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学佛是人生向上事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4 09:07:48
要了解学佛的根本意趣,必先认识人生生存的价值,在宇宙中是居于主动的地位,而后才能决定我们应走的正确路向。因为世间的动乱和安宁、人们的苦痛与幸福都是人类自力所造成,并没有什么外在的东西来主宰我们。人类有此主动的力量,才有向上向善的可能。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的前进达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学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无不喜爱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者,因为事业等失败,使他意志消沉,不想振作,索性做

要了解学佛的根本意趣,必先认识人生生存的价值,在宇宙中是居于主动的地位,而后才能决定我们应走的正确路向。因为世间的动乱和安宁、人们的苦痛与幸福都是人类自力所造成,并没有什么外在的东西来主宰我们。人类有此主动的力量,才有向上向善的可能。

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的前进达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学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无不喜爱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者,因为事业等失败,使他意志消沉,不想振作,索性做一社会上的败类。但这种人究竟是少数,而且都有机会改善的。平常以为人生好事是家庭生活美满、儿女多、身体健康、有钱有势,当然这也是人生的好事。可是依佛法说:这是好的果,这不是好的原因。要想获得良好的结果,不能就此满足,因为这是要过去的。必须积集良好的因,才能保持而趣向更好的果。这如见一朵美丽的花就想摘下来属于己有,而不想法去培植花草或不再去培植,虽然获得了,到底是罪恶的或立刻要失去的。有些人能合理获得钱财和地位,但是往往利用这些钱势做出种种害人利己的勾当,这都是缺乏了人生向上的精神,更没有确定向上目标的错误所致。

有人说:我不想学佛、成佛,只要做一个好人就够了,这是不大正确的。古语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学佛,先学做一好人,这是正确的;若只想做一个好人,心就满足,结果每是仅得其下。所以,学佛不但要做一好人,而且还要具有一种崇高的目标。纵使一生不能成办,将来总要完成这理想的目标才对。

世界任何高尚文化都有一个理想的目标,劝人去修学。如耶教叫人体贴神的意思,效法耶稣。虽然他们认为人不能得到神和耶稣那样的权威,但是要学习耶稣博爱和牺牲的精神。他们说:人的身体是土所造的,灵魂是由神给予的。因为人作了罪恶就堕落了,将那圣洁的灵魂弄得污秽不堪,所以救人先将污浊的心净化起来,才能进求那光明理想的目标——生天国。

中国儒家也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是读书明理之人,尚且要“见贤思齐”;进而贤人还要效法圣人。但是“圣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统儒家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鞭策自己向圣贤大路上迈进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标,所谓:“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者,即是依据宇宙万有的自然法则,不用矫柔造作,任性无为,便是他们做人向上的目标。人世间的一切,立身处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则的发展,就会颠倒错乱,治丝益紊,一切痛苦困难接踵而来。从上述看来,儒家是效法贤圣的高尚人格,进而通于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间自然的真理法则。总之他们都有引导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一般人以为能好好做人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向上向善的目标,像这样得过且过的心理不能自我强化,努力向上。如国家或民族的趋势如此,就有堕落的危机。一般高尚的宗教都有一个光明的远景摆在我们面前,使人向往、羡慕。在未达到这一理想境地的中途,不断地改造自己,力求向上,这才能获得信教的真实利益。

学佛要怎样才能向上?这先要明白佛法中五乘道理,五乘:即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人天乘是佛法的基础,但不是佛法重心所在。因为做一好人是我们的本分事,即是生天也不希奇。虽然天国要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还在三界之内,天福享尽终必堕落,还有生死轮回之苦。佛法的真义是教人学声闻、缘觉的出世,学菩萨、成佛的自利利他,入世与出世无碍。但学声闻、缘觉,还不过是适应的方便,最高的宪权是以佛果为目标,从修学菩萨行去实现它。学菩萨行向佛道,必不离人、天、声闻的功德,渐次展转向上。虽然要经过悠久的时间和广大无边的功德累积,但有了这高尚的目标在前,助长我们向上向善的歌乐精进,至少意志不会堕落消沉下去。

\

学佛必先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是学佛最高理想的皈依,应依此三宝而去修学。三宝中的法是人生宇宙绝对的真理。佛是对此真理已有究竟圆满的觉悟者。僧是三乘圣贤,对于真理虽然没有究竟的觉悟,但已入法海,有或浅或深的体验者。所以佛与僧同是学佛者最高理想的模范。佛法不像耶教及儒家的以人格性的天神或贤圣为崇仰;不像道者以永恒的自然法则为依归。皈依三宝是统一了人与法二者而树起信仰的理想。我们何以要恭敬、礼拜、赞仰、供养三宝?这不但是一种虔诚敬信的表现,也不是一般所见的求功德。这是向往佛僧崇高的德性和圆满的智慧,真法的绝对究竟归宿,以期我们对于真理同样获得彻底的觉悟。我常说中国孔、孟之道对于做人处世、立功、立德有一种独特的好处,可是缺乏一幅灿烂美妙的光明远景,不能鼓舞一般人心向往那光明的前途而迈进。可是一般宗教无论你是多么的愚痴和年老,它都有一种摄引力,使你向上向善而努力。所以能够看经、研究佛法和拜佛、念佛的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信佛或学佛的。真正的学佛主要是以三宝为崇高理想的目标,自己不断地修学,加以佛菩萨的慈悲愿力的摄受,使我们身心融化于三宝中,福慧一天天地增长,一天天接近那崇高的目标。(信息来源:摘自《学佛浅说》)

\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古诗原...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