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如何求得如意眷属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0-30 09:07:15
一、一切从自身做起,断除邪淫邪淫的罪报,是感召不良眷属,找不到称心如意的伴侣。药师七佛里有一尊名叫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的佛,这尊佛发愿救度造了杀生、偷盗、邪淫的众生,我们如果想忏悔自己邪淫的罪业,想找到称心如意的眷属,可以多多称念这尊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的名号。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第三个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造诸恶业杀盗邪淫,于其现身受刀杖苦当堕恶趣,设得人身,短寿多病生贫贱家,

一、一切从自身做起,断除邪淫

邪淫的罪报,是感召不良眷属,找不到称心如意的伴侣。药师七佛里有一尊名叫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的佛,这尊佛发愿救度造了杀生、偷盗、邪淫的众生,我们如果想忏悔自己邪淫的罪业,想找到称心如意的眷属,可以多多称念这尊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的名号。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第三个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造诸恶业杀盗邪淫,于其现身受刀杖苦当堕恶趣,设得人身,短寿多病生贫贱家,衣服、饮食悉皆乏少,常受寒热饥渴等苦,身无光色,所感眷属皆不贤良,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随所愿求,饮食、衣服悉皆充足,如彼诸天身光可爱,得善眷属乃至菩提。”

这个大愿的含义是:“愿我来世得证无上菩提之时,若有众生造诸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其于现世就会遭受刀杖加身的痛苦,死后当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中,若再转生为人时,就会遭到短寿多病,生贫贱家,衣服、饮食悉皆缺少,常受寒热饥渴等苦,身无光色,所感眷属皆不贤良的报应,但若听闻我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的名号诚心念诵,借助我的佛力的缘故,饮食、衣服悉皆充足,身色将如天人一般光明可爱,得善眷属直至成佛。”

出自《药师七佛经》

二、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选自《学佛群疑》圣严法师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之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佛菩萨的慈悲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亲子之爱是无条件的,男女之爱和朋友之爱则可能是有条件,也可能是无条件的。佛法是要从基础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悲。

由于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此要教导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悲;也需要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因此,佛教不能一开始就叫人离开感情生活。

至于佛教徒应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呢?家庭是感情关系的基础。家庭的基础从伦理上说是亲子之情,它的构成始于男女的夫妇关系,继而从家庭成员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亲戚朋友。这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的活动而形成友情的必要。中国有句俗谚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说「夫唱妇随,白首偕老」。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为基点。如果没有情,就像机器没有润滑的油,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也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损伤。佛法目的不外为教化世间凡夫,诱导凡夫将矛盾化为和谐。因此,佛法有两个不变的法门──智慧和慈悲。智慧是理性,慈悲是感性;以智慧来指导慈悲、运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从混乱变为条理,从矛盾成为和谐。情感如果离开理性的智慧,就会泛滥成灾,自害害人。

有一部佛经,叫《六方礼经》,其中提到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有一种宗教信仰,教人专门拜方位。如有一次佛看到一位叫尸迦罗越的青年,正非常虔诚地礼拜六个方位,便问他拜的是什么。那位青年说不出所以然,只回答这是父亲的意思,父亲在世时拜方位,他去世之后儿子也应照著拜。佛陀告诉他,佛教也拜六方,如其以孝顺父母为东方,恭敬师长为南方,夫妇互相体谅为西方,爱护亲友为北方,体恤仆从部属为下方,尊敬出家修行人为上方;同时并说明了父母对儿女、师长对弟子、部属佣人对主人以及修道的沙门对俗人,各别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像这些都属于感情的范围,是人间的伦理关系。能够善于处理感情问题而过正当的感情生活,就是修行佛法的开始。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维摩诘答道:「我的母亲是智慧,父亲是度众生的方法,妻子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和诚实;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品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诘不但不因有这些累赘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来运用大慈悲。他虽然过著与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脱自在的内心世界。

可见,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能够以理性的智慧来指导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过得非常丰富、顺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谓佛法的指导和智慧的原则,是教我们如何处理感情问题,而不是要我们放弃、排斥或厌恶感情。如果用情不当,会带来困扰;用情没有节制,也会造成灾难。例如:父母对子女固然要爱护,但是溺爱,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间应该相爱,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复杂的感情生活,不仅会惹来家变的麻烦,也会给社会制造纠纷。另外,对亲戚朋友以及师生之间、主仆之间等等关系,也都要基于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则徒生困扰。佛法,并非反对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导我们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三、如何求得菩提伴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上的语句,这个窈窕的本意是内心恬静善良,姿容端庄雅致,德性贤淑高尚的意思,也就是一名女子所要具备的内在素养。

但是如何要求得一个这样的如意眷属呢?首先要仔细检点自己的内心,看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求,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还是为了家庭的道德,这个内心的出发点是决定你是否可以求得的关键所在。

求得这样一个女子,请菩萨来帮助我们,随时去约束自己,随时去监督自己的,怎么可以唐突和草率呢?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也是人伦的根本,只有具备这样的心念基因,你才可以感应道交,念念得到相应。这样一个女子并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求得的。

\

在如今社会中,到处遍布着一些似是而非的道德观,尤其在这个网络之上,随处有披着艺术外衣而触目可见的不良信息,也有很多借着视频聊天、博客、小电影、婚外情、一夜情等等而诱惑人心的魔鬼。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地认识清楚,难免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救自拔。那你想求得一个很好的女子,你就一定先要做好自己。

一个人身心念头都不正,却要打妄想让上天赐给你一个端庄,善良,恬静,谈吐不俗的女子嫁给你,我想,你如果是上天,那你也一定不会同意的。

这种女子并非是以漂亮来进行衡量的,而是从内心到外散发出的一种气质所组成的,在她的面前,你起不了任何一个邪恶的念头,很多人会说,你是不是看小说太多,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这些都是虚写的吧!其实不是,这就要看你自己能否改变自己了。这样的好女子是有的。也是绝对可以求到的。

在这里分享一些观点和意见。

第一:首先要避免自己接触任何带有色情和淫秽的文字和电影信息,不去任何迪吧、舞厅、夜总会等乱人心智的地方。眼睛不看这些东西,不接触这些乱七八糟的所谓艺术。它会影响我们的心神,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内心里不要去渴求这些,攀缘这些,追求这些。有时候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看这些黄色东西的人,脸和眼睛里都存在着一种邪气和让人不舒服的目光,气色发黑,发暗。这些都是这些东西的磁场所改变的。

第二:不要借着聊天,视频,博客等等满足自己的一些猎奇心和寻花问柳,或者抱着玩一玩又不是真的态度,因为你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都会被上天所知,对网络上女孩子尚且如此亵渎和戏亵,那你又如何可以求得呢!尤其是对网络上任何的女孩子和有家室之异性聊天,要尽量地少接触,少说话,并且避免有各种暧昧和不道德的心理出现。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要尽量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一方面你想求如此贤淑的女子,而内心又渴望在外寻花问柳,满足自己的畸恋,我想你是无论如何都求不到这个缘分的。也是你用任何的财富得不到的。

第三:尊重所有的女性,检点内心是否对她们有尊重的行为,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自己能不能做到,自己能不能想到,才可以称得上是检点。如此你才会慢慢学习并且去珍惜你所求到的缘分,只有这样,在她到来的时候,你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尊重和感激,这样可以白头偕老,共度余生。并且在向上天祈求之时,要做到能够守住对这个女子的承诺,不会因为她容颜变老,而生出离弃之心和嫌弃之意。不消除这样一个心理,是无论如何都求不到的,甚至一点点这样的念头都不可以。

第四:自己总结了两自和两反,还有两防,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时时刻刻做到自我反省和自我警惕,就是能够随时随地做到反躬自问和反躬自省,就是能够分分秒秒做到防微杜渐和防患未然。不要怕做错事说错话,只要能够做到改正错误不再做,就是很好,也就是君子所为了。一个好女子能够感动她的一定是你内在的磁场和意识,这些意识是自身需要培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现在大概总结了这几条,希望能够对佛教的学生有所启迪,也能够有所帮助,这样你才可以组建佛教家庭,如果大家真正能够做到这些,那你一定可以求到这样的女子,这样在受到外面诱惑或者心猿意马的时候,你心里自然能够做到随时揣量。

当然如果愿意真心去求,你就一定能够做到。如果不愿意去求这样的女子,那佛和菩萨也是没有办法的。姻缘都在自己的内心和真诚。

\

如果想问我有没有求到这样的女子,我希望我所求的女子是来帮助我改正错误和不正确的思想。从而能够认识、爱惜、珍重彼此的。菩提伴侣,是彼此真心感激,彼此真心感谢,彼此真心尊重,彼此有一颗真正感恩慈悲的心。携手同归西方佛国。

合十顶礼皈依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善哉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成语名称以玉抵乌成语拼音yǐ yù dǐ wū成语...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