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再谈《西游记》的文学性质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22-10-20 11:08:12
再谈《西游记》的文学性质再谈《西游记》的文学性质 ---致竺洪波先生
再谈《西游记》的文学性质

再谈《西游记》的文学性质
---致竺洪波先生

张天龙

读罢竺洪波先生《西游记文化研究的总结与反思》一文,神思荡漾,意犹未尽。不揣冒昧,致文如下:

一、复讔即知音

竺先生文中提出:“《西游记》有论者提出原罪说,也即将功赎罪说。认为唐僧等人在开启取经征途前就已先验地犯有原罪,九九八十一难就是消业赎罪的过程。具体说,唐僧为不听如来说法的罪过赎罪,孙悟空为大闹天宫的弥天大罪赎罪,猪八戒为调戏嫦娥的流氓行径赎罪,沙僧为蟠桃会失手打碎琉璃盏的罪过赎罪。据此,《西游记》的原型模式可概括为:犯罪--赎罪--解脱。
据愚所见,此系外行人语,不足为论。
上述竺文,具在《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我以为:其每回皆依隐语“无中养就儿”谐音构思,连续不断,故名之曰复讔连珠法;其每回皆以中药名称、词曲牌名为谐词构思,连续不断,故名之曰谐隐连珠法。第八回之隐语谐变即“忤中仰救儿”;词曲牌名即“征召”。

竺先生指出,作为原型模式和原始意向,相对于西天取经的情节框架,都是一种隐含的内结构,一种“看不见的文化逻辑”。如果这种显在和隐性的“双质结构”--现代西方文论称为“复调和声结构”--的阐释合乎事实,那么,《西游记》将具备前所未有的艺术创造的“先锋性”,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价值和地位都须重新评定。
事实确实如此,乡下人谓之听话听音,文化人谓之知音。《西游记》中每回都是“无中养就儿”的谐音。这对我们考察吴承恩是否是其著者提供了捷径。例如:《吴承恩诗文集》中的《百字令 地雄淮楚》、《百字令 长淮南北》(原文略)等等均可为明证。吴承恩子凤毛早逝,“无中养就儿”正是其孤苦终老的窘境。其他《西游记》“待定著者”或许未有如此的巧合,这对否吴派大约是致命的,由此,李安纲先生、胡义成先生或可休矣。


二、神话与童话


竺先生指出,《西游记》是再生型神话,继承了中国远古神话的形式,在艺术精神上则虽有相通相关联的线索可寻,但已发生质变,它非是朦胧的原始思维的产物,而是自觉的艺术思维的结晶。
再生型神话不是神话,如同华裔不是华人。《西游记》开篇类于启母石传说。细观之,确为隐语“无中养就儿”之复讔。其文字不变处有五:㈠石猴出世;㈡玉帝金星之谋;㈢江流儿抚养;㈣红孩儿自述生平;㈤佛祖纳财。文字变化者越200处,略举三例:大闹龙宫即“无中攘就儿”、大闹地府即“牾中攘救儿”、大闹天宫即“忤中攘厩儿”。贯全篇而连续,未尝须臾离也。故此,其文确为隐语之复讔也!

任万语千言、汗牛充栋以神话、童话论《西游记》者,其结果均不能解释《西游记》中金丹诗的奥妙。显然,回避不是智慧。中国的金丹诗都是隐语的性质!隐语,讔也!《文心雕龙》云:“状溢目前谓之秀。”我们就把这种状溢目前的金丹诗(以及目录)就称之谓“讔秀”。这些金丹诗位置在故事情节之外,是“义生文外”的言外之意,是“文外之重旨”。用神话、童话谈《西游记》的结果,就必然会割裂了讔秀与文章的联系!从而得出片面的结论。
说《西游记》是童话。试问:哪个儿童会看这种讔秀?哪个儿童会懂这种讔秀?著者精心制作的这些讔秀金丹诗,难道儿童是阅读受众吗?很显然,《西游记》不是儿童文学!

我深信不论争论时间多久,用怎样的“新神话”、“大童话”概念都解答不好《西游记》的文学性质问题。那么,关于《西游记》的神话与童话问题,该怎样看待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打个比方说:锋利的宝剑是由科学的铜、锡、铅的配比熔铸合成的,而绝对不能描述成铜、锡、铅就是锋利的宝剑。请看如下的两组谐词:
㈠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㈡石猴子、红孩儿
第一组谐词的原属性为词曲牌名称,第二组谐词的原属性为中药名称。而第一组谐词表现的人物特征就可以创作神话小说,第二组谐词表现的人物特征就可以创作童话小说。
因此,这个问题的科学描述应该是这样的:在《西游记》文艺创作中,其谐词创作元素的选取涵容了神话与童话的人物特征。基于此,其文学创作内容也交融了神话与童话的情节特色。
中野美代子先生曾说:“《西游记》的故事‘文法’理论化是今后的重要课题,只有成功地完成理论化的研究,才真正可以说读懂了《西游记》。”我想,也只有在“文法”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了解神话与童话问题的真谛吧。



三、贯一的价值


李安纲先生,字贯一。贯一是李安纲先生的字。
最近,李先生把网络个人简介中“字贯一”的字样删去了。如此则殊为可惜,贯一的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李先生的研究秉承陈士斌、刘一明、黄周星一脉,依隐语而入金丹。又找到了更多的文化原型,实是令人称道的。清代以来,道家对《西游记》的批注现象是始终一贯的,道长们用来阐释金丹,弘扬教化。由于其弘道的宗旨,道长们的批注刻意规避了谐词的解读,因此,他们的批注弱化了《西游记》的文学特征。我们只有看到谐词,明瞭谐词、隐语共同参与了《西游记》的文艺创作,我们才能彻底跳出《西游记》是“证道书”的窠臼。

针对李先生《美猴王与十二璧卦》一文的疏漏,我在《回互连珠法》一文中提出《西游记》的第三种构思法--回互连珠法,即以某二个(或更多)纯卦对应的若干物象参与文艺创作,并以这二个纯卦构成重卦的运势暗合文中人物的命运。
复讔连珠法、谐隐连珠法、回互连珠法它们三位一体、一以贯之,共同构成了谐讔复合构思法。这种复合构思法显然迥异于传统古典文学表现方法。谐讔复合构思法虽只三分,然而,取胜于构思元素繁多,统御经略得当,故能成就奇文。
《文心雕龙》云:“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就是说:面对大量的创作元素,中心一贯就是拯救杂乱的药方,中心一贯就可以补益创作者的精神能力。可见“贯一”对于创作者的重要性!

《西游记》著者的想象力不是毫无规律、漫无涯际的。谐讔复合构思正是这种想象力的规律!谐讔复合构思是先进的文学生产力。在复讔创作中,对原有隐语的附会就成为了创作的必然,附会一词要放到传统文艺理论中去理解,附会并非贬义!
李先生发现的《八十一难原型》继承、发展了传统的金丹隐语派,不能遽然抹煞。这种大致连续的、有规律的文化现象为隐语再创作提供了新的解读,是文艺创作学有益的成分,其价值难以替代。


四、结语

文以载道。《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小说,佛家观之乃解脱之道,道家观之乃金丹之道,儒家观之乃仁义之道。然,依古典文艺理论观之确为“谐讔、通变”之道。孰执八十万字而为童稚戏谑、搏髀忭笑哉?《西游记》是“谐讔、通变”之后的文学结晶,是中国文学史上谐讔文艺的最高峰。
钱钟书先生说:“《西游记》比《红楼梦》更伟大!”对比《文心雕龙》中复隐、谐讔、隐秀的概念。当我们见到《西游记》中发展变化了的复讔、谐隐、讔秀。我们不能不惊叹于著者进步的创作理念。

吴承恩云:“男儿不艺则已矣,艺则须高天下人。”我想,其旨必在于此!这也就是钱钟书先生作出“更伟大”评断的原因吧!

致书潦草,敬希方正!

2016.12.16


参考文献
西游记文化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竺洪波
西游记四百年学术史 竺洪波
吴承恩诗文集 刘修业
李安纲批评西游记 李安纲
西游记的秘密 中野美代子
回互连珠法内义 张天龙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5日...

1997年4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6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6日...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8日出...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