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功德网
标题

第四十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来源:大悲咒功德网作者:迦旃延子 造时间:2019-06-04 17:50:32
第四十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使揵度不善品第一之七问曰。如波伽罗那说九十八使。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此中何故说二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耶答曰。此文是了义彼文是未了义。此文无余意彼文有余意。此文无所以彼文有所以。此文是实义谛。彼文是俗谛。复次波伽罗那。说顺次法。说具缚人。非超越人。此中不说顺次法。不

第四十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使揵度不善品第一之七

问曰。如波伽罗那说九十八使。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此中何故说二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耶答曰。此文是了义彼文是未了义。此文无余意彼文有余意。此文无所以彼文有所以。此文是实义谛。彼文是俗谛。复次波伽罗那。说顺次法。说具缚人。非超越人。此中不说顺次法。不说具缚人。不说超越人。复次彼中说凡夫圣人离欲圣道所作世俗道所作。此中说圣人离欲。不说凡夫。说圣道所作。不说世俗道。复次彼中说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得正决定者。先以世俗道。断欲界烦恼。乃至无所有处。彼见道断烦恼解脱得差别作证。所以者何。彼解脱得。以见道故。而有差别。以是事故。彼作是说。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二十八使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何故波伽罗那。作如是说。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彼作是答。二十八决定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六十不定。不定者。于见道中。而有差别。波伽罗那说。次第故说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此门是广分别毗婆沙。问曰。何故名见道断。何故名修道断耶。如见不离修。修不离见。见道中如实修亦可得。修道中如实见亦可得。见名为慧。修名不放逸。如实是何义耶。答曰。数数义偏重义是如实义。见道中慧多不放逸少。修道中不放逸多慧少。复次等量义是如实义。如见道中慧亦有尔许不放逸。如修道中不放逸亦有尔许慧。是故等量义是如实义。尊者和须蜜说曰。见四真谛。断诸烦恼。云何分别此是见道断此是修道断耶。答曰。以见断。以见制伏。以见吐诸烦恼。故言见道断。复有说者。见道所断烦恼。亦应言修道所断。所以者何。见道中如实修可得故。如我义。以见断。以见制伏。以见吐诸烦恼。名见道断。何故名修道断。答曰。随所得道行广布。断诸生分。断其量。断其种。渐使薄。令究竟断故名修道断。复有作是说者。修道所断烦恼。亦可言见道断。所以者何。修道中亦有如实见故。如我义。随所得道。修行广布。断诸生分。断其量断其种渐使薄。令究竟断故名修道断。此是何义耶。答曰。见道是猛利道。若缘彼时九种烦恼一时断。修道是不猛利道。数数修习九种烦恼。九时而断。譬如利呋之刀以用割物利者一下断。钝者数数乃断。彼亦如是。复次若以见偏多道断者。名见道断。若以修偏多道断者。名修道断。复次若以二相道断者。名见道断。二相者。谓见相慧相。若以三相道断者。名修道断。三相者。谓见相慧相智相。复次若以四相道断者。名见道断。四相者谓眼明觉慧。若以五相道断者。名修道断。五相者。谓眼明觉慧智。复次若以忍断者是见道断。以智断者是修道断。复次九种结一时断者是见道断。九种结九时断者是修道断。复次以未知欲知根断者是见道断。以知根断者是修道断。复次断时如石裂者是见道断。断时如蕅绝者是修道断。复次与发意相违者是见道断。与方便相违者是修道断。复次未曾见谛。而见谛断者是见道断。已曾见谛。而重观断者是修道断。复次以一因道断者是见道断。以二因道断者是修道断。复次如力士着铠断者是见道断。如无足人行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即彼智所知行修道者是见道断。若断时是余智余所知余行修是修道断。复次若是向人不成就果断者是见道断。若是向成就果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坚信坚法断者。是见道断。若信解脱见到身证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初出道断者。是见道断。若数数出道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是四沙门果摄者。是见道断。若断或三或二或一沙门果摄者。修道断。复次若缘无所有生者。是见道断。若缘有所有生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已不退者。是见道断。若断已或退不退者。是修道断。复次断已更不缚不系。是见道断。断已或缚或系。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忍是无碍道智。是解脱道者。是见道断。若断时智。是无碍道智。是解脱道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智作方便道。忍作无碍道。智作解脱道者。是见道断。欲若断时。智作方便无碍解脱道者。是修道断。复次若先得非数灭者。是见道断。或先得非数灭。后得数灭。或先得数灭。后得非数灭。或一时得数灭非数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缘一谛道修者。是见道断。若断时。缘四谛道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四行道修者。是见断。若断时。十六行道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相似道修者。是见道断。若断时。相似不相似道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若一三昧修者。是见道断。若断时。若三三昧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不起者是见道断。若断时或起或不起者是修道断。

此三结几见苦断。乃至几修道断。乃至九十八使。几见苦断。乃至几修道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门止说顿断沙门意。不止说一时见谛。亦不明次第见谛。今欲止一时见谛者意亦明次第见谛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前门止说一时见谛者意。亦明次第见谛。而不粗现明了。今欲粗现明了。止一时见谛者意。亦明次第见谛故。而作此论。复次欲显现来种断烦恼及五种对治法故。五种断烦恼者。谓见苦断种。乃至修道断种。五种对治法者。谓苦忍苦智。是见苦断对治。乃至道忍道智。是见道断对治。智是修道断对治。以如是事故。而作此论。此三结。几见苦断。乃至广说。答曰。一见苦断。谓身见。问曰。何故身见唯见苦断耶。答曰。缘苦生故。还见苦断。复次此见缘果而生。若以慧观果时。此见即断。

复次身见是颠倒性。一切颠倒。尽见苦断。若颠倒断时。此见即断。所以者何。同一对治故。复次此烦恼粗故。以初无碍道断。余细烦恼。后金刚喻定断。譬如尘垢不坚著者。抖捒便堕。若坚著者。乃以淳灰。多用力然后乃净。亦如瓦器。腻不深入。水荡便去。若腻深入。以汤煮之。然后乃去。彼亦如是。复次以此见根不深入所缘地。以不深入故性劣。性劣故最初无碍道断。余烦恼根。深入所缘地。以后无碍道乃至金刚喻定断。譬如树根。不深入者。小风吹时。而能摧卧。其根深入者。大风吹时。不能令卧。彼亦如是。尊者和须蜜说曰。何故身见唯见苦断。答曰。身见缘五阴。后如实见五阴时。身见便断。复次此见从常想乐想净想我想生。若见无常想苦想不净想无我想。此见便断。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此见从自身生。故名身见。若见自身无我。此见便断。戒取或见苦断。或见道断问曰。何故戒取非见集见灭断耶。答曰。为外道故。外道所行。与苦道相违。不与集灭相违。所以者何。外道计集。如垢计灭。如洗浴处。为求洗浴处故。行种种苦行诸苦行故。烦恼垢益更染心。如人为去垢故。入浊水澡浴。更增其垢。彼亦如是。复次因苦生故。还见苦断。因道生故。还见道断。复次因垢生者。是见苦断。因净生者。是见道断。复次内道所行。是见苦断。外道所行。是见道断。

复次非因计因。是见苦断。非道计道。是见道断。疑见苦集灭道断。问曰。何故修道断中无疑耶。答曰。若未见其体。心生犹豫。已见其体。心则决定。是故修道所断无有疑。三不善根三漏。见苦断。乃至修道断。总而言之。五种断。或有一种二种四种五种断者。余门广说如经本。此门是广说优波提舍毗婆沙。问曰。何故名见道断乃至名修道断耶。答曰。若缘决定。对治决定者。名见道断。若缘不决定。对治不决定者名修道断。复次若处所决定。若缘决定。若对治决定者。名见道断。若处所不决定。缘不决定。对治不决定者。名修道断。复次若以苦忍苦智作对治。乃至道忍道智作对治者。名见道断。若以智对治者。名修道断。

复次若见苦断者。名见苦断。若见道断者。名见道断。若或见苦。或见集。或见灭。或见道断者。名修道断。复次若违苦者。名见苦断。乃至若违道者。名见道断。若违苦集灭道断者。名修道断。

此三结。几是见几非见。乃至九十八使。几是见几非见。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一切烦恼皆是见性。问曰。彼何故作如是说耶。答曰。彼作是说。所行猛利。是见性。一切烦恼。名于自分。所行猛利。如身见着我我所。边见着断常。邪见着无所有见取着第一。戒取着净所行猛利爱。亦如是。于染着爱。所行猛利。恚憎恶。慢自高。痴愚痴犹豫。所行亦猛利。为断如是说者意亦明烦恼有是见性有非见性故。而作此论。此三结。几是见性几非见性。答曰二是见性。谓身见戒取。一非见性。谓疑。余门广说如经本。问曰。何故名见耶。答曰。此中应广说。如五见见处。

此三结。几有觉有观。几无觉有观。几无觉无观。乃至九十八使。几有觉有观。几无觉有观。几无觉无观。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觉观从欲界乃至有顶。如譬喻者说。彼何故作是说。彼依佛经。佛经中说。心粗是觉。心细是观。此粗细相。从欲界乃至有顶中可得。尊者佛陀提婆说曰。阿毗昙者。作如是说。心次第相。方而有粗细。遍三界中。然从欲界乃至梵世。有觉有观。如是说者。则名恶说。汝等作如是说。粗心是觉。细心是观。此粗心细心。乃至有顶可得。然说觉观从欲界乃至梵世中有。是故汝等所说是恶说。非善说。恶受持。非善受持。阿毗昙人。作如是说。我等所说。是善说。善受持。非恶受持。所以者何。我以种种事故。说粗细相。非以一事。如说缠粗使细。是中不说觉粗观细。所以者何。此二法。非觉观相故。如说色阴是粗。四阴是细。如是则说觉之与观俱是细法。所以者何。同行阴摄故。如说欲界是粗。初禅是细。如是亦说觉观是粗是细。所以者何。欲界初禅。俱有觉观故。如说。初禅地粗。二禅地细。如是则说觉观是粗。所以者何。初禅地上。更无觉观故。问曰。彼说初禅地上有觉观者。云何复说三地差别。答曰。彼作是说。欲界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有三种法。谓善染污不隐没无记。禅中间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深染污法。是名有觉有观地。禅中间善不隐没无记法。是名无觉有观地。第二禅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善法不隐没无记法。是名无觉。无观地。问曰。若然者。彼云何通佛经。如经说。灭于觉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彼作是答。灭善觉观。非染污。问曰。若然者。为因何事。灭善觉观。非染污耶。答应先灭染污。后离地时。乃灭于善。但譬喻者说上地有觉观。当知此说是无明果闇果不勤方便果。然觉观欲界初禅中有故。欲止他义。乃至广说。而作此论。此三结。几有觉有观。几无觉有观。几无觉无观。答曰。三结有三种。或有觉有观。或无觉有观。或无觉无观。云何有觉有观。答曰。在欲界初禅者。云何无觉有观。答曰。在禅中间者。云何无觉无观。答曰。在三禅及四无色者。余门广说如经本。问曰。何故名有觉有观。何故名无觉有观。何故名无觉无观耶。答曰。与觉俱观俱。与觉相应观相应。与觉观俱现在前。是名有觉有观。若不与觉俱。但与观俱。不与觉相应。与观相应。已灭觉与观俱现在前。是名无觉有观。若不与觉观俱。亦不与觉观相应。已灭觉观。是名无觉无观。复次若种种数。若种种观。是名有觉有观。若数观不种数。是名无觉有观。若不种数不种观。是名无觉无观。

此三结。几乐根相应。几苦根相应。几喜根相应。几忧根相应。几舍根相应。乃至九十八使亦如是。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法生时。次第生。不一时生。如譬喻者尊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说法生时。次第生。不一时生。犹如多伴经过侠道。次第而行。不得一时。若欲二人并行。此犹为难。何况多人。如是一切有为法。各各从生相生。何缘众多生法共一时生。阿毗昙者。作如是说。有为法。自有一法和合而生。自有多法和合而生。一法和合生者。于一刹那顷生故。名一法和合生。多法和合生者。如一一数法。各有一生。虽多不相离。故名多法和合生。复次所以作论者。或有说。展转相因力义。是相应义。彼作是说。若法与彼法相因力生者。是相应义。如心因心力故生。心与心相应。数法因心力故生。数法与心相应。数法因数法力故生。数法与数法相应。心不因数法力生。故心不与数法相应。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心与数法相应。数法亦与数法相应。数法与心相应。心不与心相应故。而作此论。复次所以作论者。或有说。自体与自体相应。不与他相应。彼作是说。等相敬义。是相应义。诸法相敬。莫过敬自体者。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与他法相应义故。而作此论。复次所以作论者。或有说。自体于自体。不名相应。不名不相应。不名相应者。一切诸法。不能与自体作缘。不名不相应者。等相敬义。是相应义。所以者何。诸法相敬。莫过敬自体者。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不乱相应法。是故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乃至广说。此三结。几乐根相应。几苦根相应。几喜根相应。几忧根相应。几舍根相应。问曰。何故但问与受相应。不问与余数法耶。答曰。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次受不妨成就。或妨现前行。云何不妨成就。如一人成就五受。云何妨现前行。无有二受一时现前行。复次以受一体有诸根相故。复次以受于缘起轮中。犹如车毂法故。复次以受受入一切法故。复次若不问受。更问何耶。若问命等八根。彼一向是不相应法。若问三无漏根。信等五根。彼一向是善。若作是说。何不问意根者。以意根故。名相应法。如以心故。名心相应法。身见戒取。与三根相应。除苦根忧根。所以除苦根者。苦根在五识地。此是意地所以不与忧根相应者。忧根是忧戚行。此是欣踊行。总而言之。与三根相应。此在三界。在欲界初禅二禅者。与二根相应。谓喜根舍根。在第三禅。与二根相应。谓乐根舍根。在第四禅及四无色。与一根相应。谓舍根。是故总而言之。与三根相应。除苦根忧根。疑与四根相应。除苦根。不与苦根相应者。以苦根在五识地。总而言之。与四根相应。疑在三界。在欲界者。与二根相应。谓忧根舍根。若在初禅二禅者。与二根相应。谓喜根舍根。在第三禅者。与二根相应。谓乐根舍根。在第四禅及四无色。与一根相应。谓舍根。是故总而言之。与四根相应。问曰。何故欲界疑。不与喜根相应。初禅二禅。则与相应。答曰。欲界疑喜所行各异故。疑所行非喜所行。喜所行非疑所行。所以者何。疑行忧戚。喜行欣踊。同义是相应义。彼不同故。不与相应。初禅二禅。俱行欣踊行故相应。复次欲界喜粗疑细。粗法不与细法相应。所以者何。等义是相应义故。问曰。喜有何粗义耶。答曰。众生不应起而起。于前物不应起而起。云何众生不应起而起。众生性是苦故。云何于前物不应起而起。见他人若颠若堕若谬误。应起慈愍。而更大笑。在初禅二禅者。俱微细故相应。复次欲界喜轻躁疑居重。轻躁不与居重相应。所以者何。等义是相应义。初禅二禅地。二俱居重。是故相应。复次欲界喜从外法生疑从内法生。从外生法。不与从内生法相应。所以者何。等义是相应义。初禅二禅。俱从内生。是故相应。复次欲界喜是客疑是旧住。客不与旧住相应。所以者何。等义是相应义。初禅二禅。俱是旧住。是故相应。复次欲界疑。虽不与喜根相应。与余受相应。初禅二禅喜。是地性受。若不与喜根相应者。此则名无受心聚。坏相依法。坏相应法。欲令无如是过故。欲界疑不与喜根相应。初禅二禅疑。与喜根相应。贪与三根相应。除苦根忧根。所以者何。贪行欣踊。忧苦行忧戚。恚与三根相应。除喜根乐根。所以者何。恚行忧戚。喜乐行欣踊。痴欲漏无明漏。与五根相应。所以者何。此三通六识身。所行欣踊。亦行忧戚故。有漏与三根相应。除苦根忧根。所以者何。色无色界。无忧苦故。色无色界。无忧苦义。根揵度中。当广说。除邪见。余门义如经本说。邪见与四根相应。除苦根。总而言之。邪见与四根相应。然邪见在三界在欲界者。与三根相应。除苦根乐根。在初禅二禅者。与二根相应。谓喜根舍根在第三禅者。与二根相应。谓乐根舍根。在第四禅及无色定。与一根相应。谓舍根。问曰。欲界邪见。何者与喜根相应。何者与忧根相应。答曰。有人本性。不好布施。不好祠祀。后若与邪见外道。共会一处。而闻是语无施无祠祀。无善恶业报。闻是语时。心生信乐。便生喜心。我所行善好。如是邪见。与喜根相应。有人性好行施祠祀。后若与邪见外道。共会一处。闻作是说。无施无祠祀。无善恶业报。闻是语时。心生信乐。便生忧心。我等所施。便为唐捐。所以者何。无果报故。如是邪见。与忧根相应。此门是广说优波提舍毗婆沙。问曰。何故名相应。相应义如杂揵度相应因中广说。

此三结。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嫉悭在欲界梵世。彼何故作如是说。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梵天王。语诸梵众。我等皆共住此。不往诣沙门瞿昙所。而于此处。自能至老死。彼作是说。梵王以嫉悭故。而作是言。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嫉悭唯在欲界故。而作此论。三结。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此门义广说如经本。问曰。何故名欲界系。何故名色界系无色界系。答曰。缚欲界法故。名欲界系。缚色无色界法故。名色无色界系。如牛系着柱名柱系牛。彼亦如是。复次欲界足。为欲界法所系故。名欲界系。色无色界足。为色无色界法所系故。名色无色界系。足名烦恼。如偈说。

佛有无量行无足谁将去

如人有足。则得自在四方游行。如是有烦恼足者。则能行于诸趣诸生生死中。复次烦恼于欲界作居处想我有想故。名欲界系。色无色界烦恼。于色无色界。作居处想我有想故。名色无色界系。居处是爱。我有是见。以欲界爱润故。见计我我所。以色无色界爱润故。见计我我所。复次能生欲界乐欲故。名欲界系。能生色无色界乐欲故。名色无色界系。乐是爱。欲是见。复次为欲界生死法所系故。名欲界系。为色无色界生死法所系故。名色无色界系。复次为欲界垢所污毒所害患所过故。名欲界系。为色无色界垢所污毒所害患所过故。名色无色界系。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最新文章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的...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深而不诡摘自南北...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情由忆...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