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婚姻是菩萨利生度世的场所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2 09:08:12
婚姻是菩萨利生度世的场所其次,从大悲的立场来看婚姻,婚姻的场所即是菩萨利生的场所。佛法的最深处虽在涅槃,但体现涅槃的佛弟子,其人格最大的特征,却在大悲。‘大’是体现诸法寂灭性——涅槃,故可称为大;悲则是慈悲的简称。故‘大悲’其实是指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慈悲心。当一个人体现涅槃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主客分离的意识,也不会有人我的执着,所以看的时候只是看,没有产生‘我看到’之念;听只是听,没有

婚姻是菩萨利生度世的场所

\

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从涅槃的立场,来看人类的婚姻,其实婚姻当体即涅槃。龙树菩萨说:‘诸法从本以来皆涅槃相。’大乘经论及禅典之中也处处向世人明示‘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真如’的理趣。无奈吾人业障深重,宁愿相信同是无明众生的众多凡夫之言,而不愿相信千千万万的圣者之语。每于如如之境本无青黄的法性上,谩造文章。即以情欲而言,其实情欲本身有何咎呢?我们认为情欲不好,甚或产生排拒、罪恶之见,难道不觉已经背离‘缘起即空’的精神,以及佛教无嗔的原则了吗?

般若经云:‘真如法门不舍一法,若舍一法即是谤佛。’从般若的立场来看,遍一切法都是药,也遍一切法都是毒,端看是否运用得当。‘砒霜’倘若使用适当,一样可以成为仙丹活命药;‘粪便’如果置于林园花圃,便可长养万物!砒霜、粪便尚且如此,何况是情欲岂有绝对是不祥物之理?欲界众生比较嗜欲,固然是事实,但嗜欲重只是障碍圣果的证得,却不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生死轮回的根本乃是自性见的戏论——于如如之境生起虚妄分别,复于虚妄分别境上产生执着。这才是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

如果稍有情欲便无法证得菩提,那么佛陀现在也还是生死凡夫。试问:佛陀有没有欲呢?如果佛陀没有欲,那么他肚子饿吃饭是不是食欲?身体寒冷披一件衣服、腰酸背痛请阿难尊者替他捶背,是不是欲呢?其实生活上例如:手被开水烫到立即缩回来、口渴想喝茶水、走路避开坑洞……等等,广义言之都是欲。虽然很明显的,佛陀必然有种种欲,但却不妨碍佛陀成为佛陀。因为欲之有无并不是成为圣者与否的关键,而应是‘明’与‘无明’的问题,也就是有没有颠倒梦想、有没有觉悟才是圣凡的分水岭。本来这种见解并无新意,而是佛教经论、大乘禅典中随处可见的义理。可惜‘大唐不是无禅,而是无师。’今曰佛教的传播者,常见的是自己昏昧不见法,却言经上所说乃上上根机人所修,今人绝对不适用。殊不知佛不为佛说法,三藏经论原本就是以娑婆世界的众生为当机,倘若吾人对经上所说,只可听闻理解,却不可信受奉行的话,那么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又何必为吾人直指本来呢?  一般佛教徒或无心、或无暇深究一乘,而将信佛之心转而信赖出家法师或弘法居士;然而受信众所恭敬,并以佛教之名传播佛法的法师居士,岂能不存任重道远之心,精勤修习般若波罗蜜,并为善良的信众直示般若波罗蜜呢?曾经感慨的说:‘真正深彻难忍的是,不愿志求正觉的人们,倍加错认解脱道的最后次第,到底还是要出家?修禅得力之处到底在山林?其实事情的真相是:士农工商,生住异灭的当下,即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涅槃——人们若能自觉体现到这一点,那么何妨“就在那里”、“就是这样”地继续原来的生活方式呢?“佛教偏向山林”、“修禅倾向禁欲”,世人对佛、禅之误解由来久且深矣!且让我以居士之身投入“一切障碍”之中,来报答佛恩吧!’

总而言之,‘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是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观论)婚姻当体即不生不灭,不净不垢的涅槃,是绝无问题的!除非情见深重,戏论未灭的凡夫才不允许。

从大悲的立场来看婚姻

\

其次,从大悲的立场来看婚姻,婚姻的场所即是菩萨利生的场所。佛法的最深处虽在涅槃,但体现涅槃的佛弟子,其人格最大的特征,却在大悲。‘大’是体现诸法寂灭性——涅槃,故可称为大;悲则是慈悲的简称。故‘大悲’其实是指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慈悲心。

当一个人体现涅槃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主客分离的意识,也不会有人我的执着,所以看的时候只是看,没有产生‘我看到’之念;听只是听,没有产生‘我听到’之念;充分活在浑然一体(亦无一体之错觉)的境界里;没有丝毫人我对立的隔阂。所以他看到别人受苦时,只是发觉苦,而没有产生这是‘别人’在受苦的念头,所以别人就是我,我就是别人,别人跟我是一样的。由于自身都有离苦的本能(此乃法性使然),当察觉到‘别人’在苦时,‘我’便会产生悲心,舍不得‘别人’苦,所以会倾尽能够运用的褔德和智慧,来给予别人快乐,拔除别人的痛苦。并且在进行这样的工作时,内心依然安忍在如如不动的涅槃中,没有计着分别心所生之种种名相,唯是一腔满众生愿的悲心而已。这种没有理想、企图,更没有主宰、支配欲望的悲心,将随着佛弟子浸泡在涅槃的时日愈深愈久而愈深彻泯然,最后甚至到达‘痴’的地步呢!

经论禅典之中,随处散落这类的经句:

‘为度众生离得苦,宁愿我身下地狱’

‘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问渠为何放不下,苍生苦尽那时休’

‘菩萨以大悲而不得自在’

或许一般人大都忙于自身的功名利禄,对此少有感触,但谁知有修行人听闻此类经句时,平时即使遭逢剐骨之痛都不掉落的眼泪,竟然滂沱而下。

但愿众生离得苦,谁还去惦记佛学上的名相,谁还去计较究竟不究竟呢?有人的地方就有痛苦!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温暖!婚姻当然也是菩萨利生度世的场所。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