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学佛入门典籍如何选择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3 09:13:29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不知从何下手。尤其对现在比较忙碌的人们来说,大家很少有时间去寺院系统学习,在忙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对于怎样选择入门典籍这个问题都比较关注。  读诵经典完全是个人的事,不要随着别人的想法跑。有些人看到别人在读诵《金刚经》他也读诵《金刚经》,看到他人在读诵《华严经》他又去读诵《华严经》,不是经典不好,而是如此下去容易产生比较心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不知从何下手。尤其对现在比较忙碌的人们来说,大家很少有时间去寺院系统学习,在忙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对于怎样选择入门典籍这个问题都比较关注。

\

  如有明师指导,很快就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入门典籍,找到学修佛法的门径;假如没有明师指引,都是凭着自己感觉去阅读佛经,很难选择入门典籍,得其门径而入。这种情况下,很难读诵,或不知其义,感到味同嚼蜡,无味无得,甚至放弃读诵经典的初心。

  佛教源于印度,发扬大成于中国,与中华文明水乳相融,相互取舍,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特有的思想体系、改造生命的修行方法,影响到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指引到一代代中国人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

  八个宗派的相继产生,是中国佛教对世界佛教的贡献。历代祖师大德看到人们在瀚如烟海的佛法面前,不知从何入手,多走弯路。证对这个问题,悲心悯人,从思想内涵、说教因缘、修行方法等方面广开方便之门,依“三藏十二部”典籍相继创立了大乘八宗。给人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便利。

  佛陀医王,证对众生身心方面的不同病症,对病就药,为大家演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对于后世人们来说,要找到对治自己病痛的法门,首先需要找到病源,再寻找对治法门。但还有一部分人却找不到自己的病痛和对治方法,空过光阴。历代祖师这种方便,用一个譬喻来说明:佛法就像一个综合性医院,在这个医院里能够治疗各种病痛。但没有明确的指示,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走错地方。大乘八宗如同医院里的不同科室,标明途径,不同病症的人们,证对自己病况,方便快捷地找到就医地方。整体一个医院,看似科室个别,却相互关联,却能治愈各种病患。

  从佛教八宗来看,各有依据经典、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修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佛法真谛,让人们断除生死烦恼,解脱自在。如同让人们站在远近高下,认清庐山真面目。其法平等,无有高下。

  大乘八宗各有依据经典,华严宗主要依据经典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十地经论》;唯识宗主要依据经典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天台宗主要依据经典有《妙法莲华经》、《摩诃止观》;三论宗主要依据经典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净土宗主要依据经典有《弥陀经》、《无量寿经》;禅宗主要依据经典有《楞伽经》、《六祖坛经》;律宗主要依据经典有《四分律》、《五分律》;密宗主要依据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经》。另外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楞严经》、《金刚经》、《地藏经》等经典都可以作为入门典籍。虽然每部经典的体裁、长短都不一样,每部经典皆能让大家悟入法性,进入佛法大海,从生死轮回的此岸渡到解脱成就的彼岸。

  选择入门经典和修行方法,最好有善知识指引。教导自己远离恶法,修行善法的善知识为“教授善知识”;和自己一同修行,互相策励的善知识为“同行善知识”;给予自己修道时物资费用的善知识为“外护善知识”。 有了善知识的指引,容易入门,不走弯路。

  如果没有善知识指导,最好将每个宗派的主要经典作个简要了解,选择一本容易读诵,读后心生欢喜的经典作为入门典籍。长久读诵,就会信解经意,得到身心方面的轻安,进入佛法大门,信、解、行、证相继成就。

\

  读诵经典完全是个人的事,不要随着别人的想法跑。有些人看到别人在读诵《金刚经》他也读诵《金刚经》,看到他人在读诵《华严经》他又去读诵《华严经》,不是经典不好,而是如此下去容易产生比较心态,比较那本经典最好,成天做表面文章。还有人干脆把别人读诵的经典全部拿来读,成天跟完任务一样,不是赶时间就是看数量,结果不知经意,反把自己弄的疲惫不堪,本末倒置。

  读诵经典的时候一定要心存恭敬,洁手净案,端身正坐,如对圣容,这样容易契入法性;不能心无恭敬,手案不净,躺在床上,身心不正,如此久读无益。读后要将经典放在高处或干净的地方,要知“多一份恭敬,则多一份功德”;读后不要随便乱仍,或放在不干净的地方,免得“与法无得,反造恶因”。

  读诵经典的目的是进入佛法门径,必须要身口意三业清净,可出声或默念,字字分明,不求速度,但求契入;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可以一次读诵一部经典,也可以读诵一句或几句经文,根据个人情况来定,不要勉强。

  读经可以启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读经还可清净心念,明了佛法旨趣;读经更得修行途径,断除烦恼而证得佛道。总之,其益良多,不可不读。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