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全诗赏析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时间:2022-12-23 06:18:31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全诗赏析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 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全诗赏析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

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

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

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

颜鬓已蹉跎。

韦应物诗鉴赏

这诗写于建中四年(783 ),当时诗人四十七岁,这年初夏,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诗人籍贯长安,原来又在中央任职,所以常和诸弟栖游共处;今虽升迁,但远在外郡,因而秋来十分思念诸弟,感秋而有此作。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京都与滁州,两地相隔千里;在这两地“皆秋”的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唯天上星河而已。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

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多少寂寞之感!透出诗人多少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我无限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象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

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

“ 方用”,指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官阶由从六品升为正四品;“痾”,同疴,指小病。“方用”与“况自”,为递进之语。意思是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从政不力,政事不严,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而尽职;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精力不济,就更不应该为一己之念而从政事中分心了。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无将”,不要。两句意思是:夏天赴任,现在正值秋时,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言下之意,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5日...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