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安禅何须劳山水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5 09:12:06
安禅何须劳山水 清凉月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大意是这位宰相感叹尘世浮沉恍如梦境,哪一个人的生命不是暂时寄托到人间来的呢!但只要我们能够珍惜当下的生活,随遇而安,就能够做到四海为家了。这里,孙将鸣强调的是人的心态作用,不管生活怎样,你的心安稳了,生命也就安稳了。所以反观自心,寻找那心的解脱才是最高境界,而绝非一味向外寻求外境或者依赖外援而得。
安禅何须劳山水 清凉月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大意是这位宰相感叹尘世浮沉恍如梦境,哪一个人的生命不是暂时寄托到人间来的呢!但只要我们能够珍惜当下的生活,随遇而安,就能够做到四海为家了。这里,孙将鸣强调的是人的心态作用,不管生活怎样,你的心安稳了,生命也就安稳了。所以反观自心,寻找那心的解脱才是最高境界,而绝非一味向外寻求外境或者依赖外援而得。正如那则小故事:某人去庙中拜佛求幸福,发现一位跟佛一模一样的人也在求佛,便问他:“你怎么跟佛长得一个模样?”那人道:“我就是佛。”“你就是佛,那你为什么还要求你自己呢?”“求人不如求己。”佛答道。世人遇事总会想得到别人帮助,却恰恰忘了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依赖,于是自己便成了累赘。而反过来,一求己,就成了佛。有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

\

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的说:“你每天这么虔诚的以香花供佛,依经典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信徒非常欢喜回答:“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是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无德禅师反问:“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信徒答:“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泡在水里的花梗容易腐烂,腐烂后水份不容易吸收,就容易雕谢!”无德禅师说:“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自己的身心,变化自己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能量。”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的说:“谢谢禅师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里的禅者生活,感受晨钟暮鼓和梵呗的宁静。”无德禅师开示说:“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博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里生活呢?”无德禅师的话,犹如三伏天里的一捧清凉净水,瞬间浇灭了这位信徒心中的燥热,还她一个清凉的心境和清凉的世界。所谓「心随境转」,人就痛苦;「境随心转」,人就自在。只要你自己的心清净安宁了,无论你在哪里,都不会受到干扰,都依然清净安宁,有时候,由于你的良好心境,那些不好的外因,或纷繁的人和物,反而会转过来,转成好风水,好助缘,成就你的道业!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心,常会随着环境和时间改变而不断变化,这是“心随境转”,是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心态的结果,这容易给自己带来烦恼。因为我们的情绪也会常常因他人的高兴而高兴,因他人的悲伤而悲伤,或者看到他人强过自己,而嫉妒难过,看到对手受伤而暗自庆幸!这些心理的生产,都是我们太在意外境的影响而导致的,它往往使我们的身心都不能自在,使我们的心灵蒙垢。所以,应当如无德禅师所说的那样,要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身体当做道场去修炼,去关爱他人,真心付出,提升自我,那么最终必然能够“境随心转”,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之而来。正如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拋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虽说我们常人都无法摆脱环境的影响,世间的纷扰也常使我们陷入心灵不安。欲藉一宁静的外在环境来安祥自己,相信也是许多人共同的心愿。然而,若要有一个适当的环境才能修行,那岂不是太偏执于外物了。心灵安祥的条件并不取决于环境,而是在自我体悟。只要你拥有一丝一点的体悟之心,时时皆是修行的良机,处处皆是修行的良所。晚唐诗人杜荀鹤的《悟空上人寺院夏日题诗》诗中写道:“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敞房廊。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朴实的语句,禅意盎然,读起来恰如在炎炎烈日下,静饮一杯凉茶,顿觉心静神安。七月流火,三伏之内,披一件破僧衣,关门静坐参禅入定是何等的超脱!又是何等的清凉境界!外面喧嚣的世界,似火的骄阳,人世的纷杂都被关之门外。主观上有一颗清静自然凉的心,灭却心头的种种杂念,就会心静如水。那么,客观的季节冷热又何妨呢?这里所说的即是心静自然凉,它是一种气度,一种品质,是一种宽容和大度,也是感观物质之外的一种心情。是丰厚的物质所取代不了的,也是金钱买不到的,正像我们经常说“天天都有好心情”一样。实际上,心静自然凉,更是生活在喧嚣世界的人们,在烦琐的、纷扰的、迷茫的时候,一种最好的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法国大文学家蒙田先生曾有这样的一句话:“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便睡觉”。这是一句多么富有禅机的话啊!世人若都如蒙田先生这般的心态,生活想必快乐许多,安然许多,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但是,事实是我们往往是在“睡觉”的时候想着“跳舞”,“觉”睡得不踏实;“跳舞”的时候想着“睡觉”,“舞”也跳得不欢快。就这样,我们离快乐和安然越来越远。禅师讲“时时在当下”,生活在现实中,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要在当下能时刻想到:工作是我们养家糊口的饭碗,我们努力地端好它,平稳顺利就好;房子是我们安身之所,我们精心布置它,和睦温馨就好;子女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用心呵护她(他),健康平安就好……我们不看别人,不看过去,不看未来,着眼于“当下

\

”,安于“当下”,不去他求,心安宁则生活就会幸福快乐。当你不再迷于外境,当你顿悟生活的真谛,你就一定能够明白“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的妙趣,就一定能够体验到境由心造的快乐。可以从一朵花、一粒沙、一滴水中,看到整个世界。并像海明威说的那样,能够在生活的重压下,保持优雅的风度。林语堂曾经将它总结为生活的艺术。不过,著名才女张爱玲也参透了其中的秘密,她说:“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欣赏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手摘树巅的绿叶。”—这是另一种境界,带着禅的意味。当你的心安宁时,你还会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世界,你可能会听见雪花飘落在屋顶的声音,你可能会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你还可能闻到秋风中带着从远山传来的树叶清香……真的,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会不断地发现并享受到生活的美。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