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 铁佛慈悲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14 09:11:02
几年前初到临汾,就听说临汾城的铁佛寺里,供奉着一尊十余吨重的巨大佛头,佛头上还盖着一尊金顶宝塔。之后方知,位于市区鼓楼南大街西侧,毗邻山西师范大学的铁佛寺原名大云寺,始创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发生著名的平阳八级大地震,铁佛寺遭到严重毁坏,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寺院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顶宝塔、藏经阁及
几年前初到临汾,就听说临汾城的铁佛寺里,供奉着一尊十余吨重的巨大佛头,佛头上还盖着一尊金顶宝塔。之后方知,位于市区鼓楼南大街西侧,毗邻山西师范大学的铁佛寺原名大云寺,始创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发生著名的平阳八级大地震,铁佛寺遭到严重毁坏,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寺院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顶宝塔、藏经阁及南北配殿、南北厢房等,均为清代以后建筑。2006年5月,铁佛寺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30日,刚刚下过一场暴雨,炽热的临汾城有了些许凉意,记者步行前往铁佛寺探访。
  变成过厅的天王殿  沿贡院路西行,至山西师范大学大门,沿大学院墙右拐向北一百多米,然后左拐再向西一百多米,面前豁然出现一座高大的古代建筑。气势恢弘的山门,中开劵门,两侧各配一个边门,红墙绿瓦配上山门两侧的石狮,让这座佛教古刹多了几分威严之气。从山门外抬头看,高大的镶琉璃佛塔就耸

\

立在庙中,这就是铁佛寺了。  铁佛寺修建在一个高大的台基上,一度是古临汾城最高的建筑物,如今四周虽然盖起了高楼,但气势依然。铁佛寺沿袭了唐以来寺庙建筑的固有特点,前后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由山门和天王殿构成。山门上方镶嵌“临汾市博物馆”牌匾,拾级而上,又看到门洞上方还挂着一方“大云寺”牌匾。天王殿其实已经有名无实,不但没有供奉任何神像,甚至连前后墙都不见了踪迹,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个过厅。院子里有两棵参天古树,树下有石凳,附近的居民夏天都爱到这里乘凉。  院子两侧各有一个小二楼偏院,博物馆的办公室就在这两座小楼里,铁佛寺的一切事务目前暂由博物馆代管。敲开办公室大门,记者找到了博物馆办公室主任赵军芳,问及天王殿,赵军芳介绍:“早在民国时期的1918年,这里就曾被当时刚成立的临汾师范学校占据,学校对此处进行了很大的改动,铁佛寺原有的大部分建筑都改变了用途,大雄宝殿、藏经阁、南北配殿和南北厢房成了教室和宿舍,大殿内供奉的塑像、壁画也不知所终。”如今的铁佛寺,保存最好的就只有金顶宝塔,其余建筑早成了收藏室、展览室,经常有各种书画、摄影展在这里举办。  穿过过厅,进入第二进院落,这进院落由大雄宝殿和东西配殿构成。正如赵军芳所说,大雄宝殿内除了现今的展览品,原有塑像等都已荡然无存。而东西配殿,连门窗都改成了民国时期特有的大格玻璃扇门窗,已没有原先寺庙的味道。
  风磨铜塔顶金光闪闪  从大雄宝殿两侧的垂花门,进到铁佛寺的最后一进院落,也是铁佛寺最重要的一进院落——“塔院”。塔院由金顶宝塔、南北厢房、藏经阁组成。  一进院,记者最先被吸引的是随风传来的清脆的“叮当”声,那是金顶宝塔四角挑檐上挂着的铜铃正随风摇摆。微风低吟,宝铎和鸣,仿佛在向人讲述着这座古老佛塔的故事。  砖塔为方形,六层,全部由水磨青砖砌成,一层到五层为四方形,第六层为八角形,总高约30米。宝塔顶部为八角攒尖顶,当心围砖脊一周,下设琉璃仰莲平台,莲瓣三层,上有刹座,覆钵、项轮和宝珠。塔顶端鎏金宝珠,金光闪闪。据赵军芳讲,2004年,文物部门曾对金顶宝塔组织过一次修缮,当时在将金顶取下重新鎏金时,在金顶下方发现了一本保存完好的清代康熙年间的《金刚经》,根据经书上的记载,金顶和这本金刚经都是清代重修佛塔时安放上去的,也就是说,这个“金顶”在塔上存在了300多年。  关于这个金顶,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原先塔刚刚修好的时候,上面的顶是黄金铸成,金光四射,分外惹人注目,“金顶宝塔”的名字由此而来。然而有一天夜里,金顶不翼而飞,被换成了铜顶,而且铜顶也没有被放正,成了倾斜的。由于宝塔一层以上全为实心,人无法登上塔顶,所以金顶如何换成了铜顶也就成了一个谜。赵军芳告诉记者,其实这个铜顶并非什么金顶,而是由一种品质优良的风磨铜铸造而成,几百年来,历经风吹雨打,不仅不锈不蚀,经历风雨越多反而越光芒耀眼。  赵军芳说,那次修缮进入尾声的5月8日农历四月初一傍晚7时许,从佛塔金顶位置突然冒出一股青烟,扶摇直上一米多高,久久不散,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当时许多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参与修缮佛塔的工人都看到了这一奇观。对铁佛寺,临汾县志上记载着一句话:“塔顶常有光,传有舍利子云”,这说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类似情况,但到现在也没人能解释这一奇观的成因。  美轮美奂的琉璃壁画  宝塔底层长宽各12米,塔身离地面膝高位置,刻有束腰式肩雕,间柱中雕有突起的龙、虎、兔、麒麟、奔马及花卉瓜果等图案,雕工细致,栩栩如生。底层每面砌依柱4根,分作3间。二层以上无依柱,实为1间,并且四面皆作束腰须弥座,在塔身四壁向内雕砌,构造别具一格。  从第二层开始,塔身急剧收缩,一直至第五层,六层变为八角形。说起塔的层次,赵军芳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佛塔的层高一般都为奇数,但金顶宝塔却是六层,比较罕见。不过,有专家解释,金顶宝塔一层中空,内供巨大的铁铸佛头,所以这一层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到佛塔内,只能算成是佛塔的塔基。这样算的话,金顶宝塔应该为五层。  宝塔二层以上,塔身四周镶有金碧辉煌的琉璃浮雕,上下共64块。第六层顶层的八个方向分别按八卦方位分别镶嵌着“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个琉璃制成的八卦符号。  按照一般习俗,在道家建筑中,使用八卦方位符号的比较多,而在一座佛塔上镶嵌如此明显的道教符号,并不多见。对这一特点,赵军芳解释说,“因为金顶宝塔是在被地震摧毁后,于清代康熙年间重修的,清代宗教建筑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佛儒道三教合一,琉璃八卦符号就是这一特点在金顶宝塔上的具体体现。”  宝塔从第二层至第六层,塔的每层四面共镶嵌了黄绿相间的琉璃浮雕58幅,均为阳城著名琉璃高手乔氏烧造。赵军芳告诉记者,专家对佛塔的琉璃壁画作过评价,绝对算是清代中期琉璃作品的上乘之作。琉璃壁画内容全部为佛教故事,其中的仙佛、菩萨、罗汉、弟子及佛传故事中的人物、花卉、草木,造型刚劲,形神具备,气韵生动,都是极其珍贵的艺术杰作。另外,每层塔檐的围脊均铺设黄绿色琉璃瓦,构栏望柱,飞檐、脊兽、饰件亦全为琉璃制成,更为宝塔增添了辉煌气势。  镇寺之宝铁佛头15吨重  金顶宝塔的一层,就是铁佛寺的镇寺之宝——铸铁佛头了。铁佛寺之名,正由它而来。  佛头生铁铸造而成,高6.8米,宽3.8米,周长16米,重15吨。头像外面披麻灰,还加了彩绘、贴金。因当地传说抚摸佛头会给人带来好运,所以佛头人手能触及的地方,被摸得油光发亮。佛头内部中空,后部有一方孔,用以存放经书。从孔内查看,整个佛头由300多块长宽各约50厘米、厚约6至10厘米的生铁铸接起来,佛头顶部还有铸造时留下的范孔。  铁佛面朝塔外,整个面部五官端正,比例适当,脸颊丰满,眉骨隆起,额高鬓宽。近距离观看,佛头双目凝视,螺发满头,两耳垂肩,嘴唇微闭,端庄慈祥。赵军芳介绍说,从佛头的雕塑造诣上说,即继承了北魏造像的传统手法,又融会了南北朝雕塑艺术的特点。  谈到铁佛头的具体铸造时间,赵军芳说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但多年来通过对《平阳府志》《临汾县志》等史书的研究,这个佛头在铁佛寺创建之时就已经存在了。同时根据铁佛头造像风格,有专家推断铸造时间是在建庙时的唐贞观年间。在1300多年前的唐初,能用15吨重的生铁一次性铸造成如此形神皆备的佛头,足以体现当时铸造者高超的铸造工艺和过人的胆识气魄,以及当时冶炼铸造业的发达程度。  佛塔内部的大部分空间被佛头占据,周围只留两人并排通过的空间。佛头顶部与佛塔紧紧连接,佛头与周

\

围墙壁支柱托起了整个佛塔,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赵军芳告诉记者,虽说佛塔为实心不可登临,但是据探测发现,佛塔内并非全部实心,而是每层都留有不少孔道,以此来减轻佛塔自身重量,减轻塔基的压力。塔门内两侧墙壁上各嵌有一方重修大云寺碑铭,记载了清代临汾发生大地震和重修寺庙的情况,碑文内容有“康熙34年(注:1695年)夏4月6日戊时晚9时忽遭震变之灾,寺庙倾塌,民舍无存,压伤男女不可胜数,地声如雷,经年不息”等内容,是难得的珍贵历史资料。  说起铁佛寺为何只有佛头没有佛身,赵军芳说,铁佛寺历经沧桑劫难,资料很少,倒是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佛头的传说。传说唐三奘从西天取经回来,大兴佛教。有人在京城附近塑了一尊泥身铁头的佛像。一天,雄威有灵的大佛闭目养神,不觉打起盹儿来,猛然头一闪,沉重的铁头竟闪落到黄河东岸平阳城内的高地上,后来人们就在佛头落地的地方修了寺和塔,将佛头供奉在了里面。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成语名称以简驭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成语名称以瞽引瞽成语拼音yǐ gǔ yǐn gǔ成语...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成语名称以筦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