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山西晋城寺庙观庵一览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13 09:13:09
山西晋城寺庙观庵一览  青莲寺 建于唐至清,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摩崖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题记。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分古寺、新寺两处,相距约五百米,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两米,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两寺依山就势,殿宇楼阁,栉次鳞比;经堂僧舍,错落有致。  古寺初 建于北齐天宝年问(公元550—5

山西晋城寺庙观庵一览  青莲寺 建于唐至清,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摩崖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题记。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分古寺、新寺两处,相距约五百米,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两米,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两寺依山就势,殿宇楼阁,栉次鳞比;经堂僧舍,错落有致。  古寺初 建于北齐天宝年问(公元550—559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要建筑有正殿、南殿。正殿内佛坛宽大,建筑除留有少量宋代遗构外,已被后人修补得面目全非,殿内所存唐代彩塑6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些塑像面容丰满,肌肉健美,身式微曲,姿态自然,皆与唐塑风格一致。南殿彩塑12尊,风格上沿袭唐风,注重写实,生动传情。唐碑《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碑首佛殿图一幅,是已发现的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实证资料。南殿面阔三间,内置彩塑十二尊,其中佛坛前部五尊为宋塑。居中为结踟趺坐于莲台的释迦佛,两侧为侍胁文殊、普贤二菩萨及迦叶、阿难两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袭唐风。碑首线刻弥勒佛殿图(亦称弥勒讲经图):它所显示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门、围廊、讲坛、佛殿莫不具备,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最好资料。北大殿有文殊、普贤、释迦等唐代塑像,为寺中珍品。  新寺 创建于隋代,原为慧远禅师说法道场,宋以后为天台宗道场。寺分三院,一院为藏经楼,二院为大佛殿,三院为大雄殿。寺院中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经堂、僧舍,高低错落、左右对称,掩映在幽静雅洁的环境中。二院大佛殿、罗汉楼、地藏楼有宋代彩塑37尊及500罗汉名号。释迦殿古仆大方、雄伟壮观,悬檐歇山顶,头拱肥硕、飞檐凌空,当为宋代所建。殿内塑释迦佛本尊坐像及文殊、普贤二弟子,东西配殿上各塑广法天尊,十六罗汉 和地藏王、十殿阎王像,个个威严肃 穆、栩栩如生。虽然庙堂殿宇中有的局 部破损,但仍不失为一处较为完整的 庙宇。  府城玉皇庙 位于晋城市区 13公里的泽州县府城村北山岗上,居高临下、气势轩昂,建于宋至清。是古泽州规模最大、影口向最广的道教庙宇。该庙创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庙分三进,头道山门、二道山门、诸神享亭、玉皇殿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2米,计有殿宇楼亭110间,占地面积3520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山门造型为单檐悬山顶,琉璃装饰,与钟鼓楼顶上琉璃孔雀兰构件相互增辉,十分鲜艳。享亭单檐歇山顶,斗拱出现龙头象鼻,有侧角升起。诸神殿居于中院正中,木构楼阁,面阔三问,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古雅朴实,塑有成汤像。东西配殿有东岳、三王塑像。东西两侧分别为药王殿、五道殿、高祺祠,内塑药王、五道将军、文王夫妇。南殿,西为地藏菩萨殿,内塑十殿阎君;东为六瘟殿,内塑六瘟神像。后院大殿为玉皇殿,单檐歇山项,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板门直棂窗。窗台下垫角为水磨石,浮雕花鸟。檐柱柱础为覆盆莲花,柱为圆木,上有卷刹,侧角升起,斗拱为真昂四铺作。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美观,雕刻精细,显示了宋代庙宇建筑的独有风格和泽州先民的艺术才华。正殿

\

内塑有玉皇大帝、普天星君。左右偏殿分别为三垣、四圣塑像。东西廊房为九聡星、六太尉和十二辰、二十八宿塑像。在这个雕塑群中,从天皇、地皇、人皇到神、鬼、人;从风伯、雨师、种桑、养蚕到文贞、武道、中王、马祖;从高祺奶奶求子保婴到华佗、扁鹊劝善送瘟。举凡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神仙世界中有所反映。道教世界中的诸神生灵都以泥塑的形式艺术地展现于世人面前。在玉皇庙的雕塑中,成就是最高的为我国元代艺术大师刘銮塑的二十八宿,为海内外孤品。  小南村二仙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城市市区东12公里处泽州县金村镇小南村北,创建于宋大观年间(1107—1110),为两进院落。庙前山门已毁,现仅存后院正殿、耳殿、香亭、配殿等。现存正殿3间见方,用材硕大,斗拱分布疏朗。殿内塑像,是晋东南仅存的乐氏二仙塑像,与大殿为同时代作品。塑像共6尊,除二仙真人外,另有侍女4尊。所塑人物体态端庄,眉清目秀,为宋塑之佳作。殿内天宫楼阁,由三个单体建筑和一个单棋廊桥组成。斗棋柱枋、构栏门窗、脊与吻兽皆木制而成,是极为精巧的宋代建筑模式。二仙金妆塑像端坐在玲珑剔透的木雕精制的龛阁中。大殿檐下有宋大观年间的创建碑。庙院占地面1232平方米。二仙庙又称真泽宫等,主祀传说由民女成仙的乐氏姐妹,参看历史传说《乐氏女成仙》。  陵川北吉祥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西隅。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宋、元、明、清历代重修。  陵川南吉祥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西20公里的礼义镇平川村,唐贞观年间(627—649)奉敕建造。原在宋家川,宋天圣年间迁此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葺。  高平开化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陈岖镇舍利山腰,寺周松柏茂密,路转峰回,楼台殿阁与山冈泉溪相映,为太行山著名古刹之一。该寺坐北面南,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初名清凉寺。北宋熙宁六年(1073)建大雄宝殿后

\

,改名开化禅院,亦称开化寺。  米山定林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东南5公里米山镇北的七佛山南麓。原名永德寺。因寺侧有定林泉,得名定林寺。  礼义崔府君庙 又名显应王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东北15公里礼义镇东北山岗上,为我国现存少有的汉唐台式建筑。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重修,明清各代皆有修缮。  高平崇明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城东南7.5公里的圣佛山东麓,俗称狼谷寺。现存山门、钟鼓楼、中佛殿、后殿及两庑。为两进院落。据寺内现存宋淳化二年(991)碑文记载,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5)。  梁泉龙岩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西南40公里的梁泉村西,坐北向南,为两进院落,存房20余间,过殿面阔、进深各2间。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寺的前身原为龙泉寺,初创于唐总章二年(669),金天会七年(1129)始建过殿,金大定三年(1163)奉诏改今名。  西溪二仙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庙头村,创建于唐乾宁年间(894—897),宋:崇宁年间加封真泽宫。  小会岭二仙庙 明清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西17.5公里的小会岭(古称分神岭)。  冶底岱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城市市区西南15公里的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西,俗称西庙。创建于宋元丰三年(1080)。  高平游仙寺 亦称慈救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南10公里宰李村西的游仙山麓,因山而得名。  高都东岳庙 俗称东大寺。位于晋城市区东北18公里的泽州县高都镇东北隅。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郜崇寿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城市区东北18公里的泽州县巴公镇西郜村东。始建于北魏,唐开元七年(719)重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今名。  周村东岳庙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城市区西30公里的泽州县周村镇。创建年代不详。  府城关帝庙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城市区东北13公里处的府城村东,创建于南宋庆元元年(1195),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院分四进,共有古建l60余间。  高平金峰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西500米的金峰山,坐西向东,依山势而建,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金、明、清建筑。  高平清梦观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西北1.25公里陈岖镇铁炉村。宋景定六年(1261)创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及清道光四年(1824)修缮,为元、明、清建筑。  大周资圣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西南15公里的大周村中,寺内古树葱郁,殿宇巍峨壮丽。该寺创建年代不详,明正德元年(1506)重修。  伯方仙翁庙 亦称纯阳宫。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西北8公里寺庄镇伯方村。创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十七年(1538)大修。  团池清化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东北10公里神农镇团池村中,相传为唐代创建。现存为宋、元、明、清建筑。  赤祥嘉祥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北10公里三甲镇赤祥村西,五代后周文顺年间(951—953)创建。现存为元、明、清建筑。  润城东岳庙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东13公里的润城村。始建于宋代。  北留海会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北留镇大桥村西。创建于唐乾宁元年(1894),初名郭峪院,后扩建,昭宗时赐名龙泉禅院,金大定寺僧重修后更名海会寺。现存3组建筑,即正院、僧院、塔院,总面积为17280平方米。  阳城寿圣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城西北20公里阳陵村。建于五代后唐,原名福庆院。宋改为泅州院,真宗在位时毁弃。宋天禧年间(1017—1021)僧人法澄等重建,治平四年(1067)赐额为“寿圣禅院”。  屯城东岳庙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东约15公里的屯城村卧虎山脚下。庙内殿宇房舍近40间,除大殿为金代建筑物外,其余多为明代建筑。  阳城开福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城内,创建于北齐天保四年(553),旧名文殊寺,金大定中(1161—1289)改名福严寺,明洪武初改名开福寺。  阳城孔圣庙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城东南隅,创建于宋,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98)大成殿灾毁。道光十九年(1839),大成殿扩为5间,增修崇圣祠东西庑、戟门等。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二进院落。前院有棂星门(现已不存)、泮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后院有大成殿和东西庑。主体建筑大成殿,重檐歇山顶,施琉璃瓦脊。现为阳城县文博馆馆址。该馆藏文物5000多件,有远古时期的动植物化石,有铜铸佛像、琉璃器皿、陶瓷制品等。尤以碑碣石刻、名人字画为最。康熙帝御书《云栖遇雨》诗碑及明代书画家文征明草书石刻堪称精品。明代肖像画家曾鲸的《张慎言画像》,董其昌的行书条幅,解缙的字屏,“扬州八怪”中金农、罗聘、郑板桥的花卉条幅,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陵川崇安寺 俗称凌烟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西北隅之卧龙岗。创建年代无考,唐初名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赐名“崇安寺”,沿袭至今。现存规模为明代重修后形成。明洪武年间(1368—1398),即在该寺设僧会司(管理佛教僧众的机构)。现存两进院落。寺前有两层平台,第2层平台之上为山门,是古代陵川境内规模最大的楼阁式建筑。山门两侧为钟鼓二楼,其间夹掖门二。钟楼二楼均为重檐歇山顶,脊饰琉璃,顶复布瓦,檐部为琉璃剪边。钟楼内现悬挂宋崇宁元年(1102)所铸铁钟一个,高约2米,直径为1.6米,形制古朴。两院落之间为过殿,面阔5间,进深6椽,单檐歇山顶,为明代建筑。过殿两侧,原有东西二插花楼,东楼于20世纪40年代毁于战火,现仅存西楼,亦为楼阁式建筑。后院正殿为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8椽,单檐悬项,亦为明代建筑。后院各有东西配殿7间,两厢各有东西配殿11间,为清代翻修之物。崇安寺山门,也称古陵楼。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屋顶装饰全部用琉璃构件。上檐正中。悬挂牌匾一块,书“古陵楼”三个大字。另有牌匾4块,书“行山钟秀”四个大字。山门明间为一石质门框,上刻北宋嘉祜辛丑年(1061)题记,当为宋代原构件。二楼之外出乎座,形成围廊。围廊上为一塔,上檐与平座之下,使用7铺作斗棋,下檐使用5铺作斗棋。所有斗棋的蚂蚱头上,多刻龙头、象鼻,体现了明清建筑的重要特征。  郭南崔府君庙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沁水县城东50公里嘉丰镇郭南村。据明嘉靖七年(1528)《郭壁府君庙重修记》、万历四年(1576)《重修府君神祠记》记载,创建于宋元丰八年(1085),重修于金元及明永乐、成化、正德年间。现存正殿、舞楼为金元时建筑。  西李门二仙庙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东10.5公里处西李门村南的二仙岭上。创建于金代。明清均有重修。  陟椒三教堂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泽州县李寨乡陟椒村,距晋城市市区30公里。创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  南庄大乘寺 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泽州县巴公镇南庄村,距晋城市市区25公里。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辛壁太平观 又名成汤庙。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泽州县东沟镇辛壁村,距晋城市市区20公里。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弘治、万历年问增修,清康熙、嘉庆年间重修。  董峰万寿宫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原村乡上董峰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明、清时重修。  米山铁佛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米山镇米山村。创建于金代,因铸有铁佛而得名。现存有金、明、清建筑,坐北朝南,山门东开,中轴线上铁佛殿为正殿,金代建筑。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营成汤庙 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平市西南10公里马村镇康营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  下交汤帝庙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东南约12.5公里下交村北高阜上,建于金大安二年(1201)。现存殿宇为明、清建筑。  山头水草庙 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阳城县东北2公里处的山头村北。  寺润三教堂 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西20公里的杨村乡寺润村北。亦名三教圣庙,为崇祀儒、释、道三教创始人而立。金代建筑。  郊底白玉宫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3.15公里的郊底村西。创建年代不详。  陵川奎星楼 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东关。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  南神头二仙庙 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东南13公里的石圪峦村北。为一进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创建年代无考,清康熙、道光年间修葺。  石掌玉皇庙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东南10公里的潞城镇石掌村西,基本保留金代建筑特征。  上阁龙岩寺 位于沁水县城西35公里中村镇上阁村南50米处,为金代建筑。为一进院,有山门、正殿、东西垛殿、东西配殿,坐北朝南,总体布局呈长方形。为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郎村圣天寺 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沁水县城东35公里郑庄镇东郎村北。创建于唐,重修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  蒲泓福胜寺 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沁水县城西30里中村蒲泓村东隅。创自宋治平年间(1064—1067),现为元、明建筑。  沁水玉帝庙 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沁水县城城内西街,俗名“西关庙”,刨建于元代,明、清屡次修葺。坐北朝南,为两进院。该庙为沁水县博物馆馆址。  坛岭头岱庙 位于泽州县北义城乡坛岭头村。坐北向南,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修。  望城头开元宫 在晋城市市区西南35公里的泽州县李寨乡城头村。系上党梆子艺人,于道光四年(1824)建筑的敬奉梨园始祖唐明皇之庙。为梨园始祖建庙,在上党地区只此一处。  清震观舞乐楼 位于晋城市市区25公里的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系明代建筑,仍存金元遗风。现为泽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山娲皇窟 位于晋城市区东约20公里的浮山北端的麽儿山上,两山间的峡谷地带崖头有凿山取石之痕。相传此地为女娲炼石补天处。山的左崖上书“女娲氏炼石处”,右崖上刻“层峦耸翠”,均系古代名士之作。《泽州府志·山川》载:“县东南35里,插入天汉,高若浮云,形家谓为天马,上有伏羲庙,经谷有娲皇窟,相传炼石补天处”,即指此。半山腰上有200平方米的平台,后侧石壁上有娲皇窟和三清洞,均系天然石洞。洞内分别供奉有女娲氏及侍女像和道教神灵像。其中,三清洞内壁还有高大的树干化石,洞外有石碑数十通,详细记述着宋、元、明、清各代重建庙宇的情况。娲皇窟相传为娲皇氏炼石补天时的栖息之所。三清洞内供有道教的最高神灵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丹河如带,傍山而过,秀峰如屏,灌木密布,游人站立平台,可欣赏太行雄姿美景。  南连氏碧落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泽州县境内创建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名声最为显赫的寺院之一。位于晋城市市区西北约7.5公里处的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该寺初创于北朝时期,时称“圣佛院”,其后经过多次鼎新扩建,至隋唐时颇具规模,更名为“碧落寺”。碧落寺现存文物丰富,有北齐石窟一座、唐代石窟两座、唐代及武周石龛十余处,明代古桥两座,北魏至民国历代摩崖题记、碑刻百余方。  东四义圣临庵 位于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建筑年代不详,《凤台县志》云,此庵“有断石幢,上刻佛像,系唐宣宗大中年”。后周世宗柴荣曾到此,故名“圣临庵”。  东四义清震观 位于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始建年代不详。  横河千峰寺 位于阳城县城西南45公里横河乡盘亭山东南山谷中。寺深藏于诸峰异峦间,故名。建于五代后唐天成元年(936)。历代重修,为砖石结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川开明寺 位于阳城县城东北18公里润城镇望川村西南的蜘蛛山西坳,坐北向南,为两个并列的砖石结构四合院,寺内有大小碑碣11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村石圣寺 位于沁水城西张村。始建于金代,今存为明、清重修。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石圣寺碑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村西寺 位于沁水城西中村。依山而建,第二院最高。有正殿、配殿、看台、两廊、南殿等,始建年代不详。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关帝庙 位于阳城县城东关,坐北向南。经历代修葺,规模逐渐扩大,今存古建筑为清代遗物。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沁水文庙 位于沁水县城西关。创建于宋,元末毁于兵,明、清重修。今仅存大成殿,面阔5间,长16.4米。1982年,由省古建筑保护所和县财政拨款重修。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积善昭庆院 位于陵川县城西南35公里积善村。始建年代不详,据碑石记载,隋代已有,名“古禅寺”。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建。今存多为明、清建筑。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山崇福寺 位于陵川县城西南25公里后山村猴子山南麓,古称万宁禅院。创修年代无可考,元代毁于兵燹。明正统年间(1436—1449)重修。明成化十六年(1480),敕赐为崇福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安惠济寺 位于沁水县城东武安村。为两进院,有山门、东西配殿、过殿、正殿。过殿建于月台之上。创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年间住持僧洪净募化重修。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庄葆和观 位于沁水县潘庄村。创建于金,明重修。有正殿、乐楼、东西配房。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谷口骷髅庙 位于高平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谷口旧称“杀谷”,为战国时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之处。该庙始建于唐,历代均有修葺。今存为明、清建筑。有山门(上为舞楼),正殿、东西耳楼、配殿等。建筑保存完好,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