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学佛必须深信因果_1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4 09:09:25
因果二字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之枢纽,佛教教理假使离开了因果就不能成立。所以,整个佛教就建立在因果之上。 所谓因果,就是因缘果报的意思。因是主因(即内因或主要条件),缘是助缘(即外因或者关系),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东西叫果,这种果对造因来说叫报。佛经坚有一首偈就是说明因缘果报的道理:“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時,果报还自受。”这首偈说明了三个问题:(1)业因不灭,(2)无论時间长短,遇缘则受平

因果二字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之枢纽,佛教教理假使离开了因果就不能成立。所以,整个佛教就建立在因果之上。

所谓因果,就是因缘果报的意思。因是主因(即内因或主要条件),缘是助缘(即外因或者关系),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东西叫果,这种果对造因来说叫报。佛经坚有一首偈就是说明因缘果报的道理:“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時,果报还自受。”这首偈说明了三个问题:(1)业因不灭,(2)无论時间长短,遇缘则受平报, (3)自己作业,自己受报。平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这给因缘果报做了很好的注脚。所以,佛说六凡四圣十法界都是不离因果,作佛因将来必得佛果,作菩萨因将来必得菩萨果,乃至作畜生因得畜生果,作地狱因得地狱果,此是千真万确的伟大真理。

宇宙万有的生成,并不是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上帝所支配的,那么究竟从何而来呢?依佛教来说就是从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凡是因缘和合产生的东西,都是避免不了变化与败坏。所以,世间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思想有生住异灭,事物有发生发展和灭亡。总之,无论有情世间或者器世间,精神现象或者物质现象,都在不断的运动,不断的生灭,不断的变化,根本没有静止的状态,根本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佛陀在《阿含经》里面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首偈的意思就是说,宇宙间的每一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存在,只能是相对的互相依存而已。所以,佛教因果律不承认有第一因,也没有最后果,因前又有因,推之无始,果后又有果,引之无终,因因果果,无有穷尽。正如《华严经》说: “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比如父是子的因,父又有父,父父无始。子是父的果,子又有子,子子无终。有能生之因,必有所生之果,有所生之果,必有能生之因。因此,任何事物,决不能无因而生,反之有因无缘也不能生。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说:“因缘和合,方能成办”,因缘即内因和外缘,内因必须通过外缘而起作用。

例如一粒种子(即内因),如果把它放在钢板上或者瓶子里,没有同泥土、阳光、雨露接触(即外缘),那么就永远不会发芽生长。所以,种子必须有水土阳光肥料等外缘和合,才能发芽生长,才能形成结果,而果又能生种,这是自然的规律。不但事物的生长是这样,而且事物的变化与败坏莫不如此。因此,就形成了因果律的学说。

佛教所说的因果,是错宗复杂的,对于因缘果三者的关系,是非常细致严密,但主要不离六因四缘五果。所谓六因就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四缘就是: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五果就是:增上果、士用果、等流果、异熟果和离系果。

这六因四缘五果出在《阿含经》和《俱舍论》里面。因篇幅的限制,故此不能一一详述。依佛教的教义来说,现在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无一不是因缘和合而生,无一不是全世界全人类共业所造成的结果,并非是上帝所创造,佛教不承认有独一无二的创造主。但是,佛教说这种业因有的是前世造的,有的是现世浩的,有的前世造了业因以后,到今世遇缘而受果报,也有的今世造了业因以后,到后世遇缘才受果报,这主要是看它的助缘能否具备。因此,佛教把业的因缘果报等问题联系起来,建立了三世因果轮回的人生观。

\

所谓三世因果报应,就是现报、生报、后报。现报比如一个作恶的人,观生就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而作善的人,现生就要受到别人的表扬和尊敬,生报就是来生受报,比如今生作恶,来生堕落,今生作善,来生上升;后报就是说在多生多劫以后才受果报。现报如种水稻,今年就可以收成,生报如种小麦,待互明年才能收成,后报如种果树,数年后才能结果。平常说: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作善者降祥,作恶者降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此,不造恶则已,造则必受果报,比如曱向乙借钱作生意一样,如果生意作得好赚到钱,那么今年就可以还他,如果生意亏本了赚不到钱,那么就要延迟时间,或者明年后年,或者过十年二十年才能还他。无论时间长短,钱总是要还的。要想不还,除非不借,因果道理,亦复如是。

然而,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往往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右什么因果不因果,转世不转世,今生有吃有用,有权有势就好,管它那么多的因果。社会只所以混乱,道德只所以败坏,人心只所以险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不相信因果。所以引起杀人放火,抢劫偷盗等等不法事情,这类事大家每天从报纸上都可以看到。如果人人都相信因果,那么社会就可以得到安定,世界就可以得到和平。有人间:“某人今生作善反得恶报,某人今生作恶;反得善报,那不是违背因果道理吗?”事实不然。他们根本不知佛教所说的因果是理通三世,因为遇缘有早有迟,所以受报也就有先有后。假使单凭一世因果来说,那就有不通之处。佛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就好象昨天今天明天一样,不过是时间的长短差别而已。由于人们的寿命有限,目光短浅,所以往往只看到现在,看不到来世。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作善因得善果,作恶因得恶果,绝对不会种善因得恶果,种恶因得善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不会有种瓜得豆。种豆得瓜的道理。比如一个能写柳体字的书法家,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以前学的是柳体。

又比如一个中国人会讲英语,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以前学的是英语,这些难道不是明显的因果道理吗?

总的来说,宇宙万物,总是不离因果,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明白因果的道理,然后才能深信不疑。必须以佛陀的因果律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对照自己的言行,清除自己的私心杂念,改恶从善,助人为乐。以四念处做为自己的座右铭:已生恶令断,来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巳生善令增长。举心动念,时时省察,把因果二字在自己的眉毛上,念念不忘,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我们现在虽然把成佛的菩提种子已经种下去了,但是还要以六度为助缘,将来才能成就上菩提之妙果。(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成语名称以玉抵乌成语拼音yǐ yù dǐ wū成语...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