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山西佛教文化观想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13 09:12:23
这段时间,行走在中原腹地山西,在古城和当年汉族王朝的边疆地带,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遗迹。干燥的气候让这里成为地面的文化博物馆。能够留存下来的几乎全部是和佛教文化有关。一路观想所得,略记如下:  一、 文殊与五台  山西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四大佛教名山,我曾经去地藏王菩萨和普贤菩萨道场。文殊菩萨是众菩萨之首,能够来到五台山也是缘份。夕阳落山之时才赶赴山脚,北方的山脉没有那么多秀美,更多的是巍峨
这段时间,行走在中原腹地山西,在古城和当年汉族王朝的边疆地带,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遗迹。干燥的气候让这里成为地面的文化博物馆。能够留存下来的几乎全部是和佛教文化有关。一路观想所得,略记如下:  一、 文殊与五台  山西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四大佛教名山,我曾经去地藏王菩萨和普贤菩萨道场。文殊菩萨是众菩萨之首,能够来到五台山也是缘份。夕阳落山之时才赶赴山脚,北方的山脉没有那么多秀美,更多的是巍峨。单是山并不高,只是五个台顶如佛经所述文殊菩萨讲经之上,自然也成了一处圣地。  顶着皇家寺庙的名头,加上位于京畿,寺庙建筑气度不凡。在菩萨顶可以看到清朝皇帝题词的碑文,以前也看过资料,每次皇帝过来都会赠送大量土地给予寺庙,寺庙也变得非常富

\

有。所以建筑都很大气,在高达六十多米的白塔,还有高大的贴金大殿之类。尽显佛法庄严。由于是文珠道场,所以每一个寺庙都有文珠菩萨大殿。其中在显通寺里还有供那些不太方便五台朝拜的信众去拜的方便文殊,另外在黛螺顶上还有小朝台的方式,让那些没有时间五个台顶都去朝拜的信徒前往拜一拜。  汉藏佛教都在这里的寺庙,所以这里也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喇嘛。这里本来就是蒙汉交界的一些地界。也是文化交融的前沿。行走在黛螺顶的山路上,经常见到一些信众三步一叩首的方式一路前行。记得以前在杭州的虎跑寺看到过一段弘一法师的介绍里讲到,宗教是超越哲学的更高一层次精神状态。人生是很虚无的,在地球的几十亿历史中,人的一生不过是一瞬间。这一瞬间也只是机缘巧合下的特质组合而已。在一本西方哲学的书籍中也讲到人的思维和身体都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与将来人的智慧能够衍生的那些人工智能一样。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生活着,而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和将来。所以对于信仰而言,是一种心灵的安慰。佛教的这种正是如此。  中午时分,游客并没有多少,我在黛螺顶的寺里,跟一个和尚聊了一小会,这里也是修净土宗。对佛教有所了解的知道,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佛说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佛经》,通过此法门修炼,可往生佛国净土,摆脱六道轮回。因为之前看过,如果临去时念佛号,即有佛接引。所以我也是比较迷惑,问了和尚,如果这样,是不是平时不用修炼。和尚说,虽然是这样,但是如果你平时不修不信,到了那个关头,恶魔缠身,哪里还记得起阿弥陀佛啊。又问和尚,佛家讲一切皆空。那世人还在求什么名啊、利啊、财啊等等有何意义?和尚说佛法宣扬是在世的,也是在适应世间的,行方便之法,这里东西也是必须的。  关于世俗之佛法,我在大同的华严寺里听海涛大法师讲经的时候。他也提到了很多人世间的美好追求的东西。我理解是一般的信徒没有这个智慧和耐心去研习佛法中的哲学教义。所以只能以方便之法,尤其是以因果、善恶等简单道理来渡化。这里从历代的佛教经变图和绘画

\

塑像中看到。佛教的传播也只能是根据目标受众的情况来进行调整。这里在后一部分再详细说。  二、 佛教造像与建筑  在山西除了五台山,还有很多佛教相关的建筑和造像。尤其是那些木制建筑,只能用一个词来的形容,“奇妙壮观”。比如有代表性的就是应县木塔、悬空寺以及善化寺和华严寺里的泥木雕像。除了木制的,还就是云冈石窟了。  记得很久以前读大学《魏晋文学史》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就讲到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些建筑以及相关的文化内容都是一笔文化瑰宝。直到今日都令人赞叹不已。  应县木塔是梁思成在1934年,调查大同华严寺和云冈石窟后,和中国营造学社同事在应县偶然发现。而我是从他的《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一书中知道此处。印象深刻,所以不惜绕了几十公里的路,就是为了一睹壮观。纯木制结构,九层高。现在的工艺也是望尘莫及。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佛教文化留给我们最好的遗产。  也许正是由于这里的气候比较干燥才会保持这么久,相知道这座木塔是建于辽金时代,已经过千年,属于木塔中的极品了。  悬空寺同样如此,李白题词“壮观”二字。  寺庙仅仅是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小,但是建筑于绝壁之上,下面用长木柱支撑,鬼斧神工,巧夺天工。虽然现在已经不见僧尼,但是游客不断,走在木板,听到吱吱的声,真是担心会不会突然陷落。相必古人建寺里也是想通过这种近乎奇迹的工程向各路神佛表达一下敬意。有意思的是,这里并不完成是佛教的寺庙,里还有供奉着老子和孔子。属于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这也是对于民间的宗教信仰多样化和世俗化的见证,很多中国人并不清楚什么是佛教什么是道教,只是知道拜得神多了,自然会更好一些,所以见神就拜。也许这也是信仰的一种模式吧。  由于要等飞机航班到上海,所以在大同有多余的一天。正好趁这个机会来看一看市内的寺庙。没有期望的相遇,完全是缘份和惊喜。这个词用于善化寺和华严寺非常合适。中午时走到善化寺,12点钟,几乎没有工作人员和游客,也没有人理你如果拍摄。这是唐代就已经建的古寺。一入寺门的天王像就非常精美。再往两旁的文殊殿和普贤殿里的菩萨造像衣带飘风,很有韵味。这里最为出名的是二十四尊的天王像,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特别是二十四天王像,有男,女,老,少,帝王臣子,活生生呈现在面前。让人赞叹不已。 已经很少有这样古寺和这样的艺术精品,很敬佩大同人,在那些动乱的年代里没有乱来,而不是将这一切都毁灭.  而更为丰富是在华严寺里,在薄伽教藏殿(藏经阁),内三尊大佛。还有诸菩萨造型优美,神态各异工。其中合掌露齿菩萨最为精美,在中国的佛教造像中几乎是见不到露出牙齿的菩萨,但是这尊露出牙齿微笑,下身羊皮短裙,表情生动,实属罕见。而这个藏经阁里也是在殿内设了殿。这种殿中殿和楼阁建造的方式也是在海内外找不到第二家,正所谓是海内孤本,这也是梁思成先生也考证的。这些都辽代造像和建筑。在其它城市里很少见到这种辽时代的作品的。所以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在大同的话,有机会在华严寺内参观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所看以的这种佛塔也是纯木结构,和应县木塔的建造方式一致,只是规格上小一点点。属于第二大的木塔。一座木塔还能够存活千年,只能说这个是一个奇迹。
  在这些寺庙中看到木制结构让我们看到了老祖宗们的精美工艺水准,也看到了宗教的虔诚。相对于这种,历经多个朝代的云冈石窟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宗教的力量。我曾经看到重庆的大足石刻,也在敦煌好好地欣赏过壁画。对于这种佛教文化在世俗化传播过程中的石刻和壁画文化,是佛教留给中国人的伟大财富。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和文化的灿烂光辉。  三、佛教仪式和教化  也许是因缘际会,在大同华严寺正好遇到来自台湾的海涛法师讲经,讲经是佛教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家知道现在的佛经也就是佛的弟子根据佛的口述来编写的,所以在佛经上也会经常有,“如是我闻”这样的字句。而中国古代文字和书籍的传播并不是很广泛,普通的老百姓家里也没有太多佛经,只能在寺庙的藏经阁里才行。所以讲经也是向普通老百姓传播佛法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普通老百姓的文化水平也是很高,所以如果用很高深的佛法来开教的话,估计听不到几句就已经昏昏欲睡了。所以在佛经中也有不少故事,包括一些宗教仪式类的东西,通过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大家明白修佛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具体怎么做。  华严寺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古寺,除了其内有辽金时代的大量精美建筑雕塑之外,其大光明殿前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大法师从殿正门在一帮信众的拥戴下进入到高台上,台下信众芸芸。法相庄严。讲法时,让我想到了盛唐佛法兴盛时玄奘说法的场景,是否如此壮观。  海涛法师主要讲的是佛中的因果,讲了大量佛经中佛所亲历、还有一些普通的人故事,告诉大家一定要深信因果,不要杀生,要素食,才有可能到善道,而不是坠入恶道。包括佛祖本身都是这样,因为动了杀念,也会有一些报应。所以我们所受的苦的果都是因为自身的因所成。  全场齐颂“般若心经”,大家知道,心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本经书,般若心经将大般若经浓缩小到260个字,方便大家理解和背诵。与金刚经等成为中国的佛教徒必修的课程。而且由于是观自在菩萨所讲之法,有大愿力在。当年玄奘西行时,在沙漠断水几日时,据说就是不断地念心经,最后找到一泉得以生还。心经最后一段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非常著名的佛家咒语之一。所以如果大家在外面遇到一些化缘的和尚尼姑,如果他们能够背得出心经来,我觉得施舍几个钱也无所谓。不过如果连心经都不知道,可以百分百判定是假和尚。  虽然在原始的佛教中对一些仪式性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但是到了中国之后,还是增加了不少中国特色。在讲经之后,开始了对饿道的超度仪式。通过请西方诸佛菩萨、善神等,请一些冤魂野鬼。通过施舍的方式(食物、药包)焚烧,将自身的罪恶,自己所造的孽去除。包括亲人的。通过这种方式,斩断恶的因。也不失是宗教的一大功用,让信徒们在心理上非常平和。  最后法会在大家齐颂“阿弥陀佛”法号中结束,阿弥陀佛是未来佛,中国的净土宗就是修往生阿弥陀佛的国土,这是中国的流行的一派佛宗。通过颂佛法,能够摆脱因果,断六道轮回。  海涛法师说,我们的人的身体,也是四大因缘际会形成的,在这个时间、地点大家聚在一起,同样是这种业力使然。而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只是这一刻发生,所以过去了,未发生的都是如此。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些,这个世界形成、人类的产生,这些几千年人类社会,普通的一个人也只是几十年的寿命。人的生、老、病、死这些基本的问题,人类一个也没有办法解决。而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的问题,也是无从解答。哲学让我们去思考这个现实的社会,而宗教则是让我们去判定一个未知的世界,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也有人说, 宗教是超越哲学的第三层的精神层面。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在世俗的宗教中, 大家多数是求财、求官求一切物质的东西,但是宗教的本意去是让大家不要去在意这些东西。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其实真正的因果也不是自己烧几柱香,做几个法会就能解决的,关键还是在自己的心灵。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所以如果要进行解释的话,只能说,宗教的本身也分为几个功用,包括一些安慰世人的作用,这些世人想现世得到安稳,下世继续在善道里快乐。所以会求佛法达到如是。如果真正修佛的人,想的就是跳出六道轮回,声闻,缘觉,至少证一个阿罗汉。再修菩萨,成佛之道。宗教也是非常强大的一种力量,影响着这个世界和每个人的生活。  2011年9月动笔于上海  10月结于佛山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成语名称以碫投卵成语拼音yǐ duàn tóu luǎn...

1997年5月2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2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23日...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