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 善化千年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13 09:10:58
处暑已过,大同的天气凉爽多了。8月28日下午,天高云淡,记者走过大同新修的永泰门向西北望去,一处朱红色的建筑组群伫立在蓝天下,这便是善化寺。  白云悠悠,风铃阵阵。轻点,再轻点,记者走进善化寺,生怕踏破了古寺的宁静。 最完备的辽金寺院  善化寺坐落在大同古城南门西侧,故俗称“南寺”,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寺院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是天
处暑已过,大同的天气凉爽多了。8月28日下午,天高云淡,记者走过大同新修的永泰门向西北望去,一处朱红色的建筑组群伫立在蓝天下,这便是善化寺。  白云悠悠,风铃阵阵。轻点,再轻点,记者走进善化寺,生怕踏破了古寺的宁静。 最完备的辽金寺院  善化寺坐落在大同古城南门西侧,故俗称“南寺”,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寺院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前两处殿宇为金代建筑,后面的大雄宝殿是辽代建筑。大雄宝殿左右为垛殿,西侧为普贤阁,东侧是文殊阁。  记者在善化寺山门东侧的甬道上向北观望,寺院沿中轴线布置,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典型的“珈蓝七堂”古制建筑群,禁不住从心底发出阵阵赞叹。讲解员告诉记者,善化寺不但是座千年古刹,而且是国内现存建筑规模最完备的辽金寺院。  善化寺的前身“开元寺”属国立寺院,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

\

年——741年),算来距今至少有1200年的历史。五代后晋时,更名为“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辽金交战,金兵攻陷辽陪都西京(今大同),大普恩寺“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乃至沦为金兵屯营之地。金初天会六年(1128年)至皇统三年(1143年),该寺住持圆满大师以花甲之年广募善缘,重修寺院,用15年的时间将寺院重修如新。南宋朱弁《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记载了当时寺院的规模,“凡为大殿,暨东西垛殿、罗汉洞、文殊、普贤阁,及前殿大门,左右斜廊,合八十余楹”。  大普恩寺可以说是当时全国一流的国立寺院,全国重要的佛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命江浙转运司通管课程,集诸路僧四万于西京普恩寺作资戒会七日夜”。  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该寺“善化”,而且寺院作为官吏“习仪之所”,建立“僧纲司”管理全城僧众。善化,比喻佛法如流水,万物入水而鲜洁,以此教化人们“向善”,此名沿用至今。  明末,由于大同总兵始降复反,善化寺遭战火摧残。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1708年——1716年),元庆和尚主持修缮善化寺,历时9年,并彩绘壁画60余间。1949年后,善化寺进行了几次大的修缮,1953年落架重修普贤阁,1994年落架重修大雄宝殿,1999年大修天王殿,2007年维修三圣殿,2008年复建文殊阁,善化寺历史上的巨刹风貌得以恢复。  四根巨柱支撑殿顶  进得善化寺山门,刚睹四大天王横眉怒目、威风凛凛的姿态,紧张的心还未放松,又踏进了三圣殿,被三圣殿内宽阔的空间所震撼。三圣殿面阔5间,32.5米;进深4间,19.2米。4根粗大的巨柱拓开殿内的空间,使进入殿内

\

的人没有一点压抑感。  解说员说,三圣殿的4根主柱是金代的原构,记者目睹粗壮的圆柱,感悟着金代匠人们的智慧。为了满足人们礼佛时的空间需求,减少柱列对视线的影响,当时的工匠常常使用“减柱法”和“移柱法”来实现,三圣殿用的就是“减柱法”,它与“移柱法”一样,是辽金时期建筑设计施工中的创新。  走出三圣殿,记者回头看开在殿檐下那朵迎风怒放的“花”——60°斜拱。它不但承载着檐部重量,而且还具有装饰作用,形如花朵,宏大壮丽。斜拱不同于普通斗拱的出拱(与梁枋成垂直方向),而是与梁枋成45°或60°的斜拱或斜昂,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这类型的构件在宋式建筑中并未出现过,宋《营造法式》中也只字未提,并且除山西境内的一些地区外,这种形式的斗拱在辽金后基本绝迹。可以说,这种构建伴随辽金王朝的出现而出现,又伴随辽金的没落而销声匿迹。有学者推测,斜拱是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传统住居中的某种成角度的支撑构件,结合了中原本来的斗拱做法最终形成的。
  33尊彩塑讲述同一故事  走出三圣殿,北望大雄宝殿,整个大殿气势恢宏,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记者登上3.3米高的月台,进入大雄宝殿殿内。该殿面阔40.7米,进深26.8米,是现存辽金时期第三大大雄宝殿。  建立辽金的契丹族与女真族都信奉佛教。对于辽金统治者来说,信奉佛教是吸收汉地文化、统治汉人的工具。记者抬头仰望大雄宝殿那一尊尊面部饱满的庄严法像,33尊金代彩塑讲述着同一个故事,主题正是教化人们“向善”。这也许是当年明英宗给这座国立寺院赐名“善化”的一个缘由吧。  塑像故事围绕“鬼子母”展开。佛经中记载,其前身是牧羊女,一次,她拖着怀孕的身子,随众参加王舍城的庆祝活动,高兴得手舞足蹈,最后堕胎于地,遭到众人厌恶,她在愤恨中发出恶誓:“欲来世生王舍城,尽食人子。”来世,她果然转世王舍城,生五百子女,天天吃王舍城婴儿。后来,她经佛祖说法和训诫,幡然醒悟皈依佛门。在鬼子母塑像的左脚下,有一青面红发小女鬼像,是鬼子母作恶时的形象。匠师别出心裁,以它的矮小凶恶,来衬托其皈依佛门后的善良美丽。  大雄宝殿内,有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所绘佛经壁画190平米,弥足珍贵。东西两侧砖台上,还塑有24尊护法天王像,有的英武魁伟,有的潇洒狂放,有的慈祥含蓄,面容具女真色彩,北方游牧民族的性格,通过这些彩塑生动地展现出来。  一阵凉风,吹来了院子里的花香。记者凝视殿堂里的塑像,那些纹饰细密的衣裙,仿佛要被风吹得飘了起来。  朱弁不屈气节光照千秋  记者在善化寺三圣殿游览,殿堂西侧南边那块名为《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的石碑,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块碑立于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又称为“金碑”,其碑文作者是宋代才子朱弁,故也称《朱弁碑》。碑文记述了善化寺在辽末毁于战火的情况,以及僧人圆满大师重修寺庙的壮举,全文共计1076字,是善化寺仅有的最早的文字资料。碑高4.45米,宽1.28米,用颜体写就,不仅书法雕刻技术极为精湛,而且碑文内容翔实生动,文采飞扬。  朱弁,南宋徽州婺源人(1085-1144年),字少章,号观如居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叔祖父。据《宋史·朱弁传》记载,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悬榜聘使者赴金探听徽宗、钦宗二帝下落。王伦经人推荐,被任为通问使,朱弁自荐为通问副使。第二年正月,王伦、朱弁等冒着风雪,来到金国的西京即大同,面见了金国的权臣粘罕。他们向粘罕痛陈两国开战的弊端,好战的粘罕听不进两人的劝说,并将他们轰了出去。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金人忽然派人传话说,和议可行,应派一人到金国元帅府去接受国书回国。因当时金国只答应一人回国,朱弁毅然对王伦说,我来了以后,本来就准备死了,希望你接受国书回去禀告天子,结成两国之好。  王伦走时,朱弁让王伦留下南宋的官印,并把官印藏在怀中,每天怀揣着官印睡觉,不忘自己的使命。粘罕先是让他当金国的官员,他不肯,接着就断绝了饮食来折磨他。一日,朱弁对南宋被扣留的士大夫说:“我已经选好近郊的一块墓地,如果我死了,就把我埋在那个地方。”后来,朱弁看到回南宋无望,就在当时的大普恩寺办起私塾,吸引金国王公贵族子女前来就学,为传播汉文化做出了贡献。  朱弁被金国扣留西京17年,其中有14年住在大普恩寺。在这14年中,他与大普恩寺的僧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亲自目睹了年过花甲的圆满大师昼夜为修寺操劳的情景,写下了《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的碑文。如今,这块碑已经站立了800多年,堪称善化寺的“镇寺之宝”。  日暮时分,记者走出善化寺,站在山门前的照壁“五龙壁”前回首眺望,夕阳给善化寺的殿顶涂抹上一层金黄,似乎在向气节照耀千秋的朱弁致敬。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