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13)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0-21 09:11:20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13)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巳二别明分二。午初进别例同  此进目有眚人之别业妄见,以例阿难之同分妄见。初四句重牒前例。前例中目有眚人,所见灯中五色圆影,虽似是眼所对境,但非实有,终究其由,毕竟是因彼别业众生,目患赤眚之所幻现。而目之眚,又因净目过劳所致,并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二)-海仁老法师(13)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巳二别明分二。午初进别例同

  此进目有眚人之别业妄见,以例阿难之同分妄见。初四句重牒前例。前例中目有眚人,所见灯中五色圆影,虽似是眼所对境,但非实有,终究其由,毕竟是因彼别业众生,目患赤眚之所幻现。而目之眚,又因净目过劳所致,并非灯色之所造成。若能知此圆影,全由赤眚所现,幻有非真,则不复分别计度,此圆影是灯有是见有,抑或离灯有离见有,故曰然见眚者,终无见咎。目有眚人,通例九界圣凡,赤眚例三烦恼,圆影通例三土五阴;能见是受想行识,总如目病;所见即内根外界之色阴,总如圆影。终彼见者,目眚所成,例清净智起三烦恼,幻现一切诸法;眚即目劳,例三烦恼是菩提智眼之劳病。若达三土五阴,由三惑眚,虚幻而生,则不致执著取舍,而招致生死之过咎。此即以真见鉴于妄见,真见不堕于妄见,正显其见无病,合前:见眚非病

\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以目观见,正显虚妄见分,合前能见圆影之病目。山河国土及诸众生,是所见相分,合前所见之五色圆影。此能见所见,皆众生无始时来,菩提净智,不觉幻现之烦恼病垢。此为菩提病垢之能见分,及所缘所见之相分,虽似现前境界,实则本无自性,其体元是我等众生,本觉妙明真心。由于本觉妙明真心,起于能见及所缘之眚病,故能见之六根,及所见之六尘,无不是眚病,故曰见所缘眚,觉见即眚。见所缘眚,合上终彼见者,目眚所成。亦即从真起妄,妄不是真。觉见即眚,合上影见俱眚,亦即妄知妄见,妄不是真。若然本觉妙明真心,觉悟见相二分,能所皆妄,自非有眚之妄见,故曰本觉明心觉缘非眚,合上见眚非病。既已觉悟此能见所见,俱皆虚妄,则此觉性,必不堕于妄见之中,故曰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即真觉觉于妄觉,真觉非是妄觉,亦即真见见于妄见之时,真见不是妄见,故曰此实见见。既是真见见于妄见之时,真见不是妄见,云何复名,此非妄见之真见,是六根之觉闻知见?六根之觉闻知见,是能所对立,而此见于妄见之真见,却是超能所,绝对待,脱根尘,岂是妄见之所能及?此结显,真不是妄。是故汝今以下,是遣妄知妄见,不是真见。是故二字,承上真不是妄之故,汝今阿难,内见根身,外见器界,固然虚妄,即见佛之三十二相,又何曾是真。并诸世间,十类众生,能见所见,俱皆真见之眚病。若无眚病,何来自他人我、生佛圣凡种种差别?如目有赤眚,方见圆影,征之清净目人,何曾见灯有五色重叠;此见灯光五色重叠之见,并非能见诸相虚妄之真见,故曰非见眚者。彼能见诸相虚妄之真见,是纯真无妄,精而不杂,离能所,绝对待之妙觉明心,性本清净,非有眚病,当然不能名为,六根觉闻知见之妄见,所谓:见犹离见,岂是妄见之所能及。故曰: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家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午二退同例别

  退此一国众生之同分妄见,以例彼一人之别业妄见。彼一国众生,同见不祥境界,与彼目有赤眚,夜见灯光五色圆影,同样虚妄。彼别业所见圆影,由目眚所生;彼一国人所见不祥,因瘴恶起。二者所见虽异,而同是虚妄无体。究其妄因,同因无始,无明所成,故曰: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三千洲,是阎浮提中之小洲;四大海,指东南西北四大部洲,为一日月所照之处。娑婆国,是一千日月所照之地,为释尊所化国土。今以阎浮提望一国人,则一国所见是别业妄见,阎浮提所见;是同分妄见。再以四大洲,望于阎浮提;则阎浮提所见是别业,四大洲所见是同分。进而以娑婆国,以例四大洲,则四大洲所见是别业,娑婆国所见是同分。再以十方国土,望于娑婆世界;则娑婆世界,又成为别业,十方国土众生所见,又成同分。

  诸有漏国,是依报,及诸众生是正报,依正二报是相分,见闻觉知是见分,觉明无漏妙心是自证分;依正见相,同是自证分觉明妙心之虚妄病源,故见闻觉知,应在同是觉明之前。病源,通苦集二谛:苦谛是二种生死,属病相;集谛即烦恼及业,三烦恼是病因,三业障为病缘,合因缘为病源。以此合同分妄见:则见闻觉知,合能见诸不祥之妄见;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则合所见不祥之境;无漏妙心,合清净眼。若合别业妄见:则诸有漏国及诸众生,通合五色圆影;见闻觉知,则合能见圆影病目;虚妄病缘,合目有赤眚;无漏妙心,合情净目。由清净目超于赤眚,故见圆影;喻由菩提智眼,起于三烦恼,故见三土五阴。若达三士五阴,彻底虚妄,则三土原是常寂光土。此即真见见于妄见,真见不是妄见,正答阿难之请。阿难因闻佛说见见非见,不明所以,重增迷闷,再求开示。故佛以进别例同,退同例别,以去其惑,以解其迷

  和合妄生,和合妄死。此二句应另立一科,名结责迷情。执著谓之和合,背舍谓之不和合。众生不知见相虚妄,执见相二分,为实我实法,爱著三界,名和合有;背舍真谛理,名不和合空。又和合是贪,不和合是嗔,不知幻妄执为实有是痴。二乘爱著涅槃是和合空,名为贪;厌离三界,不和合有,是嗔;不达生死涅槃,皆是狂劳颠倒华相,妄生取舍,是痴。菩萨取中道,是贪;离二边是嗔;不达中道唯心是痴。由和合不和合之贪嗔痴等业,随业受生,流转二种生死苦海,故曰,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卯三显示归真

  前显迷真逐妄;今明返妄归真。若望于前苦集二谛释,则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即道谛;则复灭除以下,是灭谛。三界凡夫和合有,不和合空;二乘圣人和合空,不和合有;菩萨不和合二边,而和合中道。皆迷万法唯心,成遍计执,背清净道,流转二死。若凡夫能远离合有不合空,则能灭除同居士分段生死因;圆满真谛菩提,不生灭性。若二乘能远离合空不合有,则能灭除方便土变易生死因;圆满俗谛菩提,不生灭性。若菩萨能远离中道和合缘,及远离二边不和合缘,则能灭除实报土,微细变易生死因;圆满菩提,究竟不生灭性。由于离妄见,故转烦恼成菩提;由于离妄境,故转生死成涅槃。回复清净本然之真心,使本觉出缠,一证永证,故曰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或问,俗谛亦称菩提,有何根据,答,出自摩诃般若经。是经谓:一切智是真谛菩提;一切种智,是无上菩提;道种智,即俗谛菩提。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癸十破和合不和合余疑显见性离过绝非法尔现证分二。子初责迷

  前四句是许悟,后四句是责迷。阿难前述,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故佛于前科,退进合明,令知真见见于妄见之时,此真见已离自体中一分妄见,故此真见,已非妄见。闻此,应迷闷已解,故曰汝已先悟,本觉妙明真心,超能所,绝对待,而非因缘,亦非自然。但汝犹未明,此本觉真心,元非和合,与不和合。因此,不得不再为汝等开示,和合及不和合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