,本经所诠之理,及所被之机,然犹未知,能诠之教,以何为体。本经文殊菩萨答佛偈云:我今启如来,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读此可知。释尊应化娑婆,实以音声为教体。但音声应概括名句文等。如佛说法,音声固含名句文等义;佛灭度后,纸墨之教,亦无不含名句文。否则,徒有音声,而无名句文,如世间风声、水声,尚不能诠理,云何能成教体?清凉大师,因立十种教体,此非初学要务,避繁不录。

  六、宗趣通局

  一经所宗名宗,宗之所归名趣。宗是修行之指标,趣乃修成之果趣。贤首国师立宗有十:

  (一)我法俱有宗:三界凡夫,内执身心为实我,外执器界为实法;物我既立,是非蜂起,贪嗔祸患,遂由是生。六祖云:有我罪则生,忘我功德无比信然。

\

  (二)法有我无宗;小乘圣人,于五阴四大,求我了不可得,因悟我空;但仍执五阴四大为实法,故曰法有我无。

  (三)法无去来宗:根性较前稍利者,不但了知五阴无我,且知五阴法中,过去已灭,未来未至,唯有现在,谓之法无去来。

\

  (四)现通假实宗:知过去法不可得,未来法亦然,即使现在诸法,亦通假实。如六根六尘六识,是依五阴建立,但有假名,而无实体,唯五阴法实有。

  (五)俗妄真实宗:谓三界生死诸法,是俗谛;出世涅槃,是真谛;俗谛生灭,虚妄不实;唯出世涅槃,方真实有。

  (六)诸法但名宗:不惟俗谛虚妄,但有假名,即真谛亦然。生死涅槃,但有假名,而无实体。此宗通大小乘,为利根小乘入大乘之初门。

  (七)三相空有宗:此依解深密经而立。三相谓:依他起,偏计执,圆成实。唯识宗立此为三性。谓色心二法,皆依他幻有,假而不实,故曰依他性空。众生不解,横起我法二执,名遍计执。若知依他幻有,遍计本空,一切法如空华水月,内无人我,外无诸法,二执不起,契证真如,名圆成实。此纯属大乘。

  (八)真空绝相宗:谓心性妙理,一法不立,一尘不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名真空。无我人众生寿者,法及非法是名绝相。此属大乘,纯显般若,依楞伽及胜鬘等经而立。

  (九)事理无碍宗:事谓十法界,一切名相,有生灭去来之法。理谓诸法本体,不生不灭之理。一切法本空,故事不碍理;体能随缘,故理不碍事。此亦名藏性缘起宗:以藏性清净本然,但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以随缘不变故,事不碍理;以不变随缘故,理不碍事。此属大乘了义之教。

  (十)圆融具德宗:承前事理无碍,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帝网珠、互摄互融。如一室千灯,彼此无碍,是名圆融。此宗依华严大致而立,为十宗之最。

  综前十宗,初属凡外所执。二至五宗,是小乘法。六宗通于大小乘,第七宗已去,纯属大乘。本经通则同具十宗;局则限于后四。如经中七趣升沉,五阴魔境中,前四十八种,属我法俱有宗。声闻缘觉,五不还天,及五阴魔境中后两种,属二至六宗。弥勒菩萨,修圆妙识心三昧,属三相空有宗。七大文中,清净本然,及空如来藏,一切俱非,妙性圆明,离一切相,是真空绝相宗。经中:诸法所生,唯心所现。是即理即事;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是即事即理。虚妄有生,虚妄有灭是真如随缘,幻有十法界,即理不碍事;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是真如随缘不变,即事不碍理。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是理事无碍;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是事理无碍。此皆属于事理无碍宗。经中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毛端现刹,尘转法轮。又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是显圆融具德宗。今为初学,概括而论,本经以不生灭为本修因为宗;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趣。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