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如何以业果正见指导修行?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0-28 09:09:23
人的一生,会遭遇各种厄难,在逆境现前时,应当知道这是自业的果报。比如患病、贫穷、受人毁谤歧视、人际关系不好、说话无人理睬等等,这时,没有业果的智慧,就会怨天尤人、生起报复心等,更种恶趣之因。那应当如何观想呢?就是要在自身上思惟领受等流果,比如受谤时,要观想:“必定是以前妄语骗人的果报,既然是自己造恶,理应欢喜顺受。”进一步想到:“他谤我,正是消除我的宿业,摧毁我执,成就我的安忍,他是我的善知识。”

人的一生,会遭遇各种厄难,在逆境现前时,应当知道这是自业的果报。比如患病、贫穷、受人毁谤歧视、人际关系不好、说话无人理睬等等,这时,没有业果的智慧,就会怨天尤人、生起报复心等,更种恶趣之因。那应当如何观想呢?就是要在自身上思惟领受等流果,比如受谤时,要观想:“必定是以前妄语骗人的果报,既然是自己造恶,理应欢喜顺受。”进一步想到:“他谤我,正是消除我的宿业,摧毁我执,成就我的安忍,他是我的善知识。”这样作消业想,作善知识想。或者,对眷属好心忠告,反而不听从,这时不能起烦恼,应当自责:“这是我以往离间语的果报,是我自己没有德行,他才不听从。”随后对于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生后悔心,生勤求忏悔之心,而且策励自己,努力修德来感化他。能念念这样转,那除了自责之外确实没有任何可以指责他人的理由。

总而言之,以业果正见摄持自心,被打、被骂、受害、遭违缘的时候,都是“只认自己错,不见他人非”,一切都是欢喜顺受,顺受就能消业,因此是“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月称菩萨在《入中论》当中也教过我们这样观想:已经了知到以领受苦报可以消尽往昔恶业的果报,为什么还要嗔他,引生未来受苦的种子呢?像这些世俗修法的核心就是业果正见。大成就者持明无畏洲说:“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怨敌反对,也将使修行增上;无罪遭人诬陷也是策励自己行善;这是毁灭贪执的上师,应知别人成就你的恩德,无法回报,真正是你的大恩人)。”

再比如,下岗贫困时,应当自责:这是我往昔不与取的恶果,现在不广行布施供养,怎么能摆脱贫困呢?未来还会这样永远贫苦下去。这样想了之后,就会发起勇猛行善的心。或者,别人都看不起你,应思:这全是过去轻他慢他的报应,如果再不修习恭敬,将来会更下贱。这样一面生惭愧心,一面发愿改过。或者身患重病时,应当想惟:这都是杀生报应,如果不发起救度法界有情的善心,怎么能解脱我的罪报呢?这样从果知因,看到过去所造的恶行,只有忏悔恐惧,哪里还敢怨天尤人呢?

  

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某种恶的造作,在反省之后能把它改掉,这就杜绝了一种堕落恶趣的因缘,某种善的造作,能串习培养好,就会积累起一种善趣或解脱的因缘。所谓断恶行善,是在这个造作上断、行,实际上就是除习气改习惯的过程。

\

我们的心念、语言,总会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如果认识不到,就总会在那个地方造业,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它会不断恶性循环,如果不遮止,一百世、一千世乃至无量世都会这样流转。懂得业的造作等流规律,就会畏惧,因为一点恶习不改,就会永远重复、相续,就像饮酒不戒除的话,天天都想喝。所以,以修行来说,处处都要改习气毛病,处处都要熏习好的行为,以这条来衡量,造作等流果的修学确实极其广大。所谓修行,就是要先破一切引生恶趣的造作方式,再破一切流转轮回的造作方式,再破一切小乘自了的行为方式,这样才能够成佛。所以这里面有很深细的检点、修行要做。

\

十善业道的体性是能断的誓愿,没有誓愿,单单没有作杀生等,并不算善业。所以首先思惟恶业过患发起远离欲,至关重要。比如了知杀生会感召深重的痛苦,将会堕落恶趣一个中劫,即使得到人身,也是短命多病等等,或者将心比心,自己被刺扎手,都不愿意接受,为什么要断众生命根、给众生制造那样大的痛苦呢?这样反反复复地思惟,心里下决心:以后再不杀任何有情。象这样发誓远离杀生,就有等同全法界有情数目的功德。依此类推,对于黑业和黑业果逐一地思惟,在认识黑业过患之后,就可以发起远离欲。这时心里发誓,以后不再做杀生,不再做不与取等等,这样就是发起十善业道的意乐。有了止恶的意乐,平时谨慎防护,念念不忘,真正做到静息恶心恶语恶行。能够一生坚持守十善戒功德极大,如果不能全部守持,可以先守其中一种或几种,即使每个月守一天也有很多功德。

十善业道的根本是在意乐上面,而要发起意乐,关键是观察。所以要带动自他远离恶业,首先应力求发起远离欲,发起的方法就是如理思惟。今天要唤起人们心中的因果观念,重点是根据宣说因果的经典、教言、公案,大力宣扬,让人们认识善恶因果的真相。只要心能随业果的道理如理观察,就有转变观念的希望。民国印光大师以大智慧看清了时代的病症,大量印行《安士全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等讲述因果的书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如果这些善书不能广泛流通、传播、宣讲,人们心中的因果观念就会逐渐泯灭,随之而来的是断见坚固,十恶流行,这样人类普遍都会堕入恶趣。

能观察、思惟是人身宝贵的品质,实际上引导人们主动进入如理思惟,这是极为紧迫的问题。只有把人类带入如理思惟之中,建立业果正见,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心。在这个时代利益众生,首先要把这个要点把握住。人类行为上的颠倒堕落,来自业果愚,只有使他在业果上树立正确的观念,事事从业果上观察取舍,才可能使人心转向良善。宗大师把观察修提到显著的地位,成为主要的修心方法,确实有决定的道理在。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