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佛地经论(第七卷)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亲光等菩萨 造时间:2019-05-31 15:27:15
经曰。尔时世尊而说颂曰。论曰。当说四颂总摄上义。略显佛地净法界相。如来地中一切有为无为功德。皆是清净法界摄持。皆是清净法界之相。所相能相俱名相故。于四颂中前三颂半别显其相。后半总结。别显相中。有义此中初半显示清净法界次半显示大圆镜智。次半显示平等性智。

佛地经论(第七卷)

第七卷 佛地经论

经曰。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论曰。当说四颂总摄上义。略显佛地净法界相。如来地中一切有为无为功德。皆是清净法界摄持。皆是清净法界之相。所相能相俱名相故。于四颂中前三颂半别显其相。后半总结。别显相中。有义此中初半显示清净法界次半显示大圆镜智。次半显示平等性智。次半显示妙观察智。次半显示成所作智。次半显示四智所摄眷属功德。后半显示五法所成三身差别。复有义者。此中显示清净法界。有六种相。总摄一切佛地功德。谓自性相因相果相若作业相若相应相若差别相。如其次第初有一颂余各半颂。

经曰。一切法真如二障清净相。

论曰。有义此显清净法界。谓一切法空无我性所显真如。永离二障本性清净。今复离染能为一切善法所依。是故说名清净法界。一切法者。谓世出世有漏无漏蕴界处等。真如即是诸法实性无颠倒性。与一切法不一不异。体唯一味。随相分多或说二种。谓生空无我法空无我。真如实非空无我性。离分别故。绝戏论故。但由修习空无我观。灭障真如我我所执而证得。故名空无我。或说三种。谓善不善无记。真如是此三法真实性故。或说四种。谓三界系不系。真如是此四法真实性故。或说五种。谓心真如广说乃至无为真如。亦是五法真实性故。或说六种。谓色真如广说乃至无为真如。五蕴无为真实性故。或说七种。一流转真如。谓一切行无始世来流转实性。二实相真如。谓一切法二空无我所显实性。三唯识真如。谓一切法唯识实性。四安立真如。谓有漏法苦谛实性。五邪行真如谓业烦恼集谛实性。六清净真如。谓善无为灭谛实性。七正行真如。谓诸有为无漏善法道谛实性。或说八种。谓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八遣相门所显真如。或说九种。谓九品道除九品障所显真如。或说十种。谓于十地除十无明所显真如。即十法界。如摄大乘广辩名相。如是增数乃至穷尽。一切法门皆是真如差别之相。而真如体非一非多。分别言说皆不能辩。由离一切虚妄颠倒。假名真如。能为一切善法所依。假名法界。离损减谤假名实有。离增益谤假名空无。分析推求诸法虚假。极至于此更不可度。唯此是真假名实际。是无分别最胜圣智所证境界。假名胜义。如是广说。言二障者。一烦恼障。二所知障。恼乱身心令不寂静。名烦恼障。覆所知境无颠倒性。令不显现。名所知障。烦恼障者。谓执实我萨迦耶见以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随烦恼。若所发业若所得果。皆摄在中。皆以烦恼为根本故。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诸法萨迦耶见以为上首。所有无明法爱恚等诸心心法。及所发业并所得果。皆摄在中。皆以法执及无明等为根本故。有义法执及无明等。遍在一切善恶无记。有漏心品及与二乘无漏心品。皆不了达法无我故。皆似相分见分起故。有义唯在不善无记有漏心品。瑜伽师地。说诸无明但有二种。一者不善。二者无记。复有二种。一者染污。二不染污。不言有善。不可非善善心相应。性相违故。又善心品必与无痴善根相应。痴即无明不可一心痴无痴并如贪无贪嗔无嗔等。不相应故。不可法执不与痴俱。若无无明无倒执故。如执有我定无明俱。此亦应尔。又诸善心性无迷执。皆信等俱顺无我解。与二空观为前方便。不可法执导法空观。我执未曾见此事故。是故有漏无漏善心。决定不与二执无明爱等相应。违教理故。一切异熟无记心品亦无法执及无明等。分别力劣不能执故。若有倒执成法我见。有无明等阿赖耶识。不应唯与五法相应。见无明等慧等摄故。又若此识有法执者。无所熏故应念念失。不须对治则成大过。烦恼障中无此事故。又法空观初现前时。此识应断。障治相违不俱行故。若尔所余有漏种子应无所依。所修功德应无熏习。无所熏故。不可说言熏习镜智。相应净识非无记故。犹未得故。阿赖耶识既无法执。余转识中异熟果者。亦应如是性类同故。于五识中亦无法执。无有猛利分别用故。不推求故。摄大乘说。能遍计心唯是意识。故知五识不缘遍计所执自性。如无分别无推求见。不能计我。故亦不能计度诸法。然由意识计我计法起爱恚等。引五识中非见所摄爱恚等起。虽无有见而有爱恚无明等法二障所摄。是故二执分别推求。唯在第六第七意识。若爱恚等非见所摄。不推求者亦在五识。诸我执等烦恼障体。唯在不善有覆无记二心中有。若法执等所知障体。亦在无覆无记心中。二乘无学亦现行故。无学位中无有不善有覆无记。此就二乘名为无覆。若望菩萨是染污故。亦名有覆。故所知障亦名无覆。亦名有覆。一体二名所望别故。烦恼障中有所知障。是所依故。必执有法而计我故。体虽无二而用有别。如一识体取境用多。由此熏生一种子体亦有多用。起时虽俱而渐次断。圣道势力有分齐故。若所知障就二乘说无覆无记。四无记中何无记摄。异熟生摄。以从异熟识生起故。若尔何者非异熟生。如增上缘余所不摄皆此摄故。威仪等心不坚执故。非普遍故。无二障体。若善无覆无记心中无法执者。云何不能了达法空。亦无我执云何不能了达生空。此既由与第七识中我执俱故。不达生空。亦应由与第七识中法执俱故。不达法空。既似相分见分而起。云何不名法执所摄。诸佛菩萨无漏智等亦有二分。云何非执。是故缘生相分见分依他起摄。若于此上妄计心外。或定性有方名为执。故所知障在第七者。遍与六识三性心俱。非相应品且止广诤。应释本文。清净相者。谓此真如本性清净。二障所覆。如净虚空烟云等障相似不净。得出世间证真如道渐除二障所有种子。犹如大风吹烟云等。金刚喻定现在前时。灭离一切障种子尽。得净法界究竟转依。名清净相。如是已显前五法中清净法界。有义此显自性一分法界净相。即六相中自性一分文同前释。

佛地经论(第七卷)

经曰。法智彼所缘自在无尽相。

论曰。有义此显大圆镜智法者。即是依他起性缘法镜智名为法智。大圆镜智亦缘世俗依他起性。现彼影故。不迷彼故。彼所缘者。彼谓真如非彼法智。虽复隔句义势相应。故无有过。法智用彼为所缘故。名彼所缘。非谓法智是彼所缘。大圆镜智亦缘胜义圆成实性。穷生死际内证彼故。此说镜智缘一切法自相共相。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俱为境故。遍计所执但是凡愚妄心所计非圣智境。故不说缘。如论中说遍计所执唯凡智境。圆成实性唯圣智境。依他起性亦凡智境。亦圣智境。遍计所执以无体故。非圣所证。若尔圣智不知一切。彼既是无智何所知。若知为有则成颠倒。若知为无则非遍计所执。自性心所现无依他起摄。真如理无圆成实摄。是故圣智虽知有无而不缘彼。遍计所执自性为境。言自在者。大圆镜智六到彼岸所修成故。具十自在妙用无碍。无尽相者。穷生死际。无间无断相续常故。相谓所相。或复能相。表自体故。如是总显前五法中大圆镜智。有义此显自性一分。佛果四智即六相中自性一分。有为功德法者即是大圆镜智。由对治力转去一切粗重所依阿赖耶识。转得清净依他起性。远离一切心虑分别。所缘能缘平等平等不可宣说。缘生法性不增不减。内证行相能现一切诸法影像。于一切境普能照了无分别故。总说名法智者。即是平等性智。由对治力转去执着众生及法第七末那。转得清净依他起性缘镜智等及净法界平等平等。内证行相故名为智。彼所缘者。即余二智。由对治力转去世间分别六识。转得清净依他起性。或出世间。或世出世。彼后所得缘上真如及法智等。依他起性以为境界。无执分别似所缘现。分别自内所证能证。用彼上说真如法智。为所缘故名彼所缘。如是四智妙用无碍。故名自在。穷生死际常用不息。故名无尽。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常无间断故名无尽。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虽有间断。而暂作意即能现前。数起无穷亦名无尽。相谓体相皆从缘生。说名清净依他起性。皆无颠倒说名清净。圆成实性皆有内证。照境作用似境显现。说名为智。如是等义能表自体。故名为相。

经曰。普遍真如智修习证圆满。

论曰。有义此显平等性智。谓初地中初现观时。得此平等无分别智。观真如等一切平等。于后诸地渐次修习转胜转净。乃至佛地证得圆满。究竟清净证法界等。一切理事皆悉平等。如是显示前五法中平等性智。有义此显六中因相。谓初地中无分别智。观初法界见道三心断见道断百一十二根本烦恼。及随烦恼。并灭见断不染无明分别法执最粗一分。显初法界智种增长。从此已后于一切地。修道位中无分别智。观余法界如如。于彼一切法门。闻思修等加行智等方便等位渐次修习。如是如是随其所应。渐伏修断十六烦恼。及随烦恼。并随所应渐灭修断不染无明俱生法执。所余诸分。显余法界智种增长。由此为因乃至佛地。证得法界四智圆满。

经曰。安立众生二诸种无尽果。

论曰。有义此显妙观察智。谓此妙智能为众生说妙法等。安立众生利益安乐。故名为二。即此二种有多品类。故名诸种。如是二事穷生死际。常作不绝。故言无尽。此即名果。是智果故。如是显示前五法中妙观察智。有义此显六中果相。谓净法界及四妙智。皆能安立一切众生。利益安乐。令修善因。名为利益。令得乐果名为安乐。又令离恶名为利益。令其摄善名为安乐。又拔其苦名为利益。施与其乐名为安乐。此世他世世出世等。应知亦尔。品类众多故名诸种。穷未来际故名无尽。如是二事诸种无尽。是净法界及四智果。由此起故。

经曰。身语及心化善巧方便业。

佛地经论(第七卷)

论曰。有义此显成所作智。谓智能起身语心化。称顺机宜故名善巧。加行不绝故名方便。此即名业。或复此智善巧方便。能起身语心三化业。如是显示前五法中成所作智。有义此显六中业相。谓净法界及四妙智。能起身语心三化业。及与善巧并方便业。成所作智起身语心三种化业。妙观察智起善巧业。观机宜等极巧便故。其余二智及净法界起方便业。以能任运与一切业为方便故。身化三种。一自身相应。谓化自身为轮王等种种形类。及现种种诸本生事。二他身相应。谓化魔王为佛身等。变舍利子为天女等。寄他身上示现种种变化形类。三非身相应。谓现大地为七宝等。或现无量佛化身等。或放光明照无边界。如是等类。离自他身别现化作。情非情色种种形类。动地放光风香等事。皆为利乐诸有情故。一切皆名佛化身业。如是语化亦有三种。一自身相应。谓佛自身化现梵音。遍告无边诸世界等。种种语业。二他身相应。谓令声闻大弟子等。以佛梵音宣说大乘甚深法等。是故声闻诸菩萨等说。非已分甚深妙法。皆是如来变化所作。非彼自力。三非身相应。谓化山海草木等类。乃至虚空。亦出音声说大法等。如是皆名变化语业。心化唯二。一自身相应。谓自心上化现种种。心及心法影像差别。二他身相应。谓令他心亦现种种。心及心法影像差别。此并相分似见分现。有义定力能令自心解非分法。名化自心。加被有情令愚昧者解深细法。令失念者得正忆念。名化他心。然心无化。无形质故。如论说言。心无形故不可变化。又说化身无心心法。此就二乘及诸异生定力而说。彼定力劣不能化现无形质法。诸佛菩萨不思议定。皆能化现。若不尔者。云何如来现贪嗔等。云何声闻及傍生等知如来心。云何经说化无量类皆令有心。云何上说诸化意业。云何经说有依他心。但诸化色同实色用。化根及心但有相现。不同实用。又就下类故作是说。若尔云何不化非情令心相现。非情已是心等相分。云何复令有心相现。若心相现则名有情。非非情摄。是故化心但说二种。如前已说。妙观察智能观自证陀罗尼门三摩地等。能观有情根欲性等。说妙法药名善巧业。其余二智及净法界。与诸功德为所依止。能起种种利有情事。名方便业。

经曰。定及总持门无边二成就。

论曰。有义此显四智所摄眷属功德。有义此显六种相中相应之相。定门即是八万四千三摩地门。总持门者。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如是二种通生一切有为功德。通显一切无为功德。通引一切神力作用利众生事。故名为门。无边二者。福德智慧二种庄严。于中差别有无量种。八万四千福德智慧。或无量劫修所成故。说名无边。前五波罗蜜多。名为福德。后五波罗蜜多名为智慧。或随所应自性眷属一一具二。如是二门二种庄严。四智品中一一具足。恒共相应。亦复依止清净法界。与净法界不相舍离。故名成就。

经曰。自性法受用变化差别转。

论曰。有义此显五法所成。三身差别。有义此显六种相中差别之相。虽诸如来所依清净法界体性无有差别。而有三身种种相异转变不同。故名差别。自性法者。即是如来初自性身体常不变。故名自性。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受用即是次受用身。能令自他受用种种大法乐故。变化即是后变化身。为欲利益安乐众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体义依义众德聚义。总名为身。如是略释三身名义。

又法身者。究竟转依真如为相。一切佛法平等所依。能起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显。一切如来平等自性。微妙难测。灭诸分别绝诸戏论。故契经言。诸佛法身不应寻思。非寻思境。超过一切寻思戏论。受用身者。一切功德圆满为相。一切佛法共所集成。能起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起。一切如来。各别自体微妙难测。居纯净土任运湛然。尽未来际自受法乐。现种种形说种种法。令大菩萨亦受法乐。变化身者。一切神变圆满为相。一切化用共所集成。示现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引。一切如来各别化用微妙难测。居净秽土。现种种形说种种法。成熟下位菩萨二乘及异生众。令入大地。出离三界脱诸恶趣。如是略释三身相用。

又前五法摄三身者。有义前二摄自性身。中间二种摄受用身。成所作智摄变化身。经说真如是法身故。论说转去阿赖耶识得自性身。大圆镜智转第八得。故知前二摄自性身。此经中说。成所作智起诸化业。庄严论说。成所作智。于一切界发起种种无量难思诸变化事。故知后一摄变化身。平等性智如余论说。能于净土随诸菩萨所乐。示现种种佛身。妙观察智亦如论说。于大集会能现一切自在作用说法断疑。又说转去诸转识故得受用身。故知中二摄受用身。又佛三身皆十义中智殊胜摄。故知三身皆得有智。有义初一摄自性身。四智自性相应共有。及为地上菩萨所现。一分细相摄受用身。若为地前诸菩萨等所现。一分粗相化用摄变化身。诸经皆说清净真如为法身故。赞佛论说。如来法身无生灭故。庄严论说。佛自性身本性常故。能断金刚般若论说。受持演说彼经功德。于佛法身为证得因。于余二身为生因故。诸经论说。究竟转依以为法身。转依即是清净真如。非对治道。故知法身唯净法界真如为性。庄严论说。大圆镜智是受用佛。摄大乘说。转诸转识得受用身。然说转去阿赖耶识得法身者。此说转去第八识中二障种子。显得清净转依法身。非说镜智。以说镜智是受用故。又受用身略有二种。一自受用。三无数劫修所成故。二他受用。为诸菩萨受法乐故。是故四智相应共有。及一分化为受用身。经论皆说。化身为化地前众生现种种相。既是地前众生境界。故知非是真实功德。但是化用。经论唯说成所作智能起化业非即化身。虽三种身智殊胜摄。法身是智所依证故。化身是智所起用故。似智现故假说为智。亦无有过。如是三身受用变化既有生灭。云何经说诸佛身常。由二所依法身常故。又受用身及变化身虽有生灭。以恒受用种种法乐无休废故。于十方界数数现化无断绝故。如常受乐。如常施食。故说名常。庄严论说。常有三种。一本性常。谓自性身。此身本来性常住故。二不断常。谓受用身。恒受法乐无间断故。三相续常。谓变化身。没已复现化无尽故。如是法身虽离一切分别戏论。而无生灭故说名常。二身虽有念念生灭。而依常身无间断故。恒相续故说名为常。经说如来色受等法。一切常住。依此道理非无生灭。无漏种子修习增长所生起故。生者皆灭一向记故。色心皆见是无常故。常住色心曾不见故。

佛地经论(第七卷)

如是三身。云何形量。法身清净真如为体。真如即是诸法实性。法无边际。法身亦尔。遍一切法无处不有。犹如虚空。不可说其形量大小就相而言。遍一切处。受用身者。有色非色。非色诸法无形质故。亦不可说形量大小。若就依身及所知境。亦得说言遍一切处。色有二种。一者实色。二者化色。言实色者。三无数劫修感色身相好等业。转五根等有漏色身。得佛无漏五根等色。无量相好庄严。其身周遍法界称实净土。于生死中业有分限。阿赖耶识所变身形大小不定。且如此界。瞻部洲人善业最劣。所得色身极长四肘。东胜身洲善业次胜。身长八肘。如是善业渐渐增胜。所得色身形量渐大。乃至色界色究竟天。感色业中最殊胜故。所得色身一万六千瑜膳那量。十地菩萨无漏善根所资熏故。身形转大。如经广说。金刚喻定现在前时。灭一切障善根势力量无边故。所得色身充满法界遍实净土。大圆镜智相应净识。所变身土无限量故。诸佛识变同处同时。其相相似不相障碍。尽未来际无间无断。依此能令诸佛受用广大喜乐。是故说名受用身土。如是身土唯佛乃知。非诸菩萨五根所证。一一色根能证一切所受境界。无障碍故。是故诸佛无见顶相。无边法音。一切色根作用无限以遍满故。言化色者。由悲愿力。为入大地诸菩萨众。现种种身种种相好种。种言音依种种土。形量不定。变化身者。亦非愿力。为化地前诸有情故。现变化身。通色非色。非色即是变化意业。力无畏等诸功德相。无形质故无有形量。色者变化身语业等。随时随处随众所宜。所现身形其量不定。如经广说。

如是三身。一切如来为有差别为无差别。法身实性一切如来皆共有故。无有差别。就能证因有差别故。假说差别。其余二身各别因感。各别自性实有差别。但无别执。同处相似利乐意乐事业平等说无差别。是故说言。一切诸佛由所依止意乐事业。于三种身如其次第说无差别。所依法界无差别故。利乐意乐无差别故。共作事业无差别故。

如是三身为有各别诸功德不。如来法身清净真如转依为相真实善有本性清净。远离一切杂染法故。一切功德所依止故。一切功德真实性故。说名具足一切功德。无有色心差别功德。佛受用身具足一切色心等法真实功德。及为他现化相功德。佛变化身唯具一切现色心等化相功德。是故三身皆说具有过殑伽沙数量功德。

一切如来所化有情为共不共。有义皆共。以一一佛皆能化度一切有情。福德智慧一切平等。三无数劫勤修行愿。同为拔济一切有情求菩提故。如说一佛所化有情即一切佛。有义不共。以佛所化诸有情类本相属故。是故如来底沙佛时。曾与慈氏同为弟子。佛观释迦所化有情善根先熟。慈氏所化善根后熟。又观慈氏因行先满释迦后满。遂于一处入火光定。令释迦见。七日七夜不下一足。一颂赞叹。令超慈氏在前成佛。又佛将欲入涅槃时。作如是言。我所应度皆已度讫。又契经说。佛涅槃时观一所化。现在非想非非想处。当生此间应受佛化。留一化身潜住此界。先所受身现入涅槃。彼从非想非非想没来生此间。佛所留化为说妙法成阿罗汉。尔时化身方没不现。又诸经中处处宣说。能化所化相属决定。是故诸佛所化不共。如实义者。有共不共。无始时来种性法尔更相系属。或多属一。或一属多。菩萨因时成熟有情亦不决定。或共不共。故成佛已或共化度。或别化度。若所化生一向共者。何须多佛。一佛能化一切生故。唯应一佛常住世间教化众生。余佛皆应入永寂灭。佛亦不应化余众生令趣大乘。以无用故。但应化彼令得三乘入永寂灭。以易得故。谁有智者舍易就难然灯助日。是故所化非一向共。若所化生一向不共菩萨不应发弘誓愿。历事诸佛修学大乘苏达那等。亦不应事多善知识诸佛。不应以己所化付嘱后佛。如是等事皆悉相违。是故不应一向不共。虽一一佛有化一切有情功能。然诸有情于无缘佛不肯受化。亦不见闻。虽一一佛尽未来际。常住世间教化无量诸有情类。而随所宜现种种化。或现等觉或现涅槃。或名释迦或慈氏等。随一化相所度有情言皆度讫。生非想者。宜见释迦化相得度。故留化待亦不相违。若诸如来同一所化。何佛现前而化彼耶。诸佛皆有悲愿力故。不可一化余皆止息。但有缘佛同处同时。后得智上各现一化。其状相似不相障碍。更相和杂为增上缘。令所化生识如是变。谓见一佛为现神通为说正法。如是等事不可思议。非唯识理不可解了。又自性身寂灭安乐。正属自利功德所摄。为增上缘益众生故。兼属利他。又与二身俱利功德为所依故。二利所摄。受用身者。具有二分。一自受法乐分。谓三无数劫修自利行满足所证色等实身。令自受用微妙喜乐。二他受法乐分。谓三无数劫修利他行。满足所证色等化身。为入大地诸菩萨众。现种种形说种种法。令诸菩萨受大法乐。由此二分。或说此身唯自利摄。或说此身唯利他摄。或说俱摄。皆不相违。变化身者。唯为利他现诸化相。故利他摄。

如是三身有四分故。得为四句。一受用非变化。谓自利分实受用身。二变化非受用。谓变化身为化地前杂类生故。或粗或妙。或令欢喜或令怖畏。改转不定。但名变化不名受用。不必令受现法乐故。三亦受用亦变化。谓为地上菩萨所现种种化身。令诸菩萨受法乐故。随时改转不决定故。四非受用非变化谓自性身。或处说佛有二种身。一者生身。二者法身。若自性身若实受用。俱名法身。诸功德法所依止故。诸功德法所集成故。若变化身若他受用。俱名生身。随众所宜数现生故。

又余经说。有十种佛。一现等觉佛。二弘誓愿佛。三业异熟佛。四住持佛。五变化佛。六法界佛。七心佛。八定佛。九本性佛。十随乐佛。前五世俗后五胜义。随其所应三身所摄。如是等类随相应知。

经曰。如是净法界诸佛之所说。

论曰。如是如来清净法界诸佛同说。具足佛地五种功德三身差别。或自性等六句义相。由此四颂略说佛地一切功德。及前广说。应知总名圣教所说。

经曰。时薄伽梵说是经已。妙生菩萨摩诃萨等。诸大声闻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论曰。此中显示闻法众会依教奉行。由佛净识悲愿所引。变似契经增上缘力。时众自心善根成熟。似彼相现。谓闻佛说皆生欢喜信受奉行。诸声闻等或现化作或是真实。受用变化二土同处。听法徒众所闻虽同所见各异不相障碍。上亦见下下不见上。各各利益安乐事成。

佛地甚深诸句义我今随分已略释

功德普施诸群生愿速等成无上果

诸有书写所生福后后胜善等流果

愿此相续尽未来利益安乐诸含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4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4月25日...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